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07-19 11:50 IP属地:未知
查看 207.1W | 回复 139
花甲夫妻自驾川藏行之一走进墨脱
花甲夫妻自驾川藏行之一走进墨脱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一岗日嘎布山脉的南部,藏语意为“隐秘莲花盛开的地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西藏墨脱交通之难,更甚于蜀道”这是墨脱未通公路之前人们对它的描述。对外界来讲,墨脱是极其神秘的世外桃源,是众多探险家心中的终极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经历过艰辛、忍耐、痛苦的艰难跋涉之后,便能够目睹大自然的美丽和温柔,并且会带来无比的成就感。
自驾到墨脱,是包括我们夫妻在内绝大多数自驾者的心愿。但虽然从2013年10月31日开始,由波密县扎木镇至墨脱县城全长117公里的墨脱公路就已经通车,墨脱也摘掉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帽子,可是因其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条件艰苦,道路状况差,行程存在不确定危险等因素,仍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2015年9月中旬,我们夫妻俩进藏以后,对是否进入墨脱、怎样进入墨脱也是纠结许久。经过反复思想斗争,还是决定进入墨脱,并且放弃原来租车、雇司机的想法,自己驾车进入,以了却多年的心愿。为了安全、顺利进入墨脱,首先,我们在日程上把进入墨脱的时间靠后安排,把进入的时间由计划去拉萨之前的9月26日改为由拉萨返回后的10月9日,尽量在雨水少些的日子进入,这样道路状况会好一些;其次,车辆脱困救援、生活物资尽可能准备充分;再次,争取结伴而行,做到相互照应。10月8日按照计划我们到达波密之后,立即询问当地居民和墨脱的居民,向他们了解最近以来两地天气情况,得到的信息是最近一周时间两地都没有下过雨,并且9日10日的天气预报也报晴天,这据说是多年少有的现象(其实这些天我们一直在网上关注着这两地的天气情况)对此我们高兴万分。
10月9日早餐后,我们怀着十分兴奋、激动的心情驾车踏上了赴墨脱的征程。行驶在波密境内的道路状况良好,虽然也多是些盘山路,但油路平坦,沿途景色壮观诱人。行进中自己不时观察朝墨脱方向行驶的车辆,因为我们此次川藏之旅是单车出行,进入墨脱这样自然环境复杂,前途道路状况未知的地区,不免心中打鼓,急需物色一辆能与我们结伴而行的越野车。当我们行驶到接近墨脱境内的一山坳时,被眼前的一处美景所吸引,停下车忘情的拍照。这时,从波密方向驶来一辆藏牌丰田PRADO,停在了我们车的不远处,当我急忙上前想和司机打招呼欲邀请结伴而行时,此时从车上下来一位女士,略带怀疑的表情指着我们的车对我们说,你们开这车进不了墨脱,还是原路返回吧!她的这番话极大的刺激了我,顿时激发起心中豪情,心想别瞧不起人,咱是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了,也别小看咱的车,再怎么说我的劲畅也属于硬派越野车!所以毅然决然地放弃与其车上司机套近乎的想法,只是向他招了一下手,算是打了招呼,然后头也不回的驾车奔墨脱驶去。
当行驶到墨脱境内,穿过嘎隆拉隧道,特别是经过公安检查站以后,道路明显变窄、变坏,且由沥青路变成了掺杂砂石的土路,路面高低不一,坑洼不平,道路两侧经常一面是悬崖,一面是绝壁,很多路段仅能容一辆车行驶,并且经常经过涉水路面,(据老伴统计,全程有近30处,较深的有四、五处)。
虽然一路风景优美,景色绝佳,但复杂的道路状况不允许自己过多的分心欣赏美景,尽量全神贯注小心的驾驶前行,可自己不时被周围景观吸引而分神观望,但坐在副驾位置上的老伴总是提醒自己专心驾驶。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曾多次停车观赏一下美景,但总是匆匆拍拍照片就赶紧离去,这是因为一是前途路况未知,不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不敢耽误时间;二是路上停车也不方便,不是担心路窄停车影响其它车辆通行,就是怕停在崖边有塌方落石或在山坡下遇到泥石流。就这样一路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的驾驶车辆,直至下午一点左右平安到达墨脱县城以后,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虽然经过嘎隆拉雪山时我们身穿挂抓绒的冲锋衣还不觉得暖和,但在进入墨脱县城后,我们换上了夏季的短袖衣裳仍觉得很热,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嘎隆拉隧道平均海拔3700米,而县城驻地海拔1117米,相差2500多米且属热带雨林气候的缘故。墨脱的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使我们在几小时内便感受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变万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
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进入预订的宾馆,我们简单梳洗后,就不顾旅途的劳顿,急忙奔赴墨脱博物馆、德兴乡、雅鲁藏布江蛇形大拐弯、德兴大桥边的古老藤网桥等处参观浏览。
墨脱博物馆
德兴乡:位于雅鲁藏布江西岸,与墨脱县城隔江而望。德兴村,是德兴乡的七个行政村之一,为福建援建重点打造的一个门巴族文化新村。
德兴新村附近的果果塘雅鲁藏布江蛇形大拐弯。
德兴藤网桥。古老藤网桥用当地山上的白藤编成,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像一条蛟龙,咬山缠岭飞腾跨越在大江之上,桀骜不驯的雅鲁藏布江被踩到了脚下。它反映了珞巴族建桥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在钢筋水泥的德兴大桥已经建成,藤网桥只有参观游览的功能了。
也许是机缘的缘故,我们遇到的那辆丰田PRADO不仅在来墨脱的路上不时与之交错而行,而且在上述几处景点也是处处相遇,双方见面逐步由最初的陌视,到相视微笑,到互相主动打招呼问候,尤其是那位藏族司机师傅,见面时黑黑的面孔露出白白的牙齿总是显现出兴奋的笑容,愈发显得淳朴可亲。那位女士韩老师也是非常善良热心,最初之所以劝我们止步波密放弃进入墨脱,是因为不懂车的缘故,以为我们的车是普通城市SUV不能适应恶劣路况,才善意的对我们做出的提醒。
当傍晚六点我们回到宾馆,准备吃晚饭后再逛逛街时,天空突然布满乌云,瞬间下起大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我们对气象台预报不准深感不满,同时心中不断祈祷,希望老天爷尽早晴天。恶劣的天气将对墨脱的道路产生严重影响,大雨长时间冲刷山体、道路,极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坍方,桥梁被毁等状况,会给我们第二天的返程造成很多困难。可能是我们的虔诚的祷告感动了上天,雨下到后半夜渐渐的停了下来。但我们在梦中仍不忘期盼雨别再下,返程别遇上雨,而且之前的雨也别对道路造成太大影响… …
第二天早上醒来,天空晴间多云,按照之前我们老两口商量的只要天晴就赶紧往回返的计划,因为下雨的道路会更加难走,所以我们急忙出发,早上八点不到就到达了出墨脱县城的检查站,可检查站的公安民警告诉我们早上八点才开始放行。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询问前方的路况如何,是否出现了塌方、泥石流等状况,民警说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此时我们心中非常忐忑,担心前一天晚上的大雨会对道路造成损害。
八点一到,我们领了限速条匆匆赶路,大约走了有十几分钟的样子,我从车的后视镜看到有一辆越野车快速驶来,因为道路很窄,见此情况,我赶忙靠边停车,准备让此车先行。当此车与我的车齐头的时候,此车却停了下来,我仔细一看,认出是前一天遇到的那辆藏牌丰田PRADO,韩老师和那位藏族司机师傅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大家都觉得彼此很有缘分,前一天的几次不期而遇,今天此时并没有提前约定可又在返程的路上相遇(因为昨天并没有互相通报返程的时间)种种,真是太巧合了。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以后,因见藏族司机师傅是当地司机,熟悉道路状况,就催促他们让他们先走,告诉他们不用管我们。与我们道别之后,藏族司机师傅驾熟路轻的快速向前驶去。
我们分手以后,也就是再往前行驶五、六公里的样子,发现前方道路出现了泥石流,只见泥土掺杂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石块,将长达五六十米长的道路全部覆盖,而那辆藏牌
丰田PRADO正在慢慢通过泥石流路段。只见PRADO一歪一扭,高低起伏,磕磕绊绊的样子,知道通过此路段很是艰难。说话间,PRADO总算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这一路段,但他并没有继续往前开,而是将车停了下来,等待我们通过泥石流路段。见此,我不由得增加了通过此危险路段的信心,我快速挂上低速四驱,坚定的驶入了泥石流路段,尽量沿着他的车辙印记谨慎前行,由于车辆受泥石的影响,不时左右摇摆,自己驾驶汽车适时躲避较大的石块,此时车的底部不停的发出石块磕碰底盘的刺耳的声响,但自己已经顾不得心疼爱车了,左突右冲,一气呵成的驶过了这一路段。驾驶PRADO的藏族司机师傅见我们平安、顺利通过泥石流路段,才放心地驾车继续前行。在接下来的路途中,又多次遇到类似的泥石流或较深的涉水路段,驾驶PRADO的藏族司机师傅和韩老师总是待我们安全通过危险路段后,才继续赶路,直至到达进墨脱时经过的检查站,估计后边的路基本不会再有险情了,才和我们分手驾车快速离去。
面对他们渐渐离去的背影,我们夫妇俩不禁回想起两天来与他们相识的情景,从最初对韩老师他们产生小误解,到最后彼此都产生好感,这期间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话语交流,特别是与藏族司机师傅因为语言的不通,更是一句话没说过,但是韩老师的善良,以及身为一位女士为了了解墨脱,不顾危险,只身一人单独雇车进入墨脱的大胆执著精神,非常使人折服;藏族司机师傅朴实憨厚,热心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更是让人敬佩。我们由衷的祝福他们,好人好报,好人一生幸福平安!
虽然进、出墨脱仅有两天的时间,期间也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们感触颇深,收获多多。我们不仅在墨脱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简单了解了墨脱门巴族、珞巴族的一些风土民情;品尝了当地民族饮食;同时还有幸结识了韩老师、藏族司机师傅这些好人,从心底感觉:墨脱,不虚此行!
[
本帖最后由 LZK1956 于 2016-7-19 13: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