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08-28 09:12 IP属地:未知
今天补一个内容,关于轮胎的某个信息:扁平比
什么是扁平比呢?就是轮胎侧面的高度/轮胎的宽度。
扁平比越高,说明轮胎侧面的高度越高。扁平比越低说明轮胎的侧面的高度越低(相对)。
由于轮胎的外圈大小都比较相似,所以扁平比越低的轮胎,中间空掉的部分就更大,
而填补中间空间的是什么:轮毂,所以扁平比越低的轮胎,配置的轮毂尺寸一般更大(相对)
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追求“大轮毂、低扁平比”的轮胎呢,好多小伙伴一看到那大大的轮毂,扁扁的轮胎,都会叫唤“豪车”。
我们先从“降低扁平比”的原因谈起。谈这个原因,我们就要从轮胎的基本原理谈起。
轮胎之所以会装在汽车上,是利用轮胎的啥呢?利用轮胎的弹性,橡胶的摩擦力。
而恰恰就是这个弹性,在某些时候,却会有“负面”作用。
到这里,还是回顾一下本文的核心,我们只谈“规律”不谈“好坏”,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认为我试图谈谈什么好坏,估计你已经可以典型滴诊断为“车黑或车托”。
这个弹性是什么负面作用呢?既然有弹性,那么轮胎在某一个瞬时时间上,一定是“失圆”的,因为弹性的原因,和地面接触的部分,一定是进行了压缩。其实这个现象各位在停车的时候,一看就知道了。
当旋转以后,这部分会弹回来,OK,我不否认你能弹回来。但是当“资源有限的时候”,你还能么?
我们来看看,车轮周长大概2米,车辆时速100公里的时候,大概的秒速是30米,也就是1秒内要转15圈。
在这样的一个频率下,轮胎其实不是圆的,而是交叉椭圆的。下面这个图是放大的,实际没有这么厉害。
那么对于提倡“跑车”的车,这种失圆,会抖动。所以他们就要抑制这种现象,
抑制这种现象的方法很简单:提高回弹的频率,提高回弹的频率的思路基本上只有一个:提高轮胎的硬度。
但是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就是不优先提高胎压,而先减短弹性变形的长度,使弹性变形的体积减小。
人类汽车的工程师,当然不会使用“提高胎压打硬胎”的垃圾方法,而是使用减短变形长度的方法“降低扁平比”
而提倡通过率的车,由于他们在乎的是适应地形,什么叫“适应地形”,不就是能够随着地面进行变形么?
所以提倡通过率的车,就要提高扁平比。而高扁平比的车,由于变形范围变大了,所以胎压就要根据负载进行及时调节,要不然的话,在不同路面的效率不能达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