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斯巴鲁论坛 >  【诺诺尸检报告】-斯巴鲁发动机梗死分析

发表于 2016-04-24 12:48    IP属地:未知

为了寻找到可疑的碎片,我们把大修现场拆下来的所有零件都看了一遍,意外地在第四缸连杆上发现了奇怪的细节。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2:49    IP属地:未知

可能有人对轴瓦比较陌生。轴瓦是连杆大头里面的摩擦副,由于造型类似瓦片,所以叫轴瓦。
我找了一张图来说明。。。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2:50    IP属地:未知

轴瓦应该是下图这样的外形(尽管图中轴瓦内壁有些磨损):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2:51    IP属地:未知

看出奇怪的地方来了吧?第4缸的轴瓦两侧长出了“护翼”,扁扁的,延伸得很远。技师费了很大劲把这片轴瓦从连杆上抠下来,和还算正常的轴瓦合了张影,见下图。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2:51    IP属地:未知

这个“护翼”咋长出来的呢?我得先科普一下锻造的基本知识了。
古代,工匠把铁条烧红后,锻打成刀剑兵器。因为人们发现铁在温度升高至800℃左右,晶体组织间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金属内部变形阻力急剧减少,呈现高度可塑性,这个时候就容易把它敲成想要的形状。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趁热打铁”的说法。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3:03    IP属地:未知

锻造,有两个必要条件:
1) 高温;
2) 不断地锤击;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时的铁虽然还是固体,但已经可以在一定的压力下“流动”了(有点橡皮泥的感觉了)。
这种“护翼”其实就是轴瓦材料在满足锻造条件后,软化的金属沿零件缝隙“流动”产生的结果。
有人会说开玩笑,发动机里,泡着机油呢,可以达到800℃么?!
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近现代还出现了低温锻造技术,的确不再需要加热到800℃以上了,但也是数百度的水平,比发动机里的正常温度高得多。
那这里到底达到过多少度呢?我们看看连杆接触轴瓦的表面金属颜色即可。




[ 本帖最后由 zhouhanlu 于 2016-4-24 13:03 编辑 ]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3:04    IP属地:未知

这种蓝色的痕迹,就是铁材质经历过高温冷却后的效果,即表面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颜色。化学课上学过,要生成这种物质,得让铁在纯氧中燃烧。现实的含氧环境中,把铁加热到400℃以上,并持续足够长时间,冷却下来也会发蓝。这里的蓝色痕迹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hi~,你们见过频繁暴力制动后,发蓝的刹车盘么?)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3:05    IP属地:未知


加上活塞的上下运动,燃烧冲击,轴瓦又满足了“不断受到锤击”的条件,因此材料在软化状态下,寻找缝隙“横向流淌”,遇到曲轴就开始拐弯前进,流着流着,发动机下课了,一切宣告结束,最终就定格在这种“护翼”造型上了。





[ 本帖最后由 zhouhanlu 于 2016-4-24 13:09 编辑 ]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3:09    IP属地:未知

比对一下造型。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4-24 13:10    IP属地:未知

被锻造得最充分的当属出现损坏的第3缸了,轴瓦已经荡然无存,全部从缝隙中“挤出去”了,只剩下游荡在油底壳里的薄薄碎片。

爱车的诺诺 创始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