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C2论坛 >  9.18不要忘记抗击日寇牺牲的将士们

发表于 2007-09-18 11:06    IP属地:未知

查看 37W | 回复 51
9.18不要忘记抗击日寇牺牲的将士们
爱卡币+12
共获得爱卡币
莫忘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
张自忠将军
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学堂,后转济南政法专门学校就读。1913年投笔从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片: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08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2
共获得爱卡币
郝梦龄
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校。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此人在电影“在太行山上”出现过)
图片: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09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6.32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13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2
共获得爱卡币
唐淮源
 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二战区第三军中将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附:唐淮源将军人物简介
     唐淮源(公元1886年~1941年),字佛川,江川县人。公元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战中任第三军上将军长,守卫中条山,屡挫日军。1941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唐誓与中条山共存亡,于弹尽援绝之际饮弹自尽,以身殉国。
历经60多年风雨的唐公祠而今显得十分衰败
□  本报记者   吕向群  文/图
    1941年5月12日,山西省中条山。与日本侵略军战至弹尽援绝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率部突围至悬山时,下起了滂沱大雨。眼看守土无望,愤未尽保卫中条山之职,唐淮源强行遣去左右,举枪自戕,以身殉国于樊泉沟悬山之颠。
    唐淮源之死,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悲壮而又光辉灿烂的一页。史料记载,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上将以上高级将领共计8人,唐淮源死后被追晋为上将,成为抗日战争中屈指可数的国民党阵亡高级将领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忠勇的将军就出生在江川县桐关村的一个小村子里。60多年过去了,将军在江川生活的点点滴滴仍能被家乡人清晰记起;生养将军的土地上,至今保留着唐家大屋、唐家祖坟,以及为纪念将军而修建的唐公祠。
1将军祖居——麻栗园
    唐淮源将军的生长地——桐关村麻栗园没有水泥路,我们只能将车子停在村外徒步前往。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抚仙湖、星云湖过来的暖湿气流被村后的梁王山挡住,湿润的空气在山谷徘徊,滋润着村中万物。一股清泉顺着山腰流下来,灌溉着村里不多的农田。在这个仅有40余户人家的小村子里,我们很轻松就找到了唐淮源将军的两位侄子——唐国华与唐昆华。
    今年75岁的唐国华最后一次见到唐淮源时只有6岁,对这位当军长的二叔没有留下太多印象。据唐国华两兄弟介绍,唐淮源的祖父叫吕映发,由宣威到江川县桐关村做上门女婿,育有四子,唐淮源之父唐德贵为第二子。唐德贵与原配夫人生下了唐有春,即唐国华、唐昆华之父;此后继配姚氏,迫于生计,搬迁至附近的立脚村,在立脚村生下了唐淮源。
    唐淮源出生未满一年父亲便去世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唐母姚氏日日上山砍柴卖供儿子读书。唐淮源师从老秀才胡岐山,因深知母亲供他上学不易,自幼读书就格外勤奋;胡岐山也怜惜这位家境贫困的学生,不肯收他的学资。四十多年后,贵为军长的唐淮源回乡葬母,曾拜访当年的启蒙恩师,并对老师躬身下跪。唐淮源尊师的佳话,至今仍在将军故里广为流传。
    唐淮源十二三岁时,母亲到江城镇侯老太爷家帮佣,唐淮源被带至江城侯家。侯老太爷对唐淮源甚是喜爱,令其与侯家子弟同进私塾读书。聪明过人的唐淮源在塾师的教导下参加乡试,得中后进省会试,适逢清廷废科举,兴学堂,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在校期间,与朱德结下了深厚友谊,并加入了“同盟会”。
    唐淮源与朱德既有同窗之谊,又在随后的讨袁护国运动中成为生死之交。至今在唐家祖坟里仍能看到朱德为唐淮源四叔立的碑,成为二人深厚友谊的历史见证。
    唐家祖坟坐落在唐家祖屋后面的菜园里。在唐国华的引领下,我们找到唐淮源四叔吕得翠的墓碑,上有介绍吕得翠生平的碑文,落款为“靖国联军第二军第三旅旅长  世侄  朱德 拜题”。此碑立于1927年3月23日,是应唐淮源之请所题。当时,唐淮源任国民党陆军学校南昌分校教育长,此后不久,朱德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当年的金兰兄弟分属国、共两党,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2回乡葬母
    江川县江城镇的黄泽彬是为数不多的与唐淮源有着深厚渊源并健在的老人。黄老今年82岁,除了耳背外,目光如炬,神清气爽,对当年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被誉为江川县的“活字典”。巧的是,黄泽彬就是老乡绅侯老太爷的亲外孙。当年唐淮源之母在侯家帮佣,侯老太爷视唐淮源如己出,“我们叫唐淮源二舅,大家处得像一家人一样。”黄泽彬告诉记者。
    黄泽彬对将军所有的记忆定格在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唐淮源率部参加了冀北晋西的多次战役,功勋卓著,于1938年升任陆军第三军军长,隶属第五集团军,奉命守御中条山。中条山是山西门户,当时处于日军包围之中,抗日军队面对强敌,背靠黄河,环境险恶。唐淮源将军率军来到中条山后,沉着果毅,英勇御敌;日军为拔掉这根插在其占领区的钉子,几年中曾发动十一次大规模进攻,都被唐将军率领的第三军和其他友军击退。因此,日军称中条山根据地为其华北占领区的“盲肠”部位。1939年4月,唐母姚太夫人在江川老家病故。经蒋介石特批,唐淮源于1939年秋回乡葬母,时年15岁的黄泽彬见到了这位闻名遐迩的“军长二舅”。
    国难当头,慈母辞世,唐淮源回乡的心情想必十分沉痛。家乡人家家户户摆出香案,用最高的礼仪欢迎这位从前线归来的将军。据黄老回忆,那几日来悼唁的宾客络绎不绝,唐家的酒席也从早吃到晚。每天等客人散去后,唐家专门置酒席给城里的乞丐吃,每顿招待乞丐的酒席就有十几桌,在江城镇成为美谈。
    由于前方战事不断,唐淮源在江川老家仅呆了一周左右。这期间,江川县曾邀请将军为附近的学生、青年作报告,黄泽彬也参加了报告会。黄老回忆,唐淮源当时讲了三件事:一是讲国家形势,告诉大家国难当头;二是号召本县适龄青年踊跃当兵,报效国家;三是骂了贪官污吏。黄老说,报告会后,江川县即有一二十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上前线,可惜一个也没活着回来。当时,凡有人阵亡,国民政府就给其家属送去一面飞鹰旗,旗为黄色的三角形,上面绣有红色的飞鹰。凡有飞鹰旗的人家,从此以后不用派工、派款。
3以身殉国
    匆匆葬母之后,将军即返回中条山前线。他曾对官兵们说:“吾向以老母在,善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为彻底消灭中条山根据地的抗日军队,1941年5月,日军从华中、华北调集了八个师团、九个旅团、一个骑兵团、百余架飞机及若干特种兵部队,总数达二十余万人,大举向中条山扑进。中条山阵地被截为两段,第三军不能互相呼应,黄河南北岸被日军控制,不能渡河增援。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唐淮源对各师长说:“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将帅,有也千万不要由我第三军开其端!”随后,令各师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以分敌势,进行殊死战斗。
    战局在继续恶化。各路突围部队力战至5月11日,全部被日军截回。唐将军几经力战冲杀,至5月12日到达悬山。时遇马蹄沟、水泉沟、大寺评之敌追踪而至,围攻甚急。在日军步步紧逼之下,唐淮源不愿落入敌手,遂自戕殉职,享年55岁。
4唐公祠春秋
唐淮源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军民悲痛万分。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曾写了一副挽联:“国土未复失壮士,碧血千载染中条”,表示沉痛悼念。1942年2月2日,国民党政府明令褒扬陆军上将唐淮源,并准定将唐淮源平生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表彰英烈。1943年,江川县奉命于江城镇东门营造唐公祠,供奉唐淮源将军牌位及肖像。
    2006年,当记者来到唐公祠时,历经60多年风雨的唐公祠显得十分衰败,只有右侧门首上依稀可辨的“义仁报国”四个字说明这里曾供奉过将军。黄老告诉记者,土改后,唐公祠分给几户百姓居住;祠堂内原悬挂有许多国民党要员的题词匾联,后大都散佚。据江川县原文化馆馆长梁忠友介绍,当年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的朱景宣曾送过将军一个“滇军完人”的大匾,后被农民锯短做了烤房门,1986年文物普查时由县文化馆花30元钱从农民手中购回此匾,同时还找到被农民锯去两头做猪厩门的“铁血流芳”匾,以及蒋介石为唐母题词的“岳欧懿范”碑,现保存在江川县博物馆。
    将军故第——位于江城镇的唐家大屋土改后亦分给当地百姓居住,目前还住着四户人家。一位男性住户告诉记者,他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近年来也偶尔有人到这里探访,但将军的后人始终没来过。
    据唐淮源的两位侄子介绍,唐淮源育有4子4女,目前大都已过世。将军的子孙多住在外地,已很少回乡。
    1986年12月18日,江川县委政府在江川县城影剧院举行集会,隆重纪念国民党陆军第三军军长唐故上将淮源诞辰一百周年,同时,追认他为革命烈土。
    1989年9月9日,江川县政府派员随唐淮源之子女赴山西省夏县,经多方查寻,找到了唐将军的遗骸,火化后于10月17日护送回江川,唐淮源将军墓现屹立于江川县革命烈士陵园内。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16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4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19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2
共获得爱卡币
左权
 1905年出生,湖南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任第二纵队司令员,1942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西辽县麻田牺牲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23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0.8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25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2
共获得爱卡币
杨靖宇
1905年出生,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政治委员,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任政委,1940年二月二十三日,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26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4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28    IP属地:未知

赵尚志 1908年出生,辽宁朝阳人,黄埔军校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时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1942年二月十二日在鹤立县作战牺牲。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30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1.21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35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8
共获得爱卡币
陈安宝
 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片: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36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5.9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3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biostry 于 07-09-18 11:36 发表
东北抗日联军也是抗日部队,可要从他们抗日的时间开始算,抗日就不止八年了,为什么现在还一说就是八年抗日?按说抗日联军里也有***员。
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地方武装(军阀和土匪),在国家和民族遭到侵略 ...
说的太对了!!!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39    IP属地:未知

王甲本
 1901年出生,云南富源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军官班,抗人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第七十九军军长,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东安山口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附王甲本将军介绍: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1901年生于云南省富源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头脑冷静,在军事方面颇有才华。

北伐时期,他随范石生将军参加革命,任第五十八师团长。以后又被上级送到军校将官班和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19378月,淞沪抗战爆发,王甲本当时任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率部从武汉奔赴战场,他亲临前线,用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士兵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由于他治军有方,英勇善战,部队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王甲本因战功递次晋升为第九十八师师长,第七十九军副军长,1941年,晋升为陆军第七十九军军长。
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主力一部企图在长沙附近磨盘州偷偷渡河撤退,被我军发觉。王甲本将军亲率其属下第二九四团全体官兵迅速奔袭,在磨盘山北岸建立起防御工事,阻击日军。敌人向我方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激战30余小时。敌我双方短兵相接,不时发生肉搏战。王将军指挥若定,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共同杀敌,这一仗共毙伤敌千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三次长沙会战,王甲本将军担任长沙外围守备指挥官。他在整个会战期间,日夜战斗在指挥所中,并亲自巡视阵地,详细了解前线战斗局势的发展和部队的伤亡、士气等情况,适时地作出了正确的兵力调整。他命第九十八师固守霞凝港、捞刀河一线,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进攻王部阵地,并派出有力部队偷袭阵地右侧,想一举突破我部阵地。形势万分危急,王甲本将军接到战区长官部的电话命令,亲自率领第二九二团从侧翼攻击日军,迟滞日军行动,阻止日军突破防线,以待主力集结长沙布防,消灭日军。在王甲本率领部队攻击前进的过程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机9架不断对我战斗队形进行狂轰滥炸,王将军不避艰险,亲自指挥战斗,命令第二九二团团长率两个营全线强占两侧制高点,坚决阻击进袭的日军。在王将军的正确指挥和其杀敌报国勇气的鼓舞下,全体将士誓死坚守阵地,仅凭借临时挖掘的简易工事和劣势的装备,使敌人寸步难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军改变策略向我捞刀河主阵地加强攻击的敌情后,他果断地命令第二九二团只留下一个营担任阵地右侧掩护任务,主力迅速返回捞刀河指挥所一线,作增援战斗准备。日军主力数万之众,向我捞刀河主阵地数次猛攻,王部兵力处于劣势,但在王将军的适时调动厂,凭着坚固的阵地以及岳麓山炮火的支持和全体官兵的杀敌斗志,激战了两天三夜,我主阵地巍然不动,日军遗尸遍野,伤亡甚众,已成强弩之未,只得狼狈撤退。在战区长官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军展开追击,王甲本将军又率第二九四团奋勇出击,猛追败退的日军直至汨罗江北岸,杀敌无数,缴获甚多。后在战区作战总结会上,王甲本军长因杀敌报国而立功受奖,并得到“硬仗将军王甲本”的光荣称号,受到全军的普遍赞扬。
19445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一举打通粤汉、湘桂两铁路线,逼迫中国政府投降,并使其在中国大陆占领区连成一片,与南洋各日军据点连成一片,抵抗盟国军队的进攻。
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中国抗日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各种原因,1944619日,中南重镇长沙城失守,第七十九军在王甲本将军率领下奉命经湘乡、谷水、娄底赶赴邵阳、廉桥一带,受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节制,控制衡(阳)宝(庆)(即邵阳)公路,策应衡阳前线对敌作战。7月中旬,日军攻至衡阳,第十军陷于重围,军长方先觉向重庆连电告急。蒋介石电令王甲本第七十九军直接归大本营指挥,担任解衡阳之围的重要任务。王甲本将军率第七十九军驰援衡阳,向西北挺进,攻击日军围城部队侧背,想一举打开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援救友军。在王将军的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军突击部队数次猛攻衡阳外围日军。经过激烈战斗,突破日军重围,一度攻到衡阳西北城区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鸡窝山彻夜观察敌情,研究解围办法,调整作战部署,但因日军兵力强大,无法扩展战果。衡阳守军激战数十昼夜后,伤亡很大,弹药奇缺,无力配合解围部队发动攻势。
194488日,衡阳城经过40余天激战终于沦于敌手。王甲本将军奉令率第七十九军从衡阳外围西渡地区迅速向南转进到湘南东安冷水滩和红炉寺一线阻击日军,屏障我广西大后方的安全。王将军率部奔袭300里,赶到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91日起,日军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在冷水滩一线的我第七十九军展开激烈战斗。96日,王甲本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时全线战事异常激烈,各阵地不时报警。97日拂晓,日军便衣部队向第七十九军军部准备进行袭击,王甲本将军当机立断,决定军部立即向西转移,命令警卫营加强警戒,其他各部递次出发,然后他亲自率领军部手枪排在前开路。当他率部行至山口铺附近时,不期正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甲本将军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但由于寡不敌众,我方士兵又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手枪排士兵不久就全部壮烈殉国。当日军逼近王甲本将军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他的头部、胸、颈都被敌刀砍伤,两手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后续部队赶来后,装殓了烈士的遗体。在武冈县,第七十九军召开了全军追悼会,纪念英勇牺牲的王甲本军长,各界人士的挽联花圈挂满了会场,全军将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继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将军的遗志,狠狠打击日本强盗。追悼会后,王甲本将军的遗体被埋葬在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张家冲后山坡上。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民群众来到这里扫墓,悼念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教育后人发扬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甲本将军为国捐躯后,国民政府国防部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抗日烈士,王将军故乡的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的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壮烈牺牲的英雄。
图片: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42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45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9-18 11:44    IP属地:未知

李家钰
 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片:
[ 本帖最后由 种田人 于 07-09-18 11:45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1.52 KB)
 
寻开心 农闲来聊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