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4-24 09:46 IP属地:未知
三,有点成果的时候千万不要膨胀
我们的产品定位还比较清晰,就这样慢慢的积累的不少用户,基本都是靠口碑,需求在增加,订单在膨胀,我们的心也在膨胀,第一次批量生产,数量定在了1000台,但由于缺乏供应链经验,这1000台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灾难。
1,原材料检验。我们太相信供应商了,之前的几次合作,包括这次的样品,质量都非常好。结果在批量生产的时候出状况,10个电机里面,5个都出现异响,滤网密封不足,导致整体过滤效率严重低于预期。生产好的设备全部拆了重来,滤网召回等等等,一个个大坑等我们去填。
2,我们想把安装服务做到最好,在成都,所有的安装任务都是自己的安装团队在负责,刚开始一共就2个人,有时候订单多了,我就扛着机器换上工作服跑去安装,白天跑安装,晚上工作。
刚开始没有订单管理系统,派单系统,效率极低,2个一天人跑下来,能安装个3-4台就很不错了。后来订单多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在忙着处理安装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还记得16年底最长等待时间是20天。。。我很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那个时候我们有15个安装师傅,忙得叫苦连天。
当然,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不良操作,导致我们失去了很多潜在用户,产品的失误,让我们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去补救,反而在用户运营、营销、渠道上投入的时间几被挤压的非常有限。。。错过了扩张市场占有率的最佳时机,经销商、代理商、普通客户都主动的找上门来,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处理,那个时候市面上几乎没有竞品。后来竞争就越来越激烈。
经历了种种困难,我们16年底的销量停在了这1000台,如果不是这些失误,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销量翻五倍。解决完了这1000套新风设备的,我们开始内功修炼,优化供应链采购体系,优化装配流水线,完善安装体系,优化售后体系等等操作,把新产品的合格率控制在了97%以上。
这些为17年的销售做好了铺垫,3月在爱卡做过一次团购活动,200个左右的用户,几乎10天就全部搞定,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订单口碑都在慢慢的回暖,17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团队C端的销售情况,慢慢的开始带动了一些B端的业务,小学、幼儿园、酒店、健身房的一些小工程小项目慢慢的开始多起来了,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当C端面临大资本,大资源进来切这个蛋糕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自留地。
我觉得生在这个时代挺幸运的,想做什么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易的获取想获得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