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赛欧论坛 >  周末我和LD野游十三陵图文作业。

发表于 2005-05-20 14:25    IP属地:未知

查看 9.9W | 回复 27
周末我和LD野游十三陵图文作业。
      只要是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北京有个十三陵,当然作为北京人是不屑于去十三陵的,这是外地人才去的旅游胜地。那些石人石兽和空空的地宫,留在上学时春游的记忆里足矣。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TX最多只知道定陵、长陵、昭陵(也许知道这个的也不多),甚至更有些人以为十三陵就这仨,实际上应该说只有这三个是被开发过的可被游人观赏,其他十座陵还未开发因此没有人注意过,这十座陵分别是: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庆陵、德陵、思陵。去年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十三陵野陵的游记,但上面很多都是文字描述,照片不全,看了以后并不能让人对野陵的面貌完全感悟。因此洒家突发其想决定探询一下,同时也可以对明朝各位皇帝稍作了解,也让TX们跟我一起感受一下。
    2005年5月14日早上LD带着我(注:虽然我开车但也不能说我带着LD,我们家尊卑主次关系很明显哦!),携柯达DX7590长焦相机和三脚架上路(注:以后LD同意我会买个单反),沿京昌高速至西关出口,顺路标驶入十三陵境内,因为从报纸上找到一副简图(附图),所以方向还比较能够找准。下面就随我一起寻访藏在山中的寂寞皇陵,并追溯一下明代历史吧。

[ Last edited by 川贝枇杷 on 05-05-20 at 17:23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5.65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4:34    IP属地:未知


第一个当然是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除了他的陵墓在南京明孝陵,其他十三个都在这儿了。
1、永乐皇帝(长陵):一个靠政变上台的铁血皇帝,他的名字与驱除元朝残存势力、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紧密联系在一起。
2、洪熙皇帝(献陵):承前启后,英明之君。可惜只在位九个月。
3、宣德皇帝(景陵):继承父业,共创“洪宣之治”。
4、英宗皇帝(裕陵):任用太监,走向腐败, “土木之变”、“夺门之变”,前后两次登基。典型“窝里横”。
5、成化皇帝(茂陵):除即位之初为于谦平反外,没时间搞政治,整个差点把明王朝推向了深渊。
6、弘治皇帝(泰陵):难得糊涂爸爸养出明白儿子,明朝中期唯一的开明之君,因为更新时弊,广开言路,暂时缓和了矛盾,史称“弘治中兴”。
7、正德皇帝(康陵):巨大的大昏君!御用史学家都不遮掩,直书其死于荒淫过度,最著名“政绩”是建立豹房
8、嘉靖皇帝(永陵):前期颇有作为,因迷信仙药差点被宫女勒死;后期朝中严嵩专权,外倭寇入侵。
9、隆庆皇帝(昭陵):属于守成之君,好在有贤臣张居正、良将戚继光等,较好地处理了蒙汉关系。
10、万历皇帝(定陵):前期能干后期能玩,绯闻颇多,在位48年,长达28年不上朝。“明之亡,亡于万历”。
11、先宗皇帝(庆陵):倒霉皇帝,明代三大悬案全同他有关,一直有人打算要他的命,仅在位29天。
12、天启皇帝(德陵):好木匠,烂皇帝。在位7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权。
13、崇祯皇帝(思陵):明朝最后一帝,也是最倒霉的皇帝,明明不都是他的错,但所有后果都要他承担。
以上是历史顺序,由于道路关系我的游览顺序是:
永陵--德陵--景陵--长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
历史顺序为:
8 -- 12 -- 3 -- 1-- 2 -- 11 -- 4 -- 5 -- 6 -- 7 -- 10 -- 9 -- 13

[ Last edited by 川贝枇杷 on 05-05-20 at 14:39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4:42    IP属地:未知

路线:
开车过大红门、总神道、跨七孔桥,看到北京高尔夫俱乐部的路牌后右转开始走一小段上坡的柏油路就可以看第一站—永陵。永陵大门关闭,从门缝中可见里面享殿遗址前丹陛有精美雕刻。
帝王功绩:
世宗朱厚熜(嘉靖),前期颇有作为,因迷信仙药差点被宫女勒死;后期朝中严嵩专权,外倭寇入侵。
历史背景:
朱厚熜15岁时,以藩王身份嗣皇帝位。即位之初,在杨廷和等大臣的协助之下,励精图治,革除前朝许多弊政,缓和了社会矛盾。时人称新天子圣明,杨廷和功高。但他个性偏执,为他父母的名分与臣下进行了三年多的“大礼仪之争”,破坏了君臣和衷共济的局面。以后他也没能坚持初政,应验了《诗经》中的一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朱厚熜一生迷信方术,为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用宫婢经血烧炼名为“红铅”的长生药。宫婢无法忍受摧残折磨,奋起反抗,几乎将嘉靖勒死,史称“壬寅之变”。此后朱厚熜更是一意孤行,对朝政几乎不闻不问。朱厚熜在位期间,宠信奸相严嵩,致朝纲败坏,政治极端黑暗。在北部边事上,严嵩迎合朱厚熜的民族偏见,不顾蒙古人民求和与开市的要求,几次斩杀蒙古俺答部派来的求和使者,造成北疆烽烟不绝,直至酿成俺答汗出兵抢掠京城的“庚寅之变”,给汉蒙两族人民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嘉靖时,东南沿海武备废弛,倭寇逐渐猖獗,执掌抗倭大权的严嵩义子赵文华抗倭无良策,又陷害抗倭有功的官员张经致死。若非戚继光等名将坚持不懈,抗倭战争几乎毁于一旦。永陵整个工程历时12年才基本完工,宝顶封土直万历9年。陵墓建筑壮丽奢侈,有很多地方超过了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8.39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4:43    IP属地:未知

路线:步行向东沿小路穿农田或绕道走柏油路就可以看到—德陵。德陵在十三陵各陵墓中为中等建筑规模,是一座建筑质量比较差的陵,但2004年7月被修缮完毕,古色的寝门后是一座原貌的明楼。明楼被揭顶重瓦,补配了斗拱和檐椽,宝城、方城的墙体被补砌和加固,没有坍塌的遗迹,但门封的太严格,因此没有拍到清晰的照片。
帝王功绩:熹宗朱由校(天启),末流皇帝、一流木匠(件件是珍品),在位7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权。
历史背景:
万历皇帝驾崩,其生前宠爱的选侍西李为达到逼群臣封自己为太后的目的,挟持皇长子朱由校,占据乾清宫。经群臣努力,将朱由校抢出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并由朱由校下旨,最终迫使西李迁出,是为明宫三大案之“移宫案”。
朱由校即位之初,革除了万历朝的一些弊政,重新评价了明朝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平反了冤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他的兴趣并不在处理国政上,从而酿成了太监魏忠贤专权,保姆客氏乱政的悲剧。他们迫害东林党人,对不顺其意的皇帝后妃也不肯放过。在客魏集团的专权之下,国事日非,辽东战事也日益吃紧,主张抗敌的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或被杀,或被革职,或引病告退,使得后金势力日益强大,直接威胁到明王朝的安全。朝廷内外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帝,但朱由校对此却并不在意,仍纵情玩乐。他的聪明才智全用在了玩乐上,且有一手高超的木工本事。他在玩中落下了病根,两年后因此病故,对魏氏阉党的宠信至死不衰。朱由校一生无子,临终遗命,以其五弟朱由检(即崇祯)即皇帝位。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8.11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4:48    IP属地:未知

路线:沿路返回永陵并向北到一丁字路口向右转直走,看到长陵村的村口牌坊往里走就可看到—景陵。
帝王功绩:宣宗朱瞻基(宣德),皇帝当得不错,与其父并称为“宣仁之治”。
历史背景:
朱瞻基幼年时,深得其祖父永乐帝朱棣喜爱,他即位后,平息了其二叔父汉王的叛乱,又警示了其三叔父赵王,令其不敢再有篡位之心。朱瞻基撤回了劳而无功的明朝驻安南军队,赦免了抵抗明军的黎利,立了安南国王,对蒙古贵族的南侵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和防御,史称宣宗朝为“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岁不能灾”。但宣宗时也有许多弊政。如终明之世始终未绝的宦官为害更甚,宦官参政,酿成恶果。宣宗还课征蟋蟀,以供宫中游戏,致使许多人倾家荡产,甚至因此丧生。宣宗朱瞻基38岁病逝,太子朱祁镇即位,为其父在黑山选定陵址,与成祖长陵相隔不远,陵工持续28年方告完成。入葬时,有妃子数名殉葬。景陵初建时,规模很小,嘉靖年间扩大了规制。明英宗正统14年冬10月,蒙古瓦喇部也也先挟被俘的英宗南侵京师,焚烧长陵、献陵和景陵,这是历史上明皇陵寝首次遭劫。

[ Last edited by 川贝枇杷 on 05-05-20 at 14:54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5.83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5:22    IP属地:未知

路线:出景陵向右转,沿石砖路走就可看到第一个被开发的陵—长陵,由于是野游,不准备花钱就没进去,但长陵想必大家都知道,网上也有不少照片,我就不照也。。。
帝王功绩:成祖朱棣(永乐),一个靠政变上台的铁血皇帝,他的名字与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紧密联系在一起,偶认为他在明朝的历史地位相当于清朝的康熙帝。
历史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建文帝为巩固皇权,采纳齐秦、黄子澄之谋,实行削藩,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燕王朱棣在北平时,曾多次出师讨伐残元势力,声名威震沙漠,其势力的迅速发展也构成了对皇权的严重威胁。此时朱棣恐祸及于己,便以“靖难”诛除齐、黄为名,举兵造反,3年后攻入明都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次年朱棣即皇帝位,改元永乐。建文帝在位时间虽短,但他“天资仁厚”,对群臣刑宽法疏,因此赢得许多大臣的忠心。朱棣即位后,废除建文帝时的法令,对建文诸忠进行迫害,对他们的家属恣意凌辱。朱棣一生5次亲征蒙古,使故元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位期间,命人编写了3亿7千万字的《永乐大典》。朱棣即位不久即谋划迁都北平,自永乐4年起,先后两次诏建北京宫殿。18年下诏“改京师为北京”。朱棣营建北京,使之成为明清两朝的首都,“君主华夷”,“控四夷以制天下”的政治中心,确实功不可没。
永乐22年7月,朱棣第5次亲征漠北蒙古,病逝在榆木川,终年65岁,5个月后入葬长陵。其庙号初为“太宗文皇帝”,嘉靖年间,为彰朱棣之“功德隆赫”,改庙号为“成祖文皇帝”。朱棣死后,有16位妃子殉葬。朱棣长陵位于天寿山中峰之下,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为十三陵之首。长陵路口,距北京43公里

[ Last edited by 川贝枇杷 on 05-05-20 at 15:33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5:35    IP属地:未知

路线:沿长陵的柏油路向北,路边有指示牌,很容易就能找到—献陵。献陵的大门开着,旁边一位晒太阳的老者不让我进去。我说这大门开着,为什么不让进,“谁家的门不是开着?”要进去得到设在定陵的十三陵特区办公室开证明,开了证明哪个陵都能进。我见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往里走,就问他们怎么就能进去,“那是我侄女” !……  
帝王功绩:仁宗朱高炽(洪熙),明朝少有的明君,承前启后,可惜只在位九个月就躺进了献陵。
历史背景: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50万大军包围只有万人戍守的北平城。当时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依靠姚广孝等人的支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保全了北平这座燕王的后方根据地,又挫败了朝廷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的计谋。朱棣亲征蒙古,奉命监国的朱高炽“诚敬孝谨”,消除了成祖的疑忌之心。朱棣的另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均因谋逆而获罪,朱高炽历尽艰辛,终登大宝。即位之后,力行仁政,平反冤狱,赈济灾荒,减轻百姓负担,停罢下西洋之宝船,罢采民间金银,宽刑,纳谏。但作为封建帝王,朱高炽有时也拒谏饰非。朱高炽体弱多疾,在位不到一年即病逝。太子朱瞻基即位,为他定山陵名为献陵。遵从仁宗遗诏,献陵制度十分简朴。因中间有道龙砂隔开,故建成两个院落。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44.05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5:36    IP属地:未知

路线:接着向北,看路边就能找到—庆陵。
帝王功绩:光宗朱常洛(先宗),历史上有名的倒霉皇帝,明代三大悬案全同他有瓜葛,一直有人打算要他的命,仅在位29天。
历史背景:
庆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墓。朱常洛是万历帝朱翊钧的长子,其生母是宫女王氏,并不为万历所喜爱,万历的宠妃郑氏所生皇三子朱常洵则是掌上明珠。经过长达15年皇帝与群臣的“立本之争”,又有万历之母李太后的干预,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万历死后,朱常洛即位,马上办了几件为世人称道的事情,即罢免矿税;拨重金犒赏边关将士;补充官缺,改变神宗时浙党专权的局面。这些举措,为百姓解除了一些苦难,也为朱常洛自己赢得了身后的好名声。但由于他遵从万历遗命,要遵封郑贵妃和选侍西李,给其后天启初年的“移宫案”种下祸根。补充官缺,也造成了官员太滥的现象。万历43年5月初4日傍晚,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常洛所居之慈宁宫中,闯进一名手持木棍的男子,逢人便打。该人被捕后,经两次审讯,查出案件与郑贵妃有关。万历为包庇郑氏,迫使朱常洛同意将该人以疯癫定罪斩首,并将与此案有直接关系的两名太监秘密处死于宫中,是为“梃击案”。结案之后,郑贵妃赠送朱常洛大量财物。朱常洛也逐渐纵情声色犬马,壮年人渐成多病之身。朱常洛即位后,郑贵妃又向他进献8名侍姬,再加上国事繁忙,朱常洛终于病倒。御医崔文升违反常规,猛用泻药,令朱常洛身体岌岌可危。后来,朱常洛在两次服用了鸿胪寺卿李可灼所进的红色丸药后,撒手尘寰。群臣认为这一切都是出于郑贵妃的指使,上书弹劾,引发了明末的“红丸案”。但此案尚未了结,又发生了“移宫案”,朝臣无暇顾此,只得将崔李二人放逐,草草结案。朱常洛从即位到病逝,历时仅29天,享年39岁。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98.5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5:37    IP属地:未知

路线:接着向北,看路边就能找到—裕陵。
帝王功绩:英宗朱祁镇(英宗),先是土木堡被俘,后来成功将其弟逐下王位,继续作皇帝,典型的“窝里横”。
历史背景: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初期,在太皇太后张氏和杨荣、杨士奇、杨溥的统治下,朝野上下一片安宁,社会也较为稳定。后来这4人先后去世,先前曾被张氏惩戒的太监王振便越发放肆起来。在朝中,他接受贿赂,打击正直的朝臣,而朱祁镇对王却言听计从,十分宠信。正统14年,蒙古瓦剌部分兵4路进攻明朝,王振想借机回山西老家炫耀富贵,便极力怂恿朱祁镇亲征。朱祁镇被“亲提六师,扫荡漠北”的虚妄幻想冲昏了头脑,不顾群臣的反对,率50万人马出居庸关御驾亲征。后闻阳和战败,又匆忙班师,退至今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又中了瓦剌部也先的诱敌之计,移营就水,结果陷入也先骑兵的重重包围。这时,早已恨透了王振的护卫将军樊忠高呼:“我为天下杀此贼!”一锤将王振击毙。但在瓦剌骑兵的进攻之下,50万明军伤亡大半,朱祁镇索性放弃突围努力,下马就擒。是为明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从九五之尊的皇帝到北国大漠的阶下囚,朱祁镇生不如死。后也先押解朱祁镇企图要挟明朝投降,直至兵临北京城下。国难当头,明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反对迁都议和,拥立景泰帝朱祁钰,组织兵力,痛击也先,经过5天激战,终于保住了北京。朱祁镇在被俘1年之后,被放归京城,又在南宫过了6年的囚徒式生活,后趁朱祁钰病重,与属下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复辟后,朱祁镇大肆杀戮景泰帝时期的正直大臣。宦官又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并曾发动令朱祁镇惊心动魄的曹吉祥叛乱。7年后,朱祁镇在弥留之际忽然良心发现,遗诏废除活人殉葬,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值得后人歌颂的德政。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2.54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5-20 15:38    IP属地:未知

路线:仍向北,看路边就能找到—茂陵。
帝王功绩:宪宗朱见深(成化),一个矛盾人物,既好女色又想成仙,此二爱好折腾得他没时间搞政治,干脆交给太监们了事。
历史背景:
朱见深原名朱见浚,是朱祁镇的长子。朱祁镇被俘后,即位的朱祁钰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而将原皇太子朱见浚改立为沂王。后朱见济病故,朝臣议将朱见浚复位,朱祁钰至死不允。朱祁镇复辟后,才将朱见浚重立为太子,并改名朱见深。朱见深在位期间,秕政甚多,他宠信太监汪直,即是其中最为严重者。汪直得势,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朱见深堕其术中却不自觉。汪直与东厂管事太监尚铭不睦,朱见深就为汪设立西厂。朱见深还佞佛崇道,造成大批寄生的僧道,大量营建寺观,又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朱见深的秕政,给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但他也做了几件值得称道的事。一是不计前嫌,恢复其叔父朱祁钰的帝号,二是他即位不久,就平反了于谦的冤狱。另宪宗初政,放宫女,毁锦衣卫,也颇有可称之处。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2.09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