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大连论坛 >  川滇藏自驾旅游杂记—大集合-力争成为史上最全贴-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西藏自驾游知识

发表于 2007-12-25 13:40    IP属地:未知

道孚民居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素有“康北江南”之称。是由北路通往西藏的重要门户,是甘孜州旅游环线东部“一个圈”和省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孚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县城距州府康定217公里,省道S303线东西贯通、通往阿坝州的道二路和通往雅江县的雅道路南北相连。如诗如画的雅拉风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八美土石林、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浓厚的惠远寺、灵雀寺,民风淳朴、读具特色的道孚民居。草地广袤、林木葱郁、山雄水秀的康巴阿勒泰——玉科草原等诸多的景区和藏区影响深远的勒德学姆神山、扎嘎大神山、气势轩昂的胜利白塔。
  甘孜州道孚县的藏族民居,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双绝”:一绝是其与众不同的惊人特色,二绝是因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如此这般的“大木屋”恐怕难以再造,绝版了。从后者的意义看,道孚民居因此而弥足珍贵。
  从丹巴前往道孚,在离县城几公里的格西乡,便能将道孚城尽收眼底。这座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城市,首先呈现给人们的是鳞次栉比的藏式民居,它们从平坝向着低缓的山坡上蔓延,构成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使整个城市熠熠生辉。
  这些道孚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两色构成,白色的屋顶,白色的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染涂,其间配以红、蓝图案,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积木图案。白色的房顶与宽敞的院坝里,身着艳丽藏装的少女或身着绛红色衣衫的喇嘛飘拂其间,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它有纯藏式和藏汉结合式两种,前者居多。不论哪种结构,都是白墙红(棕)壁花窗,“品”字滴水檐,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排列有序。
  别看这些房子外观色彩基调相似,其实内部却各有洞天。由于道孚地处青藏高原、鲜水河断裂带,日照长、风沙多,昼夜温差大,属“四季无暑,一霜成冬”的典型高原气候,于是聪明的道孚人便巧妙地利用本地建材精心打造居室,使其冬暖夏凉,尤为抗震。在建筑材料上,道孚民居以木材、石材、泥土为主要原料,依山傍水、坐西向东,起到吸热采光,避风沙雨雪侵袭、保温安全舒适的作用。室内装饰也都用红色等“火热”的基调。外形多为四方形,二楼呈L形、凹形或回形,四壁多以片石砌墙或用泥土夯筑而成。它的内层结构是纯木材,架“棒柯”或“棒勒”,间隔为各种用途的房间。房间上装木望板,下铺木地板,顶盖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垫底再铺“阿嘎土”,日晒雨淋绝不漏水。屋架门窗外表的裸露部分,则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过,既防腐防蛀,又美观大方。
  道孚民居的房屋总结构,上为穿头木架通柱、双梁双檩双挂条,地扦锁脚井字形屋架,极为严密,防震抗震性特强。房屋的大小以“空”为单位计数,四柱之间为一“空”,小者十余“空”,大者达八十余“空”。在一楼二楼安装“棒柯”3至5个,既稳固又气派。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装修成主人或客人卧室、贮藏室、经堂、客厅(有的还分设汉式和藏式两厅)、厨房、走廊、阳台、厕所。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内部装饰。房间四壁、房门和梁柱上一般都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雕刻着龙、凤、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每间屋的大门上都镶嵌醒目的两个狮头大铜环,凸显了与之相融的汉文化的特点。置身其间,色彩斑斓中,身边尽是龙飞凤舞,鹤翔麟跃。缤纷中细端详,真是藏民族艺术的天堂!那度母、花鸟、异兽、龙凤、五彩祥云图案精美逼真,栩栩如生,每幅画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不但让人大饱眼福,更把人带入仙境般的传说中去,其乐无穷。一件件精致的装饰品、各种藏式家具交相生辉,恍惚间仿佛跌入宫殿。而来到藏家最神圣的经堂,满屋的唐卡和七色小彩灯在四周闪烁,正面壁龛里一尊尊佛像旁,形形色色、竞相开放的酥油花,浓香弥漫,令人顿生肃穆之感。

    大伙去道孚一般都是冲民居去的,道孚的民居也确实讲究,木雕非常精细。我们进去看到那户人家是做药材生意的,比较有钱。他们家光是备木料就花了一年,粗大的木柱子都是从原始森林里运出来的,最后完成内部装修足足用了三年时间,装修的费用大概五六十万。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3:41    IP属地:未知

川藏线上的藏民居建筑      在甘孜州境内的川藏公路南北两条线上,纵横着千里雪域山峰。千百年来,这里的藏族等少数民族散居在这些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使得这里的民居与这里的地理环境相融一体:他们用大地的夯土、峻山的石头和森林的树木,筑起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居所,并渐渐地将他们对生命的信仰、审美和色彩也加入到这些民居建筑之中,使得这片大地上的风景如歌如画……

  石头与夯土的乐章
  从康定向西,折多山是一条传统的藏汉分野线。藏民称此以东为“关外”,以西为“关内”。从这条线由东向西,汉式或汉藏混合式的建筑风格呈逐渐减弱之势,而古朴的纯藏式风格却愈来愈鲜明,形式愈来愈独特。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川藏线是一条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走廊,而建筑正是这个区域里固有的群体性栖居符号。正如建筑学家林俊华所说:川藏线上的各种文化都是受多种文化影响后形成的非典型原生态文化,有人把它称之为“杂居文化”或“混合文化”。
  东方的金字塔
  从折多山下来不远,便到了新都桥。一个个典型的木雅村落依山傍水地散落在公路两旁,木雅民居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大多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木雅藏族擅长垒石建筑,房高数丈,一般三层,底层养畜,楼上堆物和住人;而在四川藏区北部十分流行的木结构“崩空”房,在木雅地区几乎没有。


  与新都桥同属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鱼通区地处大渡河沿岸,那里至今仍有一支约7000人自称 “鱼通”的藏族群落,他们也是采用石头垒砌起他们栖居的住所。麦崩山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寨。他们的建筑格局每家都一样,其住房与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住房基本一致,全部为石块所砌的碉房。在川藏线上,藏族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这种麦崩山寨式的“碉房文化”。在传统建筑技术中,碉式建筑与砌石技术和“邛笼”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碉式建筑中,大量的是居住建筑,少量是“高碉”。建筑碉房多为石木或石头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部仍为垂直。
  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村落--甘孜州道孚县的扎坝。十多个古老的石碉楼散乱地耸立着,在青山和蓝天之间,这些建在山腰台地的雄伟石碉楼更显得沧桑和突兀。正是这些遍布四川阿坝和甘孜两州的石碉,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不小震动,一位法国建筑学家誉之为“东方金字塔”。

  扎坝的民居在藏区是独树一帜的。在川藏线上,藏族民居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石砌碉房;二是用土筑而成的碉房;三是木结构的“崩空”;四是帐篷,主要流行于牧区。但扎坝民居与这四种类型都不相同,它是一种碉与房的组合,墙体完全用片石砌成,一般在4-5层,有的甚至更高,可达20米。这种房在当地被称为“碉楼”。但这种碉楼与其他藏族的碉房有很大区别。其他地区的碉房是一种类似碉的房,但扎坝人是将碉和房组合在一起,几乎每一户的房屋都是既有碉又有房。一般以4根柱子的居多,最小的只有1根柱子,最多的可达9根。一般l根柱子的碉楼面积约64平方米。柱子呈一字形排列,柱顶放一圆木做横担,横担上架木梁,木梁两端嵌入墙体,再在木梁上铺横杆,置片石或铺柴块,最后盖土、铺木板。以后诸层也是如此。下面三层每层高约2-5米,上面两层高约2-3米。各层用锯齿形木梯相连。

  泥土筑成的铜墙铁壁
  在草原、河谷地区,如甘孜、炉霍、新龙、理塘、巴塘等地,人们用黄土筑墙、建住宅和高达三四十米的碉楼。当地丰富的木材被当作梁柱和室内装修,而泥土则用于铺筑楼层和屋顶。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和多次地震的考验,这些夯土建成的碉楼至今巍然屹立。
  土筑楼面和平屋顶,在藏族建筑中很普遍,这种材料建筑隔音、保温的效果都很好,它既符合当地气候的特点,也经济实用。在甘孜,那里的土筑平顶中掺合一定的牛粪,而在巴塘地区,则用白泥、锈石、青桐叶汁等掺合其中。这无疑丰富了藏式民居的建筑内涵。
  而新龙民居外观雄伟,与新龙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正相呼应。传统的新龙农区建筑多为二到三层的土木平顶碉房。房顶用泥土覆盖,整平打实防止漏水,底楼一般用泥土夯墙,少窗无地板,旧时一律作牛马圈,现在通常用来堆放农具、柴禾。一楼为主人居室,中间一室宽太,窗口面大小不等,光线明亮,通常作客厅兼作厨房,具有安全和冬暖夏凉等特点。而顶层的“崩空”,一般由僧人、长辈或客人居住。
  乡城县流行白色藏房,那里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更具有抗震的功效。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乡城白藏房普遍为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而白色村庄中鹤立鸡群的夯土古碉也是乡城一景,据史料记载,这些古碉系纳西木氏土司统治乡城时所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其用途还有待考证。
  在川藏线上,还有一种独特的民居--随处迁居的帐篷。历史上西藏牧民过着游牧生活。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无定所,为了御寒避风,他们制作出帐篷以作栖息之所。在夏季的色达、理塘等草地牧区,广袤的绿色草原与五彩缤纷的帐篷互相衬托,呈现出一幅绮丽斑斓的高原景色。
  川藏线上那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也如这奇丽的大自然,让人流连在现实与梦境之间。

  川藏线上的木制民居——“崩科”式建筑
  从康定县东俄洛向北穿过塔公草原,翻过橡皮山,便进入了道孚县。这时映人眼帘的建筑物已不再是康定境内的高大砌石木雅民居,而是造型整齐划一,外部红白色彩对比强烈、以“崩科”结构为主体的道孚民居了。在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头架起来的房子”。
  道孚传统民居较为低矮,一般多为两层,也有少数单层的。传统“崩科”民居建筑的营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半圆木两头直接搭交,使四方墙体连成整体,在木墙体上挖洞作门窗;另一种是将房屋四角的圆木斗成灯笼架,然后在角柱上挖槽,再将半圆木两端插入柱槽内,层层横叠成墙。
  20世纪70、80年代,炉霍、道孚相继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人们对传统的“崩科”建筑在结构上、布局上都进行了改进。同时,在装饰上也格外讲究起来,从而使道孚民居成为四川藏区“崩科”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改进后的民居,柱子直径普遍加大,豪宅的住子需两人合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底层和二层的木柱连体,并仿内地木穿斗结构形式梁柱接榫,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以增强抗震能力。其中一种民居的平而呈“回”字形,中有回廊、天井。这种建筑一般为三层,格调优雅,庭院感十分强烈。二层平台的女儿墙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房前屋后还种植了果树。用泥土夯筑的底层和二层后方的土墙刷以白色,而木质半圆木墙体涂以褐红色,窗框和窗扇均作彩绘。从外部看,各种色彩相互协调映衬,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文人的笔下,这里的民居更是被点染得令人向往:“穿过整洁的小院进人楼底,只见红壁、红柱、红色的大理石和棕色瓷砖镶嵌的地板组成了火热的基调……沿着楼梯拐角登上二楼,葛然间被一派金碧辉煌震慑了,只见四壁、门房和梁柱上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镂刻着典雅的龙、风、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
  从道孚出发,经炉霍、甘孜两县后到德格,人们在习惯上将川藏公路317线经过的地区称为 “康北地区”。我曾从这条线路上至少走过十余次,发现不同地区的“崩科”式建筑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至少可在结构布局、外部特征上看出一些端倪。这种端倪在德格“崩科”式民居中尤为明显。
  马尼干戈是进入德格后的第一个小集镇,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严寒,“崩科”式民居低矮了许多,而且多为单层式,如“火柴盒”似的。但你可别小觑了它,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显得过于简单的“崩科”式民居,从它的身上,可以感悟到青藏高原上多姿的 “崩科”式民居早期雏形的影子。
  真正的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典型建筑,需要翻过海拔6168米的“飞鸟也难上山顶”的雀儿山,进入金沙江大峡谷后才能看到。在乡间,你会看到属于德格风格的民居三三两两地散落于沟谷、田间,间或也不时会出现数十户人家聚居的村落。这些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德格 “崩科”式民居。这些民居旁边都有一个较高的、多格的用圆木架起的支架。春夏之际,这个空空的支架上间或有一些鸟雀驻足,但要是到了入秋时节,支架上则会满满地垂挂着畜草或青稞。
  德格是康巴文化的中心,而德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庆镇和坐落于更庆镇被誉为“雪山下的藏族文化宝库” 的德格印经院是德格文化的突出代表。或许是因为那里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更庆镇的“崩科”式民居和乡村民居一样,依然更多地保持着它的早期风貌和传统。这可从其外貌特征和基本结构上清晰地观察到。所谓传统结构模式,是指其建筑物底层的围护墙是传统的夯土墙,为夯土本色,内部为柱顶梁结构。而其上的二层或三层叠放“崩科”,并被涂以褐红色的大色调,其效果更显得古朴、贴近自然。
  德格更庆镇地处深谷,民居皆依山势而建。在德格印经院附近的欧普龙沟,重重叠叠依山而建的民居,给人一种扶摇直上的感觉。由于地势所限,这反而促使德格“崩科”式民居在空间布局上发挥得更自由。在层数上,或二层、三层不拘;在阳台的取位上,或居中或置边,随主人的意愿而为。但也有二层民居不设阳台的。这种在空间上不受约束的布局,与其说是受地势的影响,倒不如说这就是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又一大特点。
  德格民居在细部的处理上,也别具地方特色。在窗框的制作上,多采用传统的门框制作式样。窗框呈外八字形,一般要雕凿二至三道图案,如蜂巢、串珠、莲瓣等,并且着彩,透露出一种华美的气息。在用料上,较之道孚“崩科”的用料要少得多,其客观效果相反出奇的好,显得格外灵秀、舒展。
  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厅室多居中,厅室外部使用排面,在排窗之下,则用木板拼装成方形隔板,隔板上的装饰色彩多以红、黄、蓝相间。这在其他地区是极少见的。这或许是当地藏族“崩科”式建筑的一种民俗的约定俗成,抑或是带有某种特定含义,却给人们一种神秘之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3:46    IP属地:未知

川藏茶马古道文化        汉藏“茶马互市”文化在唐代初兴时,被称之为“茶马互市”,即指以汉区的茶叶与藏区的马进行互换的以物易物的经贸往来。其时的互市之所,主要设在西北地区,在互市过程中还未形成一种专门制度。及至宋代神宗时期,采纳王韶建议,榷禁川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为确保茶马贸易的正常发展,宋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例如在管理上设置专门机构买茶司、买马司、茶马司、盐茶司、都大茶马司等;采取招马、降低茶价和提高马价等优惠政策;在制度上实行官运茶叶专卖的榷茶制。至使四川的茶马互市在宋代得以兴盛。其互市地点,主要有黎、雅、嘉、威、茂、文、益、泸、叙、夔和南平、长宁、永康等地,中心为黎州(今汉源)和雅州(今雅安)。元代,中央**对汉藏茶马互市管理松驰,前期由**统购茶叶销往藏羌地区,后**停止经营,汉藏之间,听其民间自由互市。
        但在交通方面,元中央王朝却十分重视川藏茶马古道的通畅。为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加强对藏区的治理,开辟从内地到西藏的交通线路,至使川藏茶马古道成为正驿,并设置驿站。凡持有玺书驿卷及藏区土司文牒的僧侣官员,便可在藏区和内地之间乘驿往来。元代,川藏茶马古道共设19处驿站。到了明代,对驿站进行继续维护和扩建。及至清代,区内驿站增扩至87处。泸定、康定成为川藏交通之咽喉。及至明代,初行“金牌信符”制度,后改“引岸”制度。除此而外,明中央王朝还对藏族僧俗首领施行了朝贡制度,这种制度又被称为“贡马赐茶”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出于明朝政治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其时汉藏茶马贸易的一个必要补充。清朝开国,“踵前朝故事”。及至乾隆时期,“茶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与茶马互市有相同意义,但贸易范围更加广泛、基本形式有较大变化的“边茶贸易”制度。边茶贸易制度的核心是改官营为商营;以“引岸”制度代替“榷茶”制;内地仍以茶叶为主要交易商品,此外,其他与藏族人民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进入市场的比例大幅增加,而藏区输出的交换商品已不再仅限于马,主要是当地生产的皮革、药材、黄金等土特产品。边茶贸易制度一直实行到建国初期。
        自宋朝以来,甘孜州就是从四川至康区、西藏的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要冲地带。明初,从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藏语名打折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明际,黎、雅、碉门(今天全)成为川西茶马互市的最大市场,史书中有“秦巴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五千余里皆用之”的记载。明洪武年间,又开通了一条从碉门经泸定岚安、烹坝的茶马贸易通道,于岩州设市,置岩州卫,保护市易。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今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明末,岩州市废,打箭炉市兴。人清后,打箭炉成为藏区盛极一时的汉藏贸易中心。同时也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心,历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镇。
    汉、藏之间以茶叶为中心的贸易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藏族地区对内地茶叶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刺激了内地茶业兴盛、产量增加;服务于茶叶贸易的机构、人员以及运输力量等逐渐加大,服从于茶叶加工的其它行业得到发展;“茶马贸易是从事畜牧业各兄弟民族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柱,马有销路,就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茶有来源,保证了肉食乳饮民族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茶马贸易带动了汉藏各族各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形成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清代因内地名马甚多,马匹销路不广,停止了茶马贸易后,汉藏民间的商业贸易却更为发展和繁荣,大批茶叶和内地出产的生产、生活资料,如衣服、绸缎、布匹、酒肉、铁器、瓷器等商品都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藏区的土特产品,特别是药材和黄金等,大批销往内地,双方交换的数额远远超过历史上茶马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从而使藏汉民族经济更牢固地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带动藏区市镇的兴起和发展
        明代以前,茶马贸易的互市市场均不在藏区,各地藏族到互市市场进行交换,需经长途跋涉,加之藏族长期生活在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难于适应内地的盛夏酷暑,互市时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明代以来,随着贸易的增加,互市市场开始向藏区纵深发展。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碉门设茶马司。洪武二十年 (1387年),在岩州(今泸定岚安)设互市市场,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之民“番蠲其徭役,专令蒸造乌茶,运至岩州,置仓收贮,以易番马”。
        清代以来,藏区高原市镇的发展规模和范围都有扩大。“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为番夷汇总,因山为城,市井辐辏’,商务繁盛,为边茶转输西藏、青海各蒙藏地区‘出口总路,是以四方茶商俱聚于此’。藏汉间交易通过‘锅庄’为煤介。雍正至乾隆年间,打箭炉由十三家锅庄发展到四十八家……锅庄由待贡向行栈职能的转化,表明雍乾时期打箭炉商务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汇集于打箭炉的藏商集团,除了今甘孜州内的土司商、寺庙商,还有今西藏、青海、云南和四川木里的藏商集团;汇集于打箭炉的汉、邛、蒲帮,雅州帮等。据乾隆年间统计,四川的邛崃、名山、雅安、荥经、天全等县销往打箭炉的边茶总引额数达十万零三百四道,计约一千万斤以上。民国时期,每年引票销售量均在十万张左右,其中最低额年份亦在六万九千多张。
        在甘孜州境内,除打箭炉外,泸定也是历史上汉藏贸易的一个重镇,它包括今泸定岚安、化林坪和泸桥镇。化林坪虽来曾设互市之所,但为“自磨西面渡沈村,逾飞越岭至黎州”之“茶马互市”要道上的重镇。故清初“设汛于此。康熙二年,改汛为营,设守备一员,标兵一营。三十四年添设参将。四十三年改营为协”。据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载,化林城原建时,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环城筑有营房,城内有商肆、都司署、关帝庙、城隍庙、安抚使署、千总署、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果亲王诗碑等建筑。果亲王于雍正十三年(1735)从泰宁返京时过此曾提诗曰:“泰宁城到化林坪,峻岭临江鸟道行。天限华羌开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泸城镇的开发与繁荣则无不与汉藏贸易与泸定桥之建造有关,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记述:“泸定县治,旧称泸定桥,亦曰桥上。海拔一千四百公尺。明以前为“西番”村落,番名“阿龙”,属杂道长官司管辖。清初,从音译曰:“安乐坝”。今之安乐坝,其时与此河原相连。又其时川康间之交通分为两道,北自雅州经碉门(天全)严州(岚州)瓦斯沟人打箭炉。有时亦自岩州渡烹坝,由大冈人泸,曰雅州路。南自汉源逾飞越岭经化林坪、沈村、咱威、磨西面、雅加埂,为黎州路。中间唯自瓦角渡紫牛,为自南路斜合北路之小道。沈村、紫牛、烹坝三渡,称为泸河三要津,此外皆非冲要,安乐坝僻在一隅,无人注意。故西炉之役,全境骚动,独安乐坝无闻。炉乱定后,选地建桥,以通川藏。以其地名吉祥,水势平稳,遂勘安桥基于此。康熙四十五年桥成拨化林营兵戍守,设把总一员。桥头始有汉户,经营小贸。雍正六年,天全黎州皆改土归流,雅州升府,始设巡检于此,管理桥工水利、茶榷,及沈村、烹坝两驿站。始渐有商店成市街。其后屡因修葺铁桥,运矿开冶,且为西炉商贾,往来要站。汉人渐增,经商之外从事垦植。乾隆末叶,西陲多故,打箭炉市渐兴旺,炉之间货运日盛,桥之西端,脚店蔚起。嘉庆中,内地扰乱,川边矿业勃发,汉人赴边者多,泸定始有数十市户,亦皆农商兼营。其后天主教传人西康,教人引水灌溉,垦辟稻田,泸定地力大启,人口日增,化林与桥上,皆属汉人势力集中之地,百业渐兴”。、
        带动藏区市镇的兴起和发展
        明代以前,茶马贸易的互市市场均不在藏区,各地藏族到互市市场进行交换,需经长途跋涉,加之藏族长期生活在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难于适应内地的盛夏酷暑,互市时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明代以来,随着贸易的增加,互市市场开始向藏区纵深发展。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碉门设茶马司。洪武二十年 (1387年),在岩州(今泸定岚安)设互市市场,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之民“番蠲其徭役,专令蒸造乌茶,运至岩州,置仓收贮,以易番马”。
        清代以来,藏区高原市镇的发展规模和范围都有扩大。“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为番夷汇总,因山为城,市井辐辏’,商务繁盛,为边茶转输西藏、青海各蒙藏地区‘出口总路,是以四方茶商俱聚于此’。藏汉间交易通过‘锅庄’为煤介。雍正至乾隆年间,打箭炉由十三家锅庄发展到四十八家……锅庄由待贡向行栈职能的转化,表明雍乾时期打箭炉商务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汇集于打箭炉的藏商集团,除了今甘孜州内的土司商、寺庙商,还有今西藏、青海、云南和四川木里的藏商集团;汇集于打箭炉的汉、邛、蒲帮,雅州帮等。据乾隆年间统计,四川的邛崃、名山、雅安、荥经、天全等县销往打箭炉的边茶总引额数达十万零三百四道,计约一千万斤以上。民国时期,每年引票销售量均在十万张左右,其中最低额年份亦在六万九千多张。
        在甘孜州境内,除打箭炉外,泸定也是历史上汉藏贸易的一个重镇,它包括今泸定岚安、化林坪和泸桥镇。化林坪虽来曾设互市之所,但为“自磨西面渡沈村,逾飞越岭至黎州”之“茶马互市”要道上的重镇。故清初“设汛于此。康熙二年,改汛为营,设守备一员,标兵一营。三十四年添设参将。四十三年改营为协”。据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载,化林城原建时,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环城筑有营房,城内有商肆、都司署、关帝庙、城隍庙、安抚使署、千总署、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果亲王诗碑等建筑。果亲王于雍正十三年(1735)从泰宁返京时过此曾提诗曰:“泰宁城到化林坪,峻岭临江鸟道行。天限华羌开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泸城镇的开发与繁荣则无不与汉藏贸易与泸定桥之建造有关,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记述:“泸定县治,旧称泸定桥,亦曰桥上。海拔一千四百公尺。明以前为“西番”村落,番名“阿龙”,属杂道长官司管辖。清初,从音译曰:“安乐坝”。今之安乐坝,其时与此河原相连。又其时川康间之交通分为两道,北自雅州经碉门(天全)严州(岚州)瓦斯沟人打箭炉。有时亦自岩州渡烹坝,由大冈人泸,曰雅州路。南自汉源逾飞越岭经化林坪、沈村、咱威、磨西面、雅加埂,为黎州路。中间唯自瓦角渡紫牛,为自南路斜合北路之小道。沈村、紫牛、烹坝三渡,称为泸河三要津,此外皆非冲要,安乐坝僻在一隅,无人注意。故西炉之役,全境骚动,独安乐坝无闻。炉乱定后,选地建桥,以通川藏。以其地名吉祥,水势平稳,遂勘安桥基于此。康熙四十五年桥成拨化林营兵戍守,设把总一员。桥头始有汉户,经营小贸。雍正六年,天全黎州皆改土归流,雅州升府,始设巡检于此,管理桥工水利、茶榷,及沈村、烹坝两驿站。始渐有商店成市街。其后屡因修葺铁桥,运矿开冶,且为西炉商贾,往来要站。汉人渐增,经商之外从事垦植。乾隆末叶,西陲多故,打箭炉市渐兴旺,炉之间货运日盛,桥之西端,脚店蔚起。嘉庆中,内地扰乱,川边矿业勃发,汉人赴边者多,泸定始有数十市户,亦皆农商兼营。其后天主教传人西康,教人引水灌溉,垦辟稻田,泸定地力大启,人口日增,化林与桥上,皆属汉人势力集中之地,百业渐兴”。
      
[ 本帖最后由 panguzx 于 07-12-25 13:46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02 KB)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0.98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3:53    IP属地:未知

318国道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于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
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
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段到第一阶段
从盆地到平原、高原
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
从淡水湖到咸水湖
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

同样,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
从浙江河姆渡7千年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
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
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
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

318国道高度整合了我国东部、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尤其神奇的是,许多世界级的景观竟然集中在这条大道两旁及周边100KM范围内,譬如,东部的名山名湖有黄山、庐山、西湖、太湖、洞庭、鄱阳等,西部的名山名湖有贡嘎、南迦巴瓦、珠穆朗玛、希夏邦马、羊卓雍错、纳木错等。
这真是一条东西合璧、交相辉映的大道,作为审美,它是一条带状的世界级景观长廊,作为培育“国家意识”和“国土意识”的象征和符号,它是一个丰富的令人惊叹的符号系统,几乎是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这条长廊上应有尽有。
从亚热带的鸟语花香,到高原冰川的苍茫壮阔,神秘的北纬30度上汇集了各类奇迹奇景。去年8月众多科学家参与的考察队伍,对318国道及其沿途进行了考察。考察队成员一致认为,这条从上海直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沿318国道一路向西,从沪宁杭到成都,探寻辣椒带、回归线的荒漠与鱼米之乡;从成都到拉萨,重走川藏线,体会川藏北线与南线上不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带;从拉萨到樟木口岸,触摸世界屋脊的纯净与艳丽。这条路上,聚集着多元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凝聚着多民族的历史遗迹和风俗,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景观大道”。

城市名 距起点距离(单位:千米)
上海 0
上海青浦 38
浙江湖州 158
浙江长兴 185
安徽广德 240
安徽宣州 308
安徽南陵 356
安徽青阳 423
安徽贵池 466
安徽安庆 534
安徽怀宁 571
安徽岳西 651
湖北英山 761
湖北罗田 801
湖北新洲 874
湖北黄陂 926
湖北武汉 979
湖北仙桃 1090
湖北潜江 1146
湖北荆州 1218
湖北荆州 1220
湖北枝江 1265
湖北猇亭 1306
湖北宜昌 1330
湖北利川 1721
重庆万州 1871
重庆梁平 1953
2051
四川渠县 2095
四川南充 2198
四川蓬溪 2251
四川成都 2526
四川双流 2540
四川新津 2562
四川邛崃 2599
四川名山 2654
四川雅安 2674
四川天全 2711
四川泸定 2837
四川康定 2886
四川雅江 3037
四川理塘 3174
四川巴塘 3345
西藏芒康 3450
西藏左贡 3608
西藏八宿 3809
西藏波密 4026
西藏林芝 4240
西藏工布江达 4386
西藏墨竹工卡 4592
西藏达孜 4639
西藏拉萨 4670
西藏堆龙德庆 4682
西藏曲水 4731
西藏尼木 4807
西藏日喀则 4966
西藏拉孜 5123
西藏定日 5214
西藏聂拉木 5431
西藏友谊桥 5476
318国道作为在北纬30度地区为数不多的大通道,是连接了中国最多的省份的公路。也因为其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而被称为中国的景观大道。在2006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对于318国道作了全面而深入地介绍。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旅行爱好者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这条318国道进行着自己的考察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3:55    IP属地:未知

甘孜土特产一览表

  甘孜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充分开发和利用州内得天独厚的资源, 在全州经济中能够起支撑作用, 并具有一定规模, 一定档次的拳头产品主要有:
  一、生物资源。甘孜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 , 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其种类多, 生长量大。其主要产品有:1、松茸等野生菌类。全州有 13 个县属松茸主产区 , 年产量为 1500-1700 吨左右。以及鸡油菌、羊肚菌、牛肝菌相继进入国际市场 , 其产品清水茹罐头, 冰冻松茸、盐渍切片松茸、保鲜松茸是甘孜州唯一能出口创汇的产品。
  2 、林果类。由于我州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我州经济林木种类较多, 独具特色, 盛产核桃、梨、桃、杏、橙、葡萄、苹果、石榴、樱桃, 量大质优。其中巴塘的苹果和香杏, 泸定的香桃、仙桃、樱桃, 丹巴的梨、苹果、石榴, 得荣县的核桃, 其产品数量大, 品质量好。
  3 、山野菜、山野果。州内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山野菜有藏菜、薇菜、马暗叶、东风菜、人参果、剌嫩芽、橡子等数十种, 分布于峡谷、山原地区 , 蕴藏量大;山野果主要有沙棘、仙桃等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功能。
  二、优势矿产品。甘孜州地处三大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 复杂的地质构造, 为成矿、贮矿创造了优越的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己成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域之一。经地矿勘探 , 州内有富集的贵重金属、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 非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 60 个矿种, 形成矿产地 1095 处 , 其储量均十分丰富 ,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稀有金属 , 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后备基地 ,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其主要产品有黄金、铅辞矿、铜矿石、铁矿石、短矿石以及大理石、花岗石、白云岩、石膏矿、云母矿、硅矿石等非金属矿产品。
  三、农产品。甘孜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 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 ,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 , 立足资源优势 ,部分县相继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企业 , 其主要产品有 1 、青裸酒系列产品。以桑吉卓玛青裸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炉霍县青裸酒厂为代表 , 与青裸基地挂钩 , 生产的虫草酒、雪莲花、鹿鞭酒等系列低度营养保健青裸酒 , 产品有一定的规模 , 产品质量好 , 品种多,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 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淀粉、粉丝。淀粉、粉丝以甘孜、炉霍、道孚、丹巴等为主产县 ,质优价廉 , 销路好。3、油菜籽。泸定县安家湾榨油厂, 道孚县榨油厂, 年加工菜油 200 余吨。4、精粗面粉。以甘孜、炉霍等县为主产县。
  四、畜产品类:畜牧业加快了人草畜 “三配套” 建设, 不断提高牲畜商品率, 使畜牧业生产更具生机和活力, 为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石渠生产的特牛绒衫、毛绒被等毛绒产品 , 深受用户青睐; 炉霍加工的藏毯也小有名气;皮革、皮革制品、肉干、甘酷素等产品也有一定市场。
  五、中药材类。甘孜州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 是四川省主要的药材产区和重要的药源宝库。经考察 , 有药用植物 1581 种 ,约占全省的 40%, 经采集标本鉴定的药用植物有 824 种 , 种类多 , 数量大 , 一般蕴藏量在万公斤以上 , 有的超过百万公斤 , 本州常年收购药用植物在 200 种左右 , 年收购总量在 200-300 万公斤之间。我州出产的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大黄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 十分畅销。黄芹、秦先、羌活、党参、赤苟等质优量大。主要名贵大宗药材有 : 虫草、 川贝、天麻、秦荒、羌活、黄瓦、大黄、当归、党参、川赤苟、获苓、麻黄、泡参、独活、半夏、南星、薯藏、 莨菪、天门冬、雪上一枝蓄、绿什麻、红景天、首乌、雪莲花、大力子、甘木瓜、川木香、狼毒、马卡、沙棘、三颗针等 , 其分布区域相对集中 , 全州各县均有分布。
  虫草、贝母、麝香、鹿茸等作为甘孜州的特产名贵中药材早已誉?M中外。而作为“风味特产”的许多土特产品至今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里。例如:风干牛肉:冬季将牛肉置于室外零下三、四十度低温里,任其冷冻半月二十天,冷风将肉内水份一层层慢慢带走。手触肉即成粉末,入口化渣,而鲜味仍在。
  白菌:产于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少数地方。生于草丛时呈金黄色,晒干即为白色。每年只有8月中的几天里可以捡到,时过不见踪迹。白菌盖小肉厚柄短、气味清香,曾作为“贡品”专奉清庭。白菌内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又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营养价值很高。
  九龙花椒:九龙花椒粒大肉厚,油润色鲜。因其香醇可口久负盛名,其中又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等更出名。九龙乃渠所产花椒又名“贡椒”,原先曾为宫庭御厨调味必备品。
丹巴猪膘:过冬至节后杀猪,去头蹄、去内脏,将整头猪一剖为二,放至大锅内,让沸水浸泡,再加温,待水重开,捞出,置大筐或木板,放置楼顶冻一夜,其夜有霜最好,然后挂不见亮光、透风的屋内。吃时,割下或煮或煎,油香溢口,肥而不腻。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4:06    IP属地:未知

川藏南北线,隐秘地带(色达,白玉,新龙)精华十二日游
行程特色介绍川藏公路-中国人的景观大路
这是中国人的杜鹃花之路 峡谷之路 温泉之路 民居之路 宗教之路
这又是爱情之路,从川到藏,那一路风花雪月

本行程所含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地理评选):
最美的冰川:来古冰川 米堆冰川
最美的森林: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
最美的山:贡嘎山 南迦巴瓦

沿途风光
  • *****
  • *****
  • *****
  • *****
  • *****
  • *****
  • *****
  • *****
  • *****
  • *****

行程详细安排第一天:成都/丹巴                                  宿:丹巴假日宾馆或同级
成都出发40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沿途欣赏川西平原田园风光,到都江堰市。隔江观赏构筑在岷江崇山峻岭峡谷中直泻平原出口处人类的不朽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后进入岷江峡谷,逆江而上至映秀,再转直达卧龙的公路,然后翻越海拨4500米的巴朗山,在山顶可眺望四周的云海。在猫鼻梁远眺四姑娘山英姿后抵日隆镇。途经小金县,小金县在过去盛产黄金而得名,如今是高原苹果及雪梨的水果之乡。继续往丹巴前行,沿途观赏小金河谷风光及两岸的秀色,进入丹巴县位于大渡河峡谷中的“千碉之国”丹巴县,远观的藏式古碉。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友情提示:如果从成都早出发,可有半天的时间游览四姑娘山的最漂亮的沟-双桥沟(自费)。
第二天: 丹巴/ 炉霍/道孚/色达                    宿:色达金马宾馆或同级
早起游览颇具嘉绒藏族特色的甲居藏寨和建筑奇观-梭坡碉楼。再沿东谷乡境内的牦牛河行游,河水清澈晶莹,急流飞瀑如落珠玉,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奇峰异石遍布,不愧称天然盆景。然后前往道孚,途中在八美远观雄伟峥嵘、千姿百态随季节变色的卡玛泥石林。车过龙灯大草原时,放眼眺望,洁白的雪山与广袤的草原交相辉映,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情景。站在山上俯瞰道孚县城,灿烂的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藏式民居,华美、富丽,好一幅重彩的油画!在观赏胜利白塔、朝拜了寿灵寺,这一天行经的地方,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乐园。汽车驶入色达时,草地、牛羊便构成了草地人生活的主题。

道孚民居是集绘画、雕塑、雕刻、建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以其“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典型“崩科”(进干式)藏式建筑风格而闻名海内外。民居一般依山而建,座西朝东,采光通风好,冬暖夏凉,以石、木、泥为主要建筑材料主,木质穿过房架结构,防震防湿,数十年不损原型。更加令人叫绝的是民居内唐卡彩绘连壁,雕镂精细,粗橼巨木,龙抱虎伏,客厅神龛上,历代藏传佛教主宝像庄严,佛龛下香烟缭绕,盏盏青灯荧荧,别具风情。融民族建筑、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堪称“康巴第一藏房”。许多专家、学者考察后评价为“到藏区不去参观道孚民居,就如同未去长城”!
甘孜“甘孜一枝花,全靠云当家”,在甘孜看云是一种享受,山峰在云中时隐时现秋天的甘孜是一片祥和的世界。从锣锅梁子下来,就进入了一个巨大平坦的盆地,公路两旁的田里全是金黄的麦杆,头顶白云朵朵,雅砻江在不远处蜿蜒缓流,反射着烈日的点点波光。河岸边公路边的杨树叶黄了,阳光下金灿灿,劲风一吹,眼前飞起舞起漫天的黄叶,穿行其间,疑是梦中。
第三天:色达/甘孜                                   宿:甘孜县宾馆或同级
上午自行游览喇荣沟(因宗教原因,不在旅行社安排之列,可与司机自行协商前去),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下午抵甘孜,游甘孜寺,在甘孜附近进行摄影。

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常住的喇嘛有两万多人。这里的僧舍很壮观,如果你是初次到色达,其庞大的阵势往往会让你目瞪口呆。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成千上万喇嘛和尼姑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第四天:甘孜-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德格。宿:德格县宾馆(海拔3200米左右)
早餐后乘车沿着317国道(川藏北线)前往德格县,途中经过古茶马古道重镇,也是后来的川藏北线的重镇--马尼干戈,被称为中国的西部牛仔城,之后旅行者前往雀儿山下著名的九天瑶池-新路海,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鹿唇自然保护区,之后乘车翻越川藏线上最高最险的雪山--雀儿山,山上的公路海拔是5070米,但此山的最高海拔是6800多米,观赏雀儿山壮丽的风光,下山之后直抵德格县城,晚宿德格,全程约220公理,除了雀儿山上山及下山的路面为碎石路之外,其余路面大部份为柏油路面。在德格县参观著名的南派藏医院及德格印经院。
新路海及周围生态原始、完整。晶莹的大型冰川从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泻湖滨草原,极为壮观。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蓝天白云、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湖岸珍禽异兽出没,湖中野鸭成群,鱼儿游弋。夏秋季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真可谓世间仙境.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是藏区最大印经院,印经院现保存有世称“德格版”的藏文印版二十七万七千多块,包括藏传佛教红黄白花等各教派经典,不但有藏传佛教经典和藏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包容了大量的古代亚洲文化思想史料,甚至天文、地理、医方、百工等,其收藏范围之广之丰,堪称“雪山下的文化宝库”。印经院中的经书珍本、孤本,更是举世瞩目,在藏区,几乎所有的寺院都会以珍藏德格版的经书为荣。
第五天:德格-白玉-甘孜           宿:甘孜
早餐后乘车继续沿着317国道前行25公理,就来到了四川与西藏交界的金沙江大桥,有兴趣可跨过金沙江在桥,到西藏来一个10分钟的游览,并照像留念,之后沿着金沙江向着白玉县进发(全程约100公理,均为碎石路,夏季有可能塌方),旅行者在白玉县城午餐后,继续乘车经白玉返回甘孜,途中美景不断,先是要经过甘孜州最大的草原牧场,之后翻越漂亮的海子山及其它雪山返回甘孜县或新龙。
白玉——长江上游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里得以保存,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得以延留。这座静驻于角落的高原小城,隐隐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大气。白玉最美的季节是秋天,秋季来临,枫叶如火,桦树金黄,给沿途的村庄增添许多诗情画意,幽静的山川河谷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迷人。白玉--中国最后的“父系氏族”所在地-山岩(未被开发),中国最后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
白玉寺位于县城北边的山坡上,属红教寺庙,该庙居高临下,金璧辉煌,建筑群气势雄伟,白玉县城边的一整座山,庙堂和喇嘛们修行的小屋鳞次栉比,壮观景象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怎么看怎么是奇观。
第六天:甘孜或新龙/ 住:巴塘县宾馆
一早出发,上午游览新龙沿途风光,中午进入毛垭大草原,夏日湛蓝的晴空下,碧草连天,牛羊成群,野花姹紫嫣红,令人心旷神怡。长青春科尔寺-康南黄教圣地,依山而筑,层次分明,有绝尘归神之感。下午翻海子山,观冰封的姐妹湖,经措普沟热坑温泉,措拉柯自然保护区,至“弦子之乡”巴塘古城。住县城。(若游措普沟热坑温泉公园或措拉柯自然保护区,则均需增加1-2天的时间。另外理塘赛马节,巴塘雅勒节都是极富藏族特色的民俗节庆,碰上不可不参加)
第七天:巴塘-芒康-左贡(249KM)        住:左贡大酒店
在巴塘,古天主教堂的遗址,至今尚保存完好。跨过金沙江,观山高谷深、激流汹涌的金沙江峡谷自然风光,过桥后进入西藏地域,车开始在三江流域穿行,进入川藏公路较为艰险的旅途,便正式进入了西藏自治区。在滇藏与川藏公路的交汇处--芒康用餐后,芒康县城,就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之后翻觉巴山,拉乌山和海拔近6000米的东达山,到达左贡,路况不是很好,经常有“人仰马翻”的感觉。至左贡。
第八天:左贡-邦达-八宿(201KM)        住:八宿迎宾大酒店   
早出发,经邦达(川藏北线和川藏南线汇合处)翻业拉山(海拔4839M),车在公路上以'之'字形盘旋曲折前进 ,进入川藏公路拐弯最多的路段(72道弯)。翻越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怒山。同时可欣赏风化岩石山景,过多拉神山时观看藏区神秘的天葬台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下山途中原始森林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景色宜人。这天的行程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在东达山,邦达草原气温可达摄氏零度以下。可是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一天经历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
(路况说明:全天路况都差,特别是沿江边路面,路窄。东达雪山一年四季都有雪,较难。八宿海拔3910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4:07    IP属地:未知

第九天:八宿-然乌(90KM)          宿:然乌宾馆 
上午游览然乌湖,下午游览来古冰川。

然乌湖
然乌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近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场,茂盛的青稞和油菜,湖边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碧蓝的湖水,森林倒映,清澈见底,湖面的水鸟成群,一派仙境景色。

来古冰川
身在来古村,你可以同时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因为所有这些冰川都围绕着来古村,所以它们被人们统称为来古冰川。其中生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雄壮,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它在宏伟之中再添上几分美丽,在其它的冰川很难看得到。

友情提示:如果来古冰川一遇涨水,通行将非常困难,本公司有权将行程调至返波密,下午游米堆冰川,第二天游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

第十天:然乌/波密/古乡(127公里)               宿:波密众兴宾馆
汽车返回出然乌镇后,驶入川藏公路最美的一段路,沿途林木葱郁,流水潺潺,雄鹰盘旋,雪山、湖泊、农田、村寨一幅幅绝色美景,应接不暇,令人陶醉。继续沿318国道行50多公里至玉普,然后在川藏公路上的“米堆一号”明洞和“米堆二号明”洞之间的岔路口约8公里转向米堆:游玩约3、4小时后返318国道上向西进发约100公里到达波密。下午至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

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位于波密县城以西22公里处帕隆藏布河畔南恻, 沿帕隆藏布河畔的通往岗乡自然保护区的道路上,路边盛开怒放的野生桃花,使您眼花缭乱,惊异万分,到了保护区的云杉林内,让您更惊奇。由于云杉长得太高、太粗、太密,进入树林中心里总觉得自己的身子比平时变小了很多。当地百姓中有这样的传说:人不能穿人云杉林腹心地带,不注意穿进腹心地带,就会被此山的神女隐藏起,终生无法回来。

米堆冰川由两条世界级冰瀑布汇流而成,每条瀑布高800多米,宽1000多米,两条冰瀑布之间还分布着一片原始森林,壮观而秀美,神秘而奇妙。其中米堆冰川的南坡则是著名的察隅县阿扎冰川,据说在冰川附近还生长着翠绿的茶林、长势喜人的玉米、鲜嫩的黄瓜、硕大的西瓜等亚热带农作物,让你不敢想象是在西藏高原。

波密县城扎木镇:被雪山和森林环抱的美丽小镇波密县城扎木镇,海拔1100米,空气清新,十分迷人,被称作“西藏的小瑞士”。由于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山山脉所在,所以抬头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皑皑的雪峰。

第十一天:波密/八一  约216公里               林芝丽江大酒店或同级三星标准
早餐后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向川藏线上最后的天险通麦出发。经通麦镇,过通麦大桥就到达排龙门巴民族乡(通麦至排龙15公里路段是江边悬崖上的险路,在雨季时,山洪和泥石流常引发山体滑坡而使公路中断,著名的102滑坡段就在其间)这里是通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重要入口。过排龙之后路况好转,不久抵达具有“东方瑞士”之称的鲁浪,在鲁朗午餐享受鲁浪石锅餐后,穿过鲁朗林海,沿途观赏民俗村,民居、高山草甸、雪山森林风光,然后开始翻越海拔4702米色季拉山,一路松涛阵阵,云雾缭绕,春夏时的杜鹃花海飘扬,天气好的话,在山顶可以望见世界第15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垒山(海拔7294米)。经过垭口后一路下行,进入绿油油,有“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顺尼洋河而上,途中观赏距号称“世界柏树王”巴结乡巨柏林。后到达海拔2400米林芝地区的首府“八一镇”。

第十二天:八一/拉萨 约483KM             宿:雄巴拉酒店或同级三星标准
早8:00准时起床,8:30早餐,9:00准时出发,午餐后前往海拔3500余米的红教圣湖巴松措风景区,此湖又名错高湖,藏语意为“绿色的水”,面积27平方公里。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碧玉,游览巴松措湖,湖心岛的寺庙。然后返回318国道后继续沿尼洋河而上,途欣赏秀美的尼洋河风光(传说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成的,水色清幽明澈,绿波见底,在墨竹工卡午餐后,翻越318线的最后一座雪山,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下山后沿拉萨河谷行驶,途经工布江达县、达孜县后抵达西藏自治区首府—,“圣城拉萨”。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5:40    IP属地:未知

白玉、稻城、亚丁、新路海、德格九日游(中国秘境之旅)
行程特色介绍1,我们将从成都平原向西,穿过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横断山区,从甘孜州的西部进,从南部出,全程经过甘孜州的十三个县,2800多公理,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剪子湾山、卡了拉山、海子山、雀尔山等10多座雪山,穿越众多的大草原,观人间之奇景,览甘孜之精华,最美的神山(亚丁神山)、最美的乡村(丹巴藏寨)、藏区最美的民居(道孚民居)、最美的圣湖(九天瑶池-新路海)、苍茫的草原(理塘大草原)、最美的藏族姑娘(丹巴)、最雄壮的藏族男子汉(康巴汉子)、最神秘的宗教(藏传佛教的黄教,白教,花教,红教)、中国最隐秘地区之一(德格、白玉)、最原始的父系氏族(白玉)、藏区最大的印经院、世界最长的玛尼墙(德格)……体验藏北高原之风土人情,其情其景,终生难忘!
2. 购物:全程不进购物店。节约大量时间游览景区和沿途风光。住宿:当地一类酒店或有特色酒店(海拔低,不容易发生高山反应),不宿招待所、帐篷、木屋,以商务车和越野车为主的小型豪华团。

沿途风光
  • *****
  • *****
  • *****
  • *****
  • *****
  • *****
  • *****
  • *****
  • *****
  • *****

行程详细安排一次旅行就象新的呼吸,令人感觉心旷神怡。但普通旅行常常走马观花,呼吸一下就过去了,有这样一种旅游值得您去深呼吸体验,只要一次多请两天的假期,您就参加一次与众不同的行程,只要一次,就可足足回味一辈子……
第一天:成都/小金或丹巴                     宿:小金邮电宾馆或丹巴假日宾馆
成都出发40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沿途欣赏川西平原田园风光,到都江堰市。隔江观赏构筑在岷江崇山峻岭峡谷中直泻平原出口处人类的不朽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后进入岷江峡谷,逆江而上至映秀,再转直达卧龙的公路,然后翻越海拔4500米的巴朗山,在山顶可眺望四周的云海,有幸还可观赏到成群的高原雄鹰。就在您的脚下盘旋。沿途观赏小金河谷风光及两岸的秀色,远观丹巴山寨,进入位于大渡河峡谷中的“千碉之国”丹巴县,寻觅丹巴藏族美人。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友情提示:如果从成都早出发,可有半天的时间游览四姑娘山的最漂亮的沟-双桥沟(自费)。
第二天: 丹巴/ 炉霍 /甘孜           宿:甘孜县宾馆或同级
早起远观颇具嘉绒藏族特色建筑奇观-梭坡碉楼。再沿东谷乡境内的牦牛河游玩,河水清澈晶莹,急流飞瀑如落珠玉,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奇峰异石遍布,不愧称天然盆景。然后前往道孚,途中在八美远观雄伟峥嵘、千姿百态随季节变色的卡玛泥石林。车过龙灯大草原时,放眼眺望,洁白的雪山与广袤的草原交相辉映,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情景。站在山上俯瞰道孚县城,灿烂的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藏式道孚民居,华美、富丽,好一幅重彩的油画!这一天行经的地方,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乐园。
道孚民居是集绘画、雕塑、雕刻、建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以其“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典型“崩科”(进干式)藏式建筑风格而闻名海内外。民居一般依山而建,座西朝东,采光通风好,冬暖夏凉,以石、木、泥为主要建筑材料主,木质穿过房架结构,防震防湿,数十年不损原型。更加令人叫绝的是民居内唐卡彩绘连壁,雕镂精细,粗橼巨木,龙抱虎伏,客厅神龛上,历代藏传佛教主宝像庄严,佛龛下香烟缭绕,盏盏青灯荧荧,别具风情。融民族建筑、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堪称“康巴第一藏房”。许多专家、学者考察后评价为“到藏区不去参观道孚民居,就如同未去长城”!
甘孜“甘孜一枝花,全靠云当家”,在甘孜看云是一种享受,山峰在云中时隐时现秋天的甘孜是一片祥和的世界。从锣锅梁子下来,就进入了一个巨大平坦的盆地,公路两旁的田里全是金黄的麦杆,头顶白云朵朵,雅砻江在不远处蜿蜒缓流,反射着烈日的点点波光。河岸边公路边的杨树叶黄了,阳光下金灿灿,劲风一吹,眼前飞起舞起漫天的黄叶,穿行其间,疑是梦中。
第三天:甘孜-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德格。宿:德格县宾馆(海拔3200米左右)
早餐后乘车沿着317国道(川藏北线)前往德格县,途中经过古茶马古道重镇,也是后来的川藏北线的重镇--马尼干戈,被称为中国的西部牛仔城,之后旅行者前往雀儿山下著名的九天瑶池-新路海,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鹿唇自然保护区,之后乘车翻越川藏线上最高最险的雪山--雀儿山,山上的公路海拔是5070米,但此山的最高海拔是6800多米,观赏雀儿山壮丽的风光,下山之后直抵德格县城,晚宿德格,全程约220公理,除了雀儿山上山及下山的路面为碎石路之外,其余路面大部份为柏油路面。在德格县参观著名的南派藏医院及德格印经院。
新路海及周围生态原始、完整。晶莹的大型冰川从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泻湖滨草原,极为壮观。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蓝天白云、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湖岸珍禽异兽出没,湖中野鸭成群,鱼儿游弋。夏秋季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真可谓世间仙境.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是藏区最大印经院,印经院现保存有世称“德格版”的藏文印版二十七万七千多块,包括藏传佛教红黄白花等各教派经典,不但有藏传佛教经典和藏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包容了大量的古代亚洲文化思想史料,甚至天文、地理、医方、百工等,其收藏范围之广之丰,堪称“雪山下的文化宝库”。印经院中的经书珍本、孤本,更是举世瞩目,在藏区,几乎所有的寺院都会以珍藏德格版的经书为荣。
第四天:德格-白玉-甘孜
早餐后乘车继续沿着317国道前行25公理,就来到了四川与西藏交界的金沙江大桥,有兴趣可跨过金沙江在桥,到西藏来一个10分钟的游览,并照像留念,之后沿着金沙江向着白玉县进发(全程约100公理,均为碎石路,夏季有可能塌方),经白玉返回甘孜,途中美景不断,先是要经过甘孜州最大的草原牧场,之后翻越比稻城海子山还要漂亮的海子山及其它雪山返回甘孜县。
白玉——静驻在角落的天堂,长江上游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里得以保存,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得以延留。这座静驻于角落的高原小城,隐隐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大气。白玉最美的季节是秋天,秋季来临,枫叶如火,桦树金黄,给沿途的村庄增添许多诗情画意,幽静的山川河谷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迷人。白玉--中国单身者的十大旅游圣地之一,中国最后的“父系氏族”所在地-山岩(未被开发),中国最后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
白玉寺位于县城北边的山坡上,属红教寺庙,该庙居高临下,金璧辉煌,建筑群气势雄伟,白玉县城边的一整座山,庙堂和喇嘛们修行的小屋鳞次栉比,壮观景象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怎么看怎么是奇观。
第五天:甘孜或新龙/ 稻城                   宿:稻城阳光宾馆或同级
一早出发,上午游览新龙沿途风光,中午进入毛垭大草原,夏日湛蓝的晴空下,碧草连天,牛羊成群,野花姹紫嫣红,令人心旷神怡。长青春科尔寺-康南黄教圣地,依山而筑,层次分明,有绝尘归神之感。爬上海子山,奇形怪状的石头,形神兼备,大小海子星罗棋布,鱼儿在冰冷的湖水里行游,鸟儿在凛冽的寒风中飞翔,湖边的石缝不时冒出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上摇曳出生命惊心动魄的瑰丽。下午进入稻城景区,游览苯波寺,在红草地和白杨树林或桑堆小镇进行摄影或游览。
苯波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庙,距今已经900年的历史了,是藏传佛教里白教的寺庙,奔波寺取神山之气势,撷雪水之灵气,寺庙随着山势凿岩而修,错落有序。远远望去,红墙碧瓦、古柏冲天、经幡猎猎,在远处雪山,近处森林奇石的衬映下,具有一种神秘的美丽。
桑堆小镇牧场开阔,河流平缓,青稞茂盛,秋色中红草滩鲜艳迷人。极目眺望,远处群山起伏,藏寨村落散落其间,牧人、牛羊,呈现中华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牧歌景象。
住宿提示:一出阳光宾馆的门就是稻城杨树林,便于第二天早起摄影晨晖中的稻城万亩杨树林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5:40    IP属地:未知

第六天:稻城/香格里拉乡  路程:2小时左右 住:景区最好藏式宾馆(海拔2700米)

早餐后游览苯波寺和著杰寺,稻城午餐后的前往茹布查卡温泉的源头探源,下午朝拜贡嘎郎吉岭寺,沿途摄影赤土河谷风光,从稻城到香格里拉乡约110公里,行驶时间约二个半小时抵达香格里拉乡。

著杰寺有2000多只藏马鸡,还有其他松鼠、刺猬,松鸡等野生小动物,游人可以手拿青稞让野藏马鸡欢快的在你手上啄食;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

苯波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庙,距今已经900年的历史了,是藏传佛教里白教的寺庙,奔波寺取神山之气势,撷雪水之灵气,寺庙随着山势凿岩而修,错落有序。远远望去,红墙碧瓦、古柏冲天、经幡猎猎,在远处雪山,近处森林奇石的衬映下,具有一种神秘的美丽。

摄影提示:早上一定要早起欣赏晨晖中的稻城,稻城周围有您意想不到的美景,涓涓的小溪、零星点缀在小溪旁的河滩、以及郁郁葱葱的高原灌木丛,世外桃源般藏式村寨,神秘的藏传佛教寺庙,万亩杨树林公园,都是您摄影的绝好题材。您还可以体会到最真实的民俗民风及藏家风情,走进稻城,美丽的不仅仅是风景。

我社在行程上不但让您有充足时间细细品味稻城的寺庙和人文风情,更主要的是让您能在好的光线时间拍摄到好的稻城风光。

住宿提示:我社安排的景区藏式宾馆海拔2600米,亚丁村海拔3700米左右,有高原反应的游客会有所缓解,住在海拔低的宾馆(二人标准间),容易睡眠,休息好,第二天才有体力去摄影。

      第七天:香格里拉乡/冲古寺/洛绒牛场/香格里拉乡 住:景区最好藏式宾馆(海拔2700米)

早起观壮丽的日照金山(仙乃日),朝拜神山古寺——贡嘎冲古,转千年嘛呢堆,拜卓玛拉错神湖观前世来生,朝觐仙乃日神山(意为观世音菩萨海拔 6023米)远眺夏诺多吉神山(意为金刚手菩萨,海拔5958米),央迈勇神山(意为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观赏野生动植物、高山花卉、雪山、森林、冰川、湖泊、河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妙趣。让神山圣水与心共,尽情沉醉在梦幻之地。(牛奶海和五色海位于海拔5000米左右,路况相当不好,有些地方和攀岩差不多,两地落差较大,非常危险,如欲朝拜五色海,牛奶海则费用与安全自理,)。

住宿提示: 此行程为一整天游览亚丁景区(早七点至晚六点),比某些旅行社安排的两个半天的游览时间还多,并且宾馆住宿舒适,二人标准间,拥有私人空间,避免十几个人住宿帐篷、木屋,有人梦游的尴尬处境,并且住在海拔低的地方(海拔低,容易睡眠,减少了发生高山反应的可能性),走了一天能洗澡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水源来自景区藏式宾馆自有的矿泉水源)

摄影提示:从酒店至亚丁村(约半个小时)的途中如果天气较好,可欣赏到壮丽的日照仙乃日金山。海拔6000多米的仙乃日雪峰高耸入云,在太阳的光辉下熠熠闪着金光,当金光最终完整地罩住整个仙乃日雪峰时,您眼前的雪山已仙化成一座金色的山!随着太阳的升起,山谷里的云气渐渐升腾起来,飘渺的云气衬着金色的雪峰,加上亚丁村冉冉升起的炊烟,和连绵不断的雪山,又开始演变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和精彩。。。

具体较好摄影地点之一和较好的摄影时间请咨询我社工作人员。

      第八天:香格里拉乡/新都桥      住:新都桥鑫泰酒店(当地最好酒店之一)或同级

经稻城、海子山的自然保护区、兔子山、无量河、理塘,后经过雅江县,翻越高尔寺山(海拔4412米)抵达新都桥。  

旅游提示:新都桥为摄影天堂在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第九天:新都桥/康定/泸定/成都
早起欣赏新都桥的小桥流水,中午在康定休息,游览康定溜溜的古城,下午经泸定返回成都。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6:09    IP属地:未知

山西车友用96年夏利自驾西藏游****超佩服****
山西车友会成员飘荡客于是2005年4月19日下午决定驾驶96年9月出厂的已行驶六万公里的夏利前往西藏.出发前于夏利保养厂检查车辆,购买水箱上下水管一付,正时皮带一,根,风扇皮带一根,备用风帆电瓶一个.在火鸟改装点安装雾灯4只,更换日本NGK火花塞三个,火鸟店提供搜索灯一个,拖车绳一条,保温瓶一个.车友会DX提供气泵一个,逆变器一个,车载电台天线一根.酷赛改装店提供补胎剂两桶,20L油桶一只.4月20日中午购买路途所需的水和食物,下午2:30出发.
4月20日 晴 风大
以100公里/小时时速行驶,在清俆加油站加93#汽油22L(4.15元/L),下午五点到达临汾服务区.沿途路况良好,风力较大,在服务区补满油箱14L93#(4.05元/L),下午六点到达风陵渡,高速收费站交费160元,过桥交费10元.在此处,路遇警察查车.行驶至华山服务区加油90#16.8L(3.70元/L),距西安市59公里处,高速公路修理,过往车辆并为一道行驶,时速40公里/小时.在西门里加油站加油90#12.66L(3.55元/L),在高速服务区吃饭20元,晚12:00交费125元下高速,在姜城交费5元,入住宝鸡市怡和酒店130元/天,今日行程800公里.
4月21日 晴
早9:00在怡和酒店吃自助早餐(15元/人),出发.于姜城收费站交费5元,出宝鸡市的第一个加油站给自带的油桶加油44.21L93#(3.80元/L),安全驶出陕西省进入甘肃省境内.在晁峪交费10元,沿途路况很差,颠簸很厉害,从油桶补油10L给油箱,雾灯颠落,牛北公路收费站交费10元.至此已行驶174公里,进入天北高速,交费5元,驶往兰州市,在服务区加油13.59L90#(3.68元/L)..由天馋公路驶入馋柳高速,在定西118公里告诉服务区吃饭30元,已是下午4:00.下午5:50驶出兰州市,行程379公里,在海石湾收费站交费106元,在皋兰县加油站加油20.9L90#(3.90元/L).兰州市到青海省西宁市途中,短隧道很多,晚8:30到西宁市朝阳收费站交费53元下了高速.入住西宁市石油宾馆120元/天,今日行程约800公里,沿途均在爬坡,车略感吃力,尤其是90#汽油感觉没有动力.在新疆饭店吃饭16元,经ERIC的提示购买"红景天"两瓶56元.
4月22日 晴 气温低
早8:00在石油宾馆吃自助早餐(10元/人),8:30分出发,在青海省石油公司加油站加油14L90#(3.68元/L).西宁市属大陆高原气候,气温较低,目前海拔2440米.由西宁到格尔木的高速只修到倒淌河,约103公里.下高速进入109国道是切记右转奔茶卡,勿直行奔共和!在多巴玉交费15元,日月山收费15元,日月山顶海拔3465米 柳亚沟海拔3578米.在109国到2094处看到国内第一咸水湖青海湖,4450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无际,行驶116公里到达黑马河,加油21.25L93#(4.00元/L).路面开始变差,行驶到橡皮山海拔3817米,积雪未化.80公里后在茶卡见到查车,却是查2005年车船税.行至尕秀垭口海拔3672米到达香德日已行驶190公里,在沱沱河加油站加油13.26L90#(3.77元/L).行驶150公里后到达诺木洪,已经晚8:25分,刚接近黄昏.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赶往格尔木,行驶150公里,晚10:00进入格尔木市,交费5元,加油27L90#(3.68元/L),入住威尔士酒店78元/天.今日行程约800公里,其中有近500公里的戈壁,杳无人烟,满目荒凉.在川味牛牛牛酒家吃晚饭55元,休息.
4月23日 晴
早8:00吃自助早餐(10元/人),11:00到盐桥北路夏利保养厂检修车(当地人10:00上班),除右前轮减震器漏油外,其它无任何异常,检修费20元.在此地,车已明显感到打火费力,发动机缺氧感觉明显,动力减弱.在西单商场,购买40L氧气袋二个70元,买"高原安"一盒16元,买水饼干罐头70.50元.午饭是牛肉面6元,晚饭是火锅92元.
4月24日 晴
早4:00起床,5:00出发,由此算起距拉萨市1155公里,收费站交费5元.一路上,除了雾灯照到的地方有片片光亮,其它的象一块黑幕布,车始终围着黑幕布行进.一小时后到达纳赤台,海拔3500米.在西大滩加油站时被告知没有汽油,进入下一个加油站加油13.60L90#(3.68元/L),此时海拔4120米,车灭火.勉强打着,继续前进.路况很差,有很多躲不开的大坑和马鞍子.在海拔4420米时,车内的密封食物爆开.7:20登上昆仑山口,海拔4540米,车再次灭火.这次有了经验 很快将车打着.7:30到达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海拔4720米,见到第一只藏岭羊和一只鸟类专家确认的渡鸭.7:45到达不冻泉,海拔4570米;8:35到达楚玛尔河,海拔4575米,此时的路旷极差.8:57到达青海人认为翻越唐古拉山的第一关五道梁,因为这个地段风云变幻无常;16公里后路面塌方,车的后轮陷入路基下,强行上来,前杠损坏.前进20公里后到达海拔4655米的凤火山,火红的山脉和土地.10:20到达二道沟兵站,海拔4870米;11:00到达乌丽,海拔4520米;在三江源加油站加油18.9L90#(3.70元/L)后,到达沱沱河,海拔4535米;12:40到达雁石坪,海拔4750米,到此已行驶了450公里.1:25到达唐古拉兵站,海拔4790米.2:24登上唐古拉山,海拔5231米,缺氧感觉已明显,很快离开山口,至此又行驶了不得00公里.89公里后到安多,加油19L90#(3.94元/L),翻越申戈里贡山时海拔4800米,车已经感到疲乏,动力不足.138公里后进入那曲,在镇外吃面16元.行驶164公里到达当雄,这里有着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咸水湖,是国内第二大咸水湖,面积1961平方公里的纳木措.晚上9:05开始下大雪,75公里后到羊八井,78公里后晚上10:40进入拉萨市.入住圣亚酒店120元/天,吃四川火锅48元,终于可以放心睡觉了.
4月25日 晴
清晨洗过澡,感觉胸憋头晕眼涩,强打精神去布达拉宫留影后直奔夏利保养厂更换两跟前减震器,花费440元,在西藏中石油加油19L90#(3.94元/L).布达拉宫位于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占地36公顷,是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所建,是历代达赖的冬宫(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的夏宫,占地36公顷),整个建筑群分红宫白宫,红宫位于中央,用于供奉神佛,白宫位于两侧,是达赖的起居活动场所.中午享受了一顿藏餐,酥油茶 青稞酒 人参果炒饭 退 麻生,简直是无法形容其滋味,花费66元.逃似的出来又在大昭寺门口吃德克士花费40元.晚饭在酒店附近吃兰州牛肉面26元,回酒店休息.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