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与建文帝有关的传说。朱允文避难来磁器口宝轮寺时,因长期风餐露宿,奔波劳累,又惊又吓,患上了哮喘、劳损、风湿等病。因其四叔永乐皇帝朱棣派人到处追杀他,他便不敢寻郎中看病买药,十分痛苦。一天晚上,有神仙托梦给建文帝,饮七岁童男小便可免除其痛苦。于是建文帝第二天便出庙暗暗访查,刚从宝轮寺下来到金碧桥边时,正好见一少妇在抱小男孩屙尿,于是建文帝手持缘钵......饮后病愈。这便是“护龙水”的由来。
凤凰溪畔的少妇尿童塑像
跨过金碧桥,可以说你就来到真正的古镇了。多数时候,人们只是去了景区和游客的古镇,而不是本土与生活的古镇。
蜿蜒的坡坎,引你走近真实的古镇生活。
文昌宫寨门上有些陈旧的建文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湿漉漉的石阶通向江边。磨平的是岁月的棱角,留下没有结局的故事。
“架高来”摩崖题刻位于文昌宫侧石壁上。
沿着岩石上开凿的石阶往上就是水观音。尽管已经有了现代的导航设备,这里依旧经幡舞动,香火延绵。在古镇人的心目中,有些东西是不应该随光阴而流逝,也是时间的尘埃盖不住的。
逝者如斯,静静的嘉陵江早没了往日的波澜。
由江边折回,流连于弯弯曲曲的老巷,想象着夏日围坐树荫下,一把蒲扇一杯茶的惬意又平常的时光。
不巧的是,正赶上巴渝民居馆闭门谢客,无缘得见。
有些昏暗的小巷深处,潮湿空气中飘来微微的辣味和怀旧的民谣。
循声而来,石阶上是暖黄的灯光和红火的招牌,简简单单写着“37号火锅馆”。在号称“火锅之城”的重庆,敢把店开在如此深巷,老板大概是有着重庆人骨子里的任性与胆识。据说,常客大多是附近的街坊以及口口相传找来的游人。那位小哥大概在玩某手游吧。
“立体车库”,体现满满的民间智慧。
走过的是风景,感悟的是心情。
黑白色的汉腾X7S,车已经有点脏了,一辆有故事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