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V3菱悦论坛 >  一座被误解的城市——东莞进行时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2: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93.6W | 回复 119
一座被误解的城市——东莞进行时
感谢王伟举老师为世界人民详细而又客观地介绍东莞!做为新莞人,我为这座城市而骄傲——尽管新莞人在这座城市仍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承认与平等对待!但我依然热爱——与是否承认无关,与是否得到平等无关!
因为热爱,所以,我希望人们能平和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就像热爱自己的国家一样!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

1 序
  ——深陷舆论漩涡的东莞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群中,可能再没有比东莞更能引起争议的城市了。而争议就具有了新闻效应,同样一件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城市可能不怎么有人关注,但是发生在东莞就会成为抢眼的新闻。
  一提到东莞,人们很容易想起它的不雅别称---“性都”“黄都”“血汗工厂”“文化沙漠”……
  然而,东莞同时也还有许多美誉---“服装之都”“家具之都”“鞋都”,也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工厂”……
  失意者对东莞充满恨意---“这是个最无情的地方,它只承认成功者,你是弱者就走开,没有人肯伸手拉你……”
  成功者对东莞充满感激---“这是个真正公平的城市,不像内地做什么都得拼关系,关系在这儿没有用,一切由市场说了算,只要站稳了脚,你就永远不会离开。”
  东莞的一位副市长这样评价这座城市---“东莞不会让你一见钟情,却能让你日久生情。”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2:59    IP属地:未知

 众说纷纭,东莞似乎隐在云里雾中。那么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与深圳等开放城市相比,东莞没有“特区”的政策和名头,更没有副省级的行政级别和计划单列市的政策优势。实质上,它却是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开放的发祥地,因而东莞的市场化特征更为鲜明。
   这个被称作“制造业之都”的城市为内地数以百万的农村劳力提供了工作岗位,也为我们提供着各种生活日用品。我们穿的衣服和鞋,我们房里摆放的家具,我们 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孩子们的玩具,甚至包括我们购买的某种“世界名牌”奢侈品,没准就产自东莞。而欧美国家(也包括东南亚和非洲)对价 廉物美的东莞产品更是情有独钟,所以东莞产品出口数量远超在国内的销量,因此东莞才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0    IP属地:未知

 东莞以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直通世界的外贸条件造就了许多富人,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成就了许多人的创业梦想。
  东莞也以铁的市场法则淘汰了许多不合时宜的英雄豪杰,打碎了许多人的淘金美梦。
  论人口,小小东莞承载着超过1000万的常住人口,仅次于一线城市的“北上广”。
  论经济总量,东莞以一县之域创造了5100多亿的GDP,超过了不少省会级城市甚至超过了不少西部省份。
  论进出口贸易额,东莞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仅次于上海、深圳和北京。
  论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深圳、上海、广州三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40742元、40188元、38054元,而东莞是人均42944元,按今年上半年的增幅预测,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46672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在2013年网上公布的“中国最富20城市排名”榜上,北、上、广、深榜上无名,靠产业兴市的东莞再度名列第一。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1    IP属地:未知

 论繁华程度,东莞市区和各个镇街的五星级酒店20多家,堪比北京、上海。然而它的地位却有些尴尬。无论在行政级别和人们印象中,它都没有获得大都市的身 份认同。虽然名分为地级市,却仍只管着原来属于东莞县的30多个乡镇,并且中间不置区、县,成为我国政体中的一个特例。
  或许东莞实在 太过富有,犹如一个穷人突然跻身富人的行列,这让它太过显眼,所以人们眼里便多了些另类的色彩。在内地其他城市,很大的事也难掀起一点波澜。而在东莞,一 个普通事件也会引发国内外媒体的热炒。近些年来,围绕着东莞的负面传闻不断。东莞的开放与创新少有人提及,而“性都”“黄都”“血汗工厂”“文化沙漠”之 类不雅名声却广为传播……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东莞这座为中国经济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城市,经过媒体舆论的一次次描抹,一次次沦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城市形象也被逐渐扭曲。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1    IP属地:未知

 面对一次次被妖魔化的舆论困境,东莞市不得不着手应对。2013年新年伊始,北京、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高铁大站开始播出东莞的城市形象广告电视片。 15秒的电视片通过精美画面介绍东莞人文风情和发展成就,通过海内外各色人物对东莞的评价彰显其“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这正是东莞宣传部应对 负面舆论采取的措施之一,希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
  然而正是因为东莞关注程度太高,血拼点击率的一些媒体似乎吃定了东莞。除了继续炒作 民工讨工钱杀死老板、东莞警方扫黄让“小姐”游街等事件之外,东莞的产业危机也成为媒体关注的新焦点。从2008年开始就不断有东莞工厂破产、厂房空置、 村干部借贷分红等方面的新闻曝出。就在作者采写本篇文章之际,凤凰网上再次以“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利普斯(Tom Phillips)的名义刊载了一组真假难辨的暗访东莞”地下妓院“的图片,称拍自东莞市中心,再次把”性都“的帽子扣在了东莞头上。5月30日,凤凰网 又贴出《东莞酒吧火爆夜生活》的组图。东莞的暧昧色彩似难洗脱,东莞形象宣传片的播放在一片负面的喧哗中显得苍白无力,东莞市政府为形象宣传所作的一切努 力付之东流。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2    IP属地:未知

 东莞一位市领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访谈中谈到”正名“这个话题时,索性坦然面对,说:“黄赌毒现象在城市发展中确实有过,每个城市都有,东莞就是东莞,不需要为自己正名。”
  这位市领导讲的其实是大实话,但听起来多少有些无可奈何。在网络暴力倾向愈来愈让人恐惧的时代,任何官媒和机构想改变舆情都感到力不从心。
  网络焦点中的东莞迷雾笼罩,造成越来越多的疑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3    IP属地:未知

 2 在夹缝中悄然崛起
  ——东莞创造了黄金30年的奇迹
  东莞为岭南古邑,三国时期为吴地,东晋置县,初名宝安。唐至德二年更名为东莞县。这个古老的县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帝国主义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毁英商鸦片事件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实质上由东莞开启。
   在海禁未开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东莞一直被视为边地。直到“文革”结束之时,东莞仍是一个农业大县。因濒临珠江入海口,东莞境内河涌纵横,水资源丰富,加 之亚热带气候适宜各类作物生长,东莞不仅盛产优质稻米,水果亦闻名于世。香蕉、番荔枝、龙眼、黄皮、波萝、甘蔗、橙柑、甜柚等水果多达30余种。就连河涌 沼泽的草也与众不同,这种草质地柔韧,编织出来的草席不仅柔软且有光泽,史上久负盛名。这种草名曰莞草,东莞县名亦由此而来。
  今天称为“制造业之都”的东莞,在改革开放以前,除了一些民间的莞香、莞草、爆竹烟花等手工作坊,工业完全是一张白纸。
  由传统农业大县成为“世界工厂”,实在是一个奇迹。
  其实,无论天时地利,东莞都不具优势。东莞虽然位于珠三角,但广州在它的西北面,深圳特区在它的东南面。这两个重量级大城市正好形成一个蟹钳,从东北和西南将东莞夹在了中间。东莞实际上是崛起于夹缝之中,其成功之秘值得探究。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3    IP属地:未知

 正如楚人宋玉《风赋》中描述的“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东莞崛起最初的动力竟是源于一家不起眼的小小手袋作坊。今天的东莞,只要回顾起改革开放的历程,人们都会首先从这个小小手袋工厂说起。
  当年的东莞只有三个镇,东莞城关镇、石龙镇、太平镇。如今近百万人口的虎门就是当年的太平镇,这个所谓的镇只有两条街道,仅有一家归属于县二轻工业局的小服装厂。
   1978年7月的一个晚上,一位叫张子弥的小港商在东莞县二轻局干部陪同下来到这个小小服装加工厂。张子弥并未在意加工厂的条件简陋,他看中的是内地便 宜的劳动力,低廉的加工费。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人造革手袋,并拿出带过来的毛料,让太平服装加工厂的工人帮他复制手袋。当时的老厂长便叫了几个技术骨 干,根据张子弥拿来的手袋照葫芦画瓢设计、绘图。因为他们经历过剪裁服装的专业训练,在熬了一个通宵后,第二天就试制出了一个和港商样品一模一样的手袋。 张子弥一看很是满意,便要求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因服装厂属于“大集体”性质,东莞县二轻工业局才是太平服装厂的主管,与张子弥的合同只能由轻工局签。
  这实际是传递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当时的香港已因各种成本不断上涨,办工厂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便有聪明厂商开始将企业外迁以降低成本。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2-10 23:04    IP属地:未知

东莞加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4-02-10 23:04    IP属地:未知

 据当年手袋厂的老工人们回忆,太平手袋厂刚建时,所有的原材料和设备都是张子弥从香港运过来,在太平镇加工成各式各样的手袋,再将这些手袋运回香港发往世界各国。手袋厂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并且还要将加工费的20%返还给港商张子弥,作为使用设备的费用。
   最早进入这家工厂后来都当过厂长的两个人,现在都成了老板,他们是当年太平镇上两个吃城市商品粮的年轻人,男的叫唐志平,女的叫苏秀仪。因为这段珍贵的 经历,他们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据他们回忆说,当时集体工厂采用计件的方法,那个时候的工人,不像现在的人,为赶货做几天几夜也不会有抱怨,以件计酬, 手脚快的一个月能拿到100多元,在当时算是非常高的工资了。手袋厂的高收入让他们成为东莞城里第一批用上洗衣机、冰箱的人。
  经过3 年合伙,手袋厂用挣来的劳务工时费将港商提供的设备费用全部偿清,工厂也就整个变成东莞人的了。在当年没有任何工业的东莞,这家小工厂十分招眼,许多想进 厂的人拎着鸡鸭等当时认为拿得出手的礼物,找到县轻工局和手袋厂负责人,千方百计托人“走后门”进这个工厂上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