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8-11-13 11:14 IP属地:未知
麦格纳斯泰尔汽车公司 Magna Steyr公司的母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全球雇员81600名,共有223个生产基地,50个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04年的Magna Steyr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设计、汽车电子、安全、材料回收等方面的研究。
麦格纳斯泰尔是一家特殊的汽车设计公司。在它生产的名单上,不仅包括*****E系列、*****X3、*****的大切诺基和300C,还有*****的高尔夫和*****、*****、*****等品牌的部分车型,这家公司甚至为欧洲的阿里亚娜火箭提供燃料贮存技术。尽管生产这么多世界著名的车型,年销售额达到40亿欧元,制造高精尖车型年产量25万辆,这家公司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
麦格纳斯泰尔公司已有百年的历史,为汽车公司代工生产乘用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却没有自己的品牌。缘由是做代工生产的工厂与普通的汽车厂很不一样,这里几乎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厂,共涉及三四万种零部件、八十余种颜色的车用漆。工厂完全是采用柔性化制造工艺,可同时进行多个不同车型的生产,如麦格纳斯泰尔在奥地利的总厂,就同时开发一百三十多个不同的车型。
麦格纳斯泰尔除了代工生产,还进行整车、模具、零部件系统开发及模块供应,公司只在欧洲有一家直接*****,在其他地区没有竞争者。既然这样,为何不创立自己的品牌?麦格纳斯泰尔公司认为面对恐龙型的全球汽车巨头,凭麦格纳斯泰尔与这些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大佬们硬碰,很有可能自己的品牌没做好,又与原来广泛合作的伙伴形成了竞争关系,从而丢掉众多客户,使公司丧失最擅长和成规模效应的全球代工及工程服务市场。因为做量产车型,不上经济规模就没有成本竞争力;做高端车型,没有品牌含金量,也无法赢得市场。
代工企业一旦形成优势,*****要高于一般车商。麦格纳斯泰尔的代工产品,都是来自汽车巨头的特殊定制需求,属于高端和小批量车型。这些车型的市场不小,但大汽车商实行的是大生产方式,如果自制,无法解决成本高的问题,而高端和小批量车型的利润都很丰厚。代工企业通过众多的特殊订单,恰好能达到*****最大化,并通过比较优势创造利润。
麦格纳斯泰尔与*****、*****都有超过十多年的合作关系,现在,他们开始盯上中国市场。其所承接的第一个中国项目,是与*****联合开发新捷达轿车,与神龙汽车也有合作项目。该公司在国外做的都是高档车,在中国目前还是以产品开发和工程服务为主。
吉普是极具代表性的“美国品牌”,就像日本的丰田和澳大利亚的霍顿一样。但是投放澳州市场的吉普(还包括其他非面向美国本土市场的左座驾驶和右座驾驶的克莱斯勒车辆,像300C和捷龙)并不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他们都是出自奥地利格拉茨的戴姆勒签约生产工厂—马格纳·斯泰尔(Magna Steyr)公司。也就是著名的斯太尔一戴姆勒一普赫汽车制造厂,很多概念车都是在这里走向市场的。其特别擅长于四驱车和全时四驱车的设计和整车装配。比如奔驰代表性G-Wagen越野车和全时四驱的E级轿车,并且辅助研发了M级越野车。他们也接手一些量产“特别款”的车型,比如萨博的混合动力车型和欧宝欧米茄试验性混合动力车型,类似于澳大利亚的V8准将。有意思的是:奔驰、宝马等“欧洲”四驱车、M级和X5是在美国生产的。然而,宝马X3却出产于马格纳·斯泰尔公司,毗邻我们的吉普生产线。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关注品牌、产地呢?
[ 本帖最后由 低音炮6633 于 08-11-13 11: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