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5-24 21:16 IP属地:未知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题记
可以说整个西行计划我最大的期待就是莫高窟!所以当9月25日下午,按时到达莫高窟景区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紧张的颤抖!
对敦煌的全部印象都来源于莫高窟,如果说敦煌与我而言是个概念,那莫高窟就是这个概念的主题思想;如果说我曾经无比虔诚地向往过敦煌,那是因为敦煌是莫高窟所在的地方!当我真切地来到这里的时候,每一个脚步、每一次呼吸仿佛都充满了神圣,只为那佛光普照的万丈光芒!
曾经无数次想象,莫高窟内的奇葩会是多么瑰丽,仅从中截取了一个反弹琵琶的舞姿,就轰动了世界;曾经无数次猜测,莫高窟有多么神秘,以至于举世闻名、百代流芳!甚至勾勒,它应该伫立在茫茫戈壁之上,荒无人烟,斑驳而又苍凉!尽管这一切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
不同于麦积山石窟的露天,莫高窟受到了较好的保护,灰色的外围墙体有些欧式建筑的味道,乍一看去真的很像高贵、典雅的艺术长廊。由于二氧化碳会对壁画产生潜在性的破坏,日常参观有着严格的人数限制,每批游客只可以在导游的陪同下随机参观十个洞窟,禁止拍照,洞窟内光线微弱,仅靠导游手中的手电筒进行照明。
具体的参观过程不想多写了,因为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描述洞窟内的景象,我对建筑、绘画艺术一窍不通;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更是知之甚少,而这两种内容正是莫高窟的全部组成和价值所在!只记得我视线忙乱地借着导游手电筒的光亮粗略地浏览,认真地听导游的注释依然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就在这种几近迷糊的状态下完成了整个参观过程! 真的有太多遗憾,贫瘠的知识构架让自己向往已久的莫高窟之旅如同雾里看花!我只能肤浅地感叹,壁画上生动的颜色经过千年风霜的洗礼依然夺目、鲜艳,古人的智慧让现代科技汗颜;我只能老生常谈地愤慨,这么珍贵的宝藏竟然被冷落那么多年,多次的大规模盗窃让世界震惊,古老的文明传承在人们的无知中支离破碎;我只能人云亦云地在莫高窟标志性的“九层搂”前排队拍照,以证明自己来过这里!除此之外,我无论再说些什么都是对莫高窟文化不懂装懂的亵渎!
参观时同行的一位老者说,来到莫高窟犹如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的,在莫高窟面前我就是个懵懂的孩子,佯装成熟生涩地照抄各个朝代的艺术特点、如数家珍地控诉曾经来此侵略过的盗犯的名字于我、于莫高窟都没有任何意义。古人的智慧在干涸的现代文明中艰难地喘息,它存在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提醒我们检讨过去,而是启迪我们如何更好地赢得未来!
参观过程中,看到一个游客不顾众人的责备、批评,“勇敢”地摸了一下贴着醒目的“禁止触摸”标志的大佛雕塑,我无语。他应该也是喜欢莫高窟的吧,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地赶来,我为莫高窟不能自己挑选喜欢它的人而悲哀,智慧如莫高窟,记下了过去,却算不出现在和将来!
虔诚地祈求万丈佛光保佑莫高窟,当我下次再来时,华彩依旧!
对于内敛、缄默的莫高窟,我的这些文字已经过于矫情了,就此搁笔吧,留一串省略号给未来的莫高窟,也给我自己......
[ 本帖最后由 四叉军 于 09-05-24 21: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