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4-27 12:36 IP属地:未知
继续来上图
话说我们为了找食物,那种适合中国人的食物,于是乎就来到了柏林一条比较繁华的大街上,后来到了一家中餐馆,名字忘记了,那个饭店的老板不是中国人,但是里面的服务生都是中国人!呵呵!
科技大学的门口的东西会在那里不停的转动,看上去没有规则,仔细看会找到运动规律
那里的地铁火车站超级大,里面还有商场超市等等,什么都有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 Wilhelm Gedaechtniskirche)位于柏林商业中心选帝候大街上,是西柏林标志性建筑之一。1895年为纪念威廉一世皇帝而建。1943年11月遭盟军炸弹的轰炸,其废墟成为一块反对战争的警世碑。镶嵌在塔楼墙壁上的大铜钟的时针和分针永远停留在炮弹爆炸的那一刻。旁边的八角形新教堂建于1961年12月17日,柏林人戏称这两个教堂为女士用的“粉盒”和“口红”。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建造一座教堂,以纪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威廉一世,并命名为“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教堂于1891年3月22日奠基,1895年9月1日落成,它是一座带有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建筑装饰使用了马赛克、浮雕和雕塑,它成为当时刚刚建立的柏林城西的一个亮点和出色的建筑作品。威廉二世相当重视这座教堂的建造,他亲自挑选了设计方案,
并为设计出谋划策,还多次亲临建筑工地,但是在经济上皇室却未拨出分文,总共680万金马克的建设费用完全摊派到德国的各省。
教堂的设计者是当时声名显赫的皇家建筑师弗兰茨·施韦希特(Franz Schwechte,1841年8月12日—1924年8月11日),他出生在科隆,曾为科隆所在的莱茵兰地区设计了多座罗马式教堂,他给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定下了新罗马式风格的设计方案,教堂的许多细节都直接继承了莱茵兰地区教堂的特点,比如不对称的走道和凝灰岩的外墙,凝灰岩在莱茵兰地区的教堂被普遍使用,但是在勃兰登堡却不曾使用过,它结构疏松并不适合于勃兰登堡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堂有5座相当有特色的钟楼,其中的主钟楼高113米,当时是柏林的最高建筑。由于这座教堂的成功,新罗马式建筑一度风靡整个德国。教堂内部的装修也非常精致,前厅由马赛克艺术作品装饰,下方是供霍亨索伦王朝的皇室成员礼拜之用的十字架,它象征着当时普遍接受的君权神授说,这件作品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对于威廉二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纪念大厅内的画作由德国雕塑家阿道夫·布吕特(Adolf Brütt,1855年5月10日—1939年11月6日)在1906年完成,画作展现的是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的建造,也受到了极端保守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牧师阿道夫·施托克(Adolf Stoecker,1835年12月11日—1909年2月2日)的影响,在他的推动下兴起了福音派教堂的建造风潮,早在威廉二世即位前的1887年,施托克就试图赢得威廉二世对于他理想的支持。威廉二世同他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政界的争论,成为威廉二世同帝国首相俾斯麦之间的第一次严重分歧,俾斯麦最终在1890年被逼辞职。
[
本帖最后由 jun966788 于 2010-5-18 10:05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16.82 KB)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1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01.17 KB)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