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6-04-07 10:3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6.6W | 回复 41
【感谢赵版垂青加精】浅析高尔夫噪音及其治理ZT
GG是部好车,这是不容质疑的,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相当一部分喜好宁静驾驶状态的GG车友对其行车当中的噪音不是很满意,从一年多两万多公里的实际驾驶感觉当中,也体会到了GG在噪音方面确实存在着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缺憾,在城市工况低速行驶下,和同排量的车相比抑制行车噪音的水平仅属中档水平,甚至不如同门师兄弟宝来和捷达(当然在高速行驶下GG的抑噪水平是一流的,这是发动机的特性及先进的底盘所定)其噪音来源于发动机、胎躁、风噪及车辆本身共振等,除了德国车发动机的特性外,难道是德国车抑制车辆噪音的水平不够吗?回答是否定的,德国车在抑制噪音方面是世界顶尖水平,隔音材料也是一流的,很多中高档车的隔音材料都选用的是德国货,GG抑噪水平不够,首先GG的定位所定,GG在国外就是一款平民车,在欧洲等国经济型轿车的安全性能不能减,行驶性能不能减先进工艺不能少,唯一可牺牲的就是奢侈性装备,这里就包括了隔音材料,这也是从生产成本上考虑的,同时不可否认大部分欧洲人喜欢纯机器感觉包括机器工作轰鸣的声音,在设计上GG的由于底盘相对较低,为了保护发动机而增加了钢护板,(当然再高一个级别的车都有护板,只是隔音工艺和成本不一)因而在发动机舱形成了桶状声源导向,将发动机工作的大部分声源向驾驶舱扩散,而隔绝来自发动机舱声源的主要隔音设备前台防火墙却没有隔音材料只有隔热防火层,桶状的声源导向将发动机工作的声音绝大部分传递到了驾驶舱,这也是驾驶GG感觉噪音大的首要原因之一。
GG第二个隔音弱点在后行李箱,这也是两厢车隔音差的共同点,GG与其他两厢车不同的是排气管口朝下(相对宝来,车身短消音器变短,加上三箱的优势,所以同样排量的发动机,在不同的车型的噪音就不可能一样),底盘的高度使消音器产生的声浪很快反射,低速行驶时,部分噪音穿透本来密封就不严密的行李箱到达了驾驶舱,第三个噪音源则是来之于胎噪,17给GG配置的固特异和韩泰轮胎是典型的高耐磨高路噪的轮胎,胎噪过大不可避免,由于德国车的发动机设计及工艺的独特,所产生的声音是一种低闷类似低音鼓的机诫声,典型的低频噪音,加之消音器和胎噪的声音均属于低频声音,所以混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短时间听还可以,时间长了就有点扰民的感觉。大家知道,低频噪音是很难治理的,它不仅穿透力强,而且对心脏和神经都有损伤。很多高友把发动机舱加了吸音棉,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不论是不是17所谓原厂的,都不能称之为吸音面,充其量只能说是隔热毡,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吸音材料或者是很低档的材料,一个合格的吸音毡最少应该要一千大米左右,它共分三层,依次为防震胶垫、吸音材料和隔热防火层。其实驾驶仓的隔音毡并不重要,主要应该是破坏发动机舱的捅状声源导向或者加强前台防火墙的隔音,而前台防火墙加隔音毡必须要拆驾驶台,所以不是特别刻意强调最好不要拆驾驶台,毕竟再装效果不一定比原装的好。
本人在一辆全顺客车(柴油发动机)上做了一项实验,将底盘护板取下行驶,驾驶舱的声音比平时要小几个分贝,其原因就是破坏了发动机舱形成的桶状声源导向,将发动机的声音大部分向地面扩散,传递到驾驶室的声音自然就会减少(小日本的小型车为了追求宁静,都没装护板,不仅是从成本考虑,这也是重要的一点。其实一张钢护板的成本不过一、二百元)但拆除GG的护板却不是明知之举,GG的底盘高度所限,没有护板的危害大于噪音的危害。首先在朋友的宝来车上做了降噪实验,将护板后三分之二处,用12毫米钻头成凹型,打了48个眼,虽然降低了防尘能力(防护能力并没有减少多少)从而破坏了机舱的桶状声源导向,部分声音传递到了地面。排气口向左转了45度,四个轮毂处加隔音材料,隔绝胎噪和沙石击打,轮胎换成了米其林的。行驶时驾驶室的噪音比没处理前降低了十个分贝左右,同样的方法用在噢GG上,降低了7~8个分贝,效果明显,当然还应该注意GG应该勤养护多细粮,从根本上使发动机的声音更加悦耳,喜欢发动机轰鸣声音的车友,应该在排气管上安装响喉,这样的声音更有野性,但GG决不是一款标榜动力出色的车,当夏历或奇瑞超过你的GG也不足为奇,放它二百码,二百码以后让他知道这是GG,一款世界闻名、经典的平民车。
[ Last edited by 品质因为经典 on 06-04-07 at 2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