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我的川藏-青藏行

167.9w+ 浏览
78 评论
2010-03-08 23:23:54
IP属地:西藏
12010-03-08 23:23IP属地:西藏

   知道这个论坛已经很久了,潜水也潜了N久了,以前每每看到别人在上面秀自己的游记那是相当地羡慕呀!敬仰之心犹如滔滔江水………………%……¥……&%¥&……%



 (先声明,由于平时疲于为生活奔波,没有太多时间整理大量的图片,下面的上菜顺序和逻辑可能比较杂乱,图片质量也绝对不高(SONY T100和一部T700),由此对您引起的身体和精神不适,本人概不负责!)

 09年3月,和老婆商量准备买个车,买车时正逢战备期间,没有亲自去看车,老婆自己相中了小雅,我在晚上看了看照片觉得跟我一样长的胖乎乎的,还行吧!小雅也就被娶回了家。

   今天屁股抽筋,想通了,把去年的游记还是拿出来分享一下吧,从川藏线回去共走了九天,基本都在玩,中间还有一天时间在波密徒步进了原始森林,第一次走那么远,第一次看“树葬”,第一次体会到驴友们的快乐……   在林芝著名的鲁朗林海还看到了当地的民俗表演,让我这个在西藏长大的娃也大饱了眼福呀!  



   在整个路途中,我和葫芦一直都很开心,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地道的小吃,也许唯一没有省的就是途中的风景吧!我喜欢开车,他喜欢照相,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09年6月下旬,休假。一天早上醒来突发奇想想开车回四川,于是乎上爱卡仔细看了看最近的路况,觉得还行,立马穿衣出门瞒着老婆(当时老婆在内地脱产读书呢,严重不同意我开车回去)一个到人到东措和青年旅社贴了征求同道中人分担油费回四川的小条,下午就有几个仁兄打电话过来咨询,最后我选择了一个可以立马和我开拔的广东驴友“葫芦”。晚上我们一起在八角街的“格桑花”家庭旅店见了个面,整了几瓶啤酒,瞎JB闲扯了一会觉得挺投机的,决定明天一早睡醒出发。



   话不多说,上图最实在……

  

   现在也确实忘了当时出发的具体时间,也没有什么正式的仪式,反正是抱了一件农夫山泉仍车上就出发了。车买了三个月跑了6000多公里。







    

刚出拉萨不久



米拉山口





路边的安居工程,说实话,中央对西藏真是好,修房子都给补贴一大半。

这房子漂亮吧!葫芦说这房子点缀这风景真是恰到好处,美极了!强烈要求我停车拍照!



路边的小老鼠。

你看到它了吗?在图片的中间位置



西藏降价车排行
22010-03-08 23:41IP属地:西藏


318线4466



到了林芝境内的“中流砥柱”了





原来级别不够还不能连续发帖呀,真是老火,只有一天发几张了,原来潜水潜久了也是一种罪过………………
32010-03-09 00:59IP属地:西藏


当天就到了纳巴松错,这条路因为我走过多次了,所以途中没有留下照片。



 “巴松错”在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也称“错高湖”,是宁玛派的圣湖,也是西藏东部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之一,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的著名神湖。





  巴松错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座大山下的湖“,”巴“是三的意思,”松“是山下的意思,”错“是湖的意思,此湖四面环山,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碧玉,绿幽幽的泛着如绸缎般的光泽。与西藏的那三大神湖(羊卓雍湖纳木错玛旁雍错)相比又是另外一种感觉。巴松错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湖面平均海拔3538米,长约15公里,平均宽度2.5公里,湖水最深处为166米。





  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殿供强巴佛、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寺的周边有些生殖器崇拜的图腾,到湖心岛现在有拉索的独木船连在一起过去。



侧身看我的就是葫芦兄,纯粹的色友,不肯落下一片风景!从他那你也学到了N多的摄影技巧



向游客兜售纪念品的小姑娘,



42010-03-09 13:30IP属地:西藏


  巴松错距川藏公路44公里,距离拉萨400公里。我们从拉萨出发,过拉萨大桥,沿川藏南线33公里后过达孜县,然后路过甘丹寺墨竹工卡县有47公里,再56公里以后到日多乡,准备翻米拉山口(海拔5087)再行使211公里到工布江达县,之后,沿去林芝的方向行驶61公里以后到了一个地图上没有的小镇巴河镇。巴河镇的出口左转有通向巴松错风景区的路标,开始离开川藏公路,44公里以后就可以进入巴松错风景区。





一路上葫芦兄一直在教我照相的构图和技巧,并把他以前用于练习的佳能350D相机借给我用。上面这张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整出来的,我个人觉得构图没什么问题,就是相机设置没有设对,好像颜色不适很鲜艳。上面看到的是用光影PS了后的。



湖心岛上的小贩





我们在观景台上玩了一会又继续驱车沿着湖往里边走,说实话里面的风景更加让人心醉,完全和外面不一样,很多旅游的人都说这是西藏的“小瑞士”。

52010-03-09 15:47IP属地:西藏






实在是很美











在巴松错呆了几个小时后,当晚在林芝休息,晚上和几个在林芝地区工作的老同学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上午10左右继续出发……

前方鲁朗……
62010-03-09 16:23IP属地:西藏


中午在鲁朗小镇上吃了有名的“鲁朗石锅鸡”,味道还是那样吧,好像一直没变,挺好的,建议不要错过哦 !





终于到了鲁朗了,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崐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朗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崐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举目辽望,蔚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





  远处,皑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还是人大副委员长崐蒋正华说得好,“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晃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



72010-03-09 16:43IP属地:西藏




在鲁朗风景区里还偶遇到了某某大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鲁朗也准备了民俗演出伺候着,我和葫芦兄装成记者竟然也混了进去,哈哈,(安全保卫很不到位呀!)真是运气好呀!





82010-03-09 16:57IP属地:西藏


难得见门巴族的姑娘们穿这些盛装哦,我也赶快上去偷一张,嘻嘻……



  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门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共有50000人,在我国控制区仅有7475人,其余的生活在印控区。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亦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有自己的语言。





  门巴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县。人口共5万余人,其中分布在我国实际控制区以内的仅有7475人,其余生活在错那县南部的印控区。“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门巴族聚居区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门隅地区,门隅地区北高南低,高处海拔可达3600米,低处只有100多米左右。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门隅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洛渝以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里,山峦绵亘,河流湍急,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农作物有水稻、旱稻、玉米、荞麦、青稞、鸡爪谷、小麦、大豆、棉花、芝麻等,一年可收获两、三次。水果有香蕉、桔、柚、桃、梨、苹果等。原始森林广大,生长着松、柏、桦、青江、枫、杉、楠、竹等,木材储藏量极为丰富。药材有天麻、三七、黄芪、雪莲、当归、党参等几十种。在错那县勒布区,尚有小块牧场。有黄牛、马、羊、驴、骡等牲畜。野生动物有熊、豺、獐、野牛、岩羊、雪猪、熊猫、狐狸、金丝猴等。此外还有云母、水晶石等稀有矿藏。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兼营牧业,辅以狩猎和采集。门巴语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方言差别较大,多通晓藏语。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聚居的门隅地区,历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七世纪,门隅即属我国吐蕃地方政权的版图。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





  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7月,都要庆祝本民族的望果节。













演出正在进行,天空却下起了小雨,朦朦胧胧的雨雾中她更加让人着迷!





珞巴族小伙长的不错吧,各位MM不要掉口水哦!

  珞巴族是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地区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只有人口2000~3000人左右,有将近60~80万生活在印占区。





  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





  从19世纪开始,英帝国主义的势力开始侵入我国西藏的珞渝地区,假借各种名义到这里刺探情报,妄图蚕食我国边疆领土。入侵者的强盗行径激起珞巴人民的武装反抗。珞巴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92010-03-09 18:40IP属地:西藏


珞巴族的姑娘们
102010-03-09 19:10IP属地:西藏
美女看晚了,都已经下午两三点了,我们犹豫了,是继续走呢还是回林芝住一晚呢?因为前面就是著名的“排龙”天险了!和葫芦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走,继续发扬我俩的大无畏精神,今晚一定要到波密!





沿着G318继续走,前面就是排龙天险了。



排龙天险位于西藏的排龙乡,具体位子就是位于波密至林芝这一段G318国道,因为险峻而闻名于世。用贝雷梁架起来的排龙大桥也因为天险而变得格外有名,原来的老桥曾多次被冲毁,现在的贝雷梁桥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保通措施,并非永久性桥梁。



排龙天险最为险要的一段要算老虎嘴了。从字面上来解释,排龙就是连龙都忘而却步,难以跨越;老虎嘴,更有“鬼门关”的说法。排龙天险长14公里,道路等级最多只能算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公路,泥结碎石路面(土路),只有一个车道宽,个别地段稍稍加宽便于会车。道路的一侧是壁立千仞,另一侧则是悬崖,悬崖之下便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帕隆藏布江。由于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导致交通中断;即使是旱季,也会由于大车的碾压,道路车辙严重,落石遍布,小轿车通过时经常会擦底。如果运气好的话,遇上了一个好的天气,走这14公里的路也得一个小时。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机会,所以塞车,交通事故就成了排龙天险的家常便饭。

认证卡友
认证卡友

等级:

爱车:

暂无

申请认证
认证卡友
关注 5
粉丝 4
内容 148
等级 支柱会员
位置 西藏
拉萨

帖子荣誉

· 2010-04-02被叫我小熊标为“精华”
精选专题
亚洲龙
雅阁
瑞虎8
理想L7
高山
速腾
宋L DM-i
格瑞维亚
理想L9
西部牛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