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更新,给H9换双好用的“鞋”,北京车友会很多车友都觉得原车轮胎的越野性能太一般,特别是我们去了乌兰布统后,轮胎抓地力表现很一般,所以换鞋的议程就提到了车友会的沟通中了。
计划春节期间再上乌兰布统,所以赶在商家放假前来个说换就换,看图吧:
固铂 265/60/r18 AT3 原车轮胎尺寸,价格不表。美国进口版,生产日期2014年第37周
原车轮胎与AT3的花纹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显差距
干活,上脚,安装中不得不说,AT3就是硬,安装师傅半天才更换过来。
花纹详图
基本完成
全部完成,就是精神,气质明显提高!
大家肯定要问,性能如何,胎噪如何,油耗如何,驾驶感受如何??
呵呵。。。请听下回分解
等春节我玩回来吧
----------------------------------------分割线----------------------------------
更新篇,上文中我已经提到此次出行我H9后保险杠受损,这才抽空去4S更换后杠,也给大家展示一下H9的真材实料,话不多,上图,我就不打马赛克了
新旧两杠
H9乌兰布统雪原之行个人总结-(北京车友会西北人)
年底了,写完公司的各种总结和计划后,趁着这个劲再写写此次活动的总结。
我也算H9论坛的老人了,1月初的时候发过一篇随队自驾乌兰布统的帖子,很多人都很关注,触及了很多北京车友会成员心里那颗越野的心,觉得永定河、潮白河都没有什么意思,加之北京眼看就立春了还长时间没有下雪,饥渴难耐啊。
于是,我就开始了带队前往乌兰布统的活动计划,从开始计划到实际出发只用了两周时间,其中还有车友会成立发布会的筹备,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本次活动非常圆满的结束,不论是车辆安全,还是人员收获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顺利的完成了车友会的第一次兴趣活动。
图片视频我就不重复上了,其他队员已经发了,在此我写下带队总结,与各位车友分享经验与快乐:
一、计划阶段
1.此次出行计划三天,周五早上出发当天到达,周日返回北京
2.入住乌兰坝上最好的酒店(随车家属有老人、孩子、孕妇)
3.车辆数控制10辆以内(车队安全第一)
4.车辆准备(都是新车没有强调去做检查,只是各车自行准备手台、拖车绳、气泵、铁锹)
总结:人员时间统一需要协调,还好出发前三天人员全部确定时间,比我预期的好。多人询问需要带什么,我都回复都是保暖衣物和手台是必备的,其他都是车友会准备,这其中有人担心路滑,要准备防滑链,我都提醒没有必要,最终车友会考虑万一的问题准备了一套,实际用在攻坡上玩了。特别提醒的是出发前先定好酒店,说明费用,避免时间耽误。
二、出发阶段
1.京承高速土沟服务区8点半集结,9点出发
2.实际出发7俩H9(2辆第二天单独走),随队同行2个劲畅1个牧马人1个吉姆尼,共计11辆车出发。
3.中午1点到达围场县城,开始午饭和加油。2点再次出发进入山路。
4.下午4点30分车队到达酒店,5点完成入住。
总结:车队出行,手台沟通是否重要,车队成员需要遵守头车的要求,我的要求是所有路段前后车固定,不可以随意超车,头车进入服务区,其他车辆无条件进入。还好,出发去的路上都比较紧张,比较遵守纪律。呵呵。。。。回来就乱了套啦,一会再说。 车队出行,头车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是带路这么简单,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预判车队行使安全,对各种路况的变化进行通报,如:A 车队高速遇到大车或者加塞或者挑衅车辆时,必须及时发现和制止队员参与,提醒该让的让。B 山路行使,不免要遇到慢车,超车时、回车时、穿越村庄时,头车必须给出明确提示。C 路面变化要提示队员模式切换及车速车距控制。特别提示,遇到车队行使距离过长时,中间车辆需要中继提醒后车。
三、玩车安排
1.到达当天酒店门口有一片空地,沙地加积雪加小山坡,大家按耐不住前往体验漂移。我苦苦的去安排晚饭去了。
2.第二天抹黑看日出
3.第二天上午野鸭湖(去此地方是因为,第一大家没有这种雪原驾驶经验,带队体验轻度穿越,冰面漂移,攻坡)全体人员参加
4.返回酒店午餐,放下孩子及老人。出发穿越东沟
5.第三天陪后到的辆车又去了野鸭湖后11点直接返京
总结:穿越过程还是紧着车辙行使,什么牛逼的车都能陷车的,毕竟看不到被雪覆盖的沟沟坎坎,此次我们车队所有车辆全部都要陷车。队员的营救热情高涨,一度出现抢活现象。我的车最惨,陷车损失(左后挡泥板扯掉,连带后保险杠撕裂;右后挡泥板碎裂;左前挡泥板90度弯曲)被两个车同时加力拖出来的。救援车辆尽量施救前选择好路线,先行压出车辙,然后按车辙施救。拖车绳还是长的好用,拖车过程人员远离,通过手台统一步调。
漂移,沙地上使用运动手动模式,2档,关闭ESP系统,先直线加速,少打方向,然后迅速反打方向多一些,这是车尾应该已经飘起来了,车尾横移时,稳住油门,向车尾甩的方向继续打轮,等车尾返回来后再次打轮,这样就能飘出了S型的了。冰面漂移,比较简单,运动模式,ECO模式都可以简单飘出来。我们采用的是运动自动模式,关掉ESP,直线加速后打方向,操作方法一致。最爽的是甩尾停车那一瞬间,雪花飞溅。漂移过程中,转速会比较高,每辆车都闻到了焦糊味,暂时没有判断出是轮胎的还是机器部件的,因为就没有人在意那味道,心里想的这就能坏吗?不信!我个人觉得轮胎的味道比较靠谱。具体视频照片请关注其他队员的帖子。要不要问我转速多少,玩的太爽,根本不低头看转速,只感觉车速,呵呵。
攻坡,H9的软肋就是轮胎,原车轮胎应付一般越野道路没有问题,爬坡时遇到积雪就上不去了,不论你是4L还是运动,干挠不动,我和牛哥在爬坡中都出现了干挠导致车辆横移甩尾,我还行,坡度不大,给油反打轮又甩回来了,牛哥在大坡度的情况出现,还是比较危险的,所以当上不去的时候,不要原地费劲了,倒档下坡再来一次才是最安全的,再次提醒各位,安全第一。但是,经过努力,H9还是登上了野鸭湖最高的峰(有一个峰是挺高但是不是车能走的)
全程最低温度是零下31度,所有车辆凉车启动都是一次完成,原厂机油。轮胎在隔夜后可能出现胎压过低报警,低温造成,行使一段路后自然就好了。
四、返京
1.中午11点出发,2点到达围场县午饭。
2.晚上6点到家
3.乱了套,各种车辆急速测试
总结:这里不得不说,玩嗨了,路认了,不遵守纪律的就来啦,呵呵,我已经提前预计会是这样。但是我还是发了脾气,原因是,返程山路的时候,我一再强调不要用手台聊天,听着我的会车提示,但是还是有队员不断聊天,我给提示的时候根本没有手台通道,在此我不点名批评某车友会领导干部,呵呵。。。他自己罚过酒了。还有,遇到没有岔路的乡村道路时,车队距离会因为各种因素越拉越长,车队不要全部等后车,保持两辆车照应就可以,头车在岔路口的地方等待提示后车,避免施行中事故隐患。
急速测试,说明书上写的最高时速180公里,经测试:A手动模式最高175公里,B自动模式最高跑到了195公里,C转速180公里4200转-4500转,D140的时候给地板油会明显推背感,180以后加速很缓慢。E急速车辆稳定,方向盘无抖动,发动机声音无嘶吼,风燥声比较大。总体满意,一路上和各种车辆较劲就不提了,毕竟不好,安全第一。因为是违章行为,不上任何照片,信不信由个人吧。
[
本帖最后由 西西北北人人 于 2015-2-16 12:4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