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总听别人说日本技术多牛,我搞二手车行业,就看找了找国外二手车行业的资料。我去,美国二手车起步早,发展成熟也无话可说。都说日本人素质极高,我便好信看看日本的二手车市场什么样。结果发现,日本市场这么……,心理瞬间感觉……有落差了……
日本二手车市场现状目前,日本绝大多数的二手车交易都是通过二手车经销商进行。其中,一部分经销商“收”二手车的同时,在经销店里直接出售二手车,这样流通更快。但对于暂时未能出售的车型,经销商要通过拍卖(90%)或直接交易(10%)的方式,把待售二手车传递给其他经销商,加快二手车在市场上的流通。
认证标准虽不统一但规范透明提到二手车,就不能不说说二手车认证。
日本的二手车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最主要的是几个较大的二手车公司的第三方认证标准,如Gulliver公司的“监价标准”、AUCNET公司的“AIS”等。据称,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都认可并使用“AIS”。虽然各个公司的认证标准自成一家,但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长期的发展,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信赖。
不同的二手车公司采用不同的认证形式,有的是十分制,有的是百分制,但具体的检测项目基本相同。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此车款目前的库存、里程数、是否加装了ABS、天窗、内饰、配置等都是检测的项目,不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是否出现过事故。
经销店里受过专门训练的评估人员将这些情况如实记录,传输给其加盟的二手车公司,很快就能够得到一个检测证明和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对该车的基本估价。如果这个价格得到卖车人的认可,该经销商就可以出售这辆车了。
“日本有约2.5万个二手车经销商,面对大量的二手车需求,经销商之间二手车的流通(即BtoB)十分频繁,主要是通过二手车公司的拍卖来实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徐向阳教授不久前曾亲自赴日考察二手车市场。“无论怎样流通交易,经销店里的二手车都要经过检测,被贴上认证标签。”
拍卖促成了二手车在经销商之间的流通据介绍,日本共有70多家二手车拍卖公司。拍卖分为现场拍卖和远程拍卖两种,各二手车公司每周拍卖的次数从1次到5次不等,交易量相当大、流通速度也十分快。
现场拍卖当然要到现场。在拍卖前几天,各二手车公司的网上会挂出即将拍卖的二手车的详细信息,加盟经销商初步了解后,拍卖前到拍卖场旁的展示停放场地看车,“心里有数”后再去参加拍卖。
据徐向阳教授介绍,他参观过的东京CAA二手车公司的现场拍卖大厅有500个终端,每个终端可以有两个人同时参加拍卖。二手车以基本价起拍,由于经销商比较专业,二手车一般不会被拍出“天价”,因而单车交易速度特别快,通常20秒钟内就会结束,每天有上千辆的交易量。但如果价格没有达到卖主的“期望”,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将该车“流拍”。
远程拍卖在家里或经销店就可以参加。同样,未加盟二手车公司的经销商是不能得到终端设备、参加拍卖的。在举行拍卖的特定时间里,只要看好了,北海道的经销商也能得到东京的二手车。这就是远程拍卖的好处———资源共享。
无论远程还是现场,拍卖结束后,车辆的交付在两个经销商之间进行即可,负责组织拍卖的二手车公司只是一个流通的渠道,最后将成交车辆的信息发送给买车的经销商,BtoB交易就完成了。
“现在日本二手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其经销店都各有特色。微车店、越野车店、本田店等等,许多二手车经销商参加拍卖时只拍适合自己店内“风格”的车,拍来的二手车通常很好销。也有单个消费者看好某车,专门要他们拍回来的。”徐向阳介绍说。
但据了解,二手车公司的盈利决不来源于卖车的“提成”。日本最大的二手车公司Gulliver旗下有8000多个加盟二手车经销商,最大的远程二手车拍卖公司AUCNET旗下有7000多个加盟经销商,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各经销商的加盟费、出示车辆检测证明的检测费、成交车辆的手续费等。另外,远程拍卖还需额外收取一部分费用。一些公司同时还兼营二手车信息服务业务,发行二手车信息的杂志、建立数据库等也能够获利。
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充满了诚信那么,日本二手车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诚信。”
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业内人士一致表示,诚信是日本二手车市场最重要的特点。 徐向阳教授认为,日本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激烈的竞争使市场非常成熟、规范、可信,二手车的交易简单、透明,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行为。 在日本,经过检测的二手车上详细地注明了车况,不存在任何“水分”,被骗上当之事鲜有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张榜公示,并严厉处罚。多年的充分竞争成就了日本二手车诚信的市场。而且,在日本,虽然认证估价标准不同,但同一辆车最后的交易价格相差无几;远程拍卖出现以后,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更是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消费者也是平等的,地区之间几乎没有差价,还有更多的选择。二手车的售后并不是“没娘的孩子”,根据不同的车型和车况,也有规定时间和一定里程数内的保修。 “正是因为诚信,才使得日本人接受了二手车,并逐渐喜欢上了它。日本二手车的服务可靠,不骗人。”
新车有出厂标准,消费者比较容易把握,而同一型号的二手车,好的与坏的车况可能会有很大差别,普通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对车的实际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公正的二手车评估制度。
日本在1966年成立了财团法人日本评估协会,对规范二手车的评估行为起了重要作用。
规范评估行为,就要有一个准入的问题,根据日本评估协会的规定,要想获得二手车的评估资格,首先它必须是一个二手车的销售店,然后要向评估协会申请实施评估业务,经过评估协会对该店进行审查之后,合格就发给《评估业务确认书》,并制作“评估业务实施店”的标牌挂在店内。
同时,在有资格的店内,还应该有通过评估协会组织的技能考试的专业评估师,在日本这种评估师分两类,大型评估师和小型评估师。评估师的资格有效期为3年,通过进修可以晋升。
日本在1966年成立了财团法人日本评估协会,对规范二手车的评估行为起了重要作用。
规范评估行为,就要有一个准入的问题,根据日本评估协会的规定,要想获得二手车的评估资格,首先它必须是一个二手车的销售店,然后要向评估协会申请实施评估业务,经过评估协会对该店进行审查之后,合格就发给《评估业务确认书》,并制作“评估业务实施店”的标牌挂在店内。
同时,在有资格的店内,还应该有通过评估协会组织的技能考试的专业评估师,在日本这种评估师分两类,大型评估师和小型评估师。评估师的资格有效期为3年,通过进修可以晋升。
对二手车价格的评估,在日本有一套通行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是:
评估价格=基本评估价A-标准维修费用及标准杂费B-各公司调整点C-加减点D
其中:
基本评估价A:是根据评估协会发行的指导手册,通过一个二手车行情信息系统推算出来的价格;
标准维修费用及标准杂费B:是为让该车正常使用而进行的必要的维修费用,该数值由各公司自行设定,同时加入了约15%的毛利在其中;
各公司调整点C:该数值根据公司的保修期限、公司进货和销售能力等各自确定;加减点D:根据评估协会制订的基准来确定加减点数。
评估协会每月会发行一本价格指导手册,俗称银皮书,在书中刊登各地区(全国分为三个地区)的零售价格。此外,在东京横滨地区还发行一本黄皮书,刊登零售价和批发价。日本有一个“禁止垄断法”,公众可以根据这个法律来判断评估协会的做法是否真正做到了公正。
2. 日本二手车销售方面的法规
1)谁有资格销售二手车?
日本有一个“旧货经营法”来规范旧货交易,二手车的交易就属于旧货交易之一。所谓旧货,是指用过一次以上的物品,或者虽然没有用过,但是为了使用的目的而进行过交易的物品,或者修理过的物品。经营旧货(包括网上交易),必须得到当地公安部门(都道府县警察)的许可,并且在经营场所张挂标识。管理人员需要有3年以上经营旧货的经验,能够辨别非法物品(例如盗窃来的),有能力核实旧货的来源,如果怀疑旧货来历有问题,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交易必须有记录而且要保管3年。
如果在经营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例如到客户家里),这称为“行商”,要进行“行商”资格登记并获得批准。
必要时,公安委员会可以对旧货经营进行干预、指示甚至停止其业务。
2) 二手车的流通制度
在日本,要求汽车销售商提供公平的价格,并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并且要遏制不恰当的宣传和过于贵重的赠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由社团法人“汽车公平交易协会”制订了相关的行业规约。协会会员是各汽车厂家、以及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商。协会的主要宗旨是制订公平竞争的规约、对普通消费者进行购买指导、接收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对销售商的违规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等等。以下是日本销售二手车的一些规约:
在销售二手车的商店里以及广告媒体上,必须明确说明的内容有:车名、主要规格、第一次上牌照的时间、售价(包括各种费用的说明)、已经行驶的公里数、公用车还是私用车、私车验车的有效期、有无维修记录本、有无保修证以及保修期限、定期保养的情况、有无维修记录,如果登载广告,必须要有彩色照片。此外,不许把行驶里程调整减少,以及隐瞒修理过的事实等。
除了这个协会以外,其它的相关团体还有财团法人“汽车检查登记协会”、社团法人“日本汽车工业会”和社团法人“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等组织。他们对于如何防止把里程表倒回等,以及汽车信息登记等,都做了一些工作。(待续)3. 对二手车违规交易的对策。
在日本的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投诉中,70%的投诉是针对二手车销售的,而投诉的内容中,改动里程表或者对车辆的维修历史有疑义的投诉又占了30%。
过去,消费者都是等到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去找销售者解决问题,到了2001年4月,日本实行了《消费者合同法》,在这个法律中规定,如果销售者有不正当的行为,违背了消费者的意志,则可以判定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这样,就从法律上约束了销售者,他们如果实施了不正当的销售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仍然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某人购买了一辆曾经发生过事故的二手车,但是他买的时候并不知道,只是到了年检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由于当初销售者隐瞒了事故的事实,所以该合同视为无效合同。于是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者赔偿,但是涉及到赔偿金额的时候,这个消费者合同法就无能为力了,需要另外的民事诉讼去解决。
在日本的二手车销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违规问题就是擅自调整里程表的行为。把车的里程表调小,就等于隐瞒了车况,提高了售价。
首先,里程表被改动过,很难被发现。尤其是原车车主自己把里程调回去,就是中介商也是无从判断的。因此,这类问题如果发生怀疑或者争执,很难举证。
其次,虽然在二手车市场上,改里程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真正作为问题被查出来的却非常少。这是因为即使怀疑里程表有问题,要取得证据非常困难。因此改里程表的方法被二手车销售商作为获利的一种经验而在私下里互相传授。
此外,一旦在二手车交易后,如果很久之后才发现里程表的问题,根据日本的《招商法》,在交易发生的6个月后才发现问题,就已经过了时效,不能追后帐了,通常消费者也不会为里程表的问题去诉诸法律,因为要维护这个利益所花费的精力代价有点不划算,所以多数消费者都放弃追究责任。
在日本,由于同时有多个汽车协会存在,二手车交易的经销商可能分属不同的协会,这样一来,有的经销商根本不参加任何一个协会,于是协会制订的各种行业自律的条约就管不到他们的头上。这些不受约束的商家都是一些小的商家,但是数量也很多,占到了二手车经营者的一半左右。这种情况也造成了交易不规范现象的存在。
4. 对里程表数据的新管理模式
如上所述,往回拨里程表的计数,是很多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通病。如何能够把这个里程表管理起来,日本的汽车协会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1997年开发了拍卖车的行驶管理系统,日本二手车销售联合会下所有的拍卖车,都要把车体号码和该车的行驶里程实行登记,建立可以查询检索的行驶里程管理系统。一旦某车在这个系统里面做了登记,那么以后凡是这辆车参加二手车交易,都可以查询到它的行驶里程,如果万一它的里程表的行驶里程小于档案中的数值,就说明里程表被改动过了。三年之后,有些较大的企业也陆续加入这个系统,这样,这个系统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就是原通产省)的指导下,2002年4月,成立了日本机动车拍卖协会,把上述二手车销售联合会的管理系统和日本机动车查定协会的管理系统统一了起来,这样,所有参加这个系统的机动车的里程表就都统一接受管理了。
但是,上述管理系统只是供销售者查询检索的。这样仍然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道德的销售者还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私自改动里程表,因为消费者看不到这个系统的查询记录。所以到了2002年8月,该系统向普通消费者开放,即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查询机动车的行驶里程了,查询费为每次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0元)。
不过,即使如此,对于没有参加二手车交易的机动车,还是不知道其真实的行驶里程,这就是说,车主可能在机动车卖出之前就偷偷地把里程表改动了,以求卖得一个好价钱,这仍然是不完善的管理。
因此,日本的国土交通省最近决定,从2004年1月起,利用机动车年检的机会,要把里程表的计数在车检证上进行记载。这样,除了对二手车交易有好处外,对于防止由于里程表造假而使得本应定期更换的备件不能获得更换而造成重大事故等隐患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