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09-24 13:47 IP属地:未知
查看 26.3W | 回复 57
【 感悟】 武汉儿童福利院中秋之行
中秋之际,借了玩总和虎版的活动之机,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走了一遭,随便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此郑重声明, 只是代表个人观点,没有任何贴标签,下结论的意思。
欢迎大家发表看法,见仁见智。
从下面这些链接,我们可以看到,组织一次活动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的,感谢我们的玩总为本次活动做出的努力。
网页链接 湖分中秋花园山之行匆忙纪实
网页链接 截止目前为止,下午前往的人员有
网页链接 中秋福利行,温暖花园山
网页链接 【中秋福利行,温暖花园山】具体实施进程
网页链接 再次特别请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立地生存下去,只有在与另一个
生命的相拥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最本质的温暖。
---------摘自福利院的一面墙上
慈善,曾经觉得离我们是那么遥远,那是民政部门的事情,最近才
发现,身边的好多人都在做,而且是默默无闻,不求所取得在做。
因为
郭美美、因为“天价帐篷”、因为红十字会万元餐饮发票,因为四川的丰田陆巡,还因为身处的医疗系统和红会系统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能在某个阶段我接触的更多一些。我早已经对官办慈善失去了信任和信心。
还有最近的福利院 奔驰商务车。
所以我只捐给壹基金和私人机构。-----------只是因为透明和公开。 哪怕有时候不是那么的透明,和国外先进的或者说那种理想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还是宁愿相信他们。因为捐给了**,我连一个屁都听不到。而且只要钱。 他们是官员,不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就是核心。
好事我愿意做,但是要有一个说法。
本帖未经著名的相片一概由我女儿拍摄 、提供。 这是一个孩子资助的思想。我相信是很真实的。
步入正题
1、进门感觉,福利院的环境很不错。门口都是刷的黑沥青,做这个事情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最后出门的时候才知道,学校的沥青铺装和跑道是网球运动员李娜资助的,而且啊的资助方式很特别。不给现金。 只做项目。学校把计划列好,预算做好,他的团队或者请专业机构审核。 然后他来结账。 一共是13.5万美金。 顶一个。女儿后来为他专门拍了一张相片。
2、福利院 的位置很僻静,周围都是教堂,这里以前也是教会办的事情。 宗教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是否把它过于放大化了,退一万步说,慈善事业人家做的真是不少。 武汉的绝大部分医院都是教会做的吧协和、同济、二医院、三医院等等无一不是,甚至很多人最后都是死在中国。 这让我想起来了伦敦奥运会的憨豆先生那段《烈火战车》主题曲,主人公最后不也是到中国做传教士,死在中国么? 他们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因为他在中国出生么?
3、孩子们看到有人送东西很开心。
其实这只是表象,后来和老师的交流中才知道,这些只是小一些的孩子,初中或者小学高年级的, 真正到了高中,他们已经不愿意抛头露面了,而且对这样的活动也不热中了,给他他要,不给也行。 这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 她们也有自尊心的。 所以,做慈善,我们也可以悄悄的来,悄悄地走。 不见到孩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4、我们见到的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部分。
应该说是很好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肢体健全,智力正常。 这些多是孤儿。 更多地,70%左右,是智力障碍的孩子,或者脑瘫、孤独症的孩子。他们才是最最需要的弱势群体,而且我们根本没法和他们交流。 这次没有见到他们。
5、关于资助孩子。
老师谈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和这些孩子结对后,周末或者假期邀请他们到家里来和自家的孩子一起生活。我们觉得实在做好事,真的如此么?
做这样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如果中断了,会对孩子有心理影响,有一种被抛弃感,尤其是有了几次类似经历的孩子。 所以,如果您想做结对帮助的,请先慎重考虑,您和您的家庭能否坚持下去。 孩子到家后是否一定需要机遇额外的关照,还是当做家庭的一员。严厉些 ? 都是问题。 孩子到了家庭后,生活习惯是否会改变? 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不过这个大家可以经常性的交流来改进。 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或者说一个组织来做。
很多孩子,很盼望周末的到来,因为在社会家庭会比学校要好很多。 可以理解,但是孩子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否需要关注 ?
6、孩子的待遇
每个孩子每个月有1270元的国家补贴。 包含衣服、学习用具、生活补贴等等。 对于正常孩子,够了,但是对于残障儿童,真的远远不够。 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康护费用。 人工费用,尤其是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 是很贵的。
7、老师的待遇
当然和其他部门一样,也有体质内外之别,不管怎样,我接触的这位老师我认为是很好的老师,他们家也有孩子,也有帮扶的对象。自己孩子就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写这段话又被感动了,身上有种过电的麻麻感觉。 体质外的临时工前几年每个月1100,现在1千8、9的样子,具体记不清了。说实话。很少。 没有优厚的待遇,留不住人的。
所谓的讲奉献都是有基础的,饭都吃不饱,我怎么去奉献。
我个人总是认为,提倡大家去做奉献的人都是自己不会去做的。说的俗一点,号召大家站起来的人,都是坐着的。
一定要有合理的待遇,才能够吸引到人。 老师就介绍,以前的1100只能找到40--50岁下岗的那些阿姨,你能够指望他们对孩子怎样, 吼孩子,指责孩子应该是经常发生,你能怎样? 现在收入高了些,就可以提要求了。 人员素质就高一些了。
老师一再说他们招不到人,尤其是医生和护士。 想想 医生护士是体制外的,每个月2000元,而且面对的是那些智障、伤残的孩子,工作量又大,(忘记交代了,老师们是三班倒。真的很辛苦。)怎么留的住人。
这时候突发奇想,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定向资助, 捐助一笔费用,当然建议建立一个组织自己管理费用。每个月作为医生、护士的补贴, 找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专业人员?
----------------我觉得是个好主意。 救急不救穷,每个月额外补助一笔费用给他们,福利院和组织共同考核。
8、关于孩子的教育
院子的操场上还有一个万婴墓的碑,回来讲给老婆听,看了下图片,1952年立的碑。 尚还可以理解,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 万恶的帝国主义杀害了无数的中国儿童的铁证----------事实早已证明这是政治宣传的需要。现在还给孩子这样的教育 是否值得商榷。
9、福利院的困惑
和老师的交流中,老师再三强调,他们不希望被宣传,低调低调。 被宣传治愈后外界对他们的误解很多。 而且有段时间宣传了,门口的弃婴明显增多,而且大多是外地的。
具体原因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沟通、了解。他们一定有他们的苦衷,虽然我还不明白,但我表示理解。
10、关于救助
有些孩子,是伤残的或者先天疾病的,如唇腭裂、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其实我有一个想法,不管是谁家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都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骨肉的,我能够理解那些父母做出决定时候的心情。 这也不是他们的错, 社会现实就是这样。 到了福利院的孩子还算是近了国家的福利体系,还有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所以老师一句话,然我很感动。 期望我们对那些苦难家庭和留守儿童做一些关注。他们更困难。 经过和老师的交流,发现的确如此。
[
本帖最后由 idoctor 于 2012-9-29 08: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