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5-01-17 11: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7.3W | 回复 3
节前当心小骗术(图)
提要:
年关将至,又是一些骗子行骗的“旺季”。我们把那些针对普通市民、打工人员、个体老板等群体行骗的小骗术进行梳理,希望读者朋友多加注意,小心防范,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春节。
1 个体老板:认清廉价物
典型案例回放
“展销商”“装苕”
去年10月的一天,开副食店的陈婆婆在店门口招呼生意。一名中年男子提着两个水壶上来,与陈婆婆搭讪说,刚刚在汉口参加完展销活动,水壶是剩下来的,可以便宜处理,每个只卖1.8元。
陈婆婆见平时卖10多元的水壶这么便宜就出手,便来了精神。中年男子乘机说,附近面包车上还有毛巾、电池、圆珠笔等物品,也是展销品,可以一并低价处理,以便早日回湖南老家。
羊绒被仅售5元/条,太空杯仅售3元/只,袋装洗发水仅售1.8元/条(每条10袋),“名牌”电池仅售0.5元/对……超低价格让陈婆婆心动不已。一旁,中年男子和同伙还一再鼓动:只要一次性拿完货,电饭煲可白送,保温瓶买两个送一个……
陈婆婆一咬牙,从店里拿出1300元把车上的东西都买了下来。其间,那伙人还把10条毛巾“错”算成6条,把3个太空杯“错”算成1个,把2个水壶只计为1个。陈太婆为此还窃喜了好一阵子,当然也不去复查。
稍后,陈婆婆和家人清理“战果”时惊呆了:电池、圆珠笔、洗发水等整件整盒的“展销品”,不仅是劣质产品,而且数量严重不足,按500支结算的圆珠笔100支还不到,按500对结算的电池其实不到150对。这时,中年男子和同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后陈婆婆才明白,那伙骗子的骗术是:先用低价吸引人,“连买带送”来诱惑人,故意错算迷惑人,最后在她沾沾自喜的时候,在量大的东西上猛骗一把。
相关案例
1、田先生是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先有人到他店里上门推销能治疗近视的“康复带”,一段时间后有人上门急购。田老板见有利可图,便购货。但随后两方“玩失踪”。经查,供货商当初提供的有关证照是伪造的。
2、本月3日,做装潢生意的江老板被人邀到一招待所谈业务。因为业务“有点大”,需要垫资,对方要江拿存折“验证”实力。江老板不知是计,新开户存了1.3万元,对方乘机骗走身份证,并把江的存折调了包。
针对副食店、百货店、小餐馆、装修店店主等的骗术还有:调包骗香烟名酒、真假钞票调包(先拿真钞,然后找个合适理由收回真钞递出假钞,店主因放松警惕往往不再验钞)等等。
2 过往行人:避免凑热闹
“苦肉计”吸引“人气”
“赶快把钱给我,不然对你不客气!”一大个男子扭住另一残疾男子的胳膊,将其按倒在地。
路人纷纷围拢细看究竟。被扭男子耷拉着脑袋,显得很可怜;大个男子见大家围上来,指着地上的男子辩解着说:刚才在街上玩花牌,输了耍赖不给钱!
为示清白,地上的男子挣扎着起来掏钱付刚才的欠账。“看你还耍不耍赖?”“有人撑腰,还怕他做笼子?”这样的说法,在人群中传来传去。
残疾男子随后拿出三张扑克牌,在众人的围观下,当街继续玩了起来。中途,不断有人参赌。
以上是本报记者去年在汉口永清街采访时碰到的一个骗术。据调查此案的民警介绍,那名残疾人当街被“欺负”,实际上唱的是一曲“苦肉计”,目的是吸引“人气”,引诱他人参赌。
相关案例
上个月,几名男女在汉正街玩“猜硬币”的骗术(有三个碗反盖在地上,猜硬币在哪个碗中)。结果有打货人上当,其中一人还被连抢带骗损失400余元。
在街头巷尾,针对过往行人的骗局还有:象棋残局;摸奖陷阱(“托儿”一摸一中,过路人虽然能摸到奖,但那奖是要掏钱的,不掏钱就会遭到谩骂甚至围攻);路上捡钱见者有份(看似一沓钱,其实只有表面的是真钱,待他人上当后,以垫钱分赃为名,骗走上当人身上的钱财);假冒名贵中药材“低价”脱手;假冒暗娼拉客(借机偷走手机或现金);假销赃(如所谓的高档手表、相机、品牌皮鞋旅游鞋等);谎称被盗被抢索要资助路费。值得一提的是,上面一些骗术,原来在武汉市城区比较多,如今有向市郊及周边地市转移的趋势。
3 旅途乘客:小心“大好人”
典型案例回放
枝江女遭遇“连环计”
去年3月8日,在广东打工的枝江女孩张某乘火车回汉。在下车前20分钟,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在火车上与她搭腔。该男自称姓梁,恩施人,在汕头某宾馆做司机,表哥刚从恩施公安局调至枝江刑警队,当天在武汉开完会,她可以搭便车回枝江。他们出站时,梁40多岁的“表哥”早已在出站口迎候。“表哥”称车正在换机油,三人便打的到雄楚大街图书城附近等候。
等车过程中,一个老板模样的人从他俩身边走过,掉下一大沓钞票。梁赶紧捡起揣进口袋,并一再叮嘱张不要作声。十多分钟后,掉钱者急匆匆地找了过来,并称有人指认梁好像捡了什么。又说自己是搞房地产的,刚刚掉的12万多元是公款,并反复表示归还后可重金酬谢。在梁及其表哥的暗示下,张拿出身份证和存折并报出密码,以示清白,不料被骗子借机调包,盗走存款。
典型案例回放
假装关照骗车票
曾某要到广州打工。送行的朋友袁某在武昌火车站给在广州打工的妹妹打电话,叫她到时去接,还嘱咐妹妹帮忙给曾找份工作。过了一会儿,刚才打过的IC电话铃响了,袁顺手接了。电话那头的男子自称是袁妹妹所在工厂的经理,袁妹刚好出去了,特地叫他打电话过来嘱咐,已为曾安排好了工作,但还需办一个“劳务证”,并在“劳务证”和车票上盖个章。该男子还热心地说,武昌火车站有熟人可帮忙办理。按电话里的提示,两人来到车站附近的农业银行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妇女过来,说是来帮忙盖章的,要曾某和她一起去。该妇女把曾带到宏基长途汽车客运站大门口后说:“今天已帮几个人盖了章。人去多了不好。”随后把车票要了过去,说由她拿进去盖章,不一会儿就出来。结果,该妇女一去不复返。两人后来打电话到广州核实,经理是冒充的,两人怀疑当初打电话时遭人窃听。
相关案例
1、广水来汉做生意的周先生,有一次坐长途客车回老家。途中,一名看似老实巴交的“傻子”乘客拉开手中的“健力宝”,说中了8万元大奖牎“傻子”称自己没有身份证不能领奖。有“托儿”掏200元和一部手机要买下“大奖”。“傻子”却坚持要现钱,说要买一部电视机回去。周和同行的人便凑了500元,抓住了“发大财”机会,结果上当。
2、去年10月,王师傅乘车回孝感,车上几名操广东口音的男子边打牌边嘲笑湖北人没钱。王师傅越听越刺耳,按捺不住,与这几名男子交上火。结果牌没打一会儿,钱就输光了。
还有如先套近乎然后趁机骗走行李(有疑犯常常提前数站上车,在车上开始接触对武汉不熟悉的乘客,骗取信任后,寻找借口转移乘客注意力,骗走乘客行李)。
4 居家市民警惕“神算子”
典型案例回放
捧来钱财“开光消灾”
“大姐,听说附近有一个算命很灵的先生,你知道他住哪儿吗?”去年春节前的一天,在宝通禅寺门外刚给儿子算过命后,52岁的李月(化名)就被人追上来问路。问路的是一名中年妇女,该女子与李搭上了话后,述说了自己的“不幸”:爱人将家里的6万元积蓄带走了,好几个月都没有音讯,留下自己和女儿在家,女儿又不太听话,生活很困难。
“可怜人”说想找一名“神算先生”算一下,看爱人什么时候能回来,能不能将钱带回来。李月相信了,结果由此掉入一个四人团伙设计的陷阱中。
当天,李月和“可怜人”问到了“神算先生”的孙子,对方说李家即将有一场血灾,需要把家中的钱财给“神算先生”“开光”后方能消灾。迷信的李果然取来钱财,结果7万余现金元及金银首饰全部被骗走。这场骗局的“总导演”吕某后因涉嫌诈骗被武昌区检察院批捕。
相关案例
沙市区的李先生去年曾接到一个电话,说他出差在外的兄弟突发脑溢血,正在郑州一家医院救治,急需手术费2万元,对方还留下了手机号和账号。后来证实是一场骗局:李的兄弟安然无恙,骗子在其关机期间趁机行骗。
其他还有手机调包(先用真手机吸引购机者,待付钱后借机用手机模型调包);陌生人上门查水表借机偷拿东西;假装熟人请你吃饭,途中借机到总台拿几条名烟一走了之;手机短信中奖陷阱等等。
防骗真经:不贪横财拒绝色诱
综合多位民警的经验,诈骗案易发地为:街头巷尾、车站码头、长途汽车上、小副食店、小餐馆等,一些小骗术的诈骗对象主要为:出远门经验较少者、老年人、返乡民工、小商店餐馆店主、封建迷信者等。
有人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但武昌水果湖派出所的一资深民警提醒说,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子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利诱或者色诱。只要不贪“横财”,骗子花招往往会失效。
民警们还总结了以下几条防骗经验:出门在外,多办实事少看热闹,不要与人斗气,平常心对待他人的“激将”;和陌生人说话,应该保持适当戒备,遇到陌生人有关钱物、交易等方面的“提议”,最好谢绝;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特效药”、“祖传药方”等。
有关人士还提醒,遇到连骗带抢者,要大声呼叫,记得往人多的地方跑,要及时报警,以便警方捉拿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