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6-03-02 14:25 IP属地:未知
查看 7.5W | 回复 1
青海奇石美玉
青海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这两条河经过沼泽、峡谷,在省境内由涓涓细流汇成汹涌之势。沿岸河滩深谷遍布卵石,故形成青海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省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昆仑山脉,在马海、茫崖有红蓝宝石,唐古拉山有紫水晶,乌兰县有绿松石等,格尔木地区有昆仑玉,都兰有美酒玉等,另外在兴海大河坝有萤石等。昆仑山麓与戈壁石滩则盛产风棱石,湟水河大通河及其支流沿岸亦多卵石,以色泽绚丽、图案奇特著称。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江河源头奇石资源自古以来极少开发。清末民初,东部农业区和西宁等地有少数喜好奇石者,在房前或院内置放造型奇特的松多石、湟水石、黄河石作为观赏或镇宅之用,但为数甚少。
本世纪80年代以来,赏石藏石之风逐渐传入西宁,藏石玩石人数渐多。1996年,首届江河源艺术节上“江河源奇石馆”开馆展出之后藏石形成规模,在藏石家高志义等人的宣传推动下,民间收藏奇石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奇石市场。李家峡电站建设中,黄河截流,当地居民在河道中觅得大量奇石,西宁、兰州爱石者纷纷前来收购,包括自行寻觅的估计不下-万余方,其中精品佳品约占十分之一,加上原有传世与加工的料石型观赏石,昆仑石等,数量巨大,档次甚高,初步展示了青海丰富的奇石资源。
目前已知的观赏石类别大致为:
黄河石—包括星辰石(原名鼓丁石)、造型石与图像石。体型远较中下游黄河石巨大,石质细腻坚硬,色泽以黑、褐为主,白绿黄次之,红色、紫色最罕见。在千百万年河水急流冲刷、磨励下,形成姿态万千、纹理多变的奇石。目前,青海地区民间收藏多以此石种为主,且藏量较为可观,不乏精品绝品,有的可为稀世奇珍。
昆仑石—长期裸露于戈壁荒滩,经受高原强劲风力的剥蚀、吹打,成为各式各样造型粗犷、丑陋、皱疲俱全的奇石,其色泽黑、灰居多,白黄色较少,石质坚硬,间有玛瑙、水晶和玉的质地者,绚丽多彩。主要产于海西戈壁,昆仑山麓,长江源头。
桃花石—矿物名为“蔷薇辉石”。亦为原矿状分布,开采后加工抛光,呈鲜艳的桃红色并间杂黑色的纹饰,因其质地、硬度极似“翡翠”,又称它“粉色的翠”。其石质微透明,富 有玻璃光泽。切开后面上呈黑、绿、淡蓝色线条有机组合,制作成观赏石,纹理清晰,画面组合协调,可与其它地区彩玉石媲美。因其色美质丽,成品在省外观赏石市场颇为畅销。产地在祁连山一带,但产量不高,亟需寻找新的矿石产地。
松多石—黑色、灰色为主,石质较疏松,沟壑纵横,富有变化,很早即为西宁、海东一带的玩赏石,作庭院摆设或案头清玩。产地主要在互助松多,近年产减少,渐为黄河石取代。
化石类—已发现有巨螺、珊瑚虫、龟类、恐龙化石及蕨类、昆虫化石等。多发现于海西各地与循化、化隆等黄河峡谷山地。
祁连翠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一带,以其玉白中带绿,质地晶莹,颇似翡翠而得名。
绿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乐都中坝等地,可以用来生产中小型工艺品。
美酒玉—产于都兰县地区,是近年发现的新型玉石,具有醇化酒类的作用。该石所加工的手镯及其它配件,能刺激人体穴位,有保健强身的功能,目前在国内市场极受欢迎。
萤石—产于兴海县大河坝地区,其色彩丰富,变化多端,酷似玛瑙,民间有"软玛瑙"之称,大通宝库也有出产,但品位稍低。
大漠戈壁石—又称“风凌石”。此石也是青海境内得天独厚的优秀石种之一。形成于迎风的戈壁沙漠之中,由风沙万年吹打风蚀而成。其石质地坚硬,以灰、白、红为主色彩,其成形以似山水、人物、鸟兽为主,风格独特、自然。
丹麻彩石—学名叶腊石,产于青海省湟中县丹麻乡,故名"丹麻彩石",又称昆仑彩石。产于当地30厘米厚成带状纵横山脉土层之内,呈晶体色纹或瓣纹。颜色由白色、黄褐、红褐、紫、橙色等组成,多为黄褐色,局部呈微透明或半透明,色泽淡雅柔和,花纹自然流畅,层次错落有致,花纹有似潺潺流水,有似惊涛骇浪,有似奇峰云天、有似日出灿烂朝霞,神采各异,是很好的观赏奇石,已经和正在开发为工艺品。 丹麻彩石质地腊润,有两大类,一类为"冻石"石质较软,器通称"软玉",有油滑之感。颜色有雪白色、乳白色、乳黄色、褐色和紫色等,最适合雕刻小型的工艺品。如章纽、印泥盒、大头牛、牦牛、观音和达摩等。质量上乘的彩石尤以石质透明的"水晶冻",瑰丽多彩的"玛冻"和花纹精巧的"脑纹冻"最佳。另一类为"雪花石",呈白色,因石内含雪花状的花纹而得名。
彩石雕刻有圆雕、薄意、浮意、高浮意、透雕、镂空和镶嵌制品等,再根据石形、石纹、石色、花纹层次来选定题材,经精雕细,制成花样繁多,令人心旷神怡的工艺产品。有些产品曾获得奖励。如彩石笔筒,1981年在全国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评比中获优秀奖;花盆,1981年在全国工艺品评比会上,评为优秀产品;镶嵌挂屏,1981年在中国国际旅游会议旅游纪念品评比中奖表扬奖。技艺精湛的笔架、彩石珠、花插、座屏、镇纸、酒具、台灯,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景物等等,均为观赏和收藏的精品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