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深圳论坛 >  总有人抱怨实业难做,其实机会一直都有

发表于 2014-07-31 08:12    IP属地:未知

查看 2.7W | 回复 126
总有人抱怨实业难做,其实机会一直都有
实业不仅仅就是简单加工,互联网,服务,TMT也都是实业,看过一篇文章,大意就是说2014是最好的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车联网,可穿戴什么的...10后回过头来看,就会感概那个年代那么多的机会,怎么就没有抓住呢,正如我们现在回头看80,90,00年代一样。可以说天天都有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故事正在发生。
    身边的故事:两家同行,都在广东,都算我们的客户,一年前大家都差不多,今年一家已经把这条产品线收缩,砍了不少人,另外一家已经在创业板排队准备上市了。
    昨天一个多年的同行来我们这里谈一个项目,他已经发展到近700号人,年产值7个亿,利润1亿多,明年初香港IPO了,各路基金追逐,龙岗区为了引进他们,给了他们9栋楼,5栋办公,4栋宿舍,150套优惠商品房在谈(大运地铁口2分钟步行距离,7000定价)。大概2年前,刚拿了深创投的第一笔风投,产值2个亿,回到10年前,规模可能也就比我们大一点吧。
    深分的惯例,不能尽说别人,说说自己:创业10多年,算行业的老兵了,没有大的发展,吃饭倒是不成问题,人均产值过百万,人均利润XX万,问题是规模一直上不去,不说创造了多少就业(有能力的人哪里都抢),每年也给国家交些税,骨干员工基本都买了房,想想也不至于太拖后腿,但是和高人比,差距就太大了。
    然而必须承认,机会一直都有,门槛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成功的永远是少数。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更换皮带四件套+手套箱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0:35    IP属地:广东

引用 都市农夫88 于 2014-7-31 09:31 发表的回复
一分为二看吧,
楼主显然是站在创业基本有成的立场去看待经济形势。
但少数的成功,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大环境有多好。
在评价经商环境好坏的问题上,用“成王败寇”“能力”“眼光”去一概论之,未免偏颇。
有更多的“平凡”人士,他们也想经做点生意,也要养家糊口、也为生活的压力奔忙,
“他们”,期待更公平的生意环境、更多的创业机会,以此改变自己家庭的生活,这个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是把自己当成反面的好吧.我倒是觉得现在至少是政府这块是越来越支持了,各种扶植,各种退税.前两天看到马云一段话:我们检讨自己比对时代的抱怨和指责要多、我们更正自己的速度很快.
    既然选择创业,也就是选择挑战,选择面对压力和失败.我们其实不需要给失败找借口.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传祺GM8大灯改8个矩阵透镜...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0:59    IP属地:广东

引用 h.stephen 于 2014-7-31 10:39 发表的回复
楼主仅仅是入对了行而已。 恰好进了新兴行业, 规模不断扩大中。 宏观上就给你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你到日用品行业试试
我想说,首先我不是一个成功者;我的故事里,同行业的两家对手,起点差不多,一年时间,一家准备上市,一家准备关门,完全是外部环境?别扯什么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入对了行,赚点小钱不难,要成就行业霸主,没有点超乎常人的能耐,恐怕不行,创业10多年,我就是认识到了自己就是这能耐.
   日用品行业我不懂,一个行业肯定有赚钱的.人也可以选择行业,这两年名头很响的酷派,公司叫宇龙,早些年做寻呼的,如果还在做寻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早几年,有家叫波导的企业,想必大家都知道,也是做寻呼出身,最早介入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满天飞,现在呢?
  失败不是问题,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无他.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体验全新一代W214奔驰E级...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1:06    IP属地:广东

引用 风中追裤的男子 于 2014-7-31 10:48 发表的回复
不可站在山顶上讥笑山腰上的人脚软,起码人家努力了,已经到山腰了。
再者,社会经济支柱靠的是中产,不是富豪。
[ 本帖最后由 风中追裤的男子 于 2014-7-31 10:50 编辑 ]
我没看到我哪里讥笑失败者了,失败很正常,我自己也不是一个成功者.再发一次马云的话:"我们检讨自己比对时代的抱怨和指责要多、我们更正自己的速度很快"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11傲虎换机脚轮轴承作业...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1:09    IP属地:广东

引用 风中追裤的男子 于 2014-7-31 10:48 发表的回复
不可站在山顶上讥笑山腰上的人脚软,起码人家努力了,已经到山腰了。
再者,社会经济支柱靠的是中产,不是富豪。
[ 本帖最后由 风中追裤的男子 于 2014-7-31 10:50 编辑 ]
我没看到我哪里讥笑失败者了,失败很正常,我自己也不是一个成功者.再发一次马云的话:"我们检讨自己比对时代的抱怨和指责要多、我们更正自己的速度很快"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1899柏加1号汽车1:16模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3:08    IP属地:广东

爱卡币+2
共获得爱卡币
引用 h.stephen 于 2014-7-31 12:31 发表的回复
你针对无赖的那个帖子,有感而发了这个帖子。你进入的行业的毛利率高, 可以无视天朝摊派成本, 人工成本, 房租成本等因为货币严重超发所导致的通货膨胀近十年的快速上升。好多行业本来的利润就几个点。
你所说的啥酷派, 啥波导, 这些都是发展后的有一个强大平台的企业。 这种企业,钱早就不是问题。 我们所谈的是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当然,生意主要在于生意人, 再怎么严苛的环境下也有成功突围。...
也不仅是无赖,经常看到这样的贴子,老实说看不出其中的创业有多高的门槛,你不比人家有料,凭什么成功呢?像过去10年,在华强北弄个柜台,在宝安哪个地方找几个人就开干,就轻松赚钱的机会肯定是越来越少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是专业,规模.无赖的贸易不是很好,这也是实业的延伸.
营商大环境,一个大帽子,什么都往里面装,我就不明白怎么就不好了?需要还是一样存在,成本的增加对大家都是一样公平,政府的管制越来越少(我不是5毛)...
最后那句不明白:"如楼主这类创业者,过去十几年见识了太多",我小人得志?你见识很多?
我把自己的失败归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别人的本事,这有什么问题?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游成都后花园 巴郎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3:15    IP属地:广东

引用 containers 于 2014-7-31 12:57 发表的回复
楼主,你的标题和正文的最后一句话,好象很矛盾也
机会一直有,困难也一直在,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成功的一定是少数,做得好不好,更多是内因.就一件具体的事来说,可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来否定整个的"实业".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从亚龙湾到五指山 无法阻挡的旅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7-31 16:21    IP属地:广东

引用 h.stephen 于 2014-7-31 14:27 发表的回复
最后一句话, 是的。 我见识过太多创业中高潮时意气风发,转瞬间垂头丧气的。  
意气风发时,啥都讲能力,本事, 无非就是凸出自己比别人厉害;
垂头丧气时,啥都讲这不行, 那不行, 无非是凸出自己时运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环境好不好, 时间会验证一切。
你这个有意思,按你的描述,就是大部分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功于时运(环境),按说你就是鄙视这样的人啊.我算不上成功,也不算失败,所以老实说我跟你说的这些人都不符合.另外我也不会鄙视失败的人,无论是因为自身还是外因,我也没这个资格.我想说的是:就单件"事"来说,也许会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就"人"来说,不应该受限于环境.无赖也说了,他的贸易运作良好,不要还是狭义的认为,只有制造才叫"实业",如果这样来说,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真正的"实业"呢?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娱乐,体育,提供更好的生活的,无论物质,还是文化,就不是实业?以及围绕这些运作的服务行业,我觉得都是实业.实业,不仅仅就是制造业.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四川大学博物馆初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23:36    IP属地:未知

引用 ACCORD10 于 2014-7-31 21:00 发表的回复
不太相信政府能够给他们优惠商品房,那些差价不可能政府支付吧,大运中心附近15K以上的哦。不过哥听过东莞给地方企业建高管楼。
可能我们习惯政府对企业的单向索取,老实说,现在政府的一些政策甚至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期望:就我们自己的情况来说,软件产品按14%退税,出口按17%全额退税,这两块退税一年上百万,规规矩矩按流程办就行,也不用请客送礼,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技术负责人,可以申报深圳市的后备领军人才,政府的购房补贴,可以到60多万,这些都是按政策申请就行的,其他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市区两级也不少,我们没沾光,但是周边有拿到几百上千万的,看起来也都是在实实在在在做事...顺应潮流,顺势而为太重要,大到诺基亚这样的企业,倒闭也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已!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静放一周后车子无法启动 只能修修补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23:46    IP属地:未知

引用 自炼汽油 于 2014-8-2 23:12 发表的回复
“人均产值过百万,人均利润XX万”---产品型企业能做到这个指标的恐怕不足5%。绝大多数行业是人均15-30W产值.
我们的规模比较小,不太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就我们行业的标杆企业华为来说,他们的人均产值应该有200万了。我发这个贴子,不是要批评什么,或显摆什么,我觉得,创业是一件铺满荆棘的路,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创业需要一些氛围,需要我们相互鼓励。老实说,自己先后两次创业17年了,虽然还在原地踏步,还是一直在坚持,除了对自己,对同仁要有交代,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老途安的新装备太阳能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