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四川论坛 >  2021春游三苏祠 品东坡肘子一日自驾行游记

发表于 2021-03-04 17:02    IP属地:四川

飨殿右侧是以前三苏祠建筑材料和改造前图片资料室
借用网上资料:
       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是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未毁于兵人,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恢复重建。祠内供奉陈列“三苏”塑像,保存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收藏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纪念“三苏”的祠堂,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旅游景区,是眉山历史文化地标和东坡宋城景区的核心。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连续受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影响,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修缮,三苏祠博物馆将于2016年4月19日面向社会重新开馆。据悉,这是三苏祠自清朝康熙四年重新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面维修。
  3月25日,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尚国华、中国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王力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高级工程师张宗荣等专家,对三苏祠保护维修三期工程进行验收。项目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三苏祠3年重建工程全部通过验收。
  原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馆长张宗荣,曾多次参观三苏祠。“三苏祠过去给我最不好的印象,一是路烂,二是水臭,这一次都圆满解决了。”张宗荣对三苏祠重修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重建后的三苏祠,让人似曾相识,又眼前一亮,没有辜负三年的等待。”
  三苏祠是西蜀民居祠堂代表,其“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园林特色在全省数一数二,在全国也属少见。进行细节打磨的三苏祠,为四川眉山增了光,添了彩
三苏祠改造前的历史图片
离开修缮前后资料馆后,前往三苏祠的”程夫人教子“展示馆,此馆还原了程夫人教子的场景
借用网上资料:
在谈到“三苏”之时,却往往忘记一个人,一个在“三苏”的背后,默默地为他们操劳,给丈夫以鼓励和支持,给儿子以精心的培育,把一切都贡献给了他们的女人。这个人就是苏洵的夫人、苏轼苏辙兄弟的母亲程氏。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贤妻良母,却连她的名字也没有留下来
参观游览好了”程夫人教子“展示馆后,继续在”三苏祠“里参观游览
陈列室有供游人休息所用的女儿靠走廊
陈列室外有一洼池塘,池塘边有小亭和竹林,非常有特色
参观好了三苏祠堂陈列室后,来到启贤堂继续参观游览
飨殿(正殿)北面是启贤堂。启贤,寓意承前启后之意,这里是供奉苏氏祖先牌位的地方
启贤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后多次维修,仍保持原貌。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堂上匾额“启贤堂”为李一氓(曾任中联部副部长)1979年书。联一副由杜重划书:“堂上四库书,门前万竿竹。”
启贤堂内挂有眉山苏氏始祖苏味道像,殿内还陈列有苏氏世系简表以及苏氏家谱,上面有苏洵、苏轼三父子的塑像。
启贤堂堂前院坝植有名花异卉,每当仲秋,金银桂树吐蕊,香溢祠园。西侧有苏宅古井和黄荆树。
苏宅古井是三苏父子一家生活饮用的水井,是苏家留下的唯一遗迹,距今一千多年。井水清爽甘美,长年不枯。据说饮此神奇的井水,会使人耳聪目明,濡染文豪灵气。井旁有一株约有三百年树龄的黄荆树,据说是苏洵亲手所栽。
苏宅古井旁还有两棵金桂、一棵银桂,都有200年以上的树龄了,这也隐喻三苏父子。

[ 本帖最后由 羊马瑞鹰 于 2021-03-05 09:24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更换皮带四件套+手套箱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4 17:03    IP属地:四川

引用 ZHOUYONG4 于 21-03-04 17:01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传祺GM8大灯改8个矩阵透镜...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09:24    IP属地:四川

引用 laoduan2 于 21-03-05 09:21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体验全新一代W214奔驰E级...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0:17    IP属地:四川

谢谢大家对羊马的支持与关注
今天继续我的《2021春游三苏祠 品东坡肘子一日自驾行游记》,请大家持续关注,谢谢
下一个参观地是——木假山堂。
        木假山堂位于”三苏祠“启贤堂的北楹。
借用网上资料:
        木假山堂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乾隆十九年(1755)重修。据《眉山县志》记载,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一文。苏洵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木假山幸与不幸和可爱可敬可感的一生,歌咏了木假山坚忍不拔的品格。
        木假山原物由三苏进京时带走,堂中现存的木假山,则是道光十二年(1832)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捐赠。木假山三峰宛具,天工自成,古朴奇特,堪称一绝,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清人刻匾悬挂于木假山侧。堂上悬匾“木假山堂”,上款:康熙丙午初秋眉山牧赵惠芽立。下款:乾隆甲戌春阎源清重修,仁和宋凤起书。阎源清时为眉州知州,仁和则是杭州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
        木假山堂堂前为池,池中一方台,台上堆构石山,与堂中木假山相映成趣。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池水上左右各设一廊桥。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迴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
参观好了木假山堂后,前往下一个参观地——来凤轩。
借用网上资料:
来凤轩房屋为歇山式屋顶,以穿斗木结构形式与连接启贤堂的桥廊组成了第三进四合院。
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为“来风轩”。嘉佑二年(1057)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诗人梅尧臣于嘉佑三年(1058)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诗句。他热情称赞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年少博学,进士及弟,声震天下,犹如两只神奇的“雏凤凰”。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
据文献记载来凤轩原系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寝室,又为书房。
轩匾为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费新我1982年书。联为元代高丽诗人李齐贤1316年拜谒三苏祠后撰,北京王家新补书:“渥洼独步老麒麟,丹穴双飞雏凤凰”。渥洼(w w),是传说产神马之处,也指代神马。丹穴,是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
来凤轩简介牌
现在的”三苏祠“也与时俱进,采用了现代化技术,为游人们展示更好的视听享受和了解更多的有关”三苏祠“方面的知识,强
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0亩的古典园林。庭院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三苏祠“是西蜀民居祠堂代表,以“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园林特色在全省数一数二,在全国也属少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苏氏父子多少千古绝句都出自于此
漫步于三分水,两分竹明清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特色的”三苏祠“里,那祠在水中央、竹林等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惬意的游览中,继续漫步于园林般的”三苏祠“,感受着苏轼的才华盖世,诗文书画千古绝唱与完美的人格魅力
走走看看,来到”三苏祠“祠堂的深处,一处“半潭秋水”的牌匾印入眼帘。“半潭秋水”取自晚唐诗人李洞“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的诗句,江苏拙政园里荷风四面亭中也有“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抱柱联,这也是巧借诗文的杰作了
在”三苏祠“里分岔路口处都设立有各个景点的标志牌,非常清晰,大家可根据指示牌和自己需求前往各个景点,赞一个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11傲虎换机脚轮轴承作业...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0:17    IP属地:四川

引用 子小人韦 于 21-03-05 09:41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1899柏加1号汽车1:16模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0:17    IP属地:四川

引用 smatic 于 21-03-05 09:42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游成都后花园 巴郎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0:18    IP属地:四川

引用 水晶飞翼 于 21-03-05 09:45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从亚龙湾到五指山 无法阻挡的旅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0:18    IP属地:四川

引用 tejiang 于 21-03-05 10:12 发表的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四川大学博物馆初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1:03    IP属地:四川

”三苏祠“里有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等物品展出和售卖,大家可根据自己需求参观和购买
继续在“三分水,两分竹”岛居园林特色的”三苏祠“里参观和游览,来到东坡盘陀塑像景点
东坡盘陀像在披风榭正北面的水渠上,重约60吨,像与基石连在一起,总高4.1米,宽4米,厚2米,像肩宽0.9米。雕塑这座像的依据是《东坡盘陀画像碑》。苏东坡头戴高高的东坡帽,身着普通文士服,坐于大石之上。大石置于水中,寄寓着东坡一声栉风沐雨,如中流砥柱。此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四川雕塑院赵树同先生设计和施工的,1982年4月动工,历时80余天,是全国最好的东坡盘陀像
在东坡盘陀像前敬仰好后,前往下一个参观地——披风榭
南宋嘉定年间,魏了翁知眉州时,在今眉山老城小北街后田坝疏沼建环湖。湖上筑翠洞、书台、起文堂、披风榭。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其中两句几乎是所有眉山人都能吟颂的,这就是:“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这也正是眉山现在称为“诗书城”的来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眉州人为纪念苏轼、陆游、魏了翁,遂在三苏祠内重建了这座披风榭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共两层,下层为敞轩。用柱16根,上为抬梁结构,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灰塑屋脊。平面呈正方形,四周置美人靠。正脊有寿字形宝瓶饰物,檐上悬挂前国防部长张爱萍草书匾:“披风榭”,下檐悬“浩然正气”匾。
披风榭背临瑞莲西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参观好了披风榭后,继续在”三苏祠“里参观游览,来到连鳌山石刻景点

连鳌山石刻是苏轼十七岁时的大笔书法,“连鳌山”三字原迹在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是苏轼十七岁时与弟苏辙,好友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三兄弟同游连鳌山时所书。
连鳌山本有同登榜首之意,巧的是东坡手书连鳌山之后的第四年,苏轼、苏辙与家氏三兄弟果然同科中进士,同占鳌头。明代《蜀中名胜记载》,“连鳌山”三字雄劲飞动,大如屋宇。“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
”三苏祠“里还有一部分景点正处于维修或修建中,一起打卡走人,前往下一个参观游览地——船坞景点
船坞位于三苏祠主体建筑西侧,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单檐,前部为歇山式屋顶,后部为圆形攒尖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屋架。总长20米,最宽处为5.5米,共11根柱子。
船头向东,有石跳板可上下船亭。船头有桂花一株,胸径近30厘米,恰如撑船的篙竿。船头为平台,到船舱有两级台阶,船舱边缘设木质美人靠。
"船坞"简介
在”船坞“上参观游览中
春意盎然中参观游览”三苏祠“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静放一周后车子无法启动 只能修修补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3-05 16:23    IP属地:四川

在参观游览“三苏祠”途中“东坡盘陀塑像”能倒映到静静地湖面上,拍摄起来感觉不错
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
我家领导在“三苏祠”观景中
春意盎然的“三苏祠”
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消寒馆简介
继续在“三苏祠”里参观游览,不知不觉中来到抱月亭景点处
抱月亭在瑞莲东池的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翠竹掩映,格外优雅。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清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督学使张之洞来眉山倡导修建,原为双层攒尖式草亭,上世纪80年代改为瓦顶。凭栏远可眺云屿楼、东厢房、绿洲亭,近可观鱼赏荷。
“三苏祠”还举办了古装拍摄比赛和图片展,这个可以有
漫步来到“三苏祠”中苏家故宅中一小水凼,据说是苏东坡弟兄少年儿童习字绘画,清洗笔砚的地区。后代为纪念三苏父子俩,将其辟为洗砚池。清朝末年眉州拨贡彭耀章仿苏体字题“洗砚池”三字,携刻于侧墙之中
“洗砚池”简介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老途安的新装备太阳能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