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安排:
第一天:太原--乾坤湾
第二天:壶口瀑布
第三天:碛口古镇
第四天:老牛湾
第五天:太原(返程)
出发时间:2016-6-6-06:00
旅行时间:5-6天
----------------------------------------------------------------------------------------------------
第一天,启程至 山西临汾地区(晋陕乾坤湾)
五辆车徐徐驶入大运高速公路,并以规定好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行驶。
下了高速后,因不可抗拒因素,我们选择了山路,我们都是有越野倾向的队友,在这种山路上享受体验到不同的驾驶乐趣,也证明了车主们的驾驶技术。
初到景区,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拍照神器
终于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乾坤湾。山西临汾永和县神仙湾,很高兴来到这么神仙的地方,让人在天上飞的感觉,伟大的自然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创造了中国的文化,也点燃了中国人的希望,气势磅礴的河水震撼了我的心,我崇拜黄河,向黄河致敬。
一个小接片,合成一个老牛湾全景
山西临汾永和县神仙湾,很高兴来到这么神仙的地方,让人在天上飞的感觉,伟大的自然
乾坤湾的文化是5000-10000年,原始哲学的星象文化理念定名,最核心的理念,把这个湾对应上边的星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的四方神,四方神上头是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的中华民族的璀璨成果。
中国是秦统一的,所以陕西人是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黄河是成井字型的河,中国把河称为长江、黄河、淮河、汉江, 秦岭是中国南北的最高分界线,山南最大的河是长江,以北是最大的黄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由于黄河和渭河,陕西渭南交界,所以历史上像曹操,马超有很多故事,其实山西也有很多故事,秦晋之好之类的。主要讲的都是这条大侠谷周围,山西跟陕西之间的争斗,其实山西是最文明的地,陕西是野蛮的地方,靠铁血统一了中国。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摄影爱好者用像机纪录下自己的每一段旅途快感,并与家人和朋友快乐分享
这是一位好友拍的照片,同时也证明他自己来到乾坤湾这个景区,也引导了我们从他的视角去观望不同的乾坤湾景区
这个兄弟正在向我们伟大的母亲河着什么~~~~~~~~~~~~~~~~~
队友(大艺)
白衣服是车友阿杜,合影的是大艺和大义俩兄弟
台石书上刻有《黄河宣言》。针对当今黄河流域污染加重、水土流失、沙漠化、断流等重大忧患,为维护黄河生态环境,造福两岸众生,泽及子孙万代。站在这里,郑重举起右臂,向黄河庄严宣誓,旨在唤醒人们对母亲河的敬意与关爱之情,承担起保卫黄河的责任和义务。
2013年7月19日上午,永和县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央视七套《乡约》栏目组著名主持人肖东坡携体育解说员孙正平、气象主播宋英杰、相声演员奇志来到这里,现场录制大型户外访谈
上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从这一大湾道中得到启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造阴阳八卦之学说,乾坤湾得名于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之象。黄河在此处陡然急转,形成320度的S型大转弯。传说,伏羲先祖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身,近取诸物,发明了太极八卦图及阴阳学理论。
老牛湾-黄河蛇曲地质博物馆向我们走来的是我个车队的峰哥与68岁的老母亲,也是这次黄河文化之旅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也中唯一位这次出来带着母亲的车主,大家给大孝子点赞吧~~~
大家看觉得它是什么呢,哦~~~你说对了(像木头),不然,其实它是木头化石。
有关这方面材料我在网上找了一下,分享给各位看观:
木在被埋入地下后,由于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因而演变成不同的形态。化石,一般是树木的有机成分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流失、分解、挥发掉了,而岩石或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质、电解质等逐渐渗入木材内部化合、沉淀、结晶而形成的,由于木材的不同部分的致密度、硬度和分解速度都不同,所以渗入木材的不同部分的无机质、沉淀物或结晶物的时间顺序、成分构成也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化石会保留木质的原来的纹理和形状。化石的成分与环境有关,在不同的地方,化石的成分是不一样的,类似玉石一样半透明的树木化石为最好
这是三件商代的清铜器,是老牛湾附近村落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
1936年,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曾两次进驻永和。主席在永和生活、战斗了13个昼夜,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在关键时刻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
中国黄土高源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黄土厚度从数十米~400多米。平均海拔1000~1500米,组成我国自西向东的三个地型阶梯的第二阶。从黄土塬、梁、峁、沟壑、勾绘出了黄土高源的真、拙、淡、扑的自然美。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文明,每一个炎黄子孙在这里倍感华夏文明的默契组合,更为黄土高原增添了百折不挠、顽强拼博的力量之美。
到此老牛湾景区游览结束,发出去往吉县晚餐休整
-------------------------------------------------------------------------------------------------------
第二天 陕西延安地区壶口瀑布(陕晋省界)
山西海马S5车友会6月7日上午9点在陕西省宜川县壶口瀑布与陕西车友会成员刘哥胜利会师
照片中穿橘红色上衣、黑色裤子的正是刘哥,旁边是大白马,最右边的是我们车友峰哥与刘哥在交流爱车。
我们六辆漂亮的大白马后面的大石碑纪录着景区的各种称号: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地质公园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水利风景区
大家进入景区大门,如雷般轰隆隆的声响先入耳畔。
首先看到的是左边的黄河大合唱大舞台。
抗日战争爆发后,半壁山西沦陷,阎锡山于1938年撤退至吉县,在日军的追击下两次西渡黄河,重返山西后,阎锡山率领第二战区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移驻壶口瀑布上游六七公里处的克难坡。
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在这里,他写下了不
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
近之,始见上游来自四方的平缓的黄河水突遇奇石,浩大的水势在两岸石头的夹挤下紧束壶口般的水槽中,顿时,黄河水如狮身一耸,又猛扑暗礁,直冲霄汉,涛声大作,型成排山倒海之势
看那浪涛,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卷起千堆雪,水珠四溅,落下来溅在人的脸上,如雨扑面,形成浓浓的雾气,如烟朦胧,那冲击力让人震撼!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令人精神抖擞,使人心胸豁然开朗,小气尽失,豪气膺胸
置身其中,李白的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油然而生。
这位是我们车队的峰哥,这黄河文化之旅活动他是带68岁的老母亲一起来的。大孝子一个,在这里大家给他点个赞吧~~~
幸福的一家人,有自拍杆真好
这二位真是两口子,都掐着腰
对面类是看看像炮台的,其实是山西的壶口瀑布龙洞观景入口,大家在看哪里呢,肯定不是驴吧~~~~如果看观们不会在看美女吧!!!大家可驴尾多了个袋子,大家懂的,懂的。。。。环保嘛,哈哈哈
游人们在哪里拍照留影,把自己的形象与黄河咆哮的雄伟气势紧紧联为一体,把黄河的文明史托在掌心,贴在胸口。有女子头围红巾,身着彩袄,骑在驴背上,前面一男子头拢白羊肚手巾,身穿羊皮马褂,腰系红腰带,让人浮想联翩,似乎回到当年走西口的日子。然而过去走西口人受恓惶,而今人是忆苦思甜,黄河水也似乎昂首挺胸,浩浩荡荡,一泄千里,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尽展眼前。
又到吃饭时间了)黄河大理鱼,鱼肉、鱼丸、鱼汤,特别的鲜。。。。。
----------------------------------------------------------------------------------------------
第三天,碛口古镇 、黄河天然水蚀画廊(晋陕省界)
得知我们要来的碛口古镇本地车主田哥,一早带着他那来到酒店,主动要求(以尽地主之宜)带我们去碛口古镇去游玩。田哥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了景区的特点,车友们很快和田哥熟悉起来,通过田哥驾驶他的大红马带头,我们很快飞到了碛口古镇(大家体会海马S5大家庭温暖)
碛口古镇的导游娟子,地理、文化、历史…..很专业也很漂亮。有一个团友非常喜欢她呢(这个团友图,垂涎三尺就是他)。
[size=+0]前面的是碛口客栈(四和堂),一直往前走是沿黄游公路
重走伟人之路,据说毛主席当年从这里走过(1948毛主席东渡黄河,从陕北转战到华北,最后走向西柏坡)
这可不是一条普同的巷子,他既是路,又泄洪道 (大家都叫他时空遂道)
碛口当年商业发达,商会相当于现在的工商局(晋商文化,乔家票号,阎西山的银行,现在商会已被破坏,内部现在放的是拍电视剧的道剧了)
在最高点拍的,古镇风貌。大家可以看到古镇民居是依山而建,而且从最开始的照片中能体现到有二层三层,从山上建楼房,难度可见之大,而且是石头楼的哦~~~~
是一家京广杂货店。是碛口街上很讲究的店铺。在当时离石与临县县城都还没有三层楼。它的建筑是很有特点的,一层是面临二道街的三孔座底窑洞,当时是屏门敞开式店铺,窑内又有四孔黑窑,弯来拐去。二层主体建筑向东面临正街,靠街为屏门式铺面,中间大门进去是四合院,建筑很精致,三层可存货或居住。
这都是黄河长年累月冲刷而成的,形态各异….可以看到古时黄河的水位有多高。而现在水位低了,我们一路走来看到黄河断流严重,作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来说心疼不已。
登上浮雕,大合影
从水蚀浮雕往前走,继续赶往下一站
------------------------------------------------------------------------------------------------
第四天 偏关老牛湾(晋、陕、蒙三省交界)
为友谊干杯…..我们干的是可乐(因为上早上有车友肚子不舒服,所以让饭店准备了热可乐)
我们走了一段沿黄公路后上了高速。来到了山西省偏关县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不会有人再唱边赛曲了吧。
黄河进入山西的第一个县--山西省忻州地区偏关县
老牛湾,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老牛湾的步伐也象老牛一样慢,这里的人似乎依然脸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古老的、让大城市人“羡慕”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素面朝天的老牛湾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把我带回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让我感受着古朴与苍凉的魅力。
九曲黄河多少段湾?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黄河的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基本都在晋陕大峡谷,进入景区大门,随即看见了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宣传牌,这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大湾吧?在紧邻的观景台上,这壮美的大湾用什么来形容呢?
黄河崖壁之上挺立着明代城堡,这就是望河楼了,他眼光的对面就是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下属地界了,与北方民族的不断冲突、融合构成了中国最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九曲黄河十八弯,
神牛开河到偏关,
明灯一亮受惊吓,
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老牛湾有长城、有黄河、有古堡,有烽火台、有数不清的古渡传说,还有说不尽的历史话题。明代卢承业在《咏偏关十景》的诗作中,其中一景就是写老牛湾的。诗曰:“关西形势若崤函,北塞天潢折向南。岩戍飞楼悬壮剑,河翻浪雪点幽潭。花飘蝶影惊鱼穴,风送涛声破乌庵。相接云峰传八阵,筹边人至把兵谈”。
老牛湾地处晋、陕、蒙大峡谷的核心地段,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临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黄河在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这里是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景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很痛心的一幕…..都是垃圾!!老牛湾还没完全开发就有垃圾了,如果再开发下去,后果不堪想象。再一次呼吁,去玩别乱扔垃圾!!不然你们就!别!去!了…..
一个非同凡响的合影
车友阿杜真有大将之范。。。。
就是这一吻,变天了!!!!!!!!!!!!!!!
雨势比较大。石板路、单车道、山顶、连续玩、长上坡的路段,大家缓慢行驶。最终因为雨势太大,考虑到安全问题,在山上住农家乐,放弃到城里住酒店。这几天都住酒店,换换环境也是不错的。也能领略黄河生活风情….
到此,第四天黄河文化之旅结束
----------------------------------------------------------------------------------------------------------
第五天回程(太原出发地)
通过这次五天1900公里的自驾游活动,五辆海马S5经历了速要速度的高速、需要低盘的国道、需要动力的省道、还有需要穿越性的乡村山路一点也不在话下,都能胜任,绝对真正的全能型家庭SUV!(性能和长途驾乘这两点大家都非常满意、)
S5的电子设备一应俱全,平时不会都用的到,这次特意都用了用,属实真的很方便,全车的4个摄像头就想4双眼睛,为四面八方的情况保驾护航,倒车影像,爬坡辅助,都是非常赞的配制,真心方便!
在此感特别感谢碛口古镇车主田哥给我们领路,山西海马S5车友会本着以车会友,用车交流、互相帮助家庭式平台,共同寻找工作之余的乐趣,希望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我写这篇贴子的时候,这次参加山西海马S5车友会黄河文化之旅的所有队友已经安全到家
至此,《山西海马S5车友会》黄河文化之旅 圆满结束
[size=+0]
[siz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