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新桑塔纳论坛 >  汽车使用大杂烩

发表于 2005-01-17 14:03    IP属地:未知

汽车发动机保养的六大要点  
1.使用适当质量等级的润滑油
对汽油发动机应根据进排气系统的附加装置和使用条件选用SD--SF级汽油机油;柴油发动机则要根据机械负荷选用CB--CD级柴油机油,选用标准以不低于生产厂家规定要求为准。
2.定期更换机油及滤芯
任何质量等级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到一定里程之后,性能恶化,会给发动机带来种种问题。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应结合使用条件定期换油,并使油量适中(一般以机油标尺上限为好)。机油从滤清器的细孔通过时把油中的固体颗粒和粘稠物积存在滤清器中。如滤清器堵塞,机油不能通过滤芯时,会胀破滤芯或打开安全阀,从旁通阀通过,仍把脏物带回润滑部位,促使发动机磨损,内部的污染加剧。
3.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
现在大部分汽油机都装有PCV阀(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促使发动机换气,但窜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PCV阀的周围,可能使阀堵塞。如果PCV阀堵塞则污染气体逆向流人空气滤清器,污染滤芯,使过滤能力降低,吸入的混合气过脏,更加造成曲轴箱的污染,导致燃料消耗增大,发动机磨损加大,甚至损坏发动机。因此,须定期保养PCV,清除PCV阀周围的污染物。
4.定期清洗曲轴箱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酸、水份、硫和氮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中,与零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量少时在油中悬浮,量大时从油中析出,堵塞滤清器和油孔,造成发动机润滑困难,引起磨损。此外,机油在高温时氧化会生成漆膜和积碳粘结在活塞上,使发动机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使活塞环卡死而拉缸。因此,定期使用BGl05(润滑系统高效快速清洗剂)清洗曲轴箱,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5.定期清洗燃油系统
燃油在通过油路供往燃烧室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胶质和积碳,在油道、化油器、喷油嘴和燃烧室中沉积下来,干扰燃油流动,破坏正常空燃比,使燃油雾化不良,造成发动机喘抖、爆振、怠速不稳、加速不良等性能问题。使用BG208(燃油系统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燃油系统,并定期使用BG202控制积碳的生成,能够始终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6.定期保养水箱
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最常见的问题。锈迹和水垢会限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降低散热作用,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冷却液氧化还会形成酸性物质,腐蚀水箱的金属部件,造成水箱破损、渗漏。定期使用BG540(水箱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水箱,除去其中的锈迹和水垢,不但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而且延长水箱和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39.养护发动机防止机油污染
机油对养护发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发动机内部为一密闭系统,但实际上还是很难防止污染物混入其中。污染物会通过空气滤清器、通风系统或燃料系统等地方侵入,污染后的机油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影响其正常的工作效能,这时就必须更换机油了,这样会很麻烦。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机油遭到污染?答案就是首先养成良好的保养习惯:
1.平时我们在检查机油量时,机油尺一定不要沾染污物,工作完毕后,在放回机油尺前要把机油尺和油尺孔都擦干净。
2.必须养成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的习惯,以确保导入的空气是干净清洁的,不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可会因小失大的。
3.一定要避免冷却水进入汽缸,否则水分会与机油混合形成沉积物。
4.机油盖平时要保持清洁。
5.更换机油时,漏斗和其他器具一定要干净,机油滤清器与发动机接触的部分也必须擦拭干净。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7 14:04    IP属地:未知

润滑系统保养
1  润滑系统保养的作用
汽车就像人一样,如果说燃料是发动机的粮食,那么润滑油就应该是发动机的血液。一说到保养,很多车主都会振振有词地说:"我知道,不就是换机油、换三滤吗?"。的确,"5000km/次换机油换三滤"已被绝大部分车主认同。可正因这样,一般车主认为,只要平时按这种方式保养,车就不会出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就是制造厂或维修站的责任。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每辆车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油品、工作环境以及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同,车辆的具体状况也就有很大的差异。要想使汽车保持良好车况,减少不必要的客户投诉,必须引导车主进行全面系统养护。在这里我们以润滑系统为例,给大家介绍全面保养的重要性。润滑系统中流动的介质是润滑油,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根据它在系统中的作用,应有以下一些重要功能,即润滑、抗磨、抗氧化、密封、降噪和降温等重要作用。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现代高温化发动机对润滑油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润滑系统中会沉积大量的油泥,影响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出现严重的机械故障。2.抗氧化是其他功能的基础
2 普通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对于一种润滑油,大家在它的润滑和抗磨方面要求很高,对其他一些功能却比较忽略。其实发动机的高温会使机油氧化而变黑产生油泥,如果润滑油的基础油部分都已经被氧化了,那么其他的功能也就失去了载体,功能也就大部分丢失。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换油周期很长,而现在必须"5000km/次或3月/次"。因此润滑油的抗氧化能力是其他功能的基础。
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由于氧化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弱酸性物质,时间一长会破坏润滑油的粘度和综合功能。因此需要在润滑油中添加一定的TBN值含量高的添加产品,增加润滑油的抗氧化、抗酸化功能,以维持润滑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汽车添加剂的运用。
3  润滑系统保养的方法
(1)日常保养。使用商品质的润滑油,尽量在修理厂技工指导下进行,使用特约维修站相应规定的润滑油和机油滤清器。
(2)定期对润滑系统进行清洁。在润滑系统中,由于长时间的高温,会有一部分胶质将进入润滑油中的灰尘、金属杂质、硅酸盐和其他一些杂质粘结在一起,影响油路的畅通。优质的润滑系统添加剂能将油泥分解,使润滑油中的胶质、灰尘、金属杂质和硅酸盐等能均匀分散到旧的润滑油中;而后通过放掉旧润滑油同时被排掉,如BG105润滑系统清洗剂就是其中较好的品种之一。(3)在添加新的润滑油时要慎重。在修理厂技工的指导下加入一定量的机油保护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增加润滑油的抗磨、抗氧化等功能,也可以提高机油的TBN值,还可以对机油的粘度指数进行改善,增加对发动机的冷起动保护。
(4)推行正确的润滑系统养护计划。让车主逐渐从保养的持续性。实效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体现出全面润滑系统保养和普通保养的区别。全面润滑系统保养必须以完善的车档记载及管理为依据,也是修理厂、特约维修站从等客上门、发生了才处理的现状,转化为预约上门、防患于未然的新状态。
4  润滑系统全面保养的优点
(1)润滑系统全面保养不但有利于增加润滑油的润滑、高温粘度、抗氧化和抗极压保护能力外,大大降低发动机的冷起动磨损。大家知道,发动机磨损65%都是由冷起动瞬间造成的。好的机油添加剂成份在增加机油的附着性能,形成一层保护油膜的同时,还能增加机油低温流动性能,使机油在起动瞬间内,达到所需要润滑的部位,从而使发动机的磨损降低到最低限度。
(2)使发动机内部保持清洁。曲轴箱内的油泥、胶质等积炭会增加机油的粘度,增加冷起动磨损,严重的还会堵塞油道。机油添加剂能够抗氧化,能延缓油泥等积炭的生长期,从而使发动机保持清洁,加强了机油的润滑性能。
(3)润滑系统全面保养有助于提高修理厂、特约维修站的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经营项目,同时不断地稳定和扩大车源。
43.两年必须更换制动液
制动液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沸点降低、污染及不同程度的氧化变质,所以应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季节变化及工况等及时检查其质量性能,做到及时更换。普通工况下,制动液在使用两年或5万公里后就应更换。
原则上,不同型号的制动液不能混用,以免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制动效果。不同车型,使用的制动液也往往不同。制动液有醇型制动液、矿物油型制动液、硅油型制动液 、合成型制动液等几种类型。
合成型制动液具备很多优点:较高的沸点,不易蒸发而产生气阻;良好的低温流动性,不因低温而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使制动发硬;吸水性小,不影响沸点和低温流动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金属有防腐、防锈作用,不易分解变质而产生沉淀物;对橡胶件的腐蚀和溶胀性小,以保证密封件不会严重变形等等,被普遍使用。
制动液如机油一样,也有等级之分。目前常见的有DOT-3、DOT-4,后者比前者的综合性能更好。
此外,在更换制动液时应使用专业更换设备,一些正规的养护中心已经在使用美国智能型制动液检测更换一体化设备。该设备具有电子检测制动液质量好坏,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自动更换制动液的特点,更换制动液更彻底、不残留杂质,避免出现气阻,并能有效避免人工更换制动液常出现的问题,如制动发软、放液(气)阀的损坏。
车主在选用制动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自己的车型与所使用的制动液型号相匹配;二是尽量使用合成型制动液,并优先选用高等级产品;三是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更换.
44.机油性能的简易检测法吸油点滴法
检查机油是车辆日常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时除观其量外,更重要内容。检查时除观其量外,更重要的还须察其质,看其是否具备正常继续使用的主要性能,以确定更换与否。
影响机油正常继续使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否被水、燃油冲稀。冲稀后机油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质被破坏,机油粘度降低,使油膜载荷能力减弱,液体摩擦转为边界摩擦甚至油膜破裂,机件形成干摩擦。
二、是否含过多的颗粒状杂质,如金属颗粒,灰尘等。杂质颗粒将会随机件相互运动,剧烈磨损产生高热,引起机件表面局部烧烛而产生伤痕。
三、是否氧化严重。机油的氧化是指机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化后的机油生成物,一部分是不能溶解的粘渣它会积聚成漆膜、积炭等沉积物,使机油变黑,粘度增大;另一部分是溶于机油的各种酸类,能腐蚀金属机件。这三方面的影响程度,可通过吸油点滴法,着重从看、闻、捏、析四方面着手,来简便、迅速、比较准确地加以判断。
吸油点滴法,即用擦净后的机油标尺插入曲轴箱再取出,以标尺上的机油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性能。
看将标尺上的油滴各滴一滴在一张洁净的中性过滤纸和一张塑料纸上,过片刻(时间由检测项目而定),仔细观察两滴机油的形状、光泽度。1。中性滤纸上的油滴已扩散,若扩散斑点周围存在环形圈,这是机油含水的特征,环圈数越多,含水量越严重,含水量极高时,标尺上取样的油滴呈乳浊状并有泡沫或含黄白色乳化油膜;若滤纸上油斑核心部分的颜色很深,甚至呈褐黑色或墨黑色,这是机油含粘渣的特征,一般说来机油已氧化变质,颜色越深氧化程度越高。2。若塑料纸上的油滴表面颜色逐渐变得暗淡,甚至完全失去光泽,说明机油内的抗氧人添加剂失效,机油的氧化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闻鼻子靠近滤纸上的机油扩散斑点,若闻到汽油味,说明机油里已混入汽油。
捏用油标尺滴一滴机油在食指、拇指间,两指头搓捏,若有细粒感,说明机油含杂质多;两指头分开,油丝长度若大于3MM,表明粘度过大;两指头搓捏无滑腻感,手指分开后油丝长度小于2MM,说明机油被冲得过稀。
析即分析,把发协机近来在的有关机械故障和由看、闻、捏而知的现象加以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关于机油性能的正确结论。例如,当发现机油丝长度不足2MM,又闻到滤纸上有汽油味时,经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在不久前汽油泵膜片破裂后才出现的,则可推断其原因是膜片损坏后汽油直接进入曲轴箱内冲稀了机油。
经以一检查、分析后,若发现机渍有冲衡或含过多的颗粒杂质或氧化严重等现象,就应及时更换,再查明原因,排除故障隐患。
吸油点滴,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种检测方法特别适合于无精确检测设备的广大驾驶员及小型汽修工厂在无须对机油做精确检测时使用。通过这一捷径,除了可辨别机油是否还具备正常继续使用的主要性能外,还能及早发现紧急机械事故的迹象或非正常的工作情况,做到及早预防,有备无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7 14:05    IP属地:未知

正确维护自动变速器
1.经常检查自动变速器油
自动变速器对油液的要求极其严格,它要求油液不仅有润滑、清洗、冷却作用,还应具有传递扭矩和传递液压以控制离合器、制动器的工作性能,所以自动变速器油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润滑油,通常称之为ATF,其型号有很多种,国内常见的有Ford标准F型和GM标准 DEXRONII型,使用时切记要认清。ATF型号不同,其摩擦系数就不一样。若该使用DEXRONII 型而错用为F型,则会使自动变速器发生换挡冲击和制动器、离合器突然啮合的现象。F型错用为DEXRONII型则会引起自动变速器内离合器、制动器打滑,加速摩擦片早期磨损。
另外,自动变速器油量的检查也很重要,自动变速器的生产厂家不同,工作液的检查条件也就不同。检查时一般都要求在变速器热态(油温50℃80℃)时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发动机怠速运转(本田车规定发动机熄火),选挡杆放在P位(日产车允许放在N位),此时抽出油尺擦净后重新插入再拔出检查,油面应达到油尺上规定的上限刻度附近为准。
油质的检查,一般使用和维护人员因无检测设备,只能从外观上判断,可用手指捻一捻,感觉一下粘度,用鼻子闻一闻气味如何,若已变色或有烧焦的气味,则应更换新油。
2.自动变速器油的更换
多数自动变速器要求定期换油,换油周期一般为24万公里。放油前,应将变速器预热到工作温度,以便降低油的粘度,确保油内杂质和沉淀物随油一起排出。在预热和加油过程中,汽车应停放在水平地面,并拉紧手制动。
放完油后,视情况拆下机油盘,彻底清洗机油盘和过滤器滤网,然后再将机油盘装好。加油时,先从加油口注入工作液达到规定的标准,起动发动机,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情况下,移动选挡杆经所有的挡位后回到P位,这样可使变速器迅速地热起,然后再加油。
3.检查手动选挡机构
手动选挡机构从选挡杆到手动阀是通过连杆或拉线连接起来的,均有调整部位。手动手柄的位置应与自动变速器内的弹簧卡片位置一一对应,若不对应则需调整。手动选挡机构的调整往往被忽视,有时自动变速器修理结束后,由于没有调整选挡机构,最后导致换挡冲击力过大,甚至会造成事故。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7 14:46    IP属地:未知

我来继续顶。。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7 20:45    IP属地:未知

的确是好文章,下次俺到昆山和你交流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8 14:19    IP属地:未知

电喷车的顽疾积碳及其防治
  说起电喷汽车,也许一个外行人也能说出一两条它的优点,诸如节能、环保等等。但是随着电喷车在我国的普及,一些其特有的故障也随之而来,最典型的就是积碳现象。
  积碳可以分气门、燃烧室积碳和进气管积碳两种。
气门、燃烧室积碳
  受电喷发动机控制特点的决定,汽缸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是先喷油再点火,当我们熄灭发动机的一瞬间点火被马上切断,但是这次工作循环所喷出的汽油却无法被回收,只能贴附在进气门和燃烧室壁上,汽油很容易挥发,但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却留了下来,长此以往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越积越厚,反复受热后变硬就形成了积碳。如果发动机烧机油,或是加注的汽油质量低劣杂质较多,那么气门积碳就更严重且形成的速度也更快。由于积碳的结构类似海绵,当气门形成积碳以后每次喷入汽缸的燃油就会有一部分被吸附,使得真正进入汽缸的混合气浓度变稀,导致发动机工作不良,出现启动困难、怠速不稳、加速不良、急加油回火、尾气超标、油耗增多等异常现象。如果再严重会造成气门封闭不严,使某缸因没有缸压而彻底不工作,甚至粘连气门使之不回位。此时气门与活塞会产生运动干涉,最终损坏发动机。
  进气管积碳
  由于整台发动机各个活塞的工作并不是同步的, 当熄灭发动机时,有些汽缸的进气门不能完全关闭,一些未燃烧的燃油不断蒸发氧化,会在进气管中尤其是节气门后方产生一些较软的黑色积碳。一方面这些积碳会使进气管的管壁变粗糙,进气会在这些粗糙的地方产生旋涡,影响进气效果及混合气的质量。
  另一方面,这些积碳还会阻塞怠速通道使怠速控制装置卡滞或超出其调节范围,这样一来会造成怠速低、怠速发抖、各种附属装置的提速均失灵、收油灭车、尾气超标、费油等现象。
  如果你在驾驶中遇到提速慢,急加油回火,冷启动困难的现象,你车的气门很有可能已经积碳了。发现怠速低而且怠速时车发抖,踩下油门时发卡,换电瓶
  后无怠速,那么你车的进气管已经积碳很严重了。有了以上现象就应该及时去专业维修店检查一下车子了。
  在汽车维修中对于进气管积碳的诊断是很简单的, 只要把节气门拆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积碳的程度了。但是对于气门积碳的诊断一向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专业的维修店里有三种诊断方法。
  解体法
  也就是把发动机拆开,检查是否有积碳产生。这样很直观,但是耗时耗力,而且不管什么部件每拆装一次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其性能,减短其使用寿命。
  内窥镜检查
  把火花塞或是喷油嘴拆下,用内窥镜来观察气门积碳的程度。这种方法很方便,但是内窥镜的成本非同小可,而且其在维修中的用处不是很广,因此不是所有的维修企业都配备了该设备。
  观察反馈电压变化
  用诊断电脑来读取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变化,以此间接检测积碳的存在。一般来说正常的氧传感器反馈电压都是在0.3~0.7V之间波动,而且应该在10秒钟之内有8次极大值和极小值的交替变化。一旦气门产生了积碳,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波动会变大,比如由原来的0.3-0.7V变成0.1~0.9V。而且这个电压的中心值会变大,同时变化的频率会减缓。用诊断电脑读取氧传感器反馈电压变化的方法省时省力,可是如果车本身的控制系统有故障,就不能很准确地作为判断依据,还会误导没有经验人员的故障诊断思路。再有就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闭环电喷的汽车使用,因为只有闭环控制的系统才配备氧传感器。
  在汽车维修中对于积碳的诊断一向是个难题,要是让车主自己去分辨是否有积碳产生更是难上加难,与其出了问题再修不如防患于未然,用日常维护的手段
来保持车辆的正常使用性能。下面介绍几个减少和预防积碳产生的方法。
  第一:加注高质量的汽油。
  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所以清洁度高的汽油形成积碳的趋势就弱一些。不幸的是,目前我国的汽油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
,只能因陋就简。大家要注意高标号并不等于高质量,也就是说97号的油并不一定比93号的杂质就少,标号只代表油的辛烷值,并不能代表品质和清洁程度。一些车主为了保证汽油的清洁度,会采用在汽油里添加汽油清洁剂的做法。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在金属表面形成积碳结层,并能逐渐活化原有的积碳颗粒慢慢 去除,从而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不过汽油清洁剂的添加一定要慎重,如果加入了伪劣的产品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第二: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
  怠速时间长,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的时间也就变长,汽油被喷到气门背面后蒸发的速度就慢,积碳也由此而生。同时经常怠速行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
也就小,这样对积碳的冲刷作用变得也很弱,会促进积碳的沉积。
  第三:多跑高速,尽量提高手挡车的换挡转速。
  多跑高速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气流对进气道的冲刷作用来预防产生积碳。另外,提高换挡的转速也与多跑高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原来在转速2000时换挡变成2500转换,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积碳生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也避免了换挡转速过低带来的爆振,保护发动机。
  第四:注意灭车时机。
  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在高速行驶或是爬坡后不要马上灭车,在怠速运转10分钟后再灭车,因为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其形成积碳的速度比一般自然吸气式的汽车要快数倍。
  由于受城市的路况、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我国燃油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避免积碳产生的方法有可能不太容易实现。那么建议有车族在常规保养都满
足的条件下每2万至4万公里时做一下进气系统的免拆清洗,也就是在发动机不解体的前提下用专用设备专用方法对车辆的进气道、气门、油路等容易形成积碳的部位进行清积碳的操作。这样能有效减少积碳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使汽车的“心脏”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8 15:00    IP属地:未知

刹车系统出现问题------停不住了!
哈哈哈!
好文,全部收藏!!!
请继续...........
等待ing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8 20:55    IP属地:未知

驾驶技术:车头应向外--汽车停放懂规矩
驾车外出必然要选择一个安全方便的地方停车,一般而言停车场地有四类:
  第一类“非”字形停车场。此类停车位最多见。在停放的时候最好能让车头向着通道,以方便驶出车位。这是因为在倒车时很容易将一半注意力集中于车尾,如果这时方向打得太早太多,那么车的前部就很容易刮到旁边的车。正确的方法是顶着您要进的车位开,尽量使车身与车位成一条直线,然后挂倒挡倒入空位。
  第二类“人”字形停车场。这类停车场车位场地不大,如果车辆按“非”字停放将无法将车倒入,停车时还是尽量使车头向着通道,否则只能车尾向外停放,倒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后面是否有车驶入。
  第三类“目”字形停车场。入位方法是先顺着您要进的车位走。当车头超过车位时,将方向盘向您要入车位的方向打,目的是让车尾尽量向着空位。
  第四类楼群停车。应先观察地形,以不堵别车出路为先,再就是自己车不被别车堵住为宜,否则停车常会发生被刮被蹭现象。在楼群停放时,不要离阳台太近,以防祸从天降。
  总而言之,停车最讲究停稳、停直、停放安全、进出自如方便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8 20:59    IP属地:未知

  如何应对水膜滑行现象
  不少司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瓢泼大雨中高速行驶或冲过公路上的积水区时,突然感觉像是在水上滑行一样,虽然时间不会很长,但那种完全失去控制的感觉让人心有余悸。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膜滑行现象,简单说它是因为轮胎和路面之间夹进了一层水膜,无法和地面直接接触,轮胎失去附着力引起的。
  一旦遇上了水膜滑行,保持镇定是第一重要的,但千万不要采取任何操作,只能等着轮胎重新与地面接触,好在这种现象一般只会持续几秒钟,只要没有严重的误操作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危险。行车中如果保持比较低的车速,这种情况一般是可以避免的。不过有时这种现象是因为轮胎磨损严重排水性差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尽快更换新胎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1-18 21:08    IP属地:未知

驾驶技术:快速通过弯道的6种驾驶方法
1、通过一般的弯道时,选择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转弯路线:   
  在转弯时既想要快速通过弯道又不希望产生太大的离心力便转过弯道的话,就必须充分利用道路的宽度,尽量以趋于直线的大弧度来转弯,所以,在转弯开始前要靠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到中间的时候要靠着弯道的内侧行驶,也就是说在弯道弧顶的地方应该紧靠着弯道的内侧行驶,在过了弯道弧顶之后,再切回弯道的外侧,靠着弯道的外侧驶出弯道,即过弯时要选择“外—内—外”的转弯路线。


  2、掌握“慢进中加油门快出”的过弯原则:   
  在还没有进入弯道,仍然保持直线行驶时,应该先踩刹车让车子减速,如果弯道比较急,则应该进一步降低车速,同时还需先降一挡;以低速进入弯道之后,先选择转弯路线和修正方向,然后踩油门,此时因为车辆加速会使重心后移而让车头稍微浮起,方向盘变得较轻,后轮也会出现少许的横向侧滑,车子就可以简单转弯;当看到弯道的终点时,将方向盘回正,在确认路况安全后,加油门快速出弯就可以了。
  3、通过盲区弯道的方法:   
  盲区弯道是看不到出口的弯道。在盲区弯道上行驶时,由于看不到弯道尽头的交通情况,首先必须降低车速,而且不能按着普通弯道的方式驾车行驶。为了避免和对向车辆发生事故,必须靠着道路边上行驶,在通过左弯道时,汽车应该沿着弯道的外侧行驶,在通过右弯道时,汽车应该沿着弯道的内侧行驶,一旦看到弯道的出口就可以变换车道,修正方向,按着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方法,加油门加速驶离弯道。   
  4、通过复合弯道的方法:   
  复合弯道是由2个以上弯道组成的弯道。在通过复合弯道时,重点是保证最后一个弯道,以便在最后的弯道出口处快速地驶离弯道。首先降低车速,驶入第一个弯道的进口,在每个弯道上,都按着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方法行驶,其间可以稍微加点油门,在通过最后一个弯道时,一旦看到弯道的出口就可以修正方向,充分地加速,直线地驶离弯道。
  5、通过上坡弯道的方法:   
  在通过上坡弯道时,进弯前应该松掉油门,让车辆以较快的速度靠着弯道外侧进入弯道,然后将档位降低一档或二档,接着选择路线和修正方向,同时轻点油门;在过了弯道弧顶之后,再切回弯道的外侧,同时加大油门,最后靠着弯道的外侧快速地驶出弯道。在此过程中也应该选择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转弯路线。   
  6、通过下坡弯道的方法:   
  在通过下坡弯道时,进弯前应该松掉油门踩刹车,让车辆大幅度地减速,并且将档位降低一档或二档,然后以较慢的车速靠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接着松掉刹车后选择路线和修正方向;在过了弯道弧顶之后,再切回弯道的外侧,同时轻点油门,最后靠着弯道的外侧快速地驶出弯道。在此过程中也应该选择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转弯路线。
[ Last edited by xuxia6188 on 05-01-18 at 21:09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