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被清帝王誉为五岳之冠,地理位置在中朝两国的边界,其山气势恢宏,资源丰富。长白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可登顶,且四坡风景皆不同。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生态系。著名的海拔2731米高海拔火山强烈喷发而成的高山湖泊—长白山天池,它是中国最深的湖泊和最大的高山湖泊...
长白山的景点分北坡,西坡,南坡(东坡在朝鲜),这三个坡都可以看到天池,但景色完全不同。。
[长白山西坡景点介绍]
长白山的西坡景区开发相对较晚,正因为如此,西坡完整地保留了长白山的原始风貌,可以看到北坡看不到的高山花园,白桦林,可以看到北坡没有的梯子河,锦江大峡谷。西坡是最为壮观、最具典型的火山地貌风景区。到天池顶和北坡可以相互遥望。山顶和朝鲜相连,有中朝界碑,不用签证就可以去朝鲜了。
编辑本段
主要景点
天池——在西坡要爬上1236级的楼梯才能看到天池,,从这个方向看去要相比起南、北坡的天池更加的秀丽优美。在这里将可以看到一个最美的天池。
玉柱峰——位于天池以西,东北距白云峰一公里,又名青石峰,此峰海拔2664米,山峰高耸,像一根擎天的玉柱,顶天立地,可谓白云峰之辅弼。
王池——位于长白山西坡,背依玉雪峰,面对锦江,与神奇美丽的高山花园携手相依。池面海拨1850米,直径20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
玉蓝瀑布——位于西坡,由于距离中心景区较远加之交通不便,一般的游人很难欣赏到它的英姿。它像一座滚水坝,尽管不很高,但相当宽,藏在密林深处。
锦江大峡谷——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区峡谷地貌,被誉为“火山天然熔岩盆景园”。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神话般的微地貌景观颇具幽、奇、秀、美之特色,在国内外罕见,是长白山最新的旅游景观。
高山花园——每年六月底七月初,在长白山西坡的高地上,百花争艳,花朵之多,面积之广,无不令人称奇。这里人迹难至,景色绝佳,人们认为是神仙活动之地,故称天堂里的花园、天使散步的地方。
喘气坡——这里过去是徒步登山观赏天池必经之地。 由于山坡陡,坡度大, 中间又无平坦之处,游人必须一直攀登,加之杂木丛生,视野不开阔,使人喘不过气来。这一段登山路故有喘气坡之名。
旅游攻略
推荐游览线路:山门—长白卧佛—高山花园—喘气坡—老虎背—梯子河—鸳鸯地—鸳鸯池—王池—玉蓝瀑布—锦江大峡谷—梯云峰—玉柱峰—天池(原路返回)
游览指点: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长白山的西坡景区开发相对较晚,正因为如此,西坡完整地保留了长白山的原始风貌,可以看到北坡看不到的风景。西坡风景相对北坡需要更好的体力,西坡攀爬徒步处较多,稍微会比较累,所以游玩之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
西坡杜鹃花盛开时节!!!
辽宁恒仁五女山介绍(非五女峰)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风光绮丽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日本人菊田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论述。大正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贞二所著《东三省古迹遗离》正篇第203页载:“桓仁县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传唐朝有五女踞山为伍。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形势雄险。第一峰成平圆形,内围巨石,分东西二门,为天然石城,可容万人,……”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被灭亡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地今河南一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丽民族与现在的朝鲜族视为一个垂直的体系。作为第一代王城,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发号施令。
五女山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提到卫城,大家会想起雅典卫城和迈锡尼卫城。五女山同样具备卫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庙、宫殿、粮仓、兵营、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对200米高的城墙,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誉为东方第一卫城。
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16.4米,宽9.3米,深1.4米,北面借助山城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墙,底部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岩石。当年,在此放上滚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粮食。凹坑便是兵营遗址,它们呈半地下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里面这个折尺形的建筑便是火炕,里面分别设有2至3个烟道,上铺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内设火灶,土塄上设有烟囱。前些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量陶器、铁器等遗物,其中多见兵器,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应是当时的兵营,是山城卫戍部队的驻地。
“霜重险峰紫,叶落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城。”这是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为五女山写的一首诗。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会发现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兰花;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处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处处为史,愿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