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那天看车后还有一个疑虑也彻底打消了。那就是前座空间的问题,到底是JD的前座空间大还是POLO的前座空间大。其实在POLO样车出现之前,我们并没有闲着,逛汽车市场和评价各种A0和A级小车是我们的周末常备节目(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那时对POLO前座空间的期望是,只要不比JD的小太多,就OK。为了测试各车型的前座空间,我还发明了一种既准确又能增进夫妻感情的测试方法:即夫妇俩在前座做好,老公在充分调整好驾驶坐姿,然后由坐在副驾驶座LP亲一口LG的右脸颊,以LP探身的幅度来衡量前座横向空间。这个方法非常有用,但不适合两个老爷们一起看车的情况。那时我们除了开自己的JD,就是开单位的三零怕杰罗,用这个方法一进行对比,那怕杰罗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好象都亲不到了,呵呵。
>
当时除了JS自己,我想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能够充分地去试驾POLO,全国就那么些样车,都摆在展厅里给人拼命玩开关门的游戏呢。怎么样才知道这台55KW的机器动力如何呢?记得当时在几份测试报告前也是极度困惑,欧洲的试车报告中,1.4 16V MT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12秒6,而SVW的却是13秒多,同一台机器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是测试标准不一样?还是燃油品质的差别?还是ECU参数调整存在差异?当然,一个真正的VW车迷当然不会不知道VW AG里面有SKODA,也不会不知道SKODA的FABIA在骨子里和POLO4是亲兄弟,更不会不知道这个平台里其实还有一个共生者——AUDI A2。于是我又开始进行了我的试车计划——想尽办法试驾FABIA。当时本地车市上FABIA和A2都有卖的,以JS们的思维方式,可想而知,国内代理会将A2的市场定位定给什么人,我等人物人家是根本不会搭理的。于是FABIA成为了我的试车目标。记得当时本地市场上所有SKODA的代理我都拜访了,我是变着法儿去进行试车。不过可惜的是国内代理的SKODA一律是1.4 8V搭配MT车,1.4 16V搭配AT车,我的首选1.4 16V MT在国内的FABIA车系里没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那时是见FABIA就开啊,回来又写了个帖子,居然又蒙了个精品,呵呵。
>
又过了一段时间,SVW的JS那里终于开始可以试驾POLO了,但一个个都很势利——他要认为你多少有点买的意思才可以给你试驾。我试车的目的主要是了解55KW机器在低速状态下的扭力,主要是在一二挡间进行测试(对比对象是JD、FK和SAIL),而且要多找上坡路进行起步。变着法子试车可是我的强项,在本地一家JS处我认识了一个也是开着JD想换POLO的家伙,套着近乎就去开了好几次,终于将1.4肉到什么程度的情况完全摸清楚了(一句话,可以满足我的要求)。试车计划中还有两件难忘的事,一是在本地一家JS处试车时,开了两圈后车子没油熄火了(也不知道是SVW抠门还是我运气不好),我主动帮忙推车回库里,大热天里弄得一身臭汗,还乐得屁颠屁颠的;还有就是在本地的JS基本都认识我的情况下,终于不好意思再去试车了,于是开车到100多公里外的省城的JS那里试车,还给人家PLMM留了个外地电话,真是不好意思啊。不过这种执着的钻研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吧。
>
交定金和卖JD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基本上交了定金就没我什么事了,都在排队等车呢(据说当时欧洲人民也在排队等呢,真是“同步”啊)。卖JD的过程也很有戏剧性。我本来只想将车开去二手车市场看看行情的,那天去了本地一家比较大型的中介,JS接待我的同时又接待了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我是卖的,小伙是要买的,还看中了我的JD,JS一下子大为紧张,怕我们私下交易,在整个试车过程中步步紧逼,杜绝我和小伙交易的可能。我本来也不想玩什么游戏,也不知道那小伙和JS是不是一伙的,是不是打算合起来骗我。结果在告辞的时候和那小伙握了一下手,握手时感觉小伙手里有个纸团,马上接了过来。开车出门一看,果然是他的电话。接下来约他试车、验车、交易,一切都很顺利。原来这个小伙子给私营企业老板开车的,他们公司要买一台二手车做业务车。他们第一次来试车时开的是一台三零3000GT,吓了我一跳。小伙子试我的JD时开得很认真,跑了有60多公里,在滨海路上时速就过了140,又开进去一气服务站举起来看。我的保养和有点近乎变态的爱车习惯终于在二手交易中给了我相应的回报,可以说,二手车交易很顺利,价格也比较理想,后来又咨询过二手车贩子,都说卖的价钱理想。因为卖车还去过买车人在莲花北的公司,所以知道他们公司的位置在哪里,我买了POLO后还专门去那个公司楼下找到了我以前的JD,将两个车子并在一起合影留念。不过我的JD被他们买去后是作为最普通的业务用车来使用的,短短时间里面车身已经有了明显的划痕,说实话,我真的有心疼的感觉。
>
说回来POLO。在试过动力和空间满足我个人要求后,接下来在试车过程中有还一件事我自己觉得挺骄傲的。2002年5月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人开上POLO了。POLO的论坛中大都是一些“起步容易熄火”、“插进钥匙后怎么拧不动”甚至是“停车后左转向灯怎么一直亮着”之类的新手问题(无意贬低新手,特此声明)。第一个对这台欧洲同步小车提出技术问题的,可能是我吧(无数据支持哦,错了见谅),那就是方向盘转向机构在太阳爆晒后产生吱吱异响,当时我还不是车主,是通过频繁的试车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我认为不是通过新车磨合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出现问题的频率比较高(记得有一天试的2台车都出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又成了我一块新的心病。在论坛上,我最为密切关注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
到了6月中了,感觉纳闷啊,怎么我的车还没有到啊,每次打电话都说是在排队呢。去了两次JS那里,发现问题了,原来车子一直在陆续到货,JS根据客户资料有选择性的加价卖车呢,没交定金排队的车主,只要肯加多5000元,就可以优先提现车。于是在一个周六,我一个人来到了展场,没错,这个JS又分到了3台车,我直接找到了销售负责人,问这3台车是谁的,排队号码是多少,JS被我的突袭搞得有点不知所措,我趁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8个字包含了太多内容,这里无法表达了,请自行领会),也许是我的道理无可反驳,也许是我运气好,这家伙最终答应在三台里我可以任选一台。带着方向盘可能会吱吱响的担心,我坚持在中午1点才挑车(因为那时本地的太阳已经爆晒够了),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那天三台车中,有一台的方向盘轻微响,其他两台没事。自己选定其中一台,出厂合格证日期是2002年5月31日。接下来又为该车不是搪塑仪表台是否应减少600元展开了辩论,结果我胜出,在很多人连注塑和搪塑还没仔细分清的情况下,我以当时SVW的基本定价买回了我的POLO。我当天调度资金(也就是JS开着车陪我好几个银行取款),付清全款开车走人。接下来的上牌细节就不说了。还有就是无论买JD还是买POLO,都是一个人完成,当天选定车子当天提车走人,开车回家给老婆一个惊喜。上牌过程则全程亲自办理。
说了又长又臭一大篇,主要是想讲讲自己卖JD买POLO的经过。因为我觉得这个过程才是最有趣的故事。至于POLO车使用情况,要写的话也可以写出比上面更长的抹布文章,不过真的没有力气再打字了,呵呵。我想,光是我更换POLO空调压缩机的故事,就可以写一大篇了,包括怎么和服务站技术总监交朋友,让他了解你的需要和心情,等等。我换空调压缩机的时候,技术总监陪我足足跑了50多公里作路试呢。
>
简单总结一下目前车子的情况吧:
一、 概况
2002年5月出厂1.4 MT 舒适型,目前公里数30000公里,平均日行驶里程约60公里,平均油耗8升。高速路油耗小于6.5升(时速120公里左右时)。一直坚持加97号油,定期使用一气大众汽油添加剂。点火从来一次成功。每5000公里换机油机油格,原厂机油(在开JD的时代就对什么半合成啊、VW与福斯特别匹配啊等问题头脑发热过一阵子,现在已经不感冒了)。曾在15000公里前后轮换位(换位后不跑偏、胎躁没加大、从未四轮定位)。发动机工况正常,工作平顺有力,油门响应好。最高时速180公里(表读数,空调关闭,一人,水泥路面)。新车在头半年10000公里内有或多或少需调整的地方,在10000公里后之后进入质量平稳期,各系统工作状况一流。
二、 最不满意的地方
1、 后座椅不能4/6分倒(我宁愿加价买);
2、 座椅不符合亚洲人体形,尤其腰部支撑不足;
3、 避震偏硬,只适合铺装质量良好的路面(尤其在弯路有上乘表现),但不适合颠簸路面,大部分异响由此造成;
4、 没有中控锁不可原谅;
5、 燃油系统对中国燃油品质要求过高,没做够适应性改进;
三、 保修期曾经更换过的部件;
1、 空调压缩机;(特定工况下呜呜响,更换后不能解决问题,但不影响空调使用。注:不是电子扇原因)
2、 更换ECU(说是升级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参数,换了后有点后悔——开得好好的换他干麻?也不知道以后可不可以象软件刷新一样换回老参数)
3、 排气管软连接及中段卡扣(原车排气管设计抗颠簸能力不足)
4、 左右后避震支撑块(原车设计问题,即使在铺装质量良好路面也遇到。更换后再度出现,应改进相关部件的设计)
5、 变速箱支架(部分存在设计间隙问题,特定颠簸路面出现咕噜咕噜异响。更换后解决)
6、 车内后视镜(我的车子出现安装间隙产生异响,更换后解决。早期我曾在某论坛表示中控台出现异响,后发现是后视镜问题,结果被断章取义为“中控台异响——可试着将车内后视镜反转一下”,呵呵,笑死我了)
四、 操控与舒适性(只与我上一台车对比,不跟其他车比,呵呵)
1、 起步不如JD,但中途加速能力比JD好;
2、 高速稳定性比JD好,尤其车速超过130以后;(当时速在150以后,你可以充分体会到15年前的设计和现在的差别还真不小)
3、 MQ200变速箱和EA111的匹配一流,自己认为16万以下国产MT车无出其右(前提是你喜欢玩MT)
4、 发动机平顺性和JD的没有可比性。
5、 板金、气密性、隔音也没有可比性。
五、 维护成本偏高,没什么好说的了。
六、 165韩太轮胎符合我的需要(我比较喜欢经常在梧桐山盘山公路和东冲盘山公路兜弯弯玩儿,够用了,还没出现极限情况)
七、 我用车过程中最大的担心:燃油品质
八、 现在对一年多以前买POLO的回顾:其实当时别说加价几百,就算加5000我也马上照付。
最后声明一点,我对汽车的热爱是纯粹处于对汽车这一机械玩具的热爱。所以,我认为任何一款主流车型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德系车、日系车还是美系车。即使是在买了POLO一年半后,我还十分热中逛车市。所有新上市的车型,我都会认真地去试车(上周日试开的是其瑞的QQ和副每来1.6MT)。朋友们有时问我买什么车,如果我不是对他的汽车偏好有十足的把握,一般我是不提供意见的。个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中国的汽车文化还在萌芽阶段,希望大家都能开上自己喜欢的车,好好开车,充分领略驾驶的乐趣,当大家都开始换第二辆车、第三辆车时,汽车文化可能就初步成型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