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05-27 21:58 IP属地:未知
关于停车方面,美国停车比较自觉,能够尽量考虑到合理化,感觉好像是,只要不是限制的地方,不阻碍正常交通,就可以停。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天去加州科学馆,到了地方看到有空档就停下了,出来一看,边上的马路牙子涂着红线,写着MHT,就犯了嘀咕,是不是不让停啊?再看别的地方,涂红线还有黄线的地方都没人停车,赶紧就换了个空位停下,出来一看又觉得不踏实,因为紧挨的马路牙子有豁口,好像可以进出车辆,再往别的地方一看,果然有豁口的地方全不停车,最后兜了两圈,发现凡是空档的地方几乎都属于这种情况,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勉强可以停下的车位,终于停下。所以感觉城市里停车太难了,但规则很明确,尽量方便人,这点要比北京好,北京首先是停车管理比较混乱,养了一帮乱七八糟的收费人员,乱收费,不给票,钱就揣到自己兜里了,能停的地方不让停(有的地方既不影响交通,也不妨碍行人,但很可能被贴条),不能停的地方又没人管,或者是不愿管,不敢管,停车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钱。而且北京停车缺德的人还是不少,尤其是小面还有小货车,也有一些小轿车,得空就停,不能停也停,经常把路堵死,你去催他,还经常爱理不理的,有的还很不耐烦,好像他还有理了。最奇葩的一次,是在小区附近的一条路上,本来路挺宽,两边一停车,中间只剩很窄的两条道,车一多,走的慢,有辆天津车居然直接停最路中间,人下来锁车就走了,根本不管后面堵了一堆车。
美国城市里停车费很贵,比如有的宾馆停车也收停车费,一夜20-50美金,合人民币好几百,确实很贵。路边停车呢,可以投币,也可以刷卡,不是有人收费的,但好像国内的卡刷不了。路边停车通常有时间限制,有1个小时的,2个小时的,有分时间段停车的,等等,停车不能超时,否则可能被拖车。尤其是残疾人车位不能停,残疾人车位最方便,但停上去处罚是非常严重的。
在交通规划方面,感觉美国很注重道路建设,不管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带,道路都非常不错,维护得很好,虽然新路不是很多,但都很平整,不像国内,即使新路有时也会出现有坑的地方。
美国自驾初体验
美国道路的出入口通常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进出车辆不容易聚在一起造成拥堵,要出去的直接出去,进来的并进去也很方便,因此美国通常是主干道因为车流量太大堵的很厉害,有时也有交通事故包括撞车,有一次在10号公路北向车道遇到事故,结果从下午两三点就开始堵,等到我们七点钟回来时还在堵,一直到晚上12点才到宾馆,12公里的路开路近5个小时,这也说明美国处理交通事故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可能程序很复杂吧。但是美国非主干道往往很畅通。而北京的环路通常是先进口,大概100多米远就是出口,这样的弊端有三个:一是车辆进出交错,降低通行效率,造成拥堵;二是容易出现事故,水平低的和脾气差的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刮蹭,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越是堵的地方越容易出现事故,比如四元桥;三是进出口距离近,造成缓冲余地小,一旦车流量大,很快就把出入口堵住,进而造成连锁反应,逐渐把主路堵死,甚至延伸到辅路其他路段,形成大面积拥堵。这种设置是不合理的,可是仔细一看,北京的环路出入口如果不设的近,可能距离就非常远,要绕很远的距离再回来,这样延长在路上的时间,可能会在总体上造成拥堵,也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北京的环路承担了两个职能,既是快速路又是交叉路,在快速的情况下,交叉分流当然容易拥堵,这方面应该学习上海,可以在环路上建设高架快速路,出入口距离拉长,加大缓冲,实现快速通行;交叉分流的车辆在高架下的道路进行,从而减少拥堵。二是北京的瓶颈道路或者断头路太多,不像美国,都是小的街区,棋盘格局,道路之间距离短,分叉多,容易分流车辆,而北京都是大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道路之间相隔太远,不容易分流车辆。而这两个原因主要都是规划造成的,很难进行改变。
另外美国在交通管理上对“STOP”的运用非常普遍,北京也有,但很少。美国一般在主干道上会设置红绿灯,其他路段往往通过STOP来调节,我觉得STOP的调节确实很有效,类似于智能交通,通过效率高,到路口的汽车必须要先停下,先到先停先过,后到后停后过,无需太长时间停留,但前提是车辆都要遵循这个规则,如果不守规则,又没人管理,这路口可能就乱套了,在北京很可能堵死,因为不管是行人还是汽车通常都是互不相让,北京也有STOP,但基本没人注意,更不要说遵守了。与STOP相比,北京的红绿灯的效果缺陷较多,一是红绿灯设置时间不合理,表现在:有的红绿灯时间太长,过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路口通常需要3-5分钟,有时一个绿灯还过不去,在高峰时间段这样的结果就是汽车、行人都急不可耐,有的就会闯红灯,压实线,加塞,不仅违反规则,还容易刮蹭,结果就是更加拥堵;而在非高峰时期,时间太长通行效率下降,一边是已经无车可过,另一边却又排了很长的队。比如有的路口红灯90秒,其实前面50秒车都已经过得差不多了,后面基本没车,后面的时间就全浪费了,通行效率太低,所以设置时间不知变通,全是一个标准,根本部分时间段,也是一个很大的毛病。在旧金山感觉红绿灯设置很好,时间都不长,大概不超过30秒,还很连贯,有时能从主干道这头一路绿灯开到那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红绿灯设置太多,我觉得北京交通管理的手段好像就剩下红绿灯了,是个路口就要设红绿灯,其实红绿灯的作用主要是规范,如果不能实现智能调节,其实它的效率是低的。我家附近有个环岛,以前有红绿灯,经常堵车,由于环岛回旋余地小,且有连环效应,往往一个路口堵,其他路口也跟着堵,最后全堵死,后来因为修地下管线,把红绿灯关了,结果大家一辆一辆地按次序过,反而很畅通,因为效率高了,但很遗憾,修完管线后,又恢复红绿灯,堵车状况如故,这就说明北京的交通管理根本不动脑子,不观察也不思考,我给交管局反应,也没人搭理,这说明他们还不爱倾听。
关于驾驶习惯,通常美国人开车,速度比较快。比如说,在限速65英里的路上,美国人通常开到80-85英里。在限速55英里的路段,通常会开到65到70英里。从旧金山往洛杉矶的路上,有一段路非常窄,也是高速公路,但只有两个车道,限速55英里,我们都是按照标准开车,但是美国人都开的飞快,不断的超过我们。即使在拐弯的地方,也都开的非常的快。感觉在美国,是鼓励稍微超速一点开车,超速10%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北京,很少超速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