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一个无国籍建筑师在上海未盖成一座房子,却留下对城市的深远影响

发表于 2017-06-08 11:20    IP属地:未知

查看 83.3W | 回复 144
一个无国籍建筑师在上海未盖成一座房子,却留下对城市的深远影响
回顾他的过往,也是回顾这个城市的过往。
——————————————————————————————————————
与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相比,理查德·鲍立克(Richard Paulick)的名字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前者设计的洋房、教堂仍保存完好,在“邬达克热”中化身三十年代浮华上海的象征;而后者未曾在上海留下一幢建成的设计——因此,与其说鲍立克是个建筑师,不如说他是个老师和规划者。
            

                                                                       理查德·鲍立克(Richard Paulick)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1    IP属地:未知

1933 年,来自德国的 30 岁建筑师鲍立克搭乘“红色伯爵号”邮轮来到上海,直至 1949 年 10 月回到民主德国,他参与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都未能付诸实践。不靠一座楼而评价一个建筑师,看起来几乎是不现实的事情,但事实上,鲍立克为上海这座城市做的事情影响远大于几座实体建筑。在下面的文章里,你至少会看到两件事。
第一件,是鲍氏参与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对现代都市需求(比如公共空间、上海港建设)的前瞻性;第二件,则是这种前瞻教育了后来人,使上海免于成为莫斯科模式的城市。
“大上海都市计划”从何而来?鲍立克又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渗透其中?无论研究上海的历史,还是中国大型都市的建设,恐怕都是绕不开的命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2    IP属地:未知

鲍立克来上海时,这是怎样一座城市?
富有的侨民偏安于租界,贫困的逃难者则藏身于租界外围的棚户区。
著名间谍鲁特·维尔纳(Ruth Werner)在刚到达上海不久后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冷笑她对这座城市的观感,成为一个“百分百的上海人”,只需要学会打麻将、玩桥牌和斥骂下人。她称那些生活在上海的侨民太太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享乐动物”,热衷于赛马和电影,没有职业,不事家务。她是传奇间谍佐尔格的手下,也正是她把英美研究和制造原子弹的情报资料传递给了前苏联。其自传《索尼娅报告》(Sonja’s Report)记录了她在上海亲见的贫富差距。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8 11:23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3    IP属地:未知

她当时的丈夫鲁道夫·汉堡嘉(Rudolf Hamburger)是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建筑师,曾参与上海提篮桥监狱的改造,也正是他,邀请理查德·鲍立克来到上海。
当时的上海两极分化严重。在码头、棉纺织厂和棚户区有着这个城市残忍的一面。“苦力们的生活状况,既贫穷又肮脏,像这里欧洲人的傲慢一样可怕”,鲁特写道。


人力装卸的码头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8 11:24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6    IP属地:未知

在苏州河,两个上海撞到了一起。淞沪会战后,上海人口从 150 万激增至 300 多万。特别是从 1937 年上海抗战到 1941 年日军入侵租界之前,孤岛般的上海竟拥有“畸形”的繁荣期。租界的行政机构工部局仍然掌权,这一区域的交通、商业、进出口一切如常。
苏州河以南是十里洋场,以北则是被轰炸的华界,大量涌入的难民建造了滚地龙和棚户区,他们无力承担租界内高昂的租金,只能紧贴着苏州河栖身,每天行走于“双城”之间,在租界内谋生,再回到棚户区居住。
民国记者陶菊隐曾记录:“苏州河一水之隔,一边是炮声震天,一边是笙歌达旦,每当夜幕降临,租界内彻夜通明的电炬,透过幽暗的夜空,与闸北的火光连成一片,映红了半边天。”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6    IP属地:未知


1930 年汉堡嘉及夫人在虹口拍到的船边乞丐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7    IP属地:未知

租界内则是繁荣的。理查德·鲍立克最初在犹太富商沙逊的公司做室内设计师,后与弟弟和朋友盘下了时代公司(Modern Times),开创家居店、在南京设立时代公司分部,还接手舞台设计。
鲍立克在写给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包豪斯的创始人。包豪斯风格肇始于德国,却在美国发扬光大)的信中自嘲,在上海,他必须仰仗租界的有钱人才能过活。但他也在后期考虑是否迁去美国时,坦诚在上海的 16 年没有建成作品,不能为融入美国建筑师圈提供资本。“自从我到了这儿(上海),主要从事教学和都市计划,只建成了很少的东西。‘时代公司’做的都是室内的玩意儿。我为铁路系统设计的那些项目,都还待在抽屉里,期待着从天而降的美国贷款。”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8    IP属地:未知

鲍立克援助犹太人,沦陷后,犹太人被限制生活在虹口提篮桥,鲍立克事务所雇佣了大量犹太人,他们凭着工作证,可以走出犹太区,来到事务所所在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孚大楼上班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29    IP属地:未知

1943 年,鲍立克接受圣约翰大学的教职。鲍立克的研究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侯丽在他的档案中发现了一封 1948 年 8 月 13 日由圣约翰大学会计处发出的领薪通知书,提醒他务必于 20 日之前准时领取薪水。侯丽解释:“因为法币每天都在贬值,晚一天,甚至只是晚了几个小时,实际得到的薪水就不一样了。”就在这封信之后一周,蒋经国受南京政府支持,在上海强行推动了金圆券改革,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是鲍立克在上海逗留期尾声的背景。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08 11:30    IP属地:未知

圣约翰大学的领薪通知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