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德国大众汽车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很多朋友都有过驾驶大众、奥迪汽车的经验。这家老牌的德国汽车企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早期的桑塔纳、捷达轿车走入中国富裕家庭,引领了中国民用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也伴随了一代年轻人的成长。
即使远在德国本土市场,偏重节俭务实的家用风格也帮助大众、奥迪产品与汽车之父奔驰和运动世家宝马形成三足鼎立态势。从生产线革命到产品更新换代,不论速度和幅度都始终处于尖峰激战状态领跑世界各国汽车厂商。奔驰的电视广告中不断流露出豪华不二选择的气概;宝马则一贯强调完美的机械设计和运动天赋;奥迪、大众潜移默化表达了生产模式的先进和靓丽流畅的外观,科技进步渗透至每一颗灯泡当中。
回到现实生活中,奔驰产品的奢华耀眼、宝马家族的弯道稳定性、奥迪、大众的直线加速能力,毋庸置疑深入我们每一个普通用户心中。在高端性能领域,谈到AMG的动力甩尾、M部门的圈速传奇、R、RS的跳跃式起步,无不令人向往和惊叹。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弯道王、直线王谁更胜一筹呢?普通用户偏好弯速快的车子或者直线快的车子,真的只能二选一么?日系性能车为什么可以兼顾加速能力与操控能力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台奥迪、大众车主组队来到北京房山的红井路,这里号称前驱车噩梦的连续发卡弯,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完善自己的爱车呢?
车队经由京昆路来到红井路北侧路口列队集结,合影中可以看到领队的法国山路小狮子标致308S,两台2006年宝来R,英俊小Polo,奥迪A3高功率版,两台原装进口MK5 GTI。
红井路的美在山顶一览无余,红井路的险在低速发卡弯领略一二。
我们这几个小伙伴都是经常出没各大车友俱乐部和赛道日的积极分子(尤其308S车主是汽车运动狂热分子),最后一张是楼主向读者表示诚挚敬意。有脸熟的朋友请点赞以及提出意见灵感。
贴几张写意创作,感谢手拿单反站在拖车钩上的摄影狂热分子全力支持贡献创意照片一组。
看过精美组图我们言归正传,后面内容略显复杂,请读者耐心阅读体会,楼主尽量简单陈述。
不同国家因为路况并不相同,因此汽车产品驾驶感受具有很大差异。刚刚我们谈到德系车由于市场定位原因,三大品牌产品细节迥然不同,德国当地的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路面宽阔平整甚至可以充当临时机场,所以对车辆高速直线行驶提出严格要求;同属欧洲的法国标致雪铁龙和雷诺,其产品均可以自由穿梭于法国多弯狭窄的山间公路,是世界著名的运动车杰出代表,标致雪铁龙更被广泛公认为扭力梁后桥操控奇迹创造者,其工字形随动转向扭力梁不断在赛车场和沙石路上创造佳绩;我们亚洲汽车的代表日系性能车,经过日本山路和狭窄街道的专门调校,车身极为灵活轻便,动力总成反应迅捷随心,整车质量更是受到全世界用户的一致赞誉。
今天我们几台德系车通过虹井路这条前驱车噩梦山路,找一找不足、摸一摸门路,争取通过一些简单方式补齐短板,在中国的复杂路况甚至赛道上发挥出应有的性能。
楼主这几年经过思考和实践,加上科班出身的基础知识,正在努力尝试破解操控的秘密。简单来说,同是扭力梁悬挂结构的本田飞度GK5几乎已经统治了小排量赛车领域,为什么人见人爱的德系小钢炮却只能望弯兴叹欲罢不能呢?
上边两张照片是大家经过上上下下几次驾车体会,聚在一起各抒己见,用一根鱼线测量角度,逐步深入体会原厂工程师的良苦用心,破解其不足之处争取最终释放德系小钢炮的弯道性能。
上图红衣服老人是奥迪底盘调校总工程师,他说出了奥迪、大众车辆驾驶感受的本来目的,但楼主怀疑他老人家更偏重舒适性、忽略操控性。
因为撰写时间有限,楼主贴两张动态图。从车载视频中可以看到,楼主驾驶的2006年宝来R,右转高速弯中轻易出现了转向过度迹象,以至于需要反打方向修正线路。由此可以确定通过底盘悬挂角度调教,麦弗逊+扭力梁配置的德国大众汽车,也可以做到日系本田、三菱一样的精确攻弯。随着楼主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有所突破造福广大同类车主。
今天暂时写到这里,夜幕下的红井路光影潺潺层次分明,吸引着每一个爱好驾驶的朋友前往膜拜体会。下一篇帖子楼主将把这几年实践摸索的过程整理成册,图文并茂详实的展示给读者。谢谢阅读,感谢爱卡论坛支持本次活动,希望以后更广泛合作。感谢!
[
本帖最后由 锅大就是横 于 2016-6-5 20: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