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一到两辆帅到掉渣渣的凯迪拉克啦!
说实话,美国谍战大片,无非就是这个路数——长长的一队雪佛兰·雪崩(Suburban,直译为“城乡结合部”),中间夹着一辆凯迪拉克,驮着我们英气B人的男主,以及那位深受各路恐怖分子爱戴的大总统阁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发现彼此才是真爱……
同样的,美国豪车的路数也是有迹可循,甚少有不按常理出牌的车型。凯迪拉克的不管造型是如何从刚毅进化到另一种刚毅,但坐进去的感觉总是高度类似:数不清的桃木装饰,加上床垫级的悬挂调校,配合一部环保分子深恶痛绝的大排量发动机,高级到没边儿的音响……

在本土化生产后,这样的组合,只是在发动机排量向油价低了头,其他的倒是得到了完美的继承。不过随着市场趋向的变化以及通用试图制霸全球的野心,纯种的美国车在全球市场越来越难以为继,各种改变随之而来。
看着越来越“欧”味的ATS们,再体验把9年前的老款CTS,才明白“个性”这个词往往不是来自所谓的“运动”,更多的是对已有流派继承。
发了一通关于凯迪拉克和美国车的议论,差点儿忘了这是一篇讲述老款凯迪拉克的维修作业。不过这样也好,从文化上的讨论入手,再看看这近乎于教科书般的发动机,说不定可以对美国车的流派,有更深入的体会。
这台凯迪拉克,看上去是那么的一板一眼,就像一位老绅士。10年前,一台凯迪拉克往往代表着人生迈入一个巅峰——拥有实力,开始追求品质与稳定的生活状态。看着这1.6吨的身板儿和敦实的V6,这样的总结也不难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