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甘肃论坛 >  最近去了一趟甘南,现陆续上些PP,请TX们指导!!

发表于 2010-08-06 11:48    IP属地:未知

查看 27.3W | 回复 128
最近去了一趟甘南,现陆续上些PP,请TX们指导!!

交流!



最近去了一趟甘南,遇上了好天气,好向导,好机会,只因为我是带队,要协调好多事情,故而错过了好多拍摄机会。不过,我的队友个个拍得满意而归,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慰藉。
    甘南这个地方太值得去了,以后得找机会多去!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10-8-6 23:22 编辑 ]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49    IP属地:未知


晨雾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10-8-6 13:37 编辑 ]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0    IP属地:未知


【背景介绍】
碌曲的习俗
饮食习俗
    值得自豪的碌曲藏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极具特色。
    奶茶:将茶汁倾入铜壶,调入鲜奶,放入适量的食盐,叫奶茶,是藏族家家户户终年常备的饮料。
    酥油茶:将熬好的茶汁倒入特制的山木桶内,再投入酥油、食盐,反复搅动,提打,使酥油和茶水融为一体,色呈乳黄即可,若遇寒冷季节喝碗酥油茶或奶茶,浑身热气顿生。寺院僧人终日坐禅诵经,就是靠酥油茶来止渴提神。
    窝奶(酸奶):藏族的乳制品有鲜奶,窝奶(酸奶)、酥油、奶酪(曲拉)。窝奶产生于一千多年以前,据说,此品可减肥增寿,化食催眠,生发美容,尤其是盛夏季节,吃一碗加糖窝奶,令人双目生津。酥油藏语称为“玛尔”,是滋补之品,润喉利肺,营养丰富。
    蕨麻米饭:将大米煮成七八成熟,捞出后用冷水冲去面汁,拌以酥油,放在笼内蒸熟,另将蕨麻煮熟,将大米和蕨麻各盛一半,加上白糖,浇上酥油,味道隽永,百食不厌,被视为上等膳食。
    手抓羊肉:将带骨的大块肉,投入锅中,用旺火煮开,稍许即可捞出供食。因为要用手抓着吃,所以称之为“手抓”。
    风干肉:将牛羊肉剔骨后阴干,干肉多生食,藏族群众秋冬多吃鲜肉,春夏一般吃干肉。
    藏包:做藏包时,将肉馅用两把腰刀,前后交错切割,倒入少许冷水,剁成肉馅,然后拌以调料、牛羊油,再用面叶包起,即可上笼蒸或水煎。这种包子皮薄馅大,汤满油多,色味俱佳。
婚礼
    碌曲藏族的婚姻保持着传统的婚姻习俗。姑娘长到十七八岁,就要由父母给行“上头”仪式,表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恋爱。当男女双方找到意中人后,按习惯由男方委托亲朋好友带上哈达和酒向女方家求婚,如女方接受哈达,启开瓶盖喝酒,表明答应这们亲事,如不接受礼物表示婚事不成。婚事确定后,再选吉日完婚。结婚这一天亲朋好友都前来庆贺,主人备酒款待,新郎带礼物哈达去娘家接亲,女方家招待茶点并送亲,新娘被接到家后撒糌粑祭神祈福,请喇嘛念太平经,“煨桑”后举行开灶礼节,由一妇女领着新娘在灶里生火,锅里盛满牛奶,并放进红枣和茶,奶沸后,新娘用铜勺舀起,洒一点在火焰上,表示新娘开始了新的生活。然后由新郎盛满一碗牛奶敬客人,仪式完毕后欢宴贺客,先敬茶点,再敬酒唱歌祝福。
    藏族素有赘婿之风,有的人家把儿子或者送寺院当僧人,或者给他人作上门女婿,而把姑娘留在家里招女婿,上门女婿不受歧视,也不存在更名换姓的问题,在财产继承上儿子与女婿都有平等权利。入赘需向女方家赠良马一匹,作为成亲的彩礼。
服饰
    碌曲县藏族群众的服饰习俗,同甘、青其他地方的藏族服饰基本一致,深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碌曲藏族多喜欢穿身袖肥大的羊皮袄,用红布或红绸做腰带,代替纽扣。男、女所用的款式基本相同,只是女人穿着时下摆与脚踝相齐,男人则把衣襟下摆提高到膝部,喜欢穿长筒马靴。男服以无布面的羊皮袄居多,领和袖口多以豹皮做饰,妇女的皮衣则以专用红蓝布沿边。帽子有狐皮帽、毡帽等。妇女在头饰方面,多喜欢戴红珊瑚、黄蜡玉(琥珀,以青黄色为贵)等,把珊瑚串结起来戴在头上,尤其被年轻妇女所喜爱。牧区妇女流行发式是“碎辫子”型,即把头发梳辫成许多碎辫子,下面接上黑线或红绿等色丝线,有的长至脚踝。头上多以琥珀玛瑙、银元等物装
文物
    (一)段羌印信
    1984年夏,甘南州考古队在碌曲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在玛艾乡粮站沟台地遗址发掘出段羌印信。现收藏于甘南州博物馆。有关"段羌印信"的历史资料,至今未查到,据推断它应当是汉魏时期频繁活动在洮西地区的羌族印鉴。
    (二)古代钱币
    1984年甘南州考古队在县城发掘出土汉、唐、宋代钱币一批,现收藏于甘南州博物馆。汉代小篆自体的钱币五枚,唐代"乾元重宝",北宋"祥符通宝"。
    (三)石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甘南州博物馆李振翼等在碌曲境内普查发掘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主要有:阿拉乡麻尕遗址出土的石斧、石片、石磨盘残块,粮站沟台地遗址出土磨制石斧。
    (四)陶器
    青禾坪遗址出土寺洼陶片,属泥质黑灰陶,火候高。麻尕台遗址出土的强纹灰陶片以及寺洼、齐家文化陶片。碌曲还发现有土著、汉魏时期的陶片
古迹
    (一)、古文化遗址
  青禾坪遗址
    位于双岔乡青禾村,台地东南临洮河,距村庄约250米发现有土著、寺洼陶片,为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
    (二)、古城堡
    姜卡日古城
    位于今拉仁关寺院后山阴坡,为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所建洮源县城,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42年)即赤松德赞继位吐蕃赞普时废县建置,将县城改为驿站。晚唐时期,随着唐蕃道的衰落而废弃。又有传说姜卡日城在拉仁关乡唐科村境内。
    漒川城
    又名磨盘城,位于今尕海乡尕秀村境内一独立红砂岩山峰上,状似磨盘而得名。前凉时设漒川护军,两秦时设置了漒川郡。
民居风格
    碌曲藏族有聚族而居的习惯,村寨大约于明代形成,有一个部落为一个村寨,亦有几个部落为一个村寨的。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土木结构民房,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更有独具一格的榻板房。
    碉房,俗称“墙包房”,古名思义即形似碉堡之房,从外面看不见一根木头,以石砌墙,窗户少而小。碉房是藏族先民根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的建筑形式,它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卵石、毛石和土层砌筑外墙。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石墙砌筑时逐层迭砌,交错搭接,用水石泥浆胶接,内壁平直,外形方整,棱角突出,收显分明,形成上大下小的平顶式木石结构,这种石砌由于刚度好并具有隔热防寒和施工方便的特点,而逐渐成为石墙承重梁墙体系,这种"累石为室"的办法,尤其适应于河谷山地,分层台筑的建筑,成为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板房也有人叫"木楞子",一般用原木(圆形、半圆形、方形、矩形等)互相垂直交接,叠垒架成井字形的建筑墙体,建筑学称"井干式",与这种类型伴存的还有用立柱架空楼居的"干栏式"建筑。井干式建筑是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都源于穴居和半穴居。板房顶的板面上边,既不抹泥,也不布瓦,仅用一些乱石压住板,以防风吹板动,板房具有就地取材,吸热保暖,抗寒性强,适应气候,减少震害等特点。
    帐篷,帐篷俗称"毡房","旗帐",现代多称"牛毛毡房"。碌曲人把牛毛毡房叫"哇"(意为毛屋),即"家"之意。织成毛单拼缀在一起,质料结实,遮雨御寒性能好。还有黑顶白边和用纯白色的棉布帐篷,是作旅游和"浪山"用的。帐顶留有方孔天窗,阳光从天窗照射下来,帐内从早到晚都保持充足的光线,天窗除采光,还有通风走烟的作用。一般的帐房供牧民自家居住,最大的帐房能容上百人,可用于众人的聚会。牧人要搬迁时,把帐篷放倒后分两半叠好用一头牛驮了就走,因此,就有了"牧民的生活驮在牛背上"的说法。
    “切木囊”系藏语,为楼房之意。碌曲县城以东的双岔、阿拉一带林区,一般房屋宽大,每户既修有开天窗的"齐木囊",四周土墙,开洞为门,墙壁装板,冬暖夏凉,一般作冬季住宿,接"切木囊"外修筑二层木楼,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圈,一般作夏季住宿。房屋建筑多用木头,此种民居建筑,一般院子较小,有一条走道直通内屋。内屋多为两大间,一间为锅灶,一间为住房,有连锅的暖炕,房内周围放碗架、面柜等器物,正中间置佛龛,屋里有天窗而无壁窗,光线较暗,设有木板楼梯或独木梯通楼上,楼上有房廊,阁楼里光亮洁净。房内的天花板和板墙,全为木制,即所谓"外不见木,内部建土"的建筑。
礼仪
    藏族是个勤劳朴实,粗犷强悍的民族,藏族热情好客,特别注重礼仪,来往过客,无论相识与否,只要你推门而入,主人则为来者熬茶,端出酥油糌粑。客人到门,主人趋出返让,绝不怠慢。端饭,斟茶,敬酒用双手平端,表示礼貌。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应随喝随添,常饮常满。敬酒须敬三杯,不敬双杯,客人接酒后,应先以无名指沾酒向天际弹酒三滴,代表向佛、法、僧三宝致意。款待客人是"手抓羊肉",多的是羊的胸叉和胁条肉,若是端来一盘肥美的羊尾巴,尾梢还留一绺白毛,那你就是这家最尊贵的客人。
    哈达属于藏传佛教的一种礼敬法器,后发展为整个藏民族的一种普遍而崇敬的礼节。向大活佛献哈达,必须弯腰低头至九十度,双手捧哈达过头顶,献于活佛座前;对长辈或一般活佛则同给大活佛相似,只是弯腰幅度不大;对平辈只要将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手腕即可;对小辈或下属一般不献哈达,如果要献可以将哈达搭在肩上,献哈达时,对方可奉还一条哈达,也可将原哈达回敬。
    叩拜,五体投地的叩拜,又称"等身礼",是藏传佛教徒对佛的祈祷方式,叩拜时,双手合掌高举触额部颈部和心部各一次,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触地面,一般叩头三次即可。
    煨桑是用松柏枝焚起烟雾,是告于天地诸神的一种仪式,也是藏区常见的一种对佛法的礼敬。据说,在煨桑过程中松柏燃烧所产生的香气,是对菩萨、护法神和山神的献供祭祀。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10-8-6 13:21 编辑 ]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2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且听风吟★ 于 10-08-06 11:50 发表
21731986

【背景介绍】
甘南藏族独特风情 服饰上的“婚姻”
      生活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藏族人民,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从而造成了其生活方式及人文环境的独特性,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节日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严酷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藏族人民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表现在服饰方面,他们用各种金银及珊瑚、玛璃、松石、蜜蜡珠、玻用等珠宝饰物来装扮自己,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藏族服饰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宗教信仰和总体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得藏族服饰在总体上具有长期延续性。但是藏区各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使得现代藏族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大致可分为卫藏、阿里、工布、康区、安多几大类型。
     安多藏区按藏族区域传统划分属多康地区下部,包括今青海省(玉树州除外)全部地区,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及祁连山北麓的所有藏区,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玛曲、碌曲等牧区及卓尼、迭部、舟曲等农区的藏族人民,其服饰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为或华贵艳丽或朴素庄重的独特风格。夏河县的藏族妇女头饰多为碎辫子,她们将头发辫成数十根细辨,下面接上黑色或咖啡色的丝线,一直坠到脚踝;头部还坠有缀 田、玛玻或银碗形饰物的硬布条;部分藏族妇女在头顶脑门处饰有较大的绿松石串;自腰部起有垂及踝部的硬布条,上缀有碗形银质饰物或数行银圆、铜圆,多至数十枚。未婚女子则留两根辫子,饰以缀有数行红珊瑚或蜜蜡珠的红布条。舟曲地区因气候较暖,妇女常着薄而宽大的黑长袍,外穿一短上衣,腰束黑色或蓝色宽幅长腰带,长袍下摆挽在腰带里;裤子很宽,裤口束起,有些还扎裹腿布;头缠折叠成二寸宽的头帕,胸前及上腰部饰有串连的整块珊瑚,胸前经常戴一个直径为26厘米的被称为“欧斗子”的圆形银盘子,上面绘饰有八宝吉祥图案。
    藏族服饰制度除存在着等级差别外,还主要表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礼仪时的妇女服饰变化上。节日服饰较平时更华贵而隆重;成人礼仪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有较大的差别,这是藏族服饰制度的一大特色。如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发辫梳编起来,已婚妇女则中间编着而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编串起来。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10-8-6 13:38 编辑 ]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2    IP属地:未知


【背景介绍】
甘南草原跻身中国最美六大草原
  在中国最美的草原评选中,甘南草原跻身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第四名。
  组委会评语:甘南的诱惑不止来自草原,更在于浓郁的藏族风情。蓝天与草原呼应,牧民与牛羊相伴,心灵与佛国相依,地域风情与美景同是诱惑。没有哪个地方去过还想去,不仅是看景,因为心灵保持得如此纯净古朴,信仰保持的如此虔诚率真,惟有甘南香巴拉——神仙居住的地方。
  甘南草原因地高气寒,无霜期很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它广阔无垠,水草丰茂,是天然的好牧场,聚居在甘南草原的藏族人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进入到甘南州州府合作境内,大地象打翻了的调色板。玛曲附近,阿玛尼卿雪山下,无边的草原开满鲜花,牛羊像珍珠洒在草原间。黄河第一湾、摄影天堂郎木寺、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布楞寺屹立在草甸之上,安详圣静。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吟★ 于 2010-8-6 13:36 编辑 ]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3    IP属地:未知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4    IP属地:未知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4    IP属地:未知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5    IP属地:未知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8-06 11:56    IP属地:未知


个人主页  //hi.baidu.com/gaoqihong
    呼号:BG9GNO GF105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