发表于 2018-03-01 04:57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3.3W | 回复 53
【X达人专享】最后的疯狂——宝马M135i三万公里全记录
就像我们从未想到宝马会出前驱平台一样,曾经的我们也不会想到F20会成为1系后驱的绝唱。
宝马M135i除了前后杠,好像和普通的1系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后备箱空间不错,后座空间也可以,城市里好开好停,然而M135i的起售价为47万,就算有这不错的优惠力度,整车落地还是超过了40万,这对于一台1系来说,可是死贵死贵的...
那么他到底值不值呢?
M135i配备了宝马最得意的发动机之一N55B30,直列6缸涡轮增压,320马力,450NM,由1M COUPE上的N54B30改进而来,取消了双涡轮设计,改为单涡轮双涡管,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减少了双涡轮的延迟,又能让峰值扭矩更早的到来,同时增加了更为先进的Double VANOS/Valvetronic技术,燃油消耗比N54B30减少15%。
变速箱方面装备8速ZF变速箱,换挡极其顺滑,在S模式下又能变得极为敏感,同时又不会像M3的DCT那样激进,套用一句俗语就是,上得赛道,下得买菜。
总而言之,他没有前驱车的死板、4缸车的无奈、4驱车的稳定,他能给与你的是50:50车身配重的操控感、直6涡轮机的中段爆发力、还有后驱带来的无限乐趣,就像是一种小而确定的幸福,而这种小确幸绝不是S3或A45可以给予你的。
当然,M135i还是有不少缺点,而在我看来,缺点就是底盘,虽然叫做M,但这个M并不是血统纯正的M Power,而是退而求其次的M Perforanmace,M135i的底盘和普通的116、118并无明显差异,只是进行了运动化调教而已。这对于一辆准备上赛道拿成绩的车来说,可是不够的,于是我果断升级了KW clubsport避震器、VMR轻量化轮毂、高性能轮胎AD08R、
HARDRACE防倾杆、摆臂胶套、全车拉杆、DIXCEL刹车皮、刹车盘、钢喉和油。
我不喜欢把车子改的很夸张或招摇,这里的每项升级都是明确和必要的,非常有针对性,如果有喜欢赛道的朋友,可以按照我的方案去升级。首先,赛道必备的两项,轮胎和刹车,宝马原厂标配防爆胎,这种防爆轮胎抓地力非常不好,仅能满足日常街道的驾驶需求,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换胎,建议更换半R胎(即高性能街胎),如PS4、AD08R、CUP2等,这些轮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半热熔胎,但足以应付赛道日和日常走街。第二件事就是刹车,M135i原厂的刹车为M Performance的前4后2,在我看来完全够用,盲目升级大鲍鱼,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减少你的刹车距离,还会让你的踏板行程变长,这是因为原车油泵通常只为原厂卡钳设计,更换大鲍鱼后,势必供油量不足,如此改装只会适得其反。而原厂刹车的问题在于,刹车皮为了更长的使用寿命而设计,在频繁制动或长时间制动下,势必会产生热衰减现象,从而导致刹车失灵。另外原厂钢喉为橡胶材质,突然踩下刹车踏板,油压瞬间增加,部分制动压力会转化为橡胶管的向外膨胀,因此内径被逼大,内部压强下降,从而导致刹车力减弱。同样是在频繁制动或长时间制动下,橡胶管的缺陷会更加的明显。所以我的方案是只更换赛用刹车皮和钢制钢喉,再配合高性能刹车油,这个方案性价比极高,花费只有改大鲍鱼的10分之1,这样的小改动可以明显减少刹车距离,脚感也颇为线性,唯一的缺点是刹车盘的消耗速度会比之前要快,所以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起更换高性能刹车盘。
以上两个小改装,虽说为了下赛道而准备,但同样建议在街道上驾驶风格激进的朋友也一定要改装,虽说我反对街道飙车,但这些花费的不多的改动,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安全系数。
下面的改动,主要针对弯道表现,可以给予M135i虐杀原厂E92 M3的实力。Kw cs避震器拥有可调式塔顶,配合HARDRACE全车拉杆,可随意改变前后轮的倾角和束角,再配合防倾杆和底盘胶套,让全车的动态表现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赛道,提前设定阻尼、回弹、倾角和束角。另外,由于我是一个业余车手和赛道爱好者,我并没有去改发动机,盲目改装会造成发动机耐用性下降,毕竟跑比赛,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建议改装绞牙避震的朋友,一定要做拉线四轮定位和角重平衡。拉线定位是针对原车离地高度改变、倾角束角改变,与传统四轮定位机内存储的原厂数据发生偏差,这时原厂数据已不能做为参考,必须进行人工修正,否则做再多次四轮定位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我着重讲一下角重量平衡,身边很多朋友都改装了绞牙避震器,也就是高度可调避震器,主流有KW、Bilstein、OHLINS等,使用绞牙避震器能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缺点是舒适与日常便利性会大打折扣,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盲目的追求高性能竞技避震器而不进行专业调校的话,可能连避震器50%的性能都发挥不出来。
多数玩家都只会在最初改装绞牙减震器时玩一下这特别的设计,但后来往往不会再有耐性进行细致的调整(毕竟每次开车前按乘客的数目、乘坐位置或将驶经路线上的路况来调校车子每角的负重和离地距是件很麻烦的事)。如此一来除可调高度外,有“绞牙”设计减震器的性能表现并不一定比没有的强。在我看来,如果只为降低车身和减低车子在弯中的倾侧,那么简单地换一套短而硬的弹簧配相应的避震器,可能会更省心。
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调校的绞牙避震,会影响车身的重心分布,而车身本来就不是完全对称的,所以每只避震器所受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必须使用Corner Weight(角重量仪)来进行精细调校。尤其是对改装过的车辆来说,由于车身零件进行了更换、增加或减少,四轮重量分配已经改变,原车避震器已经无法与之对应,那么就只有通过对绞牙避震器的精细调节来实现车身的平衡。
但真正意义上的平衡是几乎无法做到的,即每个车轮各占四分之一的重量。所以当车子静止时,车身四个角的离地距离就会对该位置上车轮的负重有很大的影响:增加车身左后角的离地间隙,便增加左后轮及其对角线车轮(即右前轮)的负重,同时另外对角上的两只车轮(左前及右后轮)的负重则会减少。如果减少离地间隙则效果相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绞牙减震器可用来调校包括驾驶员在内的整车静止重量分布。严格来讲,可以利用离地间隙和车轮负重的关系,来计算车辆上每角车轮的负重,角重进行过调整的车辆在动态时会有较少的重量转移和较好的整车平衡,能帮助提升轮胎的极限。
感谢大家的阅读!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M135i的漂移小秀,我给配了个BGM,哈哈~
欢迎京津冀的M135车主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入群请加群主vx:ruguowoxianzai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