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03-23 18:55 IP属地:未知
查看 33.5W | 回复 16
万里东方极地自驾行——黑龙江抚远、东北大地旅游纪实(ZZ磨房sagua)
万里东方极地自驾行
——黑龙江抚远、东北大地旅游纪实
纪实要点:1、摒弃了把旅游当作消费的观念,却把旅游视为投资;
2、日驾千里高速飞奔(创单日行驶1720 km),3天完成4317 km东征;
3、5000km江山南北大跨越,16天全部行程11179 km;
4、感受东方时空,朝圣东方极地(中国的“麦加”);
5、对东北自然、民族、工业、历史的四大敬仰;
6、感受北国的秋冬交替(秋的深沉与冬的初始),自然节令。
一、序 旅游的激情
古代,旅行和游历被认为是出门求知和经历磨练的过程。故而,便有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经典感悟,长久流传,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知、书、行”的核心内涵。
古往今来,大凡称得上成功或有所作为的人,大都是经历过周游世界、博览自然、理性自我、感悟未来的人。
在今天这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性全人类旅游的空前发展;另一方面又滋生出不见得是代表主流积极因素而被过度渲染和夸张、极具误导和诱惑的一种思潮——那就是把旅游与享受类同起来,把它们等同于吃喝玩乐,过度地膨胀了物欲、放纵了惰性,而淡忘了它原有的积极的本义。
出于对旅游之真谛的自我理解,对潮流的“反叛”,我摒弃了把旅游当作消费的观念。相反,却把旅游视为投资——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接受再教育的投资、是一种人生经验积累的投资。所以,自我定位去实践理性的旅游,也是激情勃发、充满憧憬、寄托希望的旅游。每次出行,都是事前心怀激荡,过后获益良多。
今年,是我个人旅游最具典型象征的一年、感受颇为深刻的一年。
继年初的黑龙江漠河冬游(写有游记《“北极”的冬天不太冷》)之后,便萌发了要游遍中国“东、南、西、北”的想法。3月份,又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南极——广东湛江徐闻灯角楼的造访。而这次,则体验了万里东方极地自驾行,再次写下了个人旅游的新篇章,既充实了见闻知识,又丰富了人生经历。
二、此次旅游的主题与收获
出行之前,所设定的预案,主要的感受项目及思考命题是:
1、东方极地的自然风光(中国大陆的东方极点,小兴安岭的山地林区、地质地貌,三江汇流);
2、千里国境线(中俄、中朝的国境边界,国家地缘,追溯国家关系的历史和今天);
3、东北大平原的黑土地,“北大荒”的围垦开发,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东北大工业的历史与今天,人杰地灵;
4、北国少数民族(满、朝鲜、鲜卑、赫哲等)民族风情、文化现状、历史遗产;
5、北国的秋冬交替(秋的深沉与冬的初始),自然节令,气象万物,还有重要的湿地生态自然环境;
6、日驾千里(km)的高速飞奔,5000km江山的南北大跨越。
实际旅游的过程,完全实践了这6项命题的感受与体会,连同其它方方面面的经历与积累,心怀满盈。
自我概括,此次旅游的特征(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要求并努力去实践):以哲人的理念去思考与收获;以学者的兴趣去观察与发现;以游者的好动去猎奇、体验冒险;以军人的行为作风出行起居;以经济学的成本观念去把握旅行的机会成本和货币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边际效益。
历时16天,全程11179km,在中国交通的大动脉——京珠及京哈等高速公路上,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象一颗血红素粒子,来回滚动了一趟。自认为是一次对国家主要交通干道的大检验;是对南北5000km江山国家地理自然风情的大考察;也是对我自已驾车技术、意志力、旅游能力的大检验;最后是对我的宝驾——捷达汽车质量的大检验。
三、旅行纪实
第1天(11月10日),万里之行、始于轮下
首发日,下午16:40时启程,晚间24:00时到达长沙南。
深圳(广深高速165km)——广州(京珠高速601km)——长沙南。单日行程766km。
当天气象:室内25℃,户外30℃;天微阴,略有阳光。
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的东方;黑龙江抚远的乌苏,又是东方之国的东方极地。身为东方人,我怀着朝圣的心态,去拜访中国的“麦加”。
年初萌发了要象征性地走遍中国大陆“东南西北”的想法;到8月底,完整的计划已成然于胸。
这阵子,安排上年休,剩余的假期连同夹带的双休日,共有18天,可以去实现心中的夙愿。由于种种原因,约伴未果,最终依然是单人独驾、勇往直前。
从制订行程计划的那时起,内心深处的一个港湾,就已经荡漾起激动的波澜。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具有突破性、又极具象征意义的重大旅游(过往的记录是:单人独驾6300km,《驱车万里、感受高原》的云南之行)。愈接近实施的日期,就愈是兴奋,那种企盼就更为迫切;直至启程,心理的兴奋点,达到高潮。
我的实际假期应该是明天才开始,因为以往自觉的工作加班加点,单位同意给我一点休假的补加时。把当天的工作事项做完,后响午就启程上路。
万里行程的计划,每一个小时,甚至每刻每分,都显得光阴宝贵。因此,在我的旅行时间控制表里,经常是以10分钟为度量单位,也就有了以军人的行为作风来出行起居。
此前的准备事项,包括了咨询长春捷达汽车总厂关于车辆远途长时间行驶,从南方亚热带到北方寒带,冬季汽车使用及保养的相关技术问题;还咨询了黑龙江、佳木斯、同江等城市旅游局,关于当地边境旅游证件、少数民族风情、冬季旅游时令等细节;又上互联网查询近期天气预报、地区道路交通等信息;一应准备,完整而周全。
遵从汽车总厂的技术指导,到定点维修站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保养;换好以零下30度抗寒要求的冷冻液;至于防冻机油,被告知可以开车去到北京或更北的地区,届时再更换。
另外,对自我身体运动体能的配套训练,如登高50层高楼、骑车郊游50—100km等等,把全身运动机理充分激活(旅游,实际上也是高强度体能运动的一种方式)。最后,提前2天的晚上早入睡、多睡眠、养精蓄锐。
所有的这些,都为远行出门旅游提供了条件准备和完美保障。
临行前,从超市里采购的速溶麦片、饼干、八宝粥等速食品和物件,为全程的高效快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万事俱备,开拔上路!
心中揣着一团火,四轮生风,高速飞奔。120km/H的道路限速,跑到顶。兼程赶路,在驾驶操作上,绝对安全第一;打醒十二分精神,不可丝毫马虎大意,更不敢鲁莽驾驶。
车到东莞新塘,距广深高速广州收费站约10余km,就要注意右出岔道,往韶关方向。
京珠高速与广州新机场高速的岔道口,是第二个需要倍加留意的地方。岔出山边右转弯道,才接上京珠高速;而直行则是去广州新机场。尽管有很明确的路牌标志,被邻近的大货柜车身一遮档,加上车速快,一个不经意没看到那个路牌,越过了岔道口。一晃眼发现路旁一辆挂湖北车牌的吉普车一闪一闪亮着故障灯在缓慢倒车,凭以往的印象,冷不然意识到已经驶过了那个重要的岔道口。跟着一连串的减速、靠边、停车、确认道路,再同样打亮故障灯,小心翼翼地倒车。当走回正道时,就多花费了我近20分钟。
上了京珠高速,不用再担心什么岔道,可以尽管放心往前开。
路漫漫、野茫茫,一条大道向北方。
7个多小时的连续驾车,除了给汽车加油,作短暂不超过10分钟的停顿之外,没有任何间歇。晚餐,边开车边干啃20余块饼干,就算打发了事(以后的行程,常常如此)。
长时间,超强度的驾驶,又是夜晚行车,本能的生理条件终究会产生倦意。我用自已的经验方式,借助于车座音乐的效应,自我清醒,自我激励。
出发前,精心设计准备好了与整个旅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命运》给了我力量;《英雄》给了我激昂;《田园》给了我轻松愉悦;《胜利》给了我欢欣鼓舞;《悲怆》则给了我悲壮;《新世界》告诉我不断去发现;《安魂曲》、《创世纪》给了我宗教的启迪;《1812序曲》、《列宁格勒》、《战争安魂曲》给了我对战争之神的敬重与思考……。整个行程,不停地播放所喜好的各类交响乐、轻音乐、大合唱,就象在参加一个盛大而持久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音乐会。将功放音量调高到60分贝以上,强劲的音响效果在车厢内小空间范围回旋震荡,形成对每一个头皮细胞的猛烈冲击,使我清醒与振作。
在衡山区段,遇着一阵急风骤雨。半个多钟头时间,车前灯照射下的雨点,犹如万箭发射而来。令我惊叹的是,那雨点简直就是横直飞来的,根本不象是从天上掉落下来;黑夜里横直而来的密集雨点,划出了无数条集束弹道;那个密匝,击打在挡风玻璃上,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四、五十分钟之后,不知是雨停了?还是我的飞车驶出了降雨带?终归是老天爷降雨的鞭子,再也不击打我了。
雨后的午夜,格外静谧;也尽显秋凉。7个多小时飞车766km,为明日的行程大大减负。是夜,选定在长沙南高速公路生活服务区驻脚留宿。
第2天(11月11日),越长江跨黄河、千里江山一日行
长沙南(京珠高速1592km)——北京。单日行程1592km。
由于心里惦记着这一路所需行驶的漫漫路程,没等设定的闹铃响,自觉的生物钟就使我勤快早起。稍事洗漱、整理行装,简单地喝了一杯速溶麦片权当早餐,办理完退房手续,7点正就点火启程,继续北上。
预知此次是换季时节的出行,为了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特意携带了一个温度计,以量度每日的差温。当天气象:室内19℃,户外14℃;细雨转阴,多云。
长沙到武汉的路牌标示里程有300多km远。这段区间,几乎全是雾霭;好在不算浓厚,能见度尚可,不影响我的正常驾驶。
今日行程的持续阴天,让我回想起出发之前所关注到的近期气象报告,果然是差不多全国性的天阴转冷。昨晚衡山的那场暴雨,加上今日的烟雨迷濛,印证了长江流域有降雨的解说。几个钟头过后,虽天色渐渐清晰,雨雾消失,但仍然是阴天多云。实地感受了千里江山的气候关联与变化。
京珠高速,是国家最重要的一条公路交通大动脉,全程2500km;道路等级高,顺直宽敞而平坦;加上眼下又是秋末冬初的平常日,属于公路交通的淡季,路上跑的车辆不多。这些,都为我的兼程赶路提供了便利。于是,认真体会了一把风驰电掣、快速飞奔的驾车乐趣。130—140km/H,成了我的“巡航”速度;还尝试过以160—170km/H去感受高速驾驶。但是发现3个小时下来,一箱油(约40公升)才跑了390km;相当一部分的动力,被高速冲击的空气阻力所抵消,油耗和车损(折旧)都过大,而时间节约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不符合经济原则,亦不太安全。还是保持“巡航”速度为佳。
曾经历过行车100km未踩过一脚刹车,那才是驾车的畅顺,爽!这在我近20年的车龄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惬意。
2000多km(含昨日路程),从南到北,一路上是逆坡逆风而行。国家地理是北高南低,时令季节又是刮起北风、寒流南下;此行,有如在奔上“高坡”,去拥抱冬季。
新奇的发现:河南境内信阳地区的许多山地坡道,多有交通标志告知此处的上下行方向、坡度斜率(××度)和坡长距离(××km)。这种标示,别地未见。
不知不觉,穿越了长江,跨过了黄河。一天驶过5个省区(湘、鄂、豫、翼、京),破纪录,单日飞驰1592 km。
视象之中,长江以南是一派郁郁葱葱、四季如春。长江以北,显现出秋的深沉:公路两沿,排列整齐高大的梧桐树,枝叶已经干枯;原野和山地的各种草被和植树,尽显金黄和红褐的色彩。广袤的江河平原,秋收过后,许多农田仍未翻耕;地里,留下成片成片的麦秸、高梁秆、玉米楂。农民兄弟开始了他们四季轮作的冬闲。
黄河的枯水期,几乎完全断流;1km宽阔的河床,黄土裸露,显现沧凉。
华北大平原的土地,郊野田园种下了许多冬小麦;细茸茸的嫩苗,略呈盎然,给秋冬的时令景观,涂抹了淡淡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