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观照一个抬首入世----低眉出尘的别样广州

发表于 2011-11-24 15:43    IP属地:未知

查看 8.3W | 回复 1
观照一个抬首入世----低眉出尘的别样广州

观照一个抬首入世 低眉出尘的别样广州






[table]



冯先生在广州的寓所很朴素,有几杆翠竹做伴。



冯先生写了不少关于国学的书籍。资料图片



来自成都的冯学成先生在广州免费讲授国学课程多年,他发现广州有非常儒雅的一面,这里的人重仁义、有爱心。


[/td][/tr][/table]



每个人都有自己享受广州的方式
每个人的广州都是不一样的广州
冯学成,四川成都人,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并师从于著名禅师、一代武术家海灯法师与本光法师、佛缘老和尚,遍览经教,深入禅观,涵蕴渐深,从此意气风发,从佛学中得到人生真谛,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亦以中国古老的文化济世。先生于2004年初创办全国首家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私人书院———龙江书院,2007年南下广州讲学,在寓所创办了南华书院。近五年来,先生陆续开讲了《通书》、《菜根谭》、《六祖坛经》等课程,广州乃至珠三角前来从学者日众,在广东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他不断地发现广州儒雅的一面,并从中受益,用他的话说,目光所及光风霁月,是心里的喜乐。
私享法
儒雅重义,生活在广州如处芝兰之室
冯学成先生2007年在广州开始讲学,于寓所处创办南华书院,免费授课。老先生告诉记者,来广州前,曾听闻这里的人际关系淡如水,而在他客居的这几年,发现这个概括不尽然。确实,广州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是有点淡然,不似北方的街坊邻居明明才见面就咱姐咱妹地叫。这种小冷漠较合许多在广州生活的异乡人的心,盖因知道适当保持距离是对人最大的尊重。
    “但这也要看人的,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深入在此生活,我发现广州有非常儒雅的一面,重仁义,有爱心,一如她的市民。冯学成来自成都,在广州举目无亲,也没什么积蓄,可是有很多人会给他提供各类帮助,比如,住所就是学生给他提供的。广州人大方,对看重的东西,舍得布施。而在我所接触的广州朋友圈中,基本没见到轻诺寡信之人,这非常难得。采访前,老先生住的地方正好碰上连续几天停水停电,他自己协调无方,有人听闻后表示会帮他解决问题。老先生一开始觉得可能难以办成,结果一周后,问题解决了。冯学成说:这就是广州仁义礼智信的一面,在生活中时不时能感受到。
老先生说,生活在广州,搭地铁、过一些隧道的时候,能看见自由音乐人在地铁口演奏乐曲;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不经意地一瞥,就可以看到富有意韵的城市雕塑,充满了儒雅的灵性,充满了人性的温馨,而这一切组成了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
游走古书院,怀想书香缭绕的岁月
冯先生认为,广州的国学氛围很浓,生活中常有人来拜访他,这些人有的将古琴玩得出神入化,与他交流时还带琴前来抚上一曲;有时坐别人的车出去,发现开车的时候都在听《道德经》、《黄帝内经》。走进他生活的广州人,无论是喜好国学经典,还是乐于茶道、臻于琴艺、收藏字画,都比成都要多很多。虽然其中水平参差不齐,但都彰显了广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提高素养的努力。
冯学成说,广州人无论有无文化,有无身份地位,对传统文化还是很推崇的。因为广州自开埠之时就承载了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功能,广州本土是有很深的国学底蕴的,这从越秀区古书院群可见一斑。冯学成陪记者去仓边路的何氏书室、龙观书院参观。他说虽然如今书院群已凋敝,但曾经辉煌过。如果前往这些书院群走走,能感受到广州深厚的国学底蕴。走在这些古书院的遗迹区域里,可以看到聚星里、朝天坊、登云里、联珠坊等星光熠熠的街名,甚至巷名就叫做儒良书院。冯学成说,这一带是古粤的番山、禺山,书院学宫众多。当初走到这里的时候,真是难以置信,在北京路这片繁华的商业区,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味和历史气息,让我憧憬古书院昔日书香缭绕的辉煌。
老先生喜欢从中山一路的烈士陵园一带逛起,慢慢走到中山四路万木草堂处。一路走,看着城市的繁华与巷子里书院的古朴,尤其是万木草堂,每周都有国学开讲,走到那里听丝竹之声,看书画,体悟承先赓雅韵,启后在书香的味道,广州深厚的国学底蕴就在其中可窥一角。
参拜古刹,研习经典,得世间菩提之惠
广州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本土禅宗文化氛围浓厚,深入民心。冯学成说: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很多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广州,再到南京等内陆城市的。而其中,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甚多,尤其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通过印度洋进入马六甲海峡再到广州登陆,广州从那时起就开始扮演古文化交流传播策源地的角色了。岭南是达摩初祖西来之地,六祖在广州又将佛学文化发扬光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三大翻译家之一,与鸠摩罗什、唐三藏齐名的真谛三藏,就是在广州从事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的。
冯学成称,自己喜欢广州的古之西场后之西关地区,至今犹存的千年以上的古刹光孝寺、华林禅寺、六榕寺,以及先后已湮没的天竺僧最早来建立之三归寺、王仁寺、婆罗门寺和文殊寺、开元寺、真乘寺,南汉建的西八寺都在广州城西。从**层面讲,广州有全国第一家禅宗文化研究基地,这是对禅宗佛教文化研究的一大突破,就位于东风路外贸大厦省情中心处。一到讲学时间,各行各业的人都会群集于此,听经典讲学,切磋感受。一进这里,人不由得就脱却了尘世的负累,让自己身心保持澄净清雅,从中感悟生命真髓;下课后,走出课堂,又很快融入到这个城市的繁华中去,有时觉得恍然如梦。而民间的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等千年古刹就隐于闹市中,出尘的澄净与入世的繁华是如此和谐共存。冯老先生说,自己行走于这些地方时最能感受到佛教文化在民间的兴旺,而且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万丈红尘,吾谁与归?这也是不少与他交往的广州人在思考的。普罗大众思之不得的时候,就会到一些寺庙走走,或参拜,或研习,虽说往往不能完全消减内心的苦闷,但一时的平复还是可以的。
    “广州人很有福气,既得经济风气之先,又得世间菩提之惠。广州是亚洲文明的交汇地,对于内陆的儒释道而言,广州是起到反哺的作用,尤其是在这儿,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璀璨的禅宗文化,令这一方百姓受益至今。慧能的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走在街上,都能听到广州人随口即说,不要忽略这些细节,这就是这个城市的出尘之处。
私人醒你
养夜气,养旦气,起居要有时
冯学成称,国学首先就是心性之学,而心性之学要把它放在生活中。从自然性上来说,有一阴一阳的道,我们本自俱足,就要在仁义礼智信上充实自己。
在修行上要注意一下起居,《黄帝内经》说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不妄劳作,就是说要把人的生物钟调控好,遵守这十二字真言就可以长寿。这是《黄帝内经》的总纲。中国古代是强调守子午二时的,而现在的人,特别是大都市的人,晚上不到两三点钟不睡,年轻时可能扛得住,到了中年以后就可能很麻烦了,因为人作为动物,有其自然性,在几千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钟遗传基因里面就规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么一个程序。你现在把它颠倒了,晚上瞎胡闹,白天睡大觉,那不行,所以一定要守子时,这在孟夫子那里就叫养夜气,养旦气。夜气就是静气。我们说看一个人有没有作为,首先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静气,有没有定神。如果一个人眼神张惶不安,说话也是冒冒失失,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话,就麻烦了。吉利的人一定是神闲气定,举止安祥,一片祥和之气,你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就有安全感,感觉很舒服。
除此之外,还要养旦气,旦气就是朝气,能够朝气勃勃。《诗经》里说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朝气的基础是养足夜气,如果一晚上没睡,早上哪会有朝气?所以,谈心性的修养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有静气、有定力、有朝气,对外部的观察才能清晰客观,然后通过思维运算得出正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决策。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冯先生很喜欢的《菜根谭》中有云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远离那些有乖戾之气、说人长短、骄横无理或过于自卑的人,因为这些人的气息会给人一种压抑感,很不舒服;但是对于那些具有中正平和、温良恭俭这种人格的人,自然就会生出亲近之心,愿意与之交往,进而成为朋友,因为这样的人给人有安全感。
冯学成习惯于在每天的生活中养喜神,也时时告诉家人朋友要这样。在心中养喜神,就能在简单中得到快乐、温馨的心理感受,对于放松身体、放飞心灵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当我们在心里多想、多念那些吉祥词汇时,心里的感觉就舒坦平和。心里有了喜神,就能以豁达的胸怀面对世间的纷扰。心态对延年益寿才是最重要的,在每天生活工作中多想些快乐的事,在心中养喜神,对于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不失为一剂心灵鸡汤。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5:47    IP属地:未知

私家地图
书院地图
何氏书室、龙观书院
何氏书室位于越秀区仓边路南粤雅轩住宅区旁边,只剩一块牌匾,以及一块上书何惇叙堂界不許堆積糞草的石碑。龙观书院位于仓边路梯云丽22号,情况也差不多,几个大字被前面的电线杆和晾晒的衣服挡住。书院内的老房子成为民居,已翻新的墙砖看不出丝毫的古韵,绕到后墙才发现有几块镶嵌在墙上的古碑。
万木草堂
位于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面积663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嘉庆九年(1804年)。
万木草堂历史上曾三迁堂址,现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山四路长兴里旧址是万木草堂最早的落堂处,原名邱氏书屋1892年,草堂迁至卫边街的邝家祠(今广卫路附近);1893年又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今文明路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该处遭清**查封。如今每周有国学开讲,目前主要以国学、琴棋书画培训、展示与表演等活动为主。
庐江书院
位于广州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它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历史比著名的荔湾陈家祠还要久远。
休闲地图
瓜岭古村寨
瓜岭古村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瓜岭村寨是个华侨村,村寨不大,但族人遍布世界各地。小小的村寨有祠堂、有学校、有碉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小但是却有丰富的内涵。前后左右都是崛起的城市,所以和其他古村寨比起来,瓜岭村寨更像是一个水乡的标本。
龙洞凤凰山森林公园
该景区位于筲箕窝附近,凤凰山就在筲箕窝旁,爬山的路还是新铺的,砖石都干干净净,海拔比火炉山要低,路程也没有多大的难度,爬起来比较轻松。山上没有卖水和卖豆花的,也没有洗手间,所以爬山前要先储备好充足的水与干粮。
芳村茶叶批发市场
荔湾区芳村大道中洞企石路,这里是广州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茶叶的品种齐全,很多国内的茶叶厂也在这里开了门市部。什么档次的茶叶都有,批零兼营,适合不同层次的人消费,还有一些很考究、很现代的茶具卖。
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东起东莞虎门,西接广州南沙,横跨珠江口,全长15.78公里,沟通广东东西两翼。该桥于199771日香港回归之日通车,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经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非常壮观。
太古仓码头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124号,在珠江南河道东岸,北临珠江白鹅潭,南靠鹤洞大桥。由原英商太古洋行建于1904-1908年间,码头由3座丁字形栈桥式混凝土码头和7幢(8个编号)砖木结构仓库组成。太古仓建成后,由太古洋行代理的黑烟囱轮船公司经营远东、中南亚以及来往于广州至香港、上海、海防(越南)等航线,船只达30艘,其中263000吨左右的货船游轮只在广州太古仓码头靠泊装卸货物。1953224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奉命征用太古仓,太古仓码头收归国有,相继由广州港务局及广州港集团经营管理至今。2005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私伙局
在修习国学的过程中学会减法生活
受访者:**,某医药公司副总
**跟随冯老师学修了好几年,他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正位凝命。知道将自己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都加以凝练、凝聚,以致处于凝定之态。通过料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身心焕然一新,生活和谐畅达。天天曾经拥有一份常人看来还不错的事业,整天忙忙碌碌,没日没夜。女儿七八岁时,忽然发现紧蹙的眉头、执拗的小脾气成了小家伙的标志,于是不得不开始反思女儿的教育问题。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遵循古人身教胜于言教的教导,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出差、开会、加班再加班,年复一年疲于奔命的日子,虽说创造了丰厚的物质生活,但身心却处于极度的焦灼疲惫状态。正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南华书院的冯老师,引领他走入了广阔的国学天空。在学习儒释道经典的过程中修正自我,放慢自己的生活脚步,静下心来,从传统文化中探寻教育的真谛。
跟随老师学习《通书》,明白了教化的根本:当一个人的心总是散漫无章,躁动不安时,又何谈专心学习,快乐生活呢?其中,他更感到若要纯子之心,必先纯己之心。于是,他先从自我的收心开始,老师说多则惑,他就大刀阔斧地减缘,很快减法生活的妙处就显现出来,纷杂的因缘减少了,自己的精神就不自觉地处于一种凝聚状态。当然,这其间要勇于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因为很多因缘是为了满足我们各种的欲望而来的,要敢于放弃!智慧从清心寡欲中而来。外面的缘分少了,天天的家庭生活却一天比一天快乐起来,他更加领悟了舍得的妙用。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6.84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