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12-20 21:40 IP属地:未知
查看 27.6W | 回复 0
【武逸会】琅琊山和醉翁亭
琅琊山是我在导航回武汉的路途中无意间看到的地名,联想到荧屏上火热的电视剧《琅琊榜》,于是从高速公路上下来,满足一下我的好奇之心。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滁州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
有意思的是,刚从停车场出来迎面竟然看见了当地风行4S店的车展,作为景逸X5的车主看到这些车辆倍感亲切。
琅琊山是皖东名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爰,林森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文化胜境。
这是琅琊山的大门,门牌上的琅耶山三个字将我弄蒙了,不是琅琊山嘛,怎么回事啊?据说这三个字是苏轼所题,古书上“琅琊又作琅邪”,邪和耶相通,所以琅耶山也没错。
时值正月初七,腊梅花开正艳。
迎面的醉翁亭吓了我一跳,来琅琊山本是一时兴起未作研究文化底蕴,能够见到课本中的醉翁亭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琅琊山因东晋元帝司马睿王号封而得名,自唐以来,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香客僧尼纷纷来山开凿山泉,建寺造亭,访古探幽,咏诗勒石,留下了诸如李幼卿、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文征明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胜迹和诗文碑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古迹丰富了琅琊山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多方面、多层次地构成了琅琊山宏丽的人文景观。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和游览胜地,亦是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被贬滁州命名并著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扬名海内外,醉翁亭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南天门上为纪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宫是著名的道教场所,琅琊山流传千百年的“琅琊山初九庙会”至今沿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苏唐青、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元治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它和丰名亭都因镌有欧阳修文、苏东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当时,欧阳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任太守后,常在此饮酒赋文,智仙特为他建造了这亭子。欧阳修自称“醉翁”,便命亭为醉翁亭,并作了传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佳句,名扬天下。1091年,著名书法家苏轼应滁州知州王诏的邀请又重新书写了《醉翁亭记》,刻碑留世。从此,醉翁亭便伴随着“欧文苏字”而名扬天下。
[
本帖最后由 寒江烟 于 2016-12-20 22: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