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DENZA/腾势论坛 >  南斯拉夫的故事

发表于 2017-12-15 10:17    IP属地:未知

查看 73W | 回复 81
南斯拉夫的故事

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都保留着南斯拉夫战争老电影的痕迹,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的这两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




新中国成立后,南斯拉夫立即表示承认新中国并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当时南斯拉夫与苏联处于交恶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决定拒绝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友好邀请,加入了斯大林阵营。
直到1954年十月赫鲁晓夫、阿纳斯塔斯·霍夫汉內斯·米高扬(Anastas Mikoyan)与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Nikolai Bulganin)访华,并建议中国与南斯拉夫打开外交渠道,中南两国间多年外交对话的缺失这才得以终结。建交后,中国便引进了一批南斯拉夫电影,但还未成为主流。
(注:文革期间,“反帝反修”口号里的修正主义不但指苏联,也包括南斯拉夫。那个时候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文革结束后,中国与南斯拉夫恢复友好关系,1977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访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就是那个时候引进并轰动全国的。它们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不仅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首次向大众公映的外国影片,同时也是观看人数最多的两部影片。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19    IP属地:未知

大多数被引进的南斯拉夫电影的主题都是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和其反法西斯斗争故事,南斯拉夫电影的成熟的叙事方式,以及其对正反面人物公平公正的细腻刻画都深深吸引了中国观众,其中一些经典台词和插曲更是永远留在观众脑中。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让七十年代还懵懵懂懂的中国人永远记住了萨拉热窝这个城市,电影中游击队的接头暗号“大地在颤抖,仿佛空气在燃烧,暴风雨要来了”,以及德军司令官在影片结尾离开萨拉热窝时的台词常被观众们挂在嘴边。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12-15 17:52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21    IP属地:未知

电影《桥》中游击队战士们吟唱的歌曲《啊,朋友》,这其实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名为《Ciao Bella》,其直译意为“再见,姑娘”,而然因为这部电影为中国观众所熟知,一度被误认为是南斯拉夫民歌。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25    IP属地:未知

追溯历史,说到“南斯拉夫”一词,历史上其实存在过四个南斯拉夫。
第一个南斯拉夫:崛起
“南斯拉夫”意为“南部斯拉夫人的土地”,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南迁至这片土地上,随后又形成了不同的小民族。南斯拉夫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被夹西欧各国与东边俄罗斯中间,决定了其坎坷多舛的命运。
历史上南斯拉夫所在的区域一直被不同的帝国瓜分统治,使它的民族和宗教多元化、甚至碎片化。民族和宗教各不相同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必定会有融合,也会有摩擦。当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巴尔干觉醒后,激烈的种族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12-15 12:08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32    IP属地:未知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描绘费迪南***的美术作品



奥匈帝国王储 费迪南大公



刺客 塞尔维亚人 Gavrilo Princip

费迪南大公夫妇***前几分钟登车时的照片

刺客使用的手枪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12-15 10:39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36    IP属地:未知

一战结束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的南斯拉夫人摆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同塞尔维亚一道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其旗帜采用蓝红白三色为底色。新生的南斯拉夫王国成为一战大赢家!
然而当时西边的意大利对达尔马提亚地区和阿尔巴尼亚垂涎已久,保加利亚控制着马其顿,匈牙利则侵占了部分克罗地亚地区。
列强环绕,巴尔干国家面积小,异常脆弱,为抵御强大的邻国保卫自己的土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决定联合起来,成立联合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12-15 11:56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0:45    IP属地:未知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集会,1918年10月29日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1:01    IP属地:未知

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在贝尔格莱德正式成立,原塞尔维亚大公(王储)亚历山大一世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的摄政王,1921年8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加冕为国王。


亚历山大一世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12-15 11:56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1:05    IP属地:未知

然而他们的友谊并没有持续太久,刚刚摆脱了奥匈帝国统治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发现自己又成为另一个异族国王的属民,这也让他们拥有民主国家的幻想破灭,于是纷纷奋起反抗复辟王朝并成立了自己的政党。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1:08    IP属地:未知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克罗地亚的农民党,其领袖斯捷潘·拉迪奇(Stjepan Radić)一直致力于将南斯拉夫改变为一个三个民族共存的民主联邦制国家,他坚持共和制纲领,并不断向各种国际会议发出备忘录,要求让克罗地亚人民享有自治权,摆脱“大塞尔维亚沙文主义”的压迫。


斯捷潘·拉迪奇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