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12-06 20:4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7.6W | 回复 19
哪个品牌更适合你====欧美日汽车音响解说
音响器材,并不属于大工业的范畴。 因为越是高级的音响,它的目标市场群越小,技术含量越高。而反过来,1000元的系统和10000元的系统,如果声音表现的差别能够用天壤之别来形容,1万元和5万元的器材,则需要发烧友细听辨别了。再要高级的话,5万和20万的区别恐怕有幸能听出区别来的人已经是极少数有金耳朵的人了。
先说日本。日本是大众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而且应用科技发展特别强大。索尼依靠不俗的科技实力,在CD光存储领域是有口碑的。这一点在发烧界也有名气;而松下为了在发烧界有一席之地,特意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生产Hi-Fi设备,同时启用独力的品牌TECHNIC。
说起汽车音响,一下子就跃出了好多日本的品牌:阿尔派、先锋、索尼、松下等等。 这些品牌在大部分人眼里,似乎就是汽车音响的全部了。 但是在音响发烧友中间,更多提到的是一些:TEAC,Marantz,Luxman,Denon和金嗓子等的日本品牌。
但以松下、索尼、先锋为代表的日本品牌的,从来都是对其产品的工业造型设计投入十二分的努力,这样的产品很容易给人一种一见倾心的感觉。人见人爱的产品就已足够吸引了大众的眼光了。凭借这一点,日本品牌在全世界的汽车音响领域,就能够占据主要地位。
日本品牌最适合播放的内容是流行音乐。而最合适在开车路上消遣的就是流行音乐。实际上行驶中的汽车是音响的最大敌人,这主要是来自车身震动、发动机噪音和风噪。
流行音乐为何适合当汽车音乐
电子乐器凭借Wave-table发出的有限的泛音,以及电子通奏低音,再加上大动态,大输出的低音信号,这些就构成了流行音乐。在播放流行音乐时,产生的震撼力就可以把一切其它噪音压制住了。对于汽车音响中的超重低音,日本品牌基本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声部,并且是用主声部来处理。这样,当然就放弃了各单元的衔接,并且故意造成+3dB或者是+6dB的加强,营造一种夸张的效果。这也就是“日本声”的特点。
美国人张扬的个性,多元的文化,则对汽车音响的要求有一点不同。美国蓝调音乐、爵士乐、黑人音乐的发展,使得对音响的要求各有侧重。爵士乐主要以低音提琴作为拍点,发出的声音比流行音乐的电子低音要复杂得多,虽然力度上要小一个数量级,但是对于重低音系统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作为伴奏,所以不能喧宾夺主。
像JBL,BOSE,BOSTAN ACOUSTICS,PLOK AUDIO等品牌都是家喻户晓的,美国还有一些重量级的厂家,比如Mark Levinson,Mcintosh,则彻底走Hi-end级别的,专心于最真实的重播。当然最真实的显然也都是天价的产品。
到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故乡,听惯了自然乐器以后,对电子乐器发出的音色没有变化的声音,是难以接受的。典型的古典音乐会,是不需要任何电子扩音设备的,所有观众凝神静座,控制自己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影响别人。自弹乐器尤其是弦乐器,泛音会发出复杂的声波,在高频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音响上对于低音要求更加高了。因为,既要满足定音鼓的脉冲音源,又要模拟大提琴这样的持续音源。这就使得中音和低音的平滑性非常重要。高中低频段,要做到完美无缝地衔接,这在家用Hi-fi设备中间,就已经是一个昂贵的追求了,更何况是在空间狭小的汽车车厢里面。
这就也是为什么欧洲没有什么专业的汽车音响品牌,高端的汽车音响,都是由Hi-fi公司生产。没有作Hi-fi的经验,不可能在欧洲汽车音响市场上有说服力。欧洲的Hi-fi文化非常浓郁,并且绝对偏重古典音乐,使得大家对音响器材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欧洲声”就是这个由来。当然,“欧洲声”还有很多不同的流派,比如偏向传统的英国声,偏向甜美的丹麦声,偏向冷峻的德国声等等。
欧、美、日的音响文化区别必然会影响到汽车音响产品的功用。如果你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各种欧洲品牌可以给你充分的选择;如果你喜欢New Age音乐,或者是爵士乐、蓝调,那么欧洲声和美国声的区别,就够你“头脑风暴”一阵的了。美国很多喇叭也是粗狂的要命,对流行音乐不失为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是疯狂的摇滚乐、重金属乐迷,千万别买欧洲声,欧洲声没有这个能力给你震撼,而日本声则是最适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