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路虎发现论坛 >  BMW,AUDI,PSA及VW的弯道表现!!(ZT)-不好意思,好像发错坛子了,大家凑活看吧:)p

发表于 2005-12-23 18:42    IP属地:未知

查看 8.9W | 回复 11
BMW,AUDI,PSA及VW的弯道表现!!(ZT)-不好意思,好像发错坛子了,大家凑活看吧:)p
相信來這裡討論的人都是愛車的,只是每個人愛的方式不同:有的很愛幫車子打蠟,有的很愛改裝,那我是很愛摧殘的那一種!
雖然我的任務包括試車,但在此發表言論「未必是客觀的」,試車本來就很主觀,包括該編輯不擅長駕馭後輪驅動車,可能就會給BMW較負面的評價,擅長繞錐卻不精於高速彎道,可能就會給VAG較差的評語。個人自身的問題絕對影響最終觀點,就像喜歡Swatch手錶的人會給ROLEX很正面的評價嗎?衷情瑞士錶的收藏家會給SEIKO高度肯定嗎?這都是未必。尤其是「習慣FF車型、很少開後輪驅動車或Go Kart」的編輯,絕對影響一A雙B還有JAGUAR的試駕結果。
前輪驅動車不敵後輪驅動車?未必!後輪驅動車可以承受250匹以上大馬力,但前輪驅動車馬力大容易出現扭力轉向問題,如不經過賽車化改裝,彎道上將無法發揮大馬力優勢。但小馬力呢?基本上200匹還是在前輪驅動車可接受的範圍,一直到FORD ST220、VOLVO S60 T5都還算是操控優異、平衡性佳的性能房車。所以120或320說穿了就是不夠經典,後輪驅動車設計應該搭配200匹以上動力,才能發揮最大戰力,百五匹馬力用前輪驅動設計還可以省點油、減少點驅動阻力。前輪驅動的PEUGEOT 206 S16五速手排、不到150匹馬力,山路性能足以讓六速自排的120i吃盡苦頭。但130i泛德不排除引進手排可能,這種250匹等級加上後輪驅動,任何市售版前輪驅動車都難以匹敵,除非是賽車化改裝。
說了那麼多「賽車化改裝」究竟有多厲害?目前TIS最速單圈不是400匹馬力的M3廠車創造出來的,而是250匹馬力之內的CV3前輪驅動車創造出來的,連雷諾方程式賽車在TIS都沒這麼快。不過這嚴重超出討論範圍,暫時不研究。
(二)
其他車型幾乎都是入彎直接轉1/2圈切進去再說。但話說回來,目前新3「簡配」上市真的是會讓車主荷包大失血,330i加上選配的轉向系統、跑車懸吊、跑車方向盤、天窗、主動大燈、HID、藍芽、電動腰靠、前扶手背架置物空間組(挖勒 連這東西都可以變成選配)、自動空調、iDrive、免鑰匙系統、定速、雨滴感應…,標準的音響系統品質普通,但這些配備加一加恐怕準備300萬才夠。
操控還沒講完!入彎後,A3始終受到轉向不足威脅,車頭過重、前輪負荷過大的問題將一直困擾駕駛者,提前補油只會造成更嚴重的轉向不足,不像206或Saxo一樣補油可以輔助轉向靈活度。A3 2.0T馬力不小,過大的動力反而會讓沒經驗的駕駛更難控制,出彎時補油及全油門時機都偏後,而且整個轉彎過程後輪都死黏在地上,不太會向彎道外側修正轉向,所以轉彎的重責大任都落在前輪上,不但不靈活,也不利長時間持續過彎,前煞車、輪胎負荷過重容易出意外。
聽個人這麼說,別誤以為A3操控不好,其實一干國產車的性能都「遠」在A3之下,2.0T的加速性能也「遠」在320i之上,只不過A3對上3系列就會呈現這樣的缺陷。A4也和A3一樣受到轉向不足之苦,A4 Avant好開些,但依舊沒有A6好開,就算A4用上Quattro也一樣,TT 3.2 DSG Quattro也一樣有四輪驅動車的「入彎後側滑」缺陷,AUDI有趣的是等級越高、價格越高、操控越好,所以A4不及A6,A6操控性能又不及A8,A8的操控性能連BMW 7系列、5系列都感到壓力!只可惜一干A8車主壓根不飆車,所以一干VAG車迷都不知道A8這麼殺!!因此Quattro只是一種驅動模式,不是彎道性能保證,甚至對動力的負擔還超過BMW後輪傳動設計,就算A4 2.0T祭出QTM,彎道上也不是330i的對手,比較適合在國道上與BMW較勁,而非彎道。
BMW的完美車重平衡絕非紙上談兵,而是「神兵利器」,一如直六引擎的性能一樣經典。「入彎靈活,出彎銳利」對個人來說絕對是BMW最有價值的地方,如果要品牌、保值、舒適、質感、服務、品質…為何不買M-BENZ或LEXUS?330i的動力相當充沛,但底盤的韌性依然能將兩者完美結合,在通過彎頂點前,330i已蓄勢待發,準備補油殺出彎道,用言語形容看似BMW像神、A3像垃圾!?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開起來順跟不順的問題,330i動力與底盤間配合得很好(但不是指320喔!這之後再敘述),容易上手、容易發揮高彎道速度、容易掌握車身動態。這界線非常明顯,匹配得當就是好車,A3就是少了點匹配性,個人覺得FORD ST220的調校仍比A3或A4更好駕馭且山路速度更快。
待續  
(三)
只論山路操控,PEUGEOT 206 RC無疑是百萬等級最佳選擇,就算遇到330i也不用太擔心,未必會輸喔!170萬等級EVO應該沒有什麼對手,350z也拿它沒輒。但260萬等級除了Lotus Exige廠車之類的怪獸外,也很少車型能電330i,唯有330ci能超越330i吧!JAGUAR車型操控也不賴,但是看AUDI一樣,越貴的操控越好,所以XJ車系性能真的沒話說,X-Type性能不差,但遇上330i卻沒有勝算。
以上山路實力並非「絕對」,就像E46 3系列對上C-Class,就有人覺得C-Class會勝出,但兩者真的要在山路上纏鬥,我寧可選3系列出征,C-Class較為穩定,但轉向也較為遲鈍。關於可變齒比轉向機制,個人覺得非常好用,一牽到車就可以上山路狂飆,不需要適應時間,但很多5系列車主都跟原廠抱怨不習慣,因為車子去撞牆…。反正山道評比還是要看當事人能不能發揮該車的最佳性能,就像當年EVO、350z還沒引進時,那個價位最猛的車型是VOLVO S60 T5 2.3渦輪,有編輯覺得SAAB 95 AERO更強,S60根本不是對手,但AOL測試結果一致認為S60 T5比較殺。有時後試乘車的輪胎品質有決定性影響,有時後車廠沒檢查確實,輪胎打入40磅胎壓,有時後借到的是教育訓練用車,性能大打折扣,有時後借到事故車…。總之,兩者實力非常接近的車型,要分出高下,有時後駕駛者習性也非常關鍵。
以性能評論170~180萬等級進口車,A3、320i都非一時之選,顯然買此兩部車,性能只是參考座標非絕對座標,喜不喜歡最重要。180萬的掀背車售價確實會讓人下巴掉下來,但130i引進後售價恐怕是200萬起,這似乎是商場較勁。反正國產Lancer也曾以三台一百萬的低價賣給中古車商,進口EVO卻要180萬,性能無價。
BMW堅持直六引擎當然得付出代價,什麼代價?這就先交棒給其他網友發表意見了,我先去喝口水、喘口氣。
[ Last edited by wilson0370 on 05-12-23 at 19:11 ]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44    IP属地:未知

(四)
以A4、上一代的A6來說,Quattro版本依然是偏轉向不足設計,來自澳洲的AUDI駕駛訓練特派員也表示AUDI這樣的設計是安全的、在發生危機時好控制,而當天也模擬好幾個失控駕馭狀況,如果是後輪驅動車,在第一時間閃避障礙物後就會甩尾,要挽救必須熟練橫滑飄移技術,而且成功率依然是偏低的。畢竟中歐是會下雪的,德國在雪季時,路上看得到老婦人開Golf在路上飄移橫滑過彎,卻罕見BMW車主這樣搞!在台灣ARTC的積水磁磚仿雪地路面繞錐時,VW也強調他們Quattro的優異抓地性能,後輪驅動的雙B在此當然不敵Quattro。
不過Phaeton和A8四輪傳動就強調性能,果然連Phaeton都可以和大7系列比操控,S-Class已經不是對手了。不過BMW的引擎真的不是蓋的,高速行駛VW 6.0 W12竟然沒有BMW的4.5 V8暢快!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
新的A4、A6 Quattro還沒有試乘,我也再等!搞不好有進步,畢竟連M-BENZ操控都越來越性能化,有錢我真想買一部SLK 350。
可惜的是,台灣罕有下雪路況,如果只是下雨,目前雙B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非常純熟,試車中個人預期過幾個會失控的情況,我都準備要做挽救的動作了,但還沒發生就被電子系統穩定住了,這…有好有壞,壞的是駕駛者技術可能會退步!
新5系列是非常有趣的車型,真的是勇於突破,Sport版懸吊相當跳,有點令人不舒服,轉向系統真是方便,停車過程不會手忙腳亂。特殊的「夾頭」賽車椅非常舒適,但價格很貴,操控原以為這麼大的身軀一定會影響重心表現,事實上絲毫不遜於上一代品味,只是上一代懸吊較軟,行程較長,過彎側傾大,但後輪驅動特性明確,入彎後我覺的車身斜斜的,但就是彎的過去,而且軸距長,穩定性還不差,車尾靈活,卻不會亂甩。
這一代懸吊行程比較短,有電子防傾桿,側傾變得輕微,車尾感覺上不會這麼靈活,事實上入彎後車尾偏移相當漸進,讓駕駛察覺不出有甩的感覺,卻能輔助車頭指向彎道內側;感覺上是後驅味道較淡,事實上卻是更順暢的車尾偏移性能。順順開,夠靈活,快快開,極限很高,副手座乘客已經覺得入彎速度過大,但駕駛面不改色,結果就是順利過彎,兩個人換過來也是一樣情況,不是握方向盤的乘客壓力特別大!巴不得副手座跟教練車一樣也有煞車踏板可以踩!!像這種駕駛很爽、乘客很不爽的情況,在VAG車系上幾乎不會發生。
530i高轉速動力雖然充裕,但中低轉速當然不足,美國會跑的車都是八缸起跳,VOLVO為了擠入高級車之林,硬是搞出一具小夾角V8引擎「橫著」擺進XC90。都有錢買5系列,怎能輸給野馬呢?當然是大排氣量V8最好。車頭雖然重,台灣這樣崎嶇的山路,在美國並不常見,以5系列的軸距和車重來說,搭配V8引擎剛好,何況此V8的重心是落在前輪之後,前後配重依然不會太差。
任何車輛用過快的速度衝入彎道,都會發生轉向不足,就算是F1也不例外,差別只是入彎速度的快慢。速度太快,一旦入彎後出現轉向不足,駕駛者反應就是收油踩煞車,錯誤反應就是猛轉方向盤。這時前輪驅動車通常還是轉向不足,唯有靠降低速度讓前輪恢復抓地力,好的輪胎能提供更好的操控質感,差的輪胎「恢復動態的時間比較慢」。
但PSA的PSS或206的全拖曳臂設計,當入彎轉向不足時,後輪就會開始向外修正,修正幅度決定於側向力,可依照側傾程度判斷,偏滑控制可藉由方向盤或「煞車」「油門」來完成。但入彎轉向不足時通常達到相當大的側傾程度,若方向盤角度控制不當(如猛轉),或是重踩煞車,嚴重時就會先轉向不足、後轉向過度,結果,還是會撞毀在彎道內側而非外側,相信許多人都看過206失控撞山的網路版影片。
後輪驅動車收油入彎後引擎制動力量在於後輪,車尾本來就比較會飄,一入彎車尾就會向彎道外修正,能輔助車頭指向彎頂點。如果前輪又發生轉向不足,車尾還是會向外偏滑的,我見過一部E46 330入彎過快撞毀在牆壁上,是車頭先轉向不足,車尾接著漸漸甩動,最後車身是側面撞上去的,如果是一般車型,比較可能是車頭先撞牆。
就算是後輪驅動車,也希望入彎轉向不足時,依然是車頭在前,除非是繞錐,一旦車尾甩個45度大概就宣告失控,只有讓車子停下來後,掉頭,再繼續開了。換句話說後驅車一旦發現轉向不足,就要應變隨即而來的轉向過度,不過新一代雙B車型能用煞車系統挽救轉向不足及轉向過度危機,省去不少救車的「麻煩」,只要含著煞車,方向盤稍微回正就搞定!不像以前,BMW還將彎道煞車系統列為選配,入彎後救車真是刺激!
Go Kart的狀況其實很複雜,如果你玩過100㏄或125㏄二行程高轉速比賽用車,車況正常,Spin是很容易的事。四行程割草機引擎搭配寬體大車架比較不會Spin,但彎道性能也不會這麼刁鑽,速度也慢。真正玩比賽,Go Kart選手握力、臂力要非常好,脖子及心肺功能也是,脊椎也要好,不然幾圈下來不是精神不濟,就是雙手無力而撞牆。Go Kart在高速場地的轉向反應要非常好,精確度也是,不愧是邁向方程式賽車的踏板。我在日本玩二行程Go Kart(很貴,但場地很好,車子很棒),當時有一位曾拿過TTCC冠軍的台灣賽車手一起下場,因為他年紀比較大了,單圈成績及總成績硬是被我擠到第二名,歲月不饒人啊。事實上我在台灣玩Go Kart總覺得提不起勁,速度慢也是、車況差也是,唯一最爽的就是在龍潭極限賽車場玩80㏄二行程Go Kart,但現在這些車子已經變成廢鐵了,目前其實也沒預算玩二行程賽車。
(五)
為何 206 或 Saxo「補油可以輔助轉向靈活度」?
------------------------------------------------
有人曾問WRC選手「要怎麼開才能甩尾過彎?用我的車現場教我可以嗎?」,該選手笑笑說「如果你有一部WRC Car,經年累月在泥濘、雪地上奔馳,你很快就會甩,但重點是你要有一部WRC Car」。
能讓一部車在極限狀態下入彎,通過彎頂點前可以提前補油加速出彎,絕非一般的市售版原廠前輪驅動車,通常都是後輪驅動車,或是改裝LSD的前輪驅動車,或者是一部配備PSS的205、306、N7或全拖曳臂的206、Saxo。當然還有其他車型,如HONDA的硬地瓜、改裝Civic、FORD ST170、ST220、Focus RS、ALFA 147、RENAULT Clio…。但這些車型中,就206和Saxo、改裝CV3普及率最高,其他車型甚至後驅車的市場佔有率都不高。
Clio RS是一部很強的鋼砲,尤其是在ST170買不到的情況下,Clio更具有指標性,不過有206 RC及206 S16上下包夾,造型及品牌不是很出色的Clio很容易被人遺忘。但是AOL向來與Clio不對盤,甚至犯衝,所以很少提及這部車,原因嘛…我不便多說啦。
開您自己的車,在很快的狀態下,入彎時都是收油吧。FF設計,入彎通過彎頂點前,如果補油幾乎都會產生轉向不足。但駕馭206時,在一般道路上不會像賽道上開的那麼極限,不會用最極限的速度入彎,幾乎都會在直線完成九成或最安全的煞車減速動作(如果是賽道不會在直線完成減速,幾乎都是帶煞車入彎),能看到彎道內確定沒有障礙物、逆向行駛車輛、大坑洞或躺在地上的狗,並判斷彎道弧度,接著轉方向盤入彎後隨即補油門,這時能感受到車頭不停的向彎道內側加速,入彎速度及油門深淺、方向盤角度控制得當,車頭將順暢的通過彎頂點朝出彎方向切出去。當然,彎道有很多種,還有上下坡,技巧不同,但沒有此類型性能車,當然是無法體驗這種暢快過彎感受,光用看得當然沒用囉!Saxo為何被稱為山路殺手不是空穴來風,不然原廠區區1.6引擎120匹馬力何來性能可言?
但是在賽場上,PSS是神兵利器?未必!這只是道路版車型好用,賽道上還是調校範圍廣的多連桿後懸吊比較吃香。PSA集團的WRC Car也不是用PSS系統應戰。如果沒有機會摸到這些車型,那就去玩Go Kart吧,很多比賽選手同樣是入彎後立刻補油來抑制轉向不足,但還是要看彎道性質及車輛調校而定。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46    IP属地:未知

A3 2.0T Sportback如何?確實不錯,有很棒的DSG變速箱,有很棒的高壓縮比FSI渦輪增壓引擎,馬力大又省油,渦輪遲滯輕微。但說實在的,A3底盤中低速彎道的戰力不及PSA車系那麼刁鑽,轉向不足情況明顯,和動力匹配並非完美,這底盤在彎道中難發揮200匹的優勢,這樣的說法可能是VAG車迷不樂見的結果,這並非無解,改裝可以讓車子特性有很大的改變;這也非AUDI調不出性能底盤,而是保守的風格讓A3、A4操控設定成穩定特性,強調舒適而非性能。AUDI也有非常具有操控性能的市售車,連BMW同級對手都得敬畏三分,但絕非A3,是什麼車?TT??稍後再說!
我直言A3底盤不夠性能,當然要解釋清楚,不然何以服眾?
我試過BMW 1、3、5、7…M3和VW Golf GTI、AUDI A3 2.0T、A4 2.0T、1.8T、A6、A8…,M-BENZ C、E、S、SLK、CLK…等轎車,各有各的特色,車型不同當然也有差異。
A3從之前的後扭力樑懸吊設計,就是篇穩定的風格,改為多連桿後,後輪的靈活度有改善,但進步最多的還是碎震抑制和車尾擺動,其實就是舒適。A3在降檔減速準備入彎之際,轉動方向盤給予轉向的回饋(靈敏度)就是比較慢,當然這有駕馭撇步,就是方向盤轉多一點啊,並預估轉向的遲滯時間,預先轉動方向盤,如此才不會讓車頭通過入彎點時還沒有轉向(那就尷尬了,有飛出去的感覺)。其實這種對應方式乃對付轉向不足車型常用的伎倆,其他還有入彎後點煞車、或含著煞車轉方向盤、或入彎後再一次急轉方向盤並配合煞車應用,除了繞錐賽,很少人在賽道上拉手煞車。
新3系列有沒有這問題?說真的,車頭很聽話就是BMW的特色,方向盤隨轉車頭隨動,轉多少就回饋多少角度,精確度上,跑車不算,我想除了PSA等少數車型有此水準外,其他房車恐怕都沒有這麼「準」,連Jaguar X-Type也沒有這麼聽話。當然,有一部車入彎也非常靈敏,那就是IS300,轉向瞬間有BMW的味道,入彎時絕對會讓駕駛笑,但彎道中就笑不出來了!出彎時可能會哭!!IS車系用過快的速度入彎,結果就是Spin。
新3轉向靈敏沒話說,配上可變齒比轉向機構更是如虎添翼,彎道駕駛如同開Go Kart一樣暢快,很多90度的彎,方向盤最大只要轉1/4圈就搞定,其他車型幾?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47    IP属地:未知

個人覺得A4 2.0T Avant的整體調校比較順、比較靈活,但是BMW 330i的彎道潛力實在是太犀利了,而且A4自排搭配七速CVT變速箱實在是有點可惜,加速屬於舒適取向,順,不夠衝,少了DSG的殺氣(A4 3.2才會搭配DSG),宜搭配六速手排,但QTM版的Quattro設計並不會讓操控大幅改善,卻會讓動力性能下滑。四輪傳動車型彎道操控佼佼者當屬EVO及Impreza SPEC C。
但實際問題是A3 Sportback的價格只能買BMW 320i「簡配」,而A3有全景天窗(但我想這大面積天窗的重量有可能是影響操控性能重大元兇之一),還有方向盤換檔機制及完整的配備,320「好料都不在車上」,並非iDrive、可變齒比轉相機夠等配備,而是那具7000rpm的六缸引擎。沒有兩百匹以上的3系列,猶如一位自由車選手擁有世界一流高度輕量化腳踏車和年輕、優異體格先天優勢,卻少了阿姆斯壯的體力;光有完美配重的車體和一流的懸吊、FR結構卻沒有充裕的動力,在山路直線上就會被A3 2.0T慘電,BMW四缸引擎全轉速區域只是順暢而缺乏衝勁,只有在下坡才能扳回一成。
沒動力的320i過彎可以用穩定來形容,實用卻不夠經典,但話說回來,買BMW就一定要飆嗎?有動力的330i就不是那回事!某些上坡連續複合彎道中並沒有辦法全油門過彎,會Spin,高轉速動力非常充裕(但中低轉速當然不及3.6以上V8引擎扭力表現),用前輪驅動車的駕馭習慣可能會讓330i撞毀在彎道「內側」,而不是外側。但是330i好貴啊!山路性能沒有快A3 1.5倍,但售價卻多了近1.5倍。
新3系列操控已經沒有E46的車尾漂浮感,上一代的5系列和3系列非常具有後輪驅動車的味道,3系列較為輕浮,之前5系列是穩定、刁鑽兼具的經典車型。目前新大5和大3已經修飾成中性轉向,但操控依然犀利,別以為新5系列無法勝任台灣的山路,只要技術夠好就不是問題,而且5系列的電子防傾桿真的很棒,但新5的整體設計太性能格調、操控太直接,和其他車型差異頗大,也讓不少車主不習慣而撞了車頭,新車就進場維修。
買車不是只看操控、動力,3系列的後座空間有很大改善,A4卻一樣小,改款並沒有改內裝,A3、A4都沒有後出風口,但3系列有,造型方面各有優劣,但我喜歡3系列的動感設計(這非常主觀),如果是要買給小孩或老婆的座車,我會推薦A3,或A4。3系列質感不好?其實「用料」3系列比以往進步,塑料都是軟質橡膠,連內裝下方塑料質感都很好,個人認為E46的質感更差,只是新320i配備有夠陽春,視覺效果很糟,如果有個恆溫空調、有個跑車方向盤加上音響控制介面、有個雙電動椅、有個跑車座椅、有個多功能中央扶手、有個好看一點的木紋飾板、有個雨滴感應雨刷,視覺質感就差很多,有iDrive更棒,但以上都是選配!
基本上3系列已經走向標準家庭房車格局,更大、可選用配備多、寧靜度有改善、加速變得很舒適,新的六速自排換檔、加速很順很柔,0-100㎞/h還是很快,激烈操駕中比DSG舒適,同樣具有電子跟趾動作功效,山路上能將轉速維持在3000~4000rpm以上,沒E46的暴躁加速感,其實新3所呈現的水準是相當高的,只是處處都要加價!8月號AOL有330i的山路奔馳錄影DVD及試車報告。
如果預算只有180萬,那A3是蠻適合的,至少那顆引擎、變速箱是VAG經典之作,不過…只要性能,買VW Golf就好!A3操控足以滿足一般人需求,不滿意?還可以改裝,但確定A3是改不到330i的性能,畢竟基本的格局就不一樣,前輪驅動車就是不能用超大馬力匹配,2.0渦輪引擎搞到250匹也不利彎道操控,動力輸出不夠線性,這是A3的先天限制,層次不同。要探索更高階駕馭樂趣,當然要從330起跳,只是配備加一加,都可以考慮SLK 350七速自排之類的跑車,只是實用性比較低,往上升級真的是加不完。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49    IP属地:未知

可否請問vincent兄.就底盤來說.BMW的FR優還是AUIDI的Quattro強呢?在過彎極限高低又是如何?哪一個比較容易駕駛.比較安全呢?撇除動力的影響~  
小弟對上面只有一些意見表達,對於最後的更高階駕馭樂趣...說真的確實只能求之於後驅車,不過這是時速多少以後的事情呢?個人覺得台灣大概沒這種合法的場地可以讓駕駛者享受更高的駕馭樂趣...
更高階的駕馭樂趣,也可以求之於「改裝」,但改裝前要有個認知,就是要性能就會犧牲舒適,要舒適就會犧牲性能。
因為:便宜、經濟購車考量→只能買前輪驅動車→馬力不宜超過250匹,甚至200匹就很ㄍㄧㄥ了→要快就要輕量化→要操控絕對要輕量化並適度改裝底盤(台灣的道路是半越野賽道,品質參差不齊的)→要高剛性車體就要加裝高水準的防滾架→最終就是內裝要拆、隔音材質要拆、舒適設備要減,最後可能只剩冷氣、電動窗、音響外,就是一部入門賽車了!有些懂得改裝的人,也可能百般不願意,如果買得起250匹以上的後輪驅動車,他也不必這樣改。到後來會發現,許多本土改車族,最後都走向玩中古BMW一途,但仍是「週週改、月月改」的習性。
台灣這種道路速度,改裝車確實不輸BMW 330i的性能,但舒適性….趨近於零。
所以說,有個百萬預算,買個206 RC,不用大改,只要選對輪胎,技術夠好,幾乎打遍山道無敵手,不要在沒塞車的國道上挑釁AMG或M族就好,反正山路上遇到EVO的機率微乎其微,真的遇到就要看技術了!遇到330i,敢跟206 RC狂尬的BMW車主也不多啦,尬贏沒什麼光榮,萬一尬輸就難看臉了。遇到改裝車…那就看運氣了,因為改裝車實力相差懸殊,遇到敢衝盲彎的人更是看膽量了。
Quattro,還是要看用在什麼車上,在A4與A8上截然不同,理論上彎道性能是輕一點、短一點的A4勝出,但實際上是A8勝A4。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50    IP属地:未知

日本高級車,對性能迷來說,很可惜,在這個高價級距中,日本並不那麼重視操控性能,他們比較在意能否達到M-BENZ的舒適境界,並沒有企圖向BMW操控宣戰的意味。LS430之前的操控真的是「行船」,改用電子懸吊後,經過一番調校,稍有性能可言,但遠不及BMW,不過噪音、碎震抑制比S-Class還好,因為引擎聲音小、懸吊較軟(所以操控方面就是偏軟腳),也是有某種程度的超越賓士等級,但品牌形象差很多。
GS300是有性能味道的,GS430引擎重、設定偏舒適,比較沒性能味。不過LEXUS、INFINITI後驅動車操控調校還是沒有BMW的極致性能,AOL並沒有GS300大戰530i的捉對經驗(鐵定被兩家車廠罵到臭頭…),我覺的GS300會輸。7月份進行了M35與E350(新DOHC 3.5引擎+七速自排)捉對廝殺,結果誰贏了?試車內容都在8月號AOL雜誌DVD中,在此賣個關子,想預先知道答案者,去買本雜誌來瞧瞧吧!在此稍稍透露,反正不是平分秋色就對了,這種集評已經是「最大尺度了」,再「日、德大血拼」搞下去AOL就借不到車子了!!
日系車的輕快,以後可能會被逆轉,因為德國車輕量化設計越來越厲害,變速箱設計越來越恐怖,引擎越來越注重全轉速區域的再加速反應。M-BENZ越來越強化操控特質,BMW越來越重視舒適表現,兩者都具有「加速快、但貼背感柔順、急加速和換檔毫無挫動」的GT道路版超級跑車境界,高級房車已經是性能與舒適兼具的高境界。不妨去查察M35和E350何者比較輕,就知道「重」不是德國車的專利。
日系車並非加速不及BMW,而是整體操控匹配沒有BMW那麼好上手。此外,BMW原廠煞車系統真的是下坡道一條龍,很多都是下坡一條蟲。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52    IP属地:未知

個人開過a3 3.2掛quattro,過彎開起來很順呀粉好開
是我的速度不夠快嗎?
另外可否針對5系列多分析些,因為我好喜歡5系列
那個底盤好棒啊,還有舒服到不行的椅子
看老美買545的比較多,545比起530會有車頭過重的問題嗎?兩台重量差好多
我並不清楚A3 掛Quattro或四輪傳動系統操控如何,因為代理商沒有此類試乘車,比較接近的也只有VW Golf R32,但也不準飆(車還要賣的),試不出性能。很多VAG車主也都反應他們的車子操控很好啊,很穩啊,雙B有什麼了不起?沒錯,我幾年前開VW Passat 1.8T飆陽金公路,我也覺得這種操控真是棒,速度快又穩,如果我有這種車:質感一流、空間又大、五速手自排、加速夠快、過彎又穩,雙B有啥了不起?
但開過206 S16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過彎銳利,和Passat同為前輪驅動車,特性怎麼差這麼多!開過E46 3系列,才知道後輪驅動車入彎後可以用油門轉彎,操控方式和前輪驅動車不同,卻和206 S16有「某種程度」相似。開過4.2以上大排氣量V8引擎才知道中低轉速的威力根本不是3.0「小」排氣量能比,1.8噸根本不算車子很重。開過ST170才知道高轉速NA引擎可用轉速區域夠大,很適合賽道發揮,未改的Impreza GT渦輪增加引擎在高轉速區域反而不敵NA設計。開過400匹馬力的跑車才知道山路彎道上開全油門是多麼危險的事…。
如果世界上只有330一部車,那跑快、跑慢就不重要了。所以操控也是比較出來的,只是跟人比人一樣,車比車還是氣死人!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1-14 23:02    IP属地:未知

贴是好贴。看的吃力呀。。。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1-14 23:46    IP属地:未知

伊仪 于 06-01-14 23:02 PM: 在第8楼写到
贴是好贴。看的吃力呀。。。
呵呵,不好意思,忘了转成简体中文了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1-15 07:29    IP属地:未知

只要是技术帖,都先支持再看:)
想去高山密林边的小溪旁建个小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