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是阳春三月,早晨的天气还有些冷意,可是我真的顾不得这些了,头盔没带拿上手套就坐
了上去了,震动、有节奏的震动,这一切太妙不可言了。我痴迷于这种震动感觉和低沉有力的排气声
响,仿佛时间一下凝固了一样,这种激动让血液流动加速、心跳加快,这就是我等待了二十年的哈雷
戴维森,多少日夜难眠、辗转反侧、多少痴迷遐想……
挂上一挡,给油出发。当我行驶在早晨的公路上时,路人投来惊异的目光,那种眼神仿佛回到童
年,回到建设50的年代,给油、给油、轰鸣与振动的快感持续传递给每一根神经……
就这样在2012年圆了我的哈雷梦,等我仔细打量眼前的这部矮骑手的同时,发现了很多以前曾经
费解的问题答案。
首先哈雷的油箱(1340以上排量)是一个整体还是分开的?我摸了摸油箱底部,看来哈雷除了在
很早的时候时左右分开油箱,到了近代全部是一体的了。其次,左边两缸之间的镀裸铬铁壳里面是什
么,现在才发现那个是喇叭。亮弟告诉我为啥化油器哈雷有马蹄音,就是因为一个化油器供油不足造
成的这个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注定化油器哈雷才是哈雷戴维森的精髓所在。
有时候都怕人家笑话,说喜欢哈雷二十年都不知道喇叭在哪里,主要是没有这个环境氛围,更没
有学习的途径与渠道呀!
这部矮骑手是2000年千禧年生产的亚洲版,前新款双盘配置只出了这一年,2001年变改款为单盘,
到了现在我都费解这个问题,是为了省成本还是觉得双盘效果一般。在2001款的矮骑手车把、拉花、
座椅也都更换了款式。但是对于双盘改单盘的做法我个人觉得实在有些不妥当。
看得出在这个翻新二手摩托车的年代,能够找到这部未曾翻新过的亚洲版矮骑手实属难得,除了
在油箱前后拖泥板着了一层亮油以外,没有任何翻新的痕迹。
目前在北京市面见到的哈雷基本多少都有翻新的痕迹,很多卖家吹嘘原版原漆,对于初学者来说
还算可以糊弄一下,对于老鸟就显得格外显眼了。都说碣石人聪明手法精湛,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还
是会发现蛛丝马迹。
碣石电镀件看上去不透亮,没有深层次的那种质感,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原形毕露,这对于讲
究电镀件来说的哈雷戴维森来说无疑是件憾事。
这部矮骑手的前后刹车盘固定螺丝没有任何翻新的痕迹,全部自然旧。如果你看到哈雷的刹车盘
前后固定螺丝一尘不染的白青色,那必须是碣石人民的功劳了。
前减震一丝拉痕都没有,这个跟公里表实际显示20000多应该是可以对上了。目前北京买卖的水货
二手大排量摩托车大部分全调公里数,让买家看的也舒服,心照不宣的谎言罢了。
发动机散热片没有任何打磨的痕迹,只有岁月氧化显现出来,这也许是一种历久弥坚的魅力吧!
矮骑手的坐高是戴娜系列里面最低的,也最适合亚洲人的身高体型。相比较宽滑行的面包坐来说无疑
增加了一些停车时的自信心。
我一直对于戴娜系列矮骑手和宽滑行宠爱有加,无论从外形及运动的风范都要区别于软尾车系。
在速度上戴娜车系要高于软尾车系10公里/小时,至少在年鉴参数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在去年去坝上的公路上,我把这部矮骑手跑到了170公里/小时,当时已经是接近极限了,后来看
年鉴标定也就是170公里/小时的参数规格。
高耸的中置双仪表,左右分开油量显示表和油箱盖成为戴娜车系永恒的经典,新款的仪表改矮了
没有那种高耸威严感,这个我一直不太适应。
在一次无意当中发现矮骑手的后轮胎调整没有刻度显示,不知道是因为美国人财大气粗还是设计
缺陷,怎么也要来个刻度吧,这一点真是有待加强了的。
哈雷的皮带传动在今天看来是一种环保的选择,不用链条油来润滑,链条油甩到轮胎上更是好多
苦不堪言的车友的恶梦。
对于哈雷的点火开关还是有点意思,习惯开日本车的人可能要有个小适应阶段。右侧外面的是
紧急熄火开关,右侧里面的按钮是点火开关,左侧外面的喇叭开关,左侧里面的按钮是大灯开关,右
侧那个大家误认为是点火开关的位置是右转向灯的开关,左侧的就是左转向灯开关了。个人认为按照
习惯电打火应该在外侧比较方便,尤其亚洲人手小的缘故,也许老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吧。
矮骑手的前后减震都略显单薄,减震效果还算说得过去,新款的超级滑翔已经改为更为粗壮的前
减震了。过弯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减震软的弊端了,不过说实话骑哈雷不要做大动作,将近300公斤左
右的重量控制起来还是需要一点适应时间的。如果有高要求可以更换改装前后减震,弥补原车配置的
不足。
市面上很多超级滑翔,这个级别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油箱上面是中置油量表,速度表、转速表改
在灯罩上方,再后来就没有转速表了,这个有点不理解。近两年戴娜车系没有矮骑手出现,只有超级
滑翔这个版本了。什么双灯鲍勃、街霸仿佛没有了矮骑手、宽滑行那种流畅感、个性感,改来改去不
伦不类了!对于没有坚持矮骑手和宽滑行这两个车型我觉得是哈雷戴维森的一大败笔,也许时代需要
变革推进,也许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哈雷戴维森的那黄金十年……
超级滑翔是戴娜车系的入门级,也是最便宜的戴娜车型,最高级别是宽滑行,矮骑手比宽滑行
销售价格稍微低一点,双色比单色要贵一点,目前北京市场以超级滑翔居多。
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灰白发动机,从目前国内二手哈雷戴维森价格走势上来看不受欢迎,毕竟黑
色发动机才够酷、够拉风的。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灰白机的一个原因吧。
矮骑手的标志性产物就是灯罩,没有了灯罩就没有那份个性,灯罩上面各仪表显示灯一字排开那
才叫够范儿。
以前玩日本车觉得比国产车用料足质量好,接触了哈雷戴维森才知道什么叫用料足质量好,一个
方向把柱就够小一斤的分量,实在太足了。
大灯是德国海拉出的产品,前后刹车盘是日本的SUNSTAR,都是一顶一的真家伙,别看十多年
的老车了,电镀件没有任何褪色的感觉,空滤罩、车架、后车架的几处日本标签说明这是输出日本的
哈雷产品,这个年头老鼠货估计已经绝迹了吧!
在国内软尾的价格要比戴娜高出不少,很多人说软尾流畅,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也许这是一种对于
传统的坚持罢了。当然既然戴娜主打运动性就自然有他的特点,外置减震器仿佛一下子就回归世界大
家庭了,因为软尾只属于哈雷戴维森。对于很多银两欠足的哈雷爱好者选择戴娜车系无疑是一种物超
所值的决定。
在国内大都喜欢新款哈雷,对于老款鲜有问津,我只喜欢化油器的哈雷,也许又和社会前进的步
伐有所抵触了,没有办法,谁叫先入为主呢。
看着眼前的这部哈雷戴文森的矮骑手让我浮想联翩,驰骋在乡间小路上,享受着1450CC发动机
带来的震动感,倾听者霹雳头低沉有力的排气声,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童年时骑着建设50的时代,不
同的是梦想在近乎破灭的时候再次点燃梦想,使那颗驿动的心再次返航!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出
来,那颗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对于哈雷戴维森的那种痴迷坚持到今天实属不易,很多儿时的伙伴不再喜欢摩托车,或是因为生
活或是因为岁月,但是对于坚持下来的人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对于信念的坚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
会我们需要保持对于梦想的追求,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向目标前进的动力!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至爱---哈雷戴维森,在钢铁下面隐藏着无数传奇故事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