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湖北论坛 >  王力教育杂谈之厌学“模式”

发表于 2012-08-02 15:00    IP属地:湖北

查看 8134 | 回复 16
王力教育杂谈之厌学“模式”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以下纯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发表意见、讨论和争论都欢迎,谢绝人身攻击或者其他引导本帖走歪的言论。
谢谢合作。
厌学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论在小学还是在初中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为此头疼不已。笔者不是专家也不是高人,并不能解决厌学问题,只想在本文中探讨下厌学产生的基本模型,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还是要界定下学习的含义。这里说的学习应该定义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者说是学校学习,不是广义的玩也是学习的那种学习,下同。
       其次,谈谈厌学产生的可能基础。
       孩子们在学习之初,其实是对学习充满了新奇和向往的,这一点是源自人类固有的本能的好奇心,没啥好多说的。那么厌学又从何而来呢?
       厌学产生的最初倾向一般而言(我说的是一般而言,不是绝对的),是来源于自身之外对学习的认识对自身的影响。简单说,就是辅导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人对学习有种自发而强烈的对学习的恐惧和厌恶,这种情绪绝对能够丝丝入扣、毫不含糊甚至是霸道非常的沁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对学习的恐惧和厌恶通常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导给孩子,比如把多写作业当做惩罚,或者当孩子开始痛痛快快的玩的时候突然用个神马作业或者新的练习来改变他的当前状态,再或者,其实是比较隐秘的一种消极影响,就是当孩子写作业遇到困难或者时间拖得比较长或者比较疲惫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学习任务的厌恶并不通过语言也表达出来,让孩子觉得自己对学习产生厌恶是正常的,是能得到你的同情和支持的。
       许多家长都认为,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是不人道的。但是不畸形和不人道的教育在哪里?在米国还是在欧洲?或者在香港?你别告诉我米国或者欧洲或者香港的学生就没有逃学、早恋(早孕)、吸烟(吸毒)、带凶器(带枪)的啊,你也别告诉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是香港人说过的,也别告诉我说还有许多神马别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我们教育没有问题,事实问题很多很多,有些问题是积重难返的,有些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人的一生的前半部分必须是学习社会化的一切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在未成年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双基完成的越好,理论上就越能形成更好的社会适应。当然你可以有N多的例证说明双基形成不好也有良好社会适应的例子,但是我想,哪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例子的主角,如果正好读者您是,那么请您忽略我所说的一切吧。
       我并不想去改变家长们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我没那个本事,那么我上面谈到这些是为了神马呢?是想尝试改变下家长同志对教育的态度,我们先坦然了,先认同了,先不厌恶了,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不厌恶,这是家长不做两面人和不让孩子厌学的基础。
       第三,学习本身确实有困难的,没有困难就不需要学习了。绝大部分的孩子是因为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应当得到的帮助,从而不能很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产生对学习的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的。这里应该是个学习方法辅导的问题。
       不能否认,绝大部分家长在学习方法辅导上下的功夫还不够,仅仅是在知识层面上武断的对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因此把孩子学习困难的恐惧感加重了。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形象思维层面上,基本属于机械型的,这时候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就只能是多次简单重复,因此那种认为“会写了就行了,不用写那么多”的观点就是绝对错误的。是的,他现在会写了,明天还会写吗?这是认知规律,不因为你心疼孩子他就今天会写了明天也会写了。
       其实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已经改得比较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特点了,这已经是我们自己小时候连想都想不到的。这时候去指责或者抗拒有些东西,不仅自己心情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家长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和抗拒。
       第四,幼小衔接上存在较大误区。我周围有的家长到现在还在想把孩子转到某个作业少些或者没有作业的学校去,还有的家长为不能回到幼儿园阶段那种轻松无压力的环境而感到痛惜。个人觉得这是家长和孩子还没有成功渡过幼小衔接所导致的。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观念就是对快乐的认识。我们往往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但实际上这种快乐的追求,往往被定义为完全无负担的一种自然性松弛,这恰恰是在健康成长过程中相当有害的一种认识。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并不是纯自然的,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而良好的社会适应通常都是要求在与社会性发生矛盾是摒弃自然性特征。
       简单讲,快乐其实不需要找的,是一种本能,只要疯就可以快乐,但这只是自然性的快乐。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学会克制自己自然性的某些东西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比如每个人都痛恨老板,但是几个人敢去当面斥责老板?广义的学习其实就是要学习应付各种社会适应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其中必然有许多需要克制自然性的东西,如果人为的将这些抹杀,极易造成孩子在真的面临这些问题的无措和无助,从而加重对学习的抵触和厌恶。
       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所谓的“放养”的,结果进了小学之后,不仅知识学习跟不上,行为习惯也有很大差异,自然在老师眼中成为比较另类的一种,表扬和荣誉都沾不上边,原来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玩了。他自己要面对的社会适应问题,大人完全帮不上忙,但是也为孩子为啥没有第一批带上红领巾生气,也为老师为啥总是布置这么多作业而烦心,当然,最闹心的还是孩子对写所有的作业都很抗拒,没写一个字都显得很烦躁,真让人痛心。
       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社会性无要求不等于他自己也无要求。他自己必须面对自己的社会圈子,同样一点不少的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绝不是家长自己一厢情愿所能改变的。
       个人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件很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实厌学既然有了模式,那么克服厌学也应该有模式。
      
       态度改变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和善于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把这种乐趣进行强化和巩固。
       事实上,学习从来和快乐都不是对立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去尝试发现。比如练琴,孩子完全能够感受到曲目本身艺术美的魅力,这个可以通过孩子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这时候家长如果观察仔细善于发现,立刻将这一点进行强化,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艺术美,孩子慢慢就会爱上练琴。
       写作业同样如此。写完一道题,特别是比较难的题目,孩子肯定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他会用表情、呼吸或者其他的某个动作来表达,如果你这时候误读为偷懒、磨洋工的话,真是万劫不复。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方式还是很形象化的,作业完全可以变成游戏,用夸张的语言、形状和色彩来翻译,本身现在的课本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哪有孩子不喜欢的?
       及时的表扬和刺激,并不是需要多少物质奖励,关键是能够敏锐的发现孩子在学习中愉悦和畅快的那一瞬间,加以强化,天长日久,就会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厌学就消失于无形了。
       以上纯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宝来1.6 MK4 低碳修复空滤盒...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02 16:35    IP属地:湖北

谢谢各位老大的鼓励。
声明下,这个绝不是论文,顶多算是篇杂文而已,不过有感而发的小东西,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论据支撑的。
看到大家对教育孩子很关注,所以试着发一个,也不是专门今天写的,写了半年多了一直在自己的空间里的,今天算是转来,各位老大批评。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夏朗换上雪地胎...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02 16:54    IP属地:湖北

原帖由 交大 于 2012-8-2 16:45 发表
明显是论文
晕死了,论文不是这样的好不好,老大。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国产电动车600天使用感受分享...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