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7-22 22:04 IP属地:未知
查看 35.3W | 回复 213
品味民俗文化、体验红色教育~~郊区踩点一日游
话说,单位团委要组织团干部接受红色教育,咱作为单位团委委员自然少不了找地方,规划路线~琢磨两天,挑了一个北京有名的民俗文化村:爨底下村,同时确定了附近的一个红色教育点: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今天,跟着团委书记,踩点去也~~路上,还遇到一些小插曲,后面细说
介绍下内个很难认的字儿,爨:
拼音:cuàn 简体部首:火,部外笔画:26,总笔画:30,是笔画第二多的简化汉字。
介绍下内个带爨的民俗村,爨底下村:
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良好。
介绍下内个红色教育点提到的部队,冀热察挺进军(查这个资料的时候,居然会热血沸腾,伟大的中国军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在河北、热河、察哈尔三省边界地区坚持抗战的人民武装。1938年11月25日,中 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热察,即热河、察哈尔,今分属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挺进军和中 共冀热察区委,担负继续开辟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39年2月7日,由八路军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正式组成冀热察挺进军,归晋察冀军区领导,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后徐德操),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至1942年初,挺进军在冀热察边界地区共建立三个专员公署、19个联县政 府和两个办事处,辖区人口约250万,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人,地方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先后粉碎日伪军1000余人至4万余人的“扫荡”近30次。1942年2月2日,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撤销,在平西成立第11军分区,辖第7、第9团;平北、冀东军分区分别改称第12、第13军分区,均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
介绍完,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