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上海论坛 >  小时候一位“粉苏”的同学说苏联派去阿富汗的都是二流的部队……

发表于 2024-02-29 10:20    IP属地:加拿大

查看 3471 | 回复 2
小时候一位“粉苏”的同学说苏联派去阿富汗的都是二流的部队……
上篇《外界的反应》里面咱们说到苏联境外东西方敌对势力磨刀霍霍,苏联国内也有持不同政见的人,跟境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
为苏联研制氢弹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烈·萨哈罗夫,就把苏联履行的国际义务同军国主义划上等号,说就是这种军国主义思想导致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现在又来侵略阿富汗了。萨哈罗夫要求苏联军队立即从阿富汗撤出,由联合国或者中立的穆斯林军队取代,同时他也呼吁各国联合起来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1月29日,萨哈罗夫的妻子叶莲娜·邦纳和其他持不同政见的人,公开跟苏联政府唱反调,说当局所谓的苏联人民全心全意支持这一行动的说法,是罔顾民意。他们说:“在阿富汗正在进行一场战争,阿富汗人正在死去,我们的孩子,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的人的孩子,那些没有从战争中生还的人的孩子,都在死去。”
他们呼吁那些牢记战争残酷的人、那些记得越南的人、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一起来施压,要求苏联按照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获得压倒性支持通过的决议,撤出阿富汗。
体制内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专业人士,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的奥列格·博戈莫洛夫院士,给中央委员会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提交了一份言辞尖锐的分析报告,指出这一行动的危险性。
最了解阿富汗的莫斯科东方研究所也持反对意见,这些意见都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
参加风暴333行动的官兵突击泰姬别克宫的苏联官兵,为苏联的军事史添加了光彩的一页,成为苏联的英雄,却不能张扬。不但不准他们满世界去做英雄事迹报告,甚至连这次行动的细节都不准对外说,这让很多人后来对他们英雄壮举的记忆产生了混乱。
穆斯林营的弗拉基米尔·格里辛说:“我现在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参加卫国战争的那些人,他们是怎么记得那么清楚的?我现在只记得当时的那股血腥味……”
几年后另一位参加了那场战斗的人回到泰姬别克宫故地重游,惊讶地发现他们向上进攻时候爬过的楼梯是那么窄,他记忆里的楼梯,跟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里面敖德萨的台阶一样宽。
还有一位心里一直放不下的,是那些被他打死的阿富汗官兵,他算不算是背叛?毕竟那个时候他们是战友。后来他安慰自己说作为军人就要执行命令别无选择,都是为了胜利不得已而为之。
战斗结束后1 月 4 日两个克格勃小队返回苏联,伤者送往塔什干的医院,其余的人回到莫斯科受到热烈欢迎,得到嘉奖,当然勋章不是人手一枚。博亚里诺夫上校被追授为苏联英雄,克留奇科夫亲自秘密上门,把奖章送到他的妻儿手里。
随后克格勃小队前往乡村疗养院,接受两周疏解压力的治疗。
穆斯林营官兵穆斯林营也于1月9日乘飞机回国,临行前克格勃对他们进行了检查,不准把任何从阿明宫殿里“捡到”的东西带走,官兵们只好把“纪念品”交了出来。
回国的官兵只准携带随身的武器装备,显然苏联政府打算尽量保守行动的秘密。有位军官甚至想我们的飞机会不会被打下来?这样行动的秘密就被彻底埋葬了,当然这并没有发生。
作为“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苏军有限特遣队”的第40集团军,主要是由同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兵力不足的部队组成。对苏联来说这里是大后方,平常时候这些二线三线部队只有一些空架子,必须大量征召预备役人员才能填满员额,成为能够作战的部队,当地的人主要是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
总部设在阿拉木图的中亚军区和总部设在塔什干的土耳其斯坦军区,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规模的动员,当地的部队也没有参加过如此规模的行动。负责动员的部门、工厂和农场的负责人、征兵办公室以及军事单位本身都没有做好准备。
出于保密的需要,苏军的动员是以演习的名义进行的。真实目的没有传达到基层,基层的同志认为既然是演习,那谁第一个把人招满必定是先进工作者,于是动员成为一场招人的比赛。动员的速度很快,人也很快就填满了部队,但是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这不能怪基层的同志,当地的预备役人员跟当地的兵员一样,缺乏专业技能。很多预备役军官还是学生,从来没有真正在部队中服役过,也没有什么军事技能,只是在大学里面受过军训。
部队的运输工具也不够用,只好临时征召八千多辆民用车辆,甚至连出租车也投入到运人之中。“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苏军有限特遣队”第40集团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仓促组建起来,投入到阿富汗的。
如果真的能够像最初希望的那样,在没有太多战斗的情况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后就撤离阿富汗,没有经过精心准备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草根小的时候,一位“粉苏”的同学说苏联派去参加阿富汗战争的都是二流部队,精锐部队一个都没动,比如某某和某某。
也确实如此,苏联最精锐的部队大都部署在东欧准备跟北约打世界大战,作为苏军骨干的摩托化部队,只有一小部分不到10%的军官去过阿富汗,控制阿富汗本也不需要这些精锐。
从1979年12月开始,“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苏军有限特遣队”第40集团军开进阿富汗,到1980年2月份完成部署驻扎下来,通常认为这段时间是阿富汗战争的第一阶段。
1980年1月7日,苏联士兵在喀布尔郊外指挥坦克行进到这个阶段结束第40集团军的兵力达到81,000人,其中62,000人在前线部队,装备有600辆坦克、1,500辆步兵战车、近300 辆装甲运兵车、900 门火炮、50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配合他们行动的还有克格勃的边防部队和内务部的特种部队。
杂七杂八的民用车辆很快就还了回去,军队中的预备役人员也被专业的军官和义务兵替换下来。
开进阿富汗的时候,“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苏军有限特遣队”面临的任务看起来简单、明确并且“有限”:苏军的介入是为了制止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的恶性争斗,督促阿富汗共产党政府改变其极端残酷,并且适得其反的政策,苏军并不想接管或者占领阿富汗。
当然苏联军人需要确保城镇和交通道路的安全,计划在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人民军能够自行处理这些问题后,就撤回来。
前面咱们提到,苏联人非常清楚阿富汗的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甚至连支持出兵的安德罗波夫,从一开始就知道苏联军队没有办法维持阿富汗共产党政权的存在。他们只是希望能够给阿富汗人民带去稳定的政府、法律和秩序,让阿富汗在卫生和农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发展,阿富汗的男男女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事后证明这只是苏联人的一厢情愿。
一开始给苏军官兵的规定是,只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可以还击,参加的战斗仅限于营救被叛乱分子绑架的苏联顾问。
1980年1月14日,阿富汗西部山区的游击队,游击队能够从邻国伊朗获得补给一月中旬阿富汗政府军第四炮兵团发生叛乱,三名苏联顾问被害。阿富汗政府向苏联求援,苏军派第108摩托化师第186摩托化步兵团前去平叛,消灭了100多叛军。苏军也有2人阵亡2人受伤,损失了一辆BMP-1步兵战车。
这是苏军在阿富汗进行的第一次有组织的战斗,拉开了苏军参与阿富汗内战的序幕。
二月初在喀布尔郊外,阿富汗圣战者在近距离扫射了一辆苏军的巡逻车,车上一位军官、10名战士连同司机一起被打死,他们大都是预备役人员。
1980年2月13日,赫拉特附近,一名苏联士兵的装甲车遭到穆斯林叛乱分子的射击,他在寻找掩护2 月 21 日喀布尔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示威游行,据说有三十万人走上街头,高喊反政府和反苏联的口号,第二天示威活动持续。苏联人认为这场阿富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背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捣鬼。
示威人群挤满了喀布尔市的主要道路和广场,包围了政府的行政大楼,洗劫商店、焚烧汽车、到处放火,还往苏联大使馆里面砸东西,几位苏联公民被杀。
第40集团军奉命前去控制局势,苏军出动平息了示威活动。
这件事情成为转折点,第40集团军接到的新指示是:“与阿富汗军队一道展开积极的行动,挫败武装叛乱”。
1980年2月15日,圣战者组织驻扎在距离赫拉特约10公里的屋顶上,监视苏联车队3 月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库纳尔省,苏军发起了打击叛乱分子的第一次重大行动。
随后渐渐地苏军的运输补给车队开始受到攻击,苏联军队不得不在交通道路沿线设置哨所,保护交通路线和过往的车队。最终苏联在阿富汗各地建立起862个哨所,两万多人,占第40集团军兵力的很大一部分,派驻在这些哨所里。
总的来说阿富汗战争这最初阶段相对平静,当然即便在这相对平静的第一阶段,第 40 集团军也损失了 245 名官兵,平均每个月损失 123 人。
接下来苏联人将如何继续国际义务呢?请看下篇《潘杰希尔行动》。欢迎关注草根的微信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 本帖最后由 永远的草根 于 2024-3-4 09:25 编辑 ]

[每日热点]:【故障报告】马自达5AT波箱的通病 P0841故障码...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2-29 10:32    IP属地:上海

沙发阅读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

[每日热点]:【模玩天下】1940福特敞篷轿跑车1:24模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4-03-04 09:26    IP属地:加拿大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一个年代过去了 13款大思...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