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2-22 12:40 IP属地:未知
查看 45.9W | 回复 1
渭水汤汤宝鸡陈仓
宝鸡这个地方从前就叫陈仓,唐肃宗平安史之乱时驻兵于此,朝闻鸡鸣,以为祥瑞,从此便改名为宝鸡。
农耕开源,文化萌芽,常羊山上炎帝在此开启农耕文明。
粒食之德,耒耜之利,遍尝百草,削桐为琴,华夏始祖光昭四海德惠千秋。
地理之利造就了这里历史的厚重悠久。姜太公在这里钓过鱼,周公在此著《周礼》,张载在此创关学,刘邦在此暗渡陈仓,诸葛在此北伐中原。
古陈仓新宝鸡,鼙鼓之声早已戛然而止,中国梦悠然而至。早起晨跑,当对一栋建筑,不!是一组建筑慢慢的读懂了他时,恢弘、震撼、大手笔等等字眼喷涌而出。工作的关系,也见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政府建筑,如此集风水爻卦,建筑美学,浑然一体的天作之合,平生第一次。且看:
依蟠龙(蟠龙岭),临渭水,坐北朝南,不怒而威。
背山临水,集天地之灵气。
大楼正面是宝鸡的“天安门”广场,浴火重生的火凤凰展翅欲飞。
广场上十二根华表依次而立。华表在上古时也叫“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用的。。。。。
现在,华表被赋予了庄严、威权的含义,当然不允许在上面乱涂乱画妄议国是了。柱头无承露盘,亦无朝天吼,柱底无须弥莲花座,变成了头顶发光的金箍棒模样。上不接甘露,下无瑞祥之气,是暗示大棒在手,指路明灯在此,不听话就要挨揍么,哈哈。。。。。
广场底端是近百米长的照壁,中式古建里是用来满足消灾避祸,断鬼来路的一堵墙,所以也叫“萧墙”;风水里是讲究避免“气冲”但也保持“气畅”的建筑。这个照壁巧妙的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浓缩在了这面墙里,石雕的画卷优美流畅底蕴深厚。
广场的左边是会议中心,用来谋划议事
右边是文化宫,用来庆典娱乐,歌舞升平,和北京天安门广场大会堂边上的国家大剧院异曲同工。
本以为就此打住,但当跑到政府主楼后面,却再一次被亮瞎了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间六柱的硕大石牌坊,匾额是小纂书写的“陈仓锁韵”几个大字,厚重端庄,古韵盎然。
从石牌坊再往后看,蟠龙岭上竟然还有一座七间八柱的牌坊。我勒个去,这是我见过的最多间数、最多柱头、最磅礴的牌坊了。当年北京最大的牌楼,正阳门牌楼也不过就五间六柱,还是柱出头式。通常只有在宫苑之内才是不出头式,意味与天齐,我就是天。庑殿顶除了重要的寺庙以外,也就故宫太和殿用这种建筑式样了,你这是要哪样嘛。。。呵呵
必须上去看看,共1600级台阶左右,感觉跟爬南京中山陵差不多。
拾级而上,仰视之间,大牌坊劈面而来,恢弘大气,傲然而立。阳光下“周秦风物”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立柱上"七千年历史开卷,凤舞陈仓真宝地;八百里秦川入怀,龙腾华夏仰鸡峰“的对联气势磅礴。
站在山顶再回头望过去,远处秦岭连绵,渭水汤汤,蟠龙气象依稀可见。
按现在的行政级别,宝鸡也就地级市。佩服领导的勇气和大手笔,也真心的敬佩设计师们的专业水准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