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朗逸论坛 >  上海大众朗逸设计评述——包括原设计草图与效果图等

发表于 2011-01-22 22:51    IP属地:未知

查看 40.9W | 回复 25
上海大众朗逸设计评述——包括原设计草图与效果图等
    搜到一篇文章,其实是08年的老文了,但是其中包括了朗逸设计的整个过程,我们在关心呵护自己的小狼的同时,也该来关注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和设计师一起分享其中的文化内涵,呵呵
    文章分四个部分:(一)草图与效果图,(二)油泥模型,(三)实车赏析,(四)团队与历程。


感谢原作者:张晶


上海大众朗逸设计评述(一)——草图与效果图


*****


    总述:

    上海大众朗逸LAVIDA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市场反应来看,应该说达到了上海大众预期的效果。很多朋友可能更关心的是其产品特点、配置、质量等环节的问题。作为专业媒体,我们对其产品设计也同样关注,因为朗逸有个重要的特色——它是上海大众的中方设计团队主要开发设计而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设计水准也代表着目前国内汽车设计的最高水平线,而其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理念似乎也隐隐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汽车设计的走向,因此我们认为其设计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


*****


    设计的概念
    一般而言,汽车设计包括两个大方面的设计,一个是造型设计,另一个是机械设计。后者属于高度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机械部件环节,其更多是在图纸或用软件完成,一般人看起来很费劲,故就不多介绍了。而前者则包含车辆的形体、造型、内部造型等设计环节,主要涉及绘画、平面效果、模型等环节,与工业设计或美术或三维的都有相关,一般人有兴趣也能看出个大概,在这个环节我们重点介绍。
    汽车设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手绘初步设计,效果图,制作油泥模型,制作样车,风洞实验,模拟碰撞实验,路试,实车碰撞实验等。我们这里则分步骤四次介绍草图与效果图、油泥模型、实车赏析、开发背景与团队。这次重要介绍“平面时期”的朗逸。
     

    草图与效果图

*****


    一部汽车,从脑海中最初影像到奔驰在街道上的成品,中间所经历的过程可谓烦琐而复杂,但无论中间的过程再复杂、最后的成品再高级,其都来源于造型设计师们大脑中那些简单的点、线、面,设计师们把这些灵感画在空白的纸上,就形成了最初的草图。草图最初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但经过一次次的筛选过滤,就逐渐有了系统的形状,最终形成一副“像模像样”的车。
    大家通过图片中的草图可以看到,这些图有些是素描的,还具有比较明显的平面化特色。设计师们通过深浅、弯直的线条已经勾勒出非常清晰的汽车的轮廓。跟所有的素描一样,汽车草图同样非常重视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图中有明显的各中心点定位痕迹,以保持整体比例的协调。在造型上,利用笔画的深浅来营造层次感,给人立体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头灯造型,就非常明显。草图同样非常重车身的明暗关系,描绘出清晰的阴影区,给人明确的透视感。

*****


*****



    草图的线条将对实车线条产生重要影响,而中国设计师则充分运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勾勒出地道的中国式线条。我们可以看到,草图中车身的线条大多采用了圆润的弧线与小直线,几乎没有任何刚硬的棱角,这与中国人崇尚中庸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让笔者想起了婺源山居中墙的拐角是圆形,“拐弯抹角”一词便是从此而来,是中国中庸哲学的体现)。反复查看这些图纸,我们赞叹的是设计师出色空间感、比例感,却容易忽略造型上的特色,事实上,这是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没有抢人眼球的突兀线条,却经得起反复查看。这一点与法国、意大利等设计名家有明显出入,后者在草图阶段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


*****


     除了整体造型上的中庸,中方设计师也努力在细节之处多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前后灯组的造型,怎么看都像戏剧人物的眼,而这张前台的效果图则显然是借鉴了概念车“哪咤”的元素,那一大块红色很容易就让人想到了哪吒使用的混天绫。

*****



[ 本帖最后由 木贝 于 2011-1-22 23:15 编辑 ]
R①③⑤   
└┼┼┘   
  ②④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滴滴去吧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08    IP属地:未知

绝对的好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08    IP属地:未知

油泥模型

*****



    较为常见的汽车造型设计流程中,汽车造型制作(尤其是油泥模型制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汽车模型制作是将汽车平面草图立体化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汽车形态,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定方案或进一步推敲就比较容易了。
    在模型制作阶段有很多的制作方式可供选择,而选择油泥模型制作作为首选是由汽车造型设计的特殊性和油泥本身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汽车外形相对复杂,它由许多光滑的曲面组合而成,这要求一种可以灵活生成各种曲面的制作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油泥可以方便地被刮切成任意的形态,非常适合表现汽车曲面。其次,汽车外形设计常常有反复的过程,要对模型做反复的推敲修改,这需要模型本身具有可塑性。而油泥模型的特点恰好符合这样的要求:和普通泥不一样,油泥经过加温,硬度会迅速降低,得到相当好的柔软性,特别适合重塑;温度回落,其硬度又很快恢复,适合细节的刻画。这个过程还可以多次反复,丝毫不影响油泥本身的质量。再次,汽车外形设计对表面质感的光滑要求极高,普通泥的表面无法达到那样的光滑度,而油泥质感细腻光滑,符合近乎严酷的表面要求。从制作时间上来看,油泥模型也是比较快捷的一种。因此,它自然地成为目前汽车造型设计的主要模型制作手段。

*****


朗逸主设计师共同探讨设计方案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开发的虚拟现实技术也给实体油泥模型制作的必要性带来了疑问。计算机三维建模有快速、精确等优势。但是和实体模型相比,数字建模的灵活性还是比较低,实时数字影像也远未达到完美的程度,在人机交互方面这种差距就更为明显。所以,即使在汽车和数字技术都相当发达的国家,油泥模型制作技术还将长期被置于不可动摇的位置。

*****


    汽车油泥模型有许多规格。以设计期的模型而言,通常有1:1、1:4、1:5等比例的模型。其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一般来说设计前期采用小比例的模型,后期采用1:1的模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场既有一台1:4的小模型,也有两台1:1的,还有车厢模型。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整个过程。
    1、准备图纸与工具
    常用工具有工作台、油泥刮刀、刮片、测量仪器、模板、金属膜及贴膜工具。图纸方面,至少需要顶面、侧面、正面和后面四个正投影视图。

    2、模型初胚
    初胚一般用发泡塑料削切粘合而成,主要是为了给出模型的基本形体。另一方面,由于油泥相对昂贵,车体内部都用它制作比较浪费。需要注意的是初胚要小于车体的外形约3cm(预留上泥的厚度),并且尽量减少突出的锐角,便于后期的油泥刮切。

   3、上泥
    上泥的程序分为两步。先上一层薄泥,然后再上一层后泥,上泥分量的原则是宁缺勿滥,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泥和模型初胚的结合强度。

   4、模型取型
    模板的作用是限定模型的外型,保证模型的精确度。因此,模板必须精确的从图纸上拷贝出来,再用有机玻璃板或多层板制作出来。一般而言,模板大型主要有一个中轴线模板(从测试图取出)和一个车身侧沿模板(从顶视图取出)及若干个侧面模板(从正面视图取出)。把模板根据工作台上的定位线设置好以后,可以看出在这些位置所上的油泥的盈亏。把这些位置泥的高度确定下来,用专用颜料填上白线作为基准线,在这个基础上把泥补全。

*****


   5、模型初刮
    模型初刮是指根据模板把大体的车型找出来。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多次测量图纸,用高度标取点,采样点越多,模型越精确。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定位线是由车灯开始,到车窗A柱,向车窗顶沿、后沿,至尾灯的这条线。由于它决定了整个车型的侧面大型,而且这样一条空间曲线又不能以用平面的模板来限定,所以对它的多次采样显得尤其重要。这条定位线只需找到其中一条即可,另一半可以用分规进行复制。

   6、侧面成型
    侧面成型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侧面车窗曲面,以此为基础完成整个侧面的大体形状。由于车窗曲面变化微妙,需要制作一个窗面垂直方向的模板,将其固定在垂直立尺上,沿着车体侧沿线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进行刮扫。刮扫成型后的表面需要用刮片刮平。确定车窗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车身侧面制作。同样是制作一个垂直方向的模板沿着车体侧沿线的模板进行刮扫。将整个侧围曲面扫出后,用刮片加工细致后,再制作保险杠等突出的线条。

*****


   7、车头及车尾成型
    车头和车尾突出的保险杠也是用模板刮扫的办法制作。略有不同之处在于:这两处突出的部分体积较明显,需要先添上加热的软油泥,然后刮扫。

   8、前罩、车顶面、前后窗及后盖成型
    这几处面积相当大,曲率变化却较小,因此难度在于使它们平整光滑。

*****


   9、细节成型
    细节制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轮罩、进风口、交接面导圆等。基本上是配合胶条用各式刮刀进行刮切,最后用薄刮片修整。

*****


   10、贴膜
    油泥表面虽然光滑,但是只有附上金属膜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汽车的高光和反射等实际效果。所以贴膜成为最后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11、贴胶条
    贴胶条的目的在于表现车身的结构缝隙,比如车门、进风口、把手等,另一方面可以遮盖贴膜留下的缝隙,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R①③⑤   
└┼┼┘   
  ②④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滴滴去吧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10    IP属地:未知

上海大众朗逸设计评述(三)——实车赏析
作者:张晶

*****


    前面两步设计之后,一台要生产出来其实还有诸多环节,不过中间这些环节就主要是底盘、动力系统、电路系统等环节,我们在测评中已经有详细报道。跳过这些环节,我们来看看实车将带来怎样的视觉效果。

    朗逸在造型设计上强调的是本土化,期望更能切合国人的审美需求。这台车采用标准的三厢结构,车身尺寸适中,整体看来不张扬、甚至有些低调。在国内A级车普遍向年轻、时尚靠近的氛围中,朗逸并没有跟风采用大胆前卫的造型风格,而是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设计思路,只是在细节的雕琢上下了更多功夫。
    综观整车线条,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车头线条柔和圆润,第一印象是充满亲和力,但侧面却有一条锋利的腰线,给人刚强感。这种外柔内刚的表现手法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传统文化特色。

*****


    朗逸的前脸是大众标志性的U型镀铬格栅,格栅两侧向上延伸是发动机盖楞线,与A柱相连,车头线条的连贯性出色。保险杠下方进气口被分成三段,中间大段的底部镶嵌了镀铬饰条,形成另外一个U形“大嘴”,与上方呼应,两侧小段则是圆形雾灯容身之地。底裙角设计了一段突出部分,感觉类似高性能车上的铲状底裙,加强运动化的视觉效果。朗逸的头灯设计非常柔和,没有任何尖锐处,大弧线造型犹如一双含情的眼。

*****


*****



*****


    侧面看,前后风挡倾斜角度对称、车顶线较为平整,可以想到的好处是为车内营造出更多空间。尾厢占据车身的比例较小,前后悬垂长度基本相当,2610mm的轴距在同级中属于领先水平。细节处,车身腰线前到后呈小幅度上升,贯穿前后门把手,线条坚挺、锐利,给人力量。前后车门的宽度分别为100cm和103cm,这样后门距离大于前门的设计多见B级车,可见朗逸对后排乘员有充分的考虑。前车窗采用了整片玻璃,后车窗则设计了一个同级中较大的四边形观景窗,但车窗的开启面积还不算小。后视镜下边缘设计了较大的转向灯。7辐轮毂看起来结实有力。

*****


*****


    车尾的修饰很简单,只是在尾箱盖中央加了一条镀铬饰条,增强横向视觉效果。尾灯设计得很漂亮,仿佛一双杏眼,与头灯一样神采奕奕。

    整体而言,朗逸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大方的,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灵感出现,但同样也找不到破坏整体视觉效果的败笔,它的诸多细节经得起反复观察,而且看得越久越顺眼。

*****


    朗逸的车厢风格整体上延续着大众车一贯的稳重内敛,无论从色调搭配到样式设计都中规中矩。采用了仿桃木面板装饰,中控台则采用的是银色,座椅采用浅米色真皮,整个车厢的色调氛围流露出家庭化气息。。

*****



    车厢采用了大量圆形设计,黑色前台横向排列的是四个圆形出风口、双圆仪表盘,银色中控台的不少控制键也采用圆形、包括方向盘上的按键也全是圆形,而整个前台又是一个大的椭圆,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元素的体现,看起来很协调,各部分的功能区分也清晰在目。

*****


R①③⑤   
└┼┼┘   
  ②④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滴滴去吧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12    IP属地:未知

上海大众朗逸设计评述(四)——团队与历程
来源:mycar168 作者:张晶


团队介绍和开发历程
团队介绍

*****


     上海大众拥有自身设计团队,这在国内合资企业中为数不多。这支由中德双方设计人员共同组成的团队为我们奉献的作品有帕萨特领驭、POLO劲情劲取,从市场反应来看可以说获得了国人的认可。不过,前两者都不属于整车开发,只能算局部改进,算是小试牛刀了。06年北京车展推出的“NEEZA哪吒”概念车,是这个团队完全自主设计的一款全新作品,当时以糅合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睛,也获得了大众德国总部的好评,可以说是这个团队设计实力一次很好展示。
     朗逸上市之前有媒体称LAVIDA朗逸就是“NEEZA哪吒”的量产车,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NEEZA哪吒”从车型说类似5门两厢车与SUV的cross车型,但朗逸却是标准的三厢车。从设计手法上看,概念车显得更大胆、前卫、有中西合璧的影子,而朗逸则处处流露出来自德国大众的严谨。因此,我们认为朗逸是“NEEZA哪吒”的量产版明显不成,只能说“NEEZA哪吒”概念车某些本土化元素在朗逸上有体现,而且这些元素还将贯穿上海大众后续的新车型之中。

*****


*****


     
    开发背景

    早在1998年,上海大众就选派了一批精英设计人员到德国大众参与德国大众新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通过为期三年的实践培训,这批人员学习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方法,为随后上海大众的产品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经历了PASSAT领驭造型项目的成功锻炼后,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在国内数一数二的设计师团队,拥有了从造型前期方案创意到模型样车制作全过程的队伍。
    朗逸项目是上海大众自主造型开发的一次重要实践,整个设计过程凝聚了上海大众造型设计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共同的心血。朗逸项目的成功推出,代表了最新的中德两种设计理念在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上的探索方向,在上海大众自主开发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期间有冲突,也有融合,该模式对中国未来的汽车设计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


    朗逸是上海大众第一辆全新设计、自主开发的量产车。朗逸的造型设计历程涵盖了从草图到整车造型确认的全过程,从第一张设计效果图开始,到最终的造型模型的方案认可冻结,历时两年半时间,通过大大小小近20个模型的反复锤炼,50逾次的设计方案的反复推敲,30多位中德设计师、模型师的呕心沥血,终于成就了具有德系纯正血统、同时兼具东方审美情趣的LAVIDA朗逸!
    朗逸造型开发的过程:
    造型项目准备:
     ---2004年7月,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共同启动了设计市场调研项目,中德双方第一次在该领域上展开合作,为上海大众全新A级车的造型立项做准备。设计师团队也开始配合该项目组,到全国各地走访经销商以及潜在客户代表,收集造型设计信息。
    在此后的半年当中,设计师们一直不断完善该调研项目,并初步开始构思设计方案。市场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反馈,为设计师力争发挥最好的设计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造型项目启动:   
    ---2005年3月17日,上海大众执管会领导与德国大众造型中心召开卫星电视会议,共同策划上海大众全新整车设计开发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投产。设计团队开始着手进行详细的概念创意以及草图方案的绘制工作。


    造型项目立项:
    ---2005年5月15日,上海大众设计师团队正式向上海大众执管会领导以及来访的德国大众造型部门领导,展示了LAVIDA朗逸的外型与内饰的大量设计方案,每个方案包括设计灵感来源、造型设计细节、方案可行性分析等。此次会议上展示的方案得到中外双方领导的一致赞许,决定启动1:4模型制作工作。上海大众LAVIDA朗逸项目由此正式立项。

    造型项目进展:
    ---- 2005年7月21日,上海大众执管会邀请大众集团的造型部门领导和大众中国的领导,共同来上海大众对LAVIDA朗逸众多的1:4油泥模型方案进行评审,从中选出了几款方案继续进行深入设计。

*****


    会议上,设计师们所展示的外型1:1效果图方案得到了德国大众造型专家的积极评价。外型项目迅速进入1:1油泥模型制作的准备阶段。与此同时,内饰设计工作也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9日,上海大众造型中心举办了1:1模型方案展示会,德国大众的造型专家也在本次会议对LAVIDA朗逸的外型和内饰的造型设计提出了积极的修改建议,并挑选出3款设计方案最终进入1:1模型阶段。
    本次会议对LAVIDA朗逸内饰的造型设计也提出了积极的修改建议,并进入到1:1模型阶段。
    ----2005年12月8日, 德国大众造型部门领导来上海大众进行工作访问。朗逸设计师团队向他们展示了3款1:1外部油泥模型,得到了中外双方领导的认可。经过评审,选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度设计的2款方案。内饰方案也得到了很好的总体评价,随后在局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
    ----2006年2月7日,德国大众造型设计专家和上海大众执管会领导共同参加了LAVIDA朗逸项目的重要展示会,此次会议决定将展出的2个外型方案模型整合到一个1:1模型。
    设计师在整个最终模型的制作阶段,不断优化设计,精益求精,保证大众高品质设计在这辆车上得到完美体现。根据这个最终选定的方案,设计师团队进行了各个细节上的数字化设计。

    造型项目验收:
    ----2007年3月1日,上海大众设计师团队为上汽集团领导展示了LAVIDA朗逸的整车造型样车,得到了集团的积极认可。
    ----2007年4月24日,上海大众设计师团队在德国狼堡完成了LAVIDA朗逸全部的造型优化工作,并顺利地通过上汽集团胡茂元董事长和德国大众集团Dr. Winterkorn 董事长的共同验收。
    至此,LAVIDA朗逸的造型设计工作全部完成。

    项目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造型设计开发,朗逸轿车项目最终于2007年通过了上海大众中德双方董事会的造型验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朗逸的成功推出,是上海大众全新自主开发的最新阶段,在上海大众自主开发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LAVIDA朗逸的造型设计,代表了上海大众设计师团队融合德国大众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造型审美在中国汽车造型设计上探索的最新方向。
    上海大众设计团队在朗逸轿车项目中承担了关键的设计任务,并且在和德方的紧密合作中不断挑战自我,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通过朗逸轿车的开发设计,上海大众培养了一批达到国际设计水平、并且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本土设计团队。产品工程部的各个部门得到了锻炼,形成了一个高效合作的团队。
    在朗逸的开发过程中,德国的总设计师也不断亲临上海大众进行指导,拥有丰富经验的德国技术专家也通过远程网络和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进行不间断的协作沟通,德国专家的先进设计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在默契合作中传递给了中方员工。


    结语:
    透过朗逸的开发与设计,我们也大概了解了一台车到底怎样从无到有,从设计师的大脑中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显然,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也是整车开发往往周期较长且费用惊人的原因之一。当今车坛,欧洲的汽车设计毫无疑问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人经过不懈努力也追赶上来,而中国由于汽车工业起步晚,在设计与创新方面差距还不小。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朗逸的出现才显得如此珍贵,因为它是由中国的设计团队主导完成的,代表着中国汽车设计的水平,而其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更是让人拍手叫好。尽管从艺术的角度看,我们的设计还多少有点缺乏创意,但我们相信,只要迈开第一步,后面的路便不再难走,“中国设计”有一天必将走向世界。
R①③⑤   
└┼┼┘   
  ②④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滴滴去吧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16    IP属地:未知

还有么?还没看过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2 23:21    IP属地:未知

介个必须顶!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家骑马,我骑毛驴。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3 00:36    IP属地:未知

经典贴。。


--- 狼,疯,一般黑..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3 02:17    IP属地:未知

不错,仔细阅读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1-01-23 08:55    IP属地:未知

不错不错,还真没看到过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