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原创车市版)
北京最大的亚运车市,横七竖八停泊着各厂出来的小汽车。小汽车都是新的,还没上牌,满满地排成了一溜溜。废弃的饭盒和垃圾到处都是,风吹起来,填没了这车和那车之间的空隙。车市里面是仅容两三部车并排走的街道。车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早晨的太阳光从装修豪华的屋顶反射下来,光柱子落在车行外面晃动者的挎包上。
那些背挎包的大清早打的出来,到了车市,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车行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鸭歌加三万,M6加二万,”车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背挎包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刚下线时,厂家不是说不加价吗?”
“加五万也卖过,不要说加三万。”
“哪里有加得这样利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买车人象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说不定还要加呢!”
刚才打的出来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不错,要不是给非典闹了一下,一年还能多省这么三五万,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征兆!
“还是不要买的好,我们回去把钱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买,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定单,头几批还没发车,外面又有几批定单运来了。”
进口车,许可证,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急着要用的车,不买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买呢?上下班是要用车的,谈生意,去FB,都是要车的。
“我们到别的地方去买吧,”在其他车市,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须说道:“不要说其他地方,就是走遍大江南北,从北京到深圳也都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段时间的价钱是鸭哥加三万,M6加二万。”
“到别的车市买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万一是一样的,不是又浪费时间?”
“先生,能不能降低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
“降低一点,说说倒是很容易的一句话。我们这车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你们要知道,降低一点,就是说替厂家白当差,这样的傻事谁肯干?”
“这个价钱实在太高了,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当时下线的价钱是24.98万,前段时间的加价又卖到27、8万,不,你先生说的,30万也卖过;我们想,现在总该比以前便宜多一点吧。哪里知道还要加三万块!”
“先生,就是下线的老价钱,24.98万吧。”
“先生,买车人不容易,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你们嫌价钱贵,不要买好了。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罗嗦做什么!我们有的是定单,你们不买,有别人买。到时候国产宝马加得更多呢。你们看,又有人打的送钱来了。”
三四十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从石级下升上来。他们随即加入先到的一群。玻璃反射的光柱子落在他们的挎包上。
“听听看,今年什么价钱。”
“和去年一样,还要加三万!”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
“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进裂了三四十个。
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装在挎包里的钱放哪啊;存在银行不但没什么利息,还要扣税,放到股市里,只怕渣都剩不下来。
在车质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内饰和外型的争持之下,结果车市里的车真的卖出去了很多;车场也空了些了,填没了这车那车之间的空隙的饭盒和垃圾就看得更清楚了。背挎包朋友把自己辛苦攒来的钱送进了车行,换到手的是或大或小的一辆辆车。”
“先生,加强售后服务,行么?”辛苦钱买不到合适的车,好象质量还不能完全有保证,怪不舒服。
“什么话!”夹着一枝中华烟的手按在电脑键盘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分钱一分货,谁叫你们不加价买好车。我们这里只管卖,售后是厂家的事。”
“那末,有保修的吧。”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是厂家的事,你们别问我,要是有问题可以砸车,也可以打官司嘛”
车还没开走就要想将来砸车打官司,这个道理谁也弄不明白。大家看了看车钥匙,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车开走了。
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亚运车市,另一批人又从外地赶过来。同样地,在车行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望着沉重的荷包所感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白花花的票子送给了车行,换到了并非质量上乘的车子。
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
背挎包朋友今天上亚运车市,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难得今年生意好,一年多攒了这么三五万,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购置税、保险费、养路费、汽油钱,还有停车费,还要还银行贷款,这些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馀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车用冰箱。这东西实在怪,不用放冰,饮料汽水放进去,等会儿倒出来就是凉的了,FB可方便了。
他们咕噜着开车离开亚运车市的时候,犹如走出一个一向于己不利的赌场——这回又输了!输多少呢?他们不知道。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开着慢腾腾的车,在狭窄的街道上走。嘴里还是咕噜着,复算刚才得到的车价,咒骂那黑良心的JS。
几家保险公司的MM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老板”,同时抛者廉价的媚眼,拉拉扯扯地牵住“老板”的手,她们知道 “老板”的口袋还是充实的,这是不容放过的好机会。
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之后,“老板”把剩下的钞票一张张地交到保险公司的MM手里。MM为“老板”准备了矿泉水,“老板”们便坐在桌边开始喝水。小孩围在车里车外跌交打滚,惟有他们有说不出的快乐。
水到了肚里,话就多起来。相识的,不相识的,落在同一的命运里,又在同一的桌边上喝水,你说几句,我接几声,中听的,喊声“对”,不中听,骂一顿:大家觉得正需要这样的发泄。
“加三万块,真是碰见了鬼!”
“去年车市红火,买不到现车。今年算是增产了,还是加价!”
“今年加价比去年好不了多少;去年加5万块呢。”
“唉,中国人买不到自己国家生产出来的车!”
“为什么要买车呢!我宁可把钱留在家里,存在银行里,烂在股市里!”
“也只好先不买了。刚买了立刻降价。多花这个冤枉钱,贪图些什么?”
“退了定组织团购吧。我看团购的倒是满写意的。”
“团购好,省钱省时间,人多力量大,好打算,我们一块儿去!”
“谁出来组织?团购要有人组织,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听组织人的话。”
“我看,直接找厂家也不坏。我们村里的小王,不是么?在一汽大众什么厂里做工,听说一个月工钱有7、8千块!”
“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照今天的车价,他应该拿2、3万一个月。7、8千也就是个看门的价钱了,你还不知道?”
路路断绝。一时大家沉默了。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个个难看不过,好象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
“要是让我们自己定价钱,那就好了。凭良心说,十八万块钱一辆鸭歌,我也不想太过分。”
“你这囚犯,在那里做什么梦!你不听见么?他们车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不肯替我们消费者白当差。”
“那末,我们的钱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都是血汗钱,为什么要买加价车?为什么要替厂家、车行白当差!”
“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有人愿意加假,谁知道!”
散乱的谈话当然没有什么议决案。水喝干了,话说完了,留了电话、QQ,大家开车回自己的家。
亚运车市的上空便翻滚荡漾着黑牙牙的乌云。
后记:辛苦敲了两个多小时,——没办法,手是拿方向盘的,不是打字的,——希望鼓励一下,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