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6-08 23:25 IP属地:未知
查看 7.3W | 回复 13
重复内容
(因字数关系,接上篇)<br />二.? ? ? ? 关于车感的建立<br />车感这个概念,不一定准确,只是为了便于表述。我所说的车感的建立,其实就是应用驾驶,是指你的基本功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应用的过程。称为车感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熟练应用的过程与操控感受紧密相连。过去学习汽车驾驶,都有一年的实习期,一年之后才会给你正式驾照,驾驶实习涉及到诸多方面,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我在这里只谈一下如何应用好你的基本功。我注意到,大部分人起初在学习基本功时,还能根据要求操作到位,一旦到了应用阶段,就会动作变形、顾此失彼,处理情况时也常常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甚至自己浑然不觉,有的人知道自己不行,干脆把汽车开成牛拉车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还不具备闪转腾挪的能力就跑去与狼共舞了,妨碍他人以及瞎抓乱撞危及安全也就在所难免了。找到车感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基本功操作上,即熟练的进行动力衔接和控制车速,也就是说,对离合器和刹车的控制能力一定要精准、快捷和熟练!这是关键与核心。这两项的练习并不难,如果能看明白我前面说的方法,细心观察老驾驶员的操作,自己用心练习体会,会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让你感到惊喜。只有你的基本功相对熟练熟练之后,你的车速才能相对放开,你对速度和距离的判断才能相对准确,你才知道怎么样留余地,什么样的余地对你才是安全的,这样,你的车感才能渐渐的建立起来。车感的建立仅仅单靠对速度和距离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学会怎样在路上处理情况。道路上的情况虽说千变万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把握一定之规就可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把握规律呢?把握规律首先要有全局观念,什么是全局观念,过去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全局观念,有了全局的观念,局部的发展变化就会有迹可循,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握时机,如果你没有从全局去考虑,直接从局部入手,道路情况的发展变化你将防不胜防,蒙头蒙脑的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危险会从你的前后左右涌来,你就算是把汽车开成牛拉车,也经常会处在危险当中。安全余地更是无从谈起。<br />应对复杂的路况变化,有时方法往往相对容易简单,即人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内容大致如下:首先,你必须强化你的基本功,不论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车,必须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做到熟练,熟练,再熟练!花一点时间把这个环节强化训练几次对你来说应该不难,而且非常必要。其次你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是你必须习惯于得空就观察你前后左右的路况,做到观察,观察,再观察!路况随时在变,你随时都在观察,你的后视镜和倒车镜始终处于你的视线范围之内,把那些放置在车内影响视线的劳什子全部移除。第二件事是要善于想象,把路况中可能的变化想象成对你最不利,参照自己在之前观察到的路况变化,留出应对空间,如果应对空间不足,说明你的安全余地没有留够,说明这个时候你必须减速或是避让,如果应对空间过大,说明你基本功的熟练程度还欠火候,你的基本功越熟练,控制能力就会越强,你在相应空间里“可控”的安全余地就会越大,安全系数自然也就越大。当你观察到位,操控熟练及时,准备充分,你处理情况自然而然就有了全局观念,有了提前量,有了用以把握时机的契机;当你观察到位,操控熟练及时,准备充分,你就有了掌控局面的主动权,使自己始终处在进退有据的安全范围之内,你才能由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马克思语)。多练习、多观察、多想象,这就是我给你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br />在道路情况处理当中,常常有很多经验教训,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多观察和多想象,勤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让你的驾驶经验得到快速和丰富的积累;勤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将别人的教训转化为你自己的经验,足够的驾驶经验才能让你预先感知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从而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患于未然。<br /><br />三.? ?驾驶观念<br />驾驶观念就是驾驶心态,每个人做事情都有自己的观念和心态,不同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事情的结果,有些事情没做好,调整一下心态,你还有机会,但有些事情你如果做错了可能就没机会了。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留出余地,用各种方法去建立自己可回旋的余地,拿汽车驾驶来说,你应当建立一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危及你和别人生命安全的回旋余地,而这个回旋余地首先是从驾驶心态开始的。<br />现实中,很多人起初在学习驾驶过程中还能做到用心、谨慎、错误少、进步快,但往往到了技术相对熟练时,就开始出问题了,这个时候人有些飘,自我感觉开始良好,觉着就这么点东西嘛,我都掌握了!正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时候,行为举止间处处体现出对他人的不屑,大脑会时时燃烧着一股激情,处理情况时常常是当仁不让,得理不让人,无理抢三分,而这个时候的驾驶经验远远不足,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重、特大交通事故大多是在这个期间发生的。那么什么样的驾驶观念才是安全之道?<br />(一)、处处以他人为先<br />我在教练孩子学驾驶时,孩子曾经抱怨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性很大,举止危险,不计后果,给别人带来危险和不便。我给孩子讲了一个道理,这些人确实在违章、在冒险、他们处处以我为先、缺乏公共意识。但这样的人只要在人群中占十分之一,你就要时时、天天的面对,这就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你无法改变的,整天抱怨有害无益,你所能做的就是适应它,只要你开车上路,就要正确对待,有一天你不耐烦,哪怕只有一次不耐烦,可能就会发生事故。换一句话说,他不为自己的安全操心,你必须为他的安全着想,这是一条铁律!<br />处处以别人为先,其实受惠最大的是你自己,只有你才能常平久安。有朋友问了,那要是你说的那种人在人群中占有很大比例,那这车就没法开了。我看也不尽然,一方面你要相信大家的自觉性和智慧,以及你的行为所具有的示范作用。彬彬有礼,先人后己既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推崇的东西,也是大家乐于展示于人的一种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只要你的驾驶技术渐渐熟练,你会渐渐掌握安全的主动权,进退有据,减少别人在你面前投机冒险的机会。<br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驾驶方式<br />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性格不同的人对驾驶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在前面有个帖子曾例举了驾驶人的四个类型,即机敏型、沉稳型、紧张型和迟钝型,其实这些驾驶人的归类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性格的外在行为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急性子人的粗心、莽撞和慢性子人的迟缓、滞后。我个人认为,在道路情况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我前面所说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出事情是迟早的、必然的。据我所知,有相当数量的人,甚至他们都开了很多年车了,平时开车速度也较快,但是在处理道路情况时,经常用侥幸的、不能确定是否安全的方式驾驶。人的性格决定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不好说我的驾驶方式是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从安全角度讲,我个人认为,它最有可能让你“常在河边走,总也不湿鞋”。<br />(三)、摈弃不良习弊,文明从我开始<br />当你拿上机动车驾驶证的时候,意味着你承担了一份责任,你要随时警醒你自己,在你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的时候,你的任何随意与放纵都可能给别人带来严重的伤害,你应该自问,以你现在的驾驶能力,你当得起这份责任吗?在道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没有掌握多少驾驶技能的人,驾驶车辆招摇过市,这些人或者堵塞占据路线,影响他人通行,或者随意乱行乱拐,危及他人安全。道路通行有道路通行的法则,如果不愿遵循这些法则,就会带来混乱和危险。还有一些驾驶人,养成了一些令人厌恶的不良习弊,比如在别人超车或占道时神经质的迎面乱闪大灯、在等候时狂躁的乱按喇叭、还经常性的在道路上抢占别人遵守秩序留出的疏导空挡等等,种种不良行为证明了这些人的粗鄙、无知、愚昧和自私。公共秩序,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公共安全,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很认同,并与诸位共勉!
[ 本帖最后由 奔驰长安 于 2011-9-26 20: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