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山西论坛 >  漫话山西名山

发表于 2007-02-03 19: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8125 | 回复 37
漫话山西名山
      在地球东经110°15′至114°33′与北纬33°35′至40°44 ′之间,有一片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的山地,人们在很早以前就习惯于称它为“山西山地”或“山西高原”。山西山地有三个特点:一是高,二是古,三是其中名山众多。论高--五台山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第一高峰;除此之外,山西山地中仅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30座以上。论古--山西山地基本形成于6700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是我国最古老是山地单元之一。不仅地质年代古,而且还有悠久的文化史,许多山地在3000年前的商周交替时期,至少已具人文。论名山之多--我国历史上的名山有着多种系列,其中岳山、镇山和佛教、道教之山最为著名。据知,在全国,同时拥有五岳之一、五大镇山之一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省份唯有山西一家。此外,祭祀名山、名人之山、历史名山以及种种文化名山与风景名山更是比比皆是。目前山西境内起码仍有60余处名山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诸如许多人都知道的绵山、藏山、灵空山、龙山、冠山、仙堂山、霍山、珏山、云梦山、方山、历山、姑射山、雄山、卦山、析城山,还有人祖山、太阴山和天涯石鼓山等等。
[ Last edited by 西风一笑* on 07-02-03 at 21:01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瑞虎8做个小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04    IP属地:未知

山西古崞天涯石鼓山
      古老的滹沱河在山西大地上造就了一个富饶的忻定盆地。忻定盆地的西部坐落着雄伟的云中山泳,南边屹立着挺拔的系舟山,北部则有五台山脉的西麓连绵盘亘。天涯石鼓山即位于五台山脉西麓的群山之中。
       自古以来,天涯.石鼓山是崞县(即今原平市)地面上的一大名胜,也是三晋大地上的一处风景奇葩。此山西距原平市15公里,南距忻州市60余公里,交通可称便利。昔日的崞阳镇(即古崞县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还有一座名山叫作五峰山,也是当地一处名胜。
       古人将天涯石鼓山与五峰山匹配媲美,时有“天涯是为天涯,五峰好比地角” 。唐末写过“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那样骇世警句的诗人雍陶,据说十年间曾经两度到过我们的天涯石鼓山。第二次来时留下了一首题曰《再经天涯地角山》的四言绝句。诗曰:“每忆云山养才,悔缘名利入尘埃。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
      今天的国内外游客大多知道在中国的海南岛有著名的“天涯海角”之美景,而殊不知早在千余年前,在三晋大地上却有一个“天涯地角”的北国名胜已先它而名闻于天下了。因为,海南岛的“天涯海角”的知名,实际上是在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当时的崖州知州程哲题写了“天涯”与“海角”两幅摩崖石刻以后才发生的事情。
       若单讲山石景观,山西的天涯石鼓山应该要比海南岛的海畔石阵壮观不知多少倍,主峰海拔达1114米的天涯石鼓山,群峰罗列尤如犬牙交错,山势所指皆直插穹宇。当地人称,山名原本为“天牙”,“天涯”实是隋唐以前文人笔下风雅所致。
       天涯石鼓山,当然要以其山中莲花峰上的肖形石鼓最为壮观。上得山去,便可见那天然石鼓群石支架,那“鼓槌”则形若巨勺倒扣,昂然翘首悍然擂下,直觉得有一种撼天动地的气势。游人从“鼓槌”下走过,如遇有风的天气,便能闻得阵阵“鼓声”。金代诗人元好问有《天涯山》七言长诗,诗中有“唤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汀妃出歌舞”的妙句。好像他不但已经听到鼓声,而且这鼓声还能把汉女汀妃那样的古代美女从天国召来,真的歌舞一番呢。
      “石鼓”尽管只是天涯山莲花峰上许多景观中的一处景观,但是它的成名却 悠古。不但在唐宋以后的很多典籍中者对它有所记载,而且早在南有时期就已经史出有名。如《北史》中就有“斩步藩于秀容之石鼓山”这样的记述。这里的“秀容”即秀容郡,此郡设置于北魏永兴二年(公元410年)。可见“石鼓山”在1500余年前,就有了赫赫大名。
         人们现在民经飞惯于将古崞的天涯山和石鼓山统一称为“天涯石”,而事实上“天涯”与“石鼓”实为两山。天涯山居东,石山(即莲花峰)居西。由于两山摩肩相依,十分亲近,故渐次呼为一体。若追本源,历史上的石鼓山实际 要比天涯山享名在先。
        天涯石山有鼓神祠,坐落于石鼓山下。古来游山之人都要先进石鼓神祠瞻仰过石鼓神,然地去登山。石鼓神祠像是天涯石山的灵魂一样。祠宇坐北而南向,祠前门外有高耸的石旗杆,有华丽辉煌的木雕牌坊和一对怒目圆睁的石狮,还有一座和神祠山门相对视的古戏台。这古戏台台柱上的两副对联大有玩味之处。第一副的上联是“上下数千年史书偌大坛场演就”,下联是“新旧几百章乐谱等时歌舞尽之”。第二副的上联则是“名利交迫扮几场争夺情形如觅蝇头如居娲角”,下联是“善恶两分写一本彰嫜榜样俨披鲁史俨谱毛诗”。劝言警世,真是含蓄若海洋之大,深刻实入木三分呢。
      许多游人第一次到天涯石鼓山,不知这“石鼓之神”究竟是何等模样,急切切入得庙来便直“石鼓殿”而去。细看之后,却大大出乎预料--石鼓神原来就是那鼎鼎大名的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
       再略加考证,这石鼓神祠起始于一个十分简单而且近乎荒诞的历史故事。据旧《崞县志》记载,大约是元代初 的事情。一位姓延的介休人乐善好施,他在石鼓山下办了一个舍药院,意在为当地百姓消灾除病。有一天夜深后,这个姓延的介休人刚刚睡下,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的人喊马叫之声。姓延的介休人非常惊异,就隔着窗户斗胆相问,说:“窗外你们是什么人?”让他感到更为吃惊的是,窗外的人竟回答说:“乃介子推驻兵于此!”
      听说是两千年前的介子推驻兵于此,姓延的介休人真以为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了。第二天这个故事就传遍了天涯石鼓山,再后来四乡百姓就干跪把舍药院改扩建成了介子推行宫。,东周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也就自然成了石鼓山的山神。
     介子推行宫为什么要在山门前挂起所谓“石鼓神祠”的庙额,这 是的真正原因。现在,庙中的石鼓殿还珍藏着一块元仁宗延四年(公元1317年)制作的“石鼓殿”三字牌匾。这块元匾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以实物客观地说明了石鼓神祠始建于元初的真实性。介子推神祠在天涯石鼓山安下了家,于是这里近七百年来的寒食节(此地叫石鼓庙会)就显得特别热闹。节日期间,四乡商贾云集,游山进香唱戏。本应悲壮凄清的寒食节,在天涯石鼓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气氛。
      初识天涯石鼓山后,就常常揣度这样一个问题:那位姓延的介休人侨居于远离故土的古崞天涯,要街头,这要发财度日,也确属艰难不易之人;但他肯定又是一个绝顶聪明善于经营之人。作为元代一个来自介休绵山脚下的游医,为了发达,他竟然懂得打一打故乡名人介子推的招牌,这显然与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所到之地都要借三国关羽的威风义气打一块地盘是同样道理。
      归根结底,姓延的介休人编造出一个“介子推驻兵于此”的故事来,与其说他在宣扬介子推的神圣,倒不如说他是在为个人的生计谋划着想。真好计谋!
      天涯石鼓山西揽滹沱长流,东拥同川果乡,周围地热资垒下分丰富。古“天涯八景”中有一景即曰“天涯晓雪”,看似讲雪景,实是说地热。清光绪版《山西通志·山川卷》所谓天涯山“峭石壁立,雪下随消”,实际上记述的也是地热资源在当地的表现。
      天涯石鼓山可以随下即消一年一度千年百岁的降雪,也能欣然容纳介子推的千古神灵与像姓延的介休人那样的远方来客。古崞天涯石鼓之山,真乃神奇之山。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03老帕复活记 更换暖风水箱...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06    IP属地:未知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 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到公元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这些说法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下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
  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以下石阶小径可通诸峰。卧云石畔有一100多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问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主峰西四公里处有一梁叫“苇于梁”,上建石寨可容百余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阶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注:后晋年号,公元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石刻,寨内有旱井、石碾,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沟寨。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200术,三面临渊,一面梁头建有162个台阶,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主峰西七八公里处,有一大石洞名门“风云洞”。传闻此洞深不可测,洞风习常如雷,村民为防蛇虫狼豹出没其间,用石封垒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处,有一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是人们沿着石岸自然形状而建,内有三个小殿,泥塑三大士、观音等像。
  人祖山上,不仅人工建筑奇特,且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怕翠绿,产猴头、蘑菇、树花、木耳。山中有金钱豹、野猪、褐马鸡、麝、獐等动物。
  人祖山,不仅有瑰丽清幽的美景,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传奇。这吧有穿线架,滚磨沟。相传在上古时,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朝山集会纪念。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春夏之际做消杀 快乐健康常相伴...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11    IP属地:未知

  绛县县城东南10公里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可与西岳华山相媲美的姊妹山东华山。东华山也叫太阴山,就在这座山的山根的卫庄镇张上村,有一座老态龙钟的佛教古庙太阴寺。太阴寺与太阴山同名同地,也是坐南朝北,与天底下清一色坐北朝南的佛寺打了个颠倒。而这样一打颠倒,就把自己锁在太阴山的阴影里,与巍峨雄险的大山融为一体;山雄我亦雄,山青我亦青,山不倒我亦不倒。今人难知古人创造这座寺庙时…
[ Last edited by 西风一笑* on 07-02-03 at 20:20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给老奔驰E 更换火花塞修复轮毂...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16    IP属地:未知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宁武县及五寨县境内,海拔2739米,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成为山西及附近省市的旅游热点。
    芦芽山气温较低,适宜的旅游季节为每年五到九月。四月中旬到芦芽山时,落叶松及草原仍未返青,林间常见积雪,山谷中的冰川厚达两米。芦芽山距太原车程约三个小时,一般需要用两天时间游览,如果要全部游览八大景点的话,则稍嫌紧张,自助旅行的朋友可适当延长半天或一天,这样安排相对宽松一些,多出的时间还可以前往忻州温泉。
     到芦芽山旅游登山及徒步时间较长,一定要穿上旅游鞋或运动鞋,女士注意不要穿裙子。芦芽山山顶和万年冰洞气温较低,东寨镇即使在夏季,昼夜温差也很大,遇阴雨天气降温极为明显,怕冷的游客可多带件外套。另外可带上雨披和手电,游客也可轻装前往,以上物品在各景点都可租用或购买。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昕锐有史以来最麻烦的一次换件...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19    IP属地:未知

姑射(音夜)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姑射山由姑射神女为民射虎的传说而得名。
  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
  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姑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因而扬名天下。
  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 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卡罗拉换波箱活塞密封圈 刹车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24    IP属地:未知

      历山是中条山的主峰,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与翼城、垣曲、阳城毗连衔接,境内峰峦叠翠,高距云表,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在这里,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和古人类文化融为一体,集旅游、探险、狩猎、考古、写生、渡假为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区;是一个大气、土壤、水源、环境质量品位极高的、无污染的自然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奇妙独特,景色迷人,有很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下仰望,奇峰峭壁,挺拔俊秀,林木参天,高耸入云。山上观望,平坦辽阔,山花烂漫,芳草遍野,奇花异草,争相吐艳。周围峰谷相连,林木挺拔,云雾缭绕,变幻无穷,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烈日盛夏,山风沁人,气候凉爽。严寒隆冬,雪景诱人,冰凌倒挂,大山森林素装淡裹,仿佛成为水晶的世界。舜耕历山的传说、各呈异彩的溶洞群、下川遗址、瀑布、冰帘、一线天、斩龙台、试刀石等景点精华形成七个自然风景区,即白云洞景区、舜王坪景区、西峡景区、东峡景区、山山岩景区、涧河狩猎区、下川景区,景景奇丽,处处迷人。
  白云洞景区有白云洞、七星潭洞、小天潭等溶洞,这些洞景色秀丽,各有特色。白云洞,是历山旅游区规模较大、景色壮观的景区,新建牌坊红墙黄瓦,洞外六角红楼雕梁画栋,碧瓦相映,环境优美。洞内已开发游程千米。白云溶洞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天然大溶洞,洞中有洞,时开时合,时隐时现,洞中景观藏奥纳密,离奇诱人。有童子迎宾、神龟探海、玲珑宝塔、江南小景、石莲花、猴子送客等用多处。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惟妙惟肖,缥缈不定,令人赞叹。洞内的穴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穴球,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洞外森林浴休息区,野趣茶座、逍遥吊床、休闲帐篷随处可见。在此听林涛、观云海、吃野餐,奇趣无穷。
  舜王坪景区因舜耕历山于此而得名。舜,名重华,史称虞舜,炎黄联盟的首领。为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记》记载:“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总面积为4000亩的绝顶平坦,天然绿色草地如毯,山巅有舜耕历山遗迹、古庙碑记、南天门、斩龙台等胜景。站在舜王坪最高峰——南天门,可朝观日出,暮看晚霞,遥望黄河。夜晚登坪,可观星辰,犹如亿万明珠笼罩大地。山道中,鸟语撩心,花香醉人,奇趣无穷。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加之新增建了野人山庄、蒙古包等景点,使游客登山览胜,留连忘归。清版《县志》曾记载:“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水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红霓。”这些景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加上舜帝的传说,给这些景点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处处显示了古帝的神勇与仁爱。
  被列入《中国大辞典》的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四千年至一万六千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以历山下川为核心,纵横二三十公里的山岳地带,面积4.8万公顷,以下川富裕圪地区地层保存最完整丰富。经科学家测定距今1.6——2.3万年。下川文化遗址的细石器,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和资料。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下川人将复制一批古人类的生活,生产场所,古人类出土文物展览,建历山博物馆、动植物繁殖场,供游人观赏和游览。 
  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历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90%,极限最高气温29度,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历山得天独厚,资源丰富,是物华天宝之地。境内各种植物多达1400多种,其中有8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这里,有华北面积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有中国最大的暴马丁香树,胸径达1.6米的最大的连香树。历山风景区的第一景就是迎客松:它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华山松,高约8米,粗约3米树冠12米。被当地人尊为神树。有山西唯一的人参种植场,引种的人参、西洋参达到国际水平。野生乔木、灌木达560余种。野生植物繁多,仅种子植物就有700余种。此外还有菌类、苔藓等。种类最多的是菌科、豆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莲香树、翅果油杉等。三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领春木等9种。菌种类植物资源有猴头、灵芝、银耳、冬虫夏草等。主要药材资源有:麝香、菖蒲、黄岑、党参、人参、何首乌、当归、苍术、五味子、连壳、籽黄等220种。药材以产量高、质量好而著称,年供全国各地百万斤以上,部分药材还销往海外。
  这里野生动物达330余种,占山西境内动物种类的80%以上。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鹭、大天鹅、猕猴、娃娃鱼等29种;省级保护动物有苍鹭、刺猬等26种。我国和澳大利亚共同保护的候鸟有大按锥等23种;和日本共同保护的候鸟有大雁等86种。历山标本馆现有鸟类标本220种,17目、35科;兽类33种,7目、14科;植物标本57科,237种;两栖爬行动物25种。
  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地下蕴藏有金、银、铜、石英石等矿藏。矿泉水和温泉大有开发潜力。
  历山集中了数百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规模之大为我国北方地区少有。这里的奇峰、怪石、清涧、溶洞、水帘称为“五绝”。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古迹、光影、动物、植物、药材和村庄称为“十胜”,是供游客览胜的好地方。目前,专用公路已经开通,风景小区初具规模,建起了旅游接待站,开拓了旅游新项目,欢迎你到历山来,在饱览自然风光之余,又可增添一份羁旅浪漫。

[每日热点]:【爱车生活】自己动手安装智能行车助手...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26    IP属地:未知

  方山在晋朝时赐名为福秀神山,故称神福山。宋政和二年(1112),因山形四面方正,得名为方山,又据《清凉志》称,五台山外有四,方山亦称“朱明”。
  其山势雄伟,层峦叠翠,主峰顶巅,有坦地2.8万平方米;方山境内,松林浩然,杂以各类果木,森林覆盖率达83%;山有水则灵,境内的山腰与沟壑间,泉水涌溢,常年不竭;方山石奇岩特,观塞石、龙翻石、灵龟石,神态各异。
  方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是新辟的旅游胜地。有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题名的石质牌坊,雕刻精细,造型大方。进山的沥青公路和6670平方米的停车场业已竣工。通往景区的石砌小道,直上顶峰的459级石阶,溪上的玉带桥,桥头的盘龙灯,各呈风采。新建的迎客亭、金顶亭、观桃亭等6个各具特色的亭台,分布在各个特定的景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纳云石坊、天池石坊及玉皇阁、赵文子祠等一批古建筑正在恢复之中。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陆放4年10万公里的第2次保养...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29    IP属地:未知

         云梦山在阳城县城西南38公里,横河乡西南边,与垣曲县交界处。该山四时岚气弥漫,常似笼雾,故名云蒙山。山体南北走向,属太行山脉西南端。主峰海拔1954米,为阳城县最高峰。山势雄伟,峰峦交错,云雾弥漫,千奇百怪的峰峦似海洋中的岛屿,出没于万顷林海之中,蔚为壮观。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古树参天,藤灌密集。松、桦、椴、槐等上百种树木遍布山间。豹、麝、野猪和寒号鸟、黄鹊、斑鸠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栖息林中。有公路可通山下,木材外运日多。登其巅,其雄峻实为罕见,旧志云;“南视诸峰,如海中岛屿,出没波涛,怪状奇形,难以曲绘,东西峦峰嗟峨交错。……由巅缘壁而下,危蹬凌空,令人股栗。至第一龛,石洞栖霞,烟云变化,日更万态。地周数方,岩是乳窦,滴水一泓,可饮数百人。二龛梯壁如前,谷弥深邃。三龛尤险,游者罕至。惟三龛有楼宇、石床、丹灶。从此而上,履峻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回视来梯,峭壁插天,不能以寻尺计。”古人云:“已下石梯三百级,置身犹在白云巅。”为待开发的旅游佳境。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0 KB)
 

[每日热点]:【车坛文化】中毒GL8陆尊 说整就整不墨迹...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2-03 20:38    IP属地:未知

      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确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风光相媲美。“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在晋城市区东南2 0公里处的丹河两岸,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此处风光绮丽, 巨嶂横列,奇峰幽谷,景色宜人。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优美的传说故事交叠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泽州县境内的珏山青莲寺风景旅游区。
    该旅游区由珏山景区和青莲寺景区组合而成,两景区相依相偎,上有珏山双峰揽云,下有丹河碧波荡漾。奇山、秀水、雄刹、古观、名木、山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自古被人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
珏山胜境: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绝如蚁,接踵摩肩。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
    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及至山顶,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至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
    游历于珏山胜境之中,那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珏山吐月: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 月自中出, 谓之珏山吐月, 亦游观之胜景也”。
    相传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脚下青莲寺内的款月亭中观望, 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 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 又谓之“双峰捧月”。
    青莲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创于北齐天保年间,高僧慧远在此草创寺院,初名“硖石寺”。唐代宗时(762—779年),有神墨禅师在此修行:贞元间(785—8 0 4年),有智通禅师在此作《六波罗蜜疏》;太和元年(827年),有慧惰禅师至此,广集佛徒,开法华经道场,营造殿宇,使寺初见规模;唐太和二年(8 2 8年),名僧接踵而至,佛徒日渐增多,始创上院,兼设普贤道场;咸通八年(8 6 7年),御赐匾额“青莲寺”。上院赐名“福严禅院”。
     现青莲寺分上下两院,上俗称“青莲寺”,下俗称“古青莲寺”。
    古青莲寺正殿现存6尊唐代彩塑,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3处7 0余尊中的1处6尊。其造型洗练,恬静淡雅,丰肌秀骨, 是我国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为宋代塑像。殿内有唐、宋、金碑记各—通。其中唐碑《硖石寺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最为珍贵。碑首线刻弥勒讲经图,将唐代寺院全貌、 山水、同廊、讲坛、佛殿刻于其上,为研究唐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青莲寺现存释迦殿,为北宋元祜四年(1089年)修建。殿内4尊彩塑,为宋代原物。罗汉楼上现存广—法天尊和16罗汉彩塑,地藏楼上现存地藏菩萨和十殿阎君彩塑,均为宋代塑像。罗汉楼下墙上镶嵌着北宋政和八年(1 1 1 8年)《罗汉碑刻》石碑一通,镌刻十六住世罗汉及五开普通罗汉名号,其中五百罗汉名号,在我国今存记载中年代最早。
    古青莲寺东侧,建有藏式舍利塔一座,为晋城市唯一保存完好的藏式塔, 系明万历年间所创建。
    掷笔台: 在青莲寺东侧有—天然石壁,岿然屹立,高约2 0余米。 下部怪石峥嵘,顶上却平若砥砺。顶上面积呈条状,宽不足3米,长l 0米有余,西南壁部刻“掷笔台”三个大字,相传为当年慧远法师掷笔之地。据说慧远法师至邺学法回高都,就于丹河之滨的硖石山腰创建寺庙,故取名“硖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莲寺。在这里,慧远—边讲经说法,一边为《涅磐经》精心注疏。历经数年,《涅磐经》终于完成。为了证明自己注疏准确可靠,他决定求上天验证。吉日,慧远捧书持笔沿山径而上, 当他来到这块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时,决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顶,将门笔对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磐经现已功毕,若疏义契理,笔当驻于空矣。”然后掷笔苍天,此笔果真在空中停留。于是后人就称此天然石壁为“掷笔台”。
    舍身崖:珏山之巅,东顶峭壁凌空处,有触目惊心的“舍身崖”。关于它,至今仍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珏山脚下山村里一个美丽善良贤惠的女子, 因长期侍候卧病在床的公公而获得孝顺之名,却也遭到了妯娌间的馋言诋毁,含辛受辱。为昭清白,该女子舍身跳崖……古老而又凄凉的传说,游人们每每听及,无不感慨。著名作家张平(《生死抉择》原著作者)至此听后,感而作诗一首:
    舍身崖上听舍身,惊煞吾辈读书人!
    含羞忍辱为贫困,感天动地民族魂!
    龟山·蛇山·翠屏·镜湖之俏:是四处天然自成景观,其中尤以龟山最具特色。立于珏山南天门北望,在珏山北坡山谷相接处,卧伏着一龟状形山包,斑斓怪石跌宕成的龟首、龟颈,一付昂首翘望, 吃力攀爬之姿,其形态逼俏,令人叫绝,可谓天工造物之神奇。
    子抱母古柏:在青莲寺的后院中部偏西,有“子抱母”古柏,其状极为珍奇。母柏树径3米,高达27米,子柏树径1米,高达24米,母柏早已干枯,子柏以勃勃生机依偎母柏拔地而起,枝梢紧紧缠绕古柏,游人见之,无不惊叹。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计次日将其砍伐,谁知一夜之间,一株劲柏攀着母柏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柏抱住,寺僧见之, 以为神意,故不敢再伐。于是留下寺内这一奇景。
    千年银杏:在“子抱母”古柏之前,有根杏树(俗称白果树)两株。东为雄树,树径5米,高约2.5米;西为雌树,树径4米,高与雄树相当。银杏树雌异株,成活率极低,果实青白色,为珍贵药材。这里的两株大树,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雌树还可收获白果百余斤,既点缀了风景,又生产了药材,真可谓一举两得。
    乳窦泉:在青莲寺外左侧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窦泉”。池水清澈晶莹,水位常年如一,涝不增, 早不减,不取不增,多取不减。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云端,上有约20多米宽的岩石,有经水多年冲刷、侵独留下的痕迹。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飞泉”及“山吐天边月,溪流石上云”的字样,据考证这些是北魏时期遗留下的。 由此可见, 当时瀑布之壮观, 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宋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天池岭: 位于珏山之东,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为古代农民起义聚兵屯粮处。相传《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所述的“李逵梦游天池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宋江打下盖城后,在宜春园大摆庆功宴。李逵喝的酩酊大醉,酣睡中得一梦,梦见来到一座山前,遇一身着黄袍的秀士,告他这是天池岭。此时几个歹徒抢抱东西而来,李逵不容分说将他们打得七倒八歪,至文德殿又砍死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四名奸贼。于返时复遇秀士,并授他“要夷田虎族,须谐琼失镞”十字真诀,后依此计宋江果破田虎。
    青龙潭新景区:青龙潭为丹水流至翠屏山下的一处深潭,潭面约15000平方米,与坏山、翠屏形成了和谐的山水景致。潭西象鼻山岩上的圣母泉,其形如同天然淋浴, 由上向下喷洒,无论旱涝,从不间断。情人岛位于青龙潭上,此岛弯环紧锁,形貌奇绝,是一处美不胜收的幽境;情人岛往北、象鼻山尾部即为小珏山,此山双峰尖耸,酷肖珏山,给人以鬼斧神功之感;双龟锁丹位于青龙潭出口处, 由分属翠屏、象鼻山的两块形如龟状的巨石形成,游人置身其处,会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此景点的开发将为珏山景区增添异彩。

[ Last edited by 西风一笑* on 07-02-03 at 20:39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4.83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法拉帝550游艇出海 Ferretti Yachts 550...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