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02-22 14:42 IP属地:未知
香港人至今称呼某种水果叫士多啤梨,
不知道的会以为很神秘,
细一看是草莓,
再一想就明白:strawberry,直接音译过来啦。
葡萄牙人拿来做早饭吃的煎蛋omelette,粤语里叫做奄列。
把egg tart译作蛋挞,也是粤语创意。
在广东茶餐厅,吃到班戟这玩意,第一次见,会以为是班超之戟;
看模样,又不太像戟。
再一看:是pancake锅摊薄饼的音译,
可见广东人译音用字,又险又奇。
实际上,因为粤语读音引入甚早,
所以至今如布丁(布甸)、奶昔、曲奇、芝士这类西式茶餐惯见词,
大家都习以为常,把粤语称谓当作惯用了。
甚至日语うどん,被翻成中文乌冬面,其实也是粤语发的端。
比如,Russiansoup俄罗斯汤,被上海话一捏,就成了罗宋汤;
广东人不是管omelette叫奄列么?上海人偏要出奇,用吴语念做杏利蛋。
欧陆面包toast,广东人叫做多士,上海人就抬杠:就得叫吐司。
面包夹香肠,英语做hotdog,
中文倒没有叫“霍特多格”,而是老实意译,叫做“热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