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嘉年华论坛|嘉友站 >  日本动画走过 100 周年,在剧情和画面之外它还创造了什么?

发表于 2017-06-12 15:30    IP属地:辽宁

生活中的那些流行风潮也可以由动画创造
日本动画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了。机器人、妖怪、运动、美食、魔法……凭借丰富甚至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动画题材,日本动画在一百年来依旧保持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上世纪日本动画业的快速发展、深夜档动画的开播,动画人与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种光怪陆离的东西都开始成为动画题材。1966 年,一共有 11 部 TV 动画在那一年的日本诞生。然而在 2016 年 10 月,就有 72 部 TV 动画新作喷涌而出。如果放在当时来看,这绝对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些题材可不只是动画题材而已。动画的影响力让它们也成为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创造流行趋势上,这些动画也功不可没。或许早年的日本动画人谁都想不到,即使是连麻将,也可以凭借《天才麻将少女》这部动画,在年轻人中风行一时。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30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更换皮带四件套+手套箱修复...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32    IP属地:辽宁

眼镜
1980 年代以前的日本,戴眼镜还被看作是一种土气、充满书呆子气息的负面装扮,但有一部动画却改变了这样的现状。
在《龙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之前,鸟山明的处子作《阿拉蕾》就已经帮助他打响了知名度。随着 1981 年 TV 动画的播出,那个有着高度近视、戴着翅膀帽子、拥有怪力的机器人少女阿拉蕾成为了 1980 年代日本最具人气的动画角色之一。
凭借《阿拉蕾》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作为装饰用的眼镜逐渐成为日本的一种时尚潮流。甚至当时有女性粉丝给鸟山明寄信表示由于阿拉蕾的缘故,她开始对于眼镜的打扮毫无抵抗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眼镜控”。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32 编辑 ]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传祺GM8大灯改8个矩阵透镜...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33    IP属地:辽宁

迷你四驱车
第一代迷你四驱车是于 1982 年由田宫模型发售的,但那时这个操纵简单的玩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随着“赛车手迷你四驱”于 1986 年正式发售,1987 年迷你四驱题材动画《冲刺!四驱车》的大热,第一次迷你四驱车潮流在日本才正式到来。
不过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可能产生深刻影响力的还是《四驱兄弟》,还记得星马烈和星马豪两兄弟的赛车叫什么名字吗?1994 年,《四驱兄弟》和 “FullcowI 迷你四驱”共同开启了第二次迷你四驱车潮流。在 19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四驱兄弟》动画的引进,这种迷你玩具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33 编辑 ]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体验全新一代W214奔驰E级...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37    IP属地:辽宁

扭蛋
作为日本国民路边游戏机的扭蛋机也曾经有过一段不太风光的时候。
1976 年日本物价提升,扭蛋从原本的 10 日元涨价到了 100 日元,销售也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但随着漫画《筋肉人》于 1983 年被制作成动画,万代公司将这部人气动画中的超人角色制成橡皮模型放入扭蛋中销售,第一波扭蛋热很快爆发。
这波热潮让孩子们多了一个回家路上扭扭蛋的爱好。扭蛋机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如果扭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玩具,你也很容易在冲动的驱使下再次掏出钱包。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38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2011傲虎换机脚轮轴承作业...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38    IP属地:辽宁

日常生活中你说的话、用的词说不定也来自于动画
日本动画已然成为主流,不仅是在日本,它还大量出现世界各个国家的电视、网络、广告上,并以其他多样化的形式浸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伴随着日本动画流行起来的一些相关文化也随之风靡,并成为主流。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39 编辑 ]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1899柏加1号汽车1:16模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40    IP属地:辽宁

颜文字
源自日语顏文字(かおもじ)的颜文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与 emoji 不同,颜文字是一种由各种字符、数字、符号所组成的,用以表达心情与表情的字符画。
这种简洁可爱的风格在年轻人中极具人气,甚至在动画中你也能看到不少人物们捏着手机,发送着带有颜文字消息的场景。同时,由于颜文字本身非写实的风格相当契合日本动画中的各种虚拟形象,很多粉丝为动画角色创造的专属颜文字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例如粉丝为《进击的巨人》中的人气角色利威尔创造的代表颜文字就是这个☞(눈_눈),看起来真的是非常形象。


2016 年颜文字大赏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40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游成都后花园 巴郎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42    IP属地:辽宁

弹幕
2006 年日本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 niconico 成立。很快,国内就有了效仿者 A 站与 B 站。弹幕的概念也随之被引入中国。由于 niconico 播放器的评论功能很像是横版飞行射击游戏,之后这种评论功能在中国得名为弹幕。
不过,这种实时互动的评论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二次元阵地。2012 年,土豆网开启了弹幕功能;2014 年,爱奇艺开启弹幕功能;不久后乐视网也开启了弹幕。国内目前的各大主流视频平台几乎都添加了这个功能,弹幕也改变了国内观众视频观看与评论的习惯。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42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从亚龙湾到五指山 无法阻挡的旅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44    IP属地:辽宁


在萌文化中,“萌”(萌え)是一种被用来对作品中的虚拟角色表达强烈喜爱的用语,它在 1990 年代的日本逐渐开始普及。不过这个用语的来源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源自于《美少女战士》中的角色土萌萤的姓氏。
“萌”并不简单等同于可爱,而是某人/物只要满足某种令人迷恋的属性,就能够让被戳中的人发出“好萌啊!”的赞叹。
日本的电脑娱乐供应商协会曾将“萌”定义为对二次元角色产生爱情的感觉。《EVA》中无口属性的绫波丽就是早期的萌系角色之一,而明日香的傲娇属性也能满足相当多人的萌点。
无论如何,伴随着 ACGN 文化发展起来“萌”已然成为了一个相当主流的用语。粉丝们甚至还为“谁更萌”这件事发动了战争“萌战”,《魔卡少女樱》的女主角木之本樱就是日萌第一届“萌王”。Japanator 的主编 Brad Rice 曾经在 2009 年表示:“萌已经成为一股经济势力。”“萌产业”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加入萌的要素之后人气暴涨。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44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四川大学博物馆初探...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45    IP属地:辽宁

一个动画,还顺手帮了什么其他人做生意?
由于日本动画在文化业上的强势,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其他行业所利用,成为了拉动人气、吸引关注的新方式。服装、电子、建筑、交通、饮食,无一不例外。不过,这样的紧密关联似乎也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目前的日本,究竟还有什么行业是没有和动画联系在一起的吗?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5:45 编辑 ]

[每日热点]:【车友看车】静放一周后车子无法启动 只能修修补补...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12 15:46    IP属地:辽宁

日本铁道
1964 年东京奥运会前夕开通的新干线让日本人为之自豪,自此铁路也成为了日本动画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符号。在相当多的动画作品中,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搭载工具,而是与人物的各种情绪和人生经历相连结。
《铁道英豪》、《银河铁道 999》、《银河铁道物语》、《铁子之旅》等众多动画作品的播出也促成了“铁道迷”这种族群的诞生。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或许是《铁胆火车侠》这部曾被引进的动画作品。
这些铁路爱好者们有着“铁子”的专属称号,而这群体又能被细分成更多的类型,热爱乘火车的被称为“乘铁”,那些爱记录火车运行声音的被称为“音铁”等等。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12 16:13 编辑 ]

[每日热点]:【改装美容】老途安的新装备太阳能板...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