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产W204 C系车主,09年1月提车,虽然这些年陆续有了其它几辆奔驰,但是这辆C200K还是我最熟悉的一辆。
关于这辆C200K,曾经陆续发过一些帖子如下: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对于新款C系,已经有不少媒体的测评了,我只是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大家一个参考。
上周由于出差要去趟巴黎,直接从杜塞的EUROPECAR租了辆车,恰巧是一辆新C系,往返差不多一千公里。
车辆情况:C220 BLUETEC 柴油版,7速自动档(5种模式),3千公里新车,4条225/45R17冬季轮胎(限速210)
从外观来看,新车非常的漂亮,完全一种小S的感觉,而且完全不像CLA那样(抱歉我个人不太喜欢CLAGLA的外观)由于尺寸原因感觉线条没有延展出来,可以说给BMW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
对于W204的外观,可以比作一件修身款的杰尼亚西服,线条恰到好处的收放,精干而不失端庄。对于新一代的C系,完全就是高端定制的杰尼亚,皮拉蒂的作品,而且恰到好处地在胸前加了一条方巾,帅气优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到底如何还是大家到展厅看一下实车各自评判。
补充几张外观的细节,更多细节还是请查看网站专业编辑的图片。
这张图大家还可以看到德国的车牌上也有定期检测,并不像有些人传言的那样德国免检,甚至有人呼吁取消年检。年检这种制度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你能保证你自己的车状况良好,但是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自觉保证车况良好,为了公平和社会安全,一定要通过年检来实现,我们当前的问题不是要取消年检,而是要治理负责年检的这套体系。
德国高速不限速也是传言,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在德国开过车,但大部分朋友相信还是没有这方面经历的,希望你们有机会驾车驰聘在德国高速的时候,时刻注意速度限制的提醒,通常有几种:不限速、130、120、100、90、80等,做为外国人,尊重和遵守当地的习俗和法律,是获得尊重的基础。
扯了两句题外话,下面转回正题。
尾部的排气口,改为了隐藏式,相信根据排量和配置的不同,会有外露的,AMG版本应该还是双边4出外露。
这张图请注意两点:
1、风挡上部集成了多个感应器,包括雨量感应,自动大灯感应,这辆车有车道保持提醒,我估计感应器也在这个位置。
2、中控屏幕,独立外露的中控屏好像现在是行业趋势,奔驰从新款的B系、A系、G系都已经使用这种风格,但是新C系的中控屏幕,要比ABG系的薄一些,这个我对比观察过。
下面我们转到内饰及功能部分。
前排内饰就是这个样子了,相信大家早就看过了,不多介绍。
既然文章的标题这么起,我的视角肯定是和上一代W204 C系的对比。
新C系视角中的老C系,时代的变迁。
坐进来第一眼是方向盘,我个人感觉比W204的小一些,和CLS的大小差不多但是风格上有些小的变化,整体设计语言很统一。方向盘握感很好,强过老C系,不过我始终偏好老C系的喇叭,手握方向的时候用拇指就可以按响,对于在国内开车非常好用,现在的都是在中间,拇指够不到,必须有一只手要离开握持的部分去按喇叭,当然在欧洲没什么问题,按喇叭的时候少多了。
仪表盘没什么,只是设计语言的变化,但是时速和转速表中间的那个液晶屏还是挺大的,全彩,显示效果不错。
门边的座椅调节不知道是新款的原因还是配置的原因,调整到了座椅外侧,移出了门板,个人认为使用不是太方便,而而且中控上锁和解锁按键的位置也移到了那个很别扭的位置,当你按其中任一按键时,手是呈外翻的姿势,或者是高抬手肘缩短手臂距离去按。
座椅加热按键的位置也从中控移到了门板上,只是和老款位置不一样,使用到也同样方便,加热旁边预留的估计是通风的按钮吧。
前门门板上还各增加了一个喇叭。
下面是中控面板,设计风格和线条以及尺寸的处理而言,强于老一代,但是我开的这款配置,选材是那种钢琴漆的饰面,第一眼感觉廉价,让我想到了福特的内饰,另一点就是大家图中所看的,指纹收集器。中控屏的外框也是同样的材质,我个人更偏向哑光或者不反光的材质。
通风口现在都开始用圆形了,可调角度比以前更好,阻尼设置也非常好,而且直接在风口可以通过旋转那个银色的旋钮来调整出风量的大小,从设计而言,比大部分风口边上一个大大的旋钮要强非常多。
用上向下,区域分割非常明显,视觉上更简洁了。空调的调节按钮向S系看齐,材质和阻尼手感均不错,强于老款。
再向下是功能选择等一些按钮,虽然和老款比位置有了很大的调整,但是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就是那个材质,我讨厌这种材质,这就像你在杰尼亚的正装里穿了一件阿迪的衬衣,不匹配。
再依次向下,这个储物空间我喜欢,由于使用了怀档(好像新C也有地排档?),中间省出了一个很大的储物格,非常之实用,手机钱包眼镜停车卡之类统统往里放,用的时候随手就取。
在向后,COMMAND操作按钮和其它设置按钮,由于材质的问题,太反光看不清,见下图:
这个面板和我要用的词一样他妈的脏。
好了,咱们说说这个控制区域,中间是COMMAND控制区,左侧是驾驶模式的调整,右侧由前往后依次是音量调节旋钮和自动启停以及能量回收按钮(我使用过程中感觉应该是,希望没说错)。
正中间那个旋钮不多说,功能基本一样只是样式和材质的区别,手感差不太多。上边多了一个触摸板,也可以像笔记本的触摸板鼠标一样使用,但是屏幕上不会出现鼠标指针。这个触摸板的左下和右下角是可以像鼠标一样按压点击的,配合下面的三个按键使用,连北侧的不说,中间的那个经我使用,比如可以在导航界面下部临时调出音乐媒体界面。有一点我要说的是,每次我手在这个触摸板上面的时候都很小心,因为有时候开着车右手很随意的一搭,就按了触摸板的案件了,导航界面瞬间就没了,然后你要想再回去好像不是按一下左下角返回按键那么简单,这个他妈太坑人了,手都不敢乱放。
说说左边这个驾驶模式的选择按键,材质和触感都很好,随时可以通过这个按键切换驾驶模式,中控屏上会有相应的显示,5种模式分别是:ECOComfortSportSport+Individual共5种模式,这个不仅仅从数量上远远强于老款,从驾驶感受上也真的有很大的区别。
ECO:应该是节能模式,此时发动机启停和能量回收打开,方向调整为舒适模式,悬挂调整为舒适模式,发动机调整为舒适模式。
Comfort:舒适模式,设置上和ECO没什么区别,可能是换档时机有些区别吧。
Sport:运动模式,发动机启停关闭,能量回收依然打开,方向盘调整为运动模式(沉一些),悬挂调整为运动模式(硬一些),发动机调整为运动模式(换档时机迟一些)。
Sport+:运动+模式,发动机启停关闭,能量回收关闭,方向盘调整运动+模式(更沉),悬挂更硬一些,发动机到4、5千转才换档。
Individual:应该理解为自定义模式,上面说的每一项都可以独立设置。
以上这5个模式,刨除最后一个Individual不说,其它4个模式从驾驶感受来讲,还是有很大却别的,ECO非常肉,其实价格感觉很一般,Comfort就好象在开一辆日本车或者是大别克,比如凯美瑞比如天籁比如GL8,开着比较温柔舒适,方向也比较轻,悬挂也比较柔和,中速轻给油门反应不大,想加速要狠踩。一旦切换到了Sport模式,你才能感觉到这是一辆和3系竞争的C系,你才能感觉到这是一辆运动型轿车,你才能感觉到这是一辆后驱的欧洲车,如果切换到了Sport+模式,一定要注意限速标志。
再说说右边的音量调整旋钮,不理解为什么设置在这个地方,四六不靠,真的没有以前的位置使用起来方便,不理解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再下面是自动启停和能量回收按键,你可以在任何驾驶模式下开启和关闭这两个功能。
上图可以详细看到出风口的旋钮。
再向后是中央扶手箱,依然是左右开启的模式,只是开启按键由两侧改为中间前侧,个人认为老款的更顺手一些,但是这个位置的改变也没什么大影响。扶手箱里有SD卡插槽和两个USB插槽,其中编号为2的插槽我认为是专为充电设计的,这部分设计要好于老款。
关于前排我顺便提两个细节:
第一点就是增加了大腿支撑,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尤其长时间驾驶。
第二点就是中控加宽之后,右腿可以很舒服地靠在侧面,位置恰到好处,这点老C系车主都可以对比感受一下。
上图位置大家一看就知道,这里增加了大灯高度调节和仪表盘亮度调节,我想这两个旋钮应该是和配置有关。
灯光控制上方那一排左侧是车道保持提醒,这个功能实测还是很管用的,无论直道弯道,无论实线虚线。还有边上的雷达开启关闭按钮以及几个预留位,应该都是和配置有关。
这里我顺便提一下雷达,前雷达已经提示已经从原来的位置取消了,档雷达开启的时候,会在仪表盘中间屏幕的上方出现一个条状的显示,颜色和提示音与老款一致。
下面是手刹的开关,我开的这辆不是自动手刹,使用方式和当前奔驰的车型一致,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脚踩的那种,那种脚踩的痛快只有用的人才能体会。
我开的这辆没有天窗,所以上图没有看到天窗按钮。但是在这个区域增加了一个眼镜盒,虽然我从来不用这东西,但是感觉使用性还是有所提高的。
上图这个副驾前边的扶手箱已经是完全打开的状态,可能是为了照顾面板的曲线,导致开口很小空间很小,鸡肋一样,好在开闭的阻尼感仍然非常好。
好吧,不知不觉提示还可以输入两百来字的,上学的时候为了字数能憋死,现在可能写了,流水帐最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