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3-25 19:38 IP属地:未知
查看 169.8W | 回复 119
汽车论坛里都是提车作业,我发个提哈雷摩托车的作业吧!!!提哈雷肥仔,分享喜悦留念
同样的帖子我在根据地:哈雷论坛也发了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提的, 在北京论坛也发一个吧!
哈雷戴维森,哈雷摩托车,对你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哈雷是一种文化,但说真的,我是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面长大的孩子,美国、哈雷、这些东西离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童年,太遥远了。第一次接触是在14岁的时候看施瓦辛格演的《终结者2》,里面的T800骑着一辆重型机车风驰电掣,《guns &roses》的《welcome to the jungle》轰然响起。一瞬间一个男孩子的心就被俘虏了。
我妈总和我说,3岁的时候她拉着鼻涕都擦不干净的我走在路上,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年轻骑士骑着一辆摩托车从身边开过。那会儿是80年代初,估计也就是辆小排量,但是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目不转睛,一直看着那辆摩托车和骑士的背影直到看不见,然后仰起头来对我妈说:我长大了,也要那样。
其实这段场景和对话如果我妈不说起来,我都已经不记得了。我不是一个心灵手巧或者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的人。连做运动都是喜欢健身、游泳、长跑。很简单:这些运动不需要太多的集体配合,也不需要很高的运动技巧就可以完成,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和自己较劲。我不知道,这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摩羯座的特点?连自行车我都是16岁上高中才学会,然后也是各种摔,包括当时看着国外的录像里面觉得很COOL,就自己去学滑板,学旱冰,但是90年代初哪有什么“极限运动”呢?也不像现在小孩都可以有很多地方和途径去学习旱冰。我记得买自己第一双单排旱冰鞋还跑去东四的一个体育用品大厦才买到,又重又不灵活,所以也是各种摔。总之,我不是一个从小就心眼很活,什么都敢玩也有条件玩的主,于是摩托车的梦想,于我而言,从会骑,能骑,真的是个梦想。
说到家里条件,走到今天这一步,既不算多么励志,也不是一帆风顺。爷爷那边是四川山里的农民,我父亲14岁的时候爷爷就因为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但是这并没影响我那连饭都吃不饱,家里一贫如洗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文革前考上北京的人民大学,最后把自己从一个差点饿死的四川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的北京居民;妈妈家是正经的3代老北京,所以这种家庭环境的结合,造成我虽然操着一嘴还算地道的北京话,但是籍贯上赫然写着“四川大足”。每次我和别人说“我算是四川人”的时候,人家都会看着我这坨儿和身高,来一句:你开什么玩笑?父母双方性格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老实到不能再老实的老实人。所以导致都是老大学生,工作在那个年代也都还算不错,但是混到退休了,除了自己有个养老的栖身之所外,既没权也没钱,多余的房子没有一套,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父母双双退休,我爸和我说的很直接:你姐姐21岁去美国的时候,身上就800美金,现在自己在那边也靠自己工作和生活;你至少还是在国内,家里还有你住的地方。其他的帮不上你什么,自己来吧。于是摩托车,尤其是哈雷的梦想,于我而言,也是个梦想。在这个梦想前,我先要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大学毕业找工作,家里有点条件的同学不是出国就是家里已经安排好了,自己试了很多地方,好容易找到一家85年历史的知名外企,进去之后就是每天玩命加班,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结果不到一年,这公司竟然因为2002年世界知名的安然事件,倒闭了。于是被裁员,又找新工作。换来换去,一晃10年。23岁的时候终于学会开车了(再次验证此前说的学东西慢),家里出了一半钱,买了一辆老捷达,我开着捷达,看着路上的小切留口水,还想着我那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哈雷戴维森。那个时候还特别喜欢北京吉普生产的大切。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名字都叫“吉普哈雷豆”。到2005年底,2006年初,大切停产了,我当时觉得很沮丧,那个时候自己虽然在一家所谓的“世界500强”工作,但是工资只有1万多一点,而且刚刚攒够买房子的首付(其中借了家里10万块,一年半以后还清,我妈很大度没要我利息),每天吃午饭都尽量不超过10块钱,还想买大切?做梦吧。但是至少我还觉得,等有一天我有钱了我就能买得起…可是,可是,可是它在你变得有钱之前停产了。至于哈雷的梦想,那更遥远了。甚至有的时候想想,都会问自己:我这么想,有意义么?
(未完,二楼继续)写了太多,各位慢慢看。我算了算,5000多字,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